'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相信很多跑過半馬的跑者們都會承認,如果只是想要“完成”一次半馬,那並不太難。而全馬絕對不是半馬乘以2那麼簡單,過了半程之後,越往後跑,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因此,無論從訓練的方式,還是比賽時的體能分配策略來講,半馬和全馬都有差異。

“跑到30公里,比賽才正式開始。”對於跑馬拉松的人而言,最後15公里才是整個比賽中最艱難的部分。跑過30公里,大家會撞牆,會掉速,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從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意義來講,最後15公里是精華所在,是最能甄別跑者能力優劣的地段。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相信很多跑過半馬的跑者們都會承認,如果只是想要“完成”一次半馬,那並不太難。而全馬絕對不是半馬乘以2那麼簡單,過了半程之後,越往後跑,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因此,無論從訓練的方式,還是比賽時的體能分配策略來講,半馬和全馬都有差異。

“跑到30公里,比賽才正式開始。”對於跑馬拉松的人而言,最後15公里才是整個比賽中最艱難的部分。跑過30公里,大家會撞牆,會掉速,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從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意義來講,最後15公里是精華所在,是最能甄別跑者能力優劣的地段。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馬拉松”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標準,一種更高的標準,能跑半馬並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賽事方的衡定

2017年,上馬取消了半程馬拉松項目,針對該變動,官方給出如“全馬完賽率要高於半馬完賽率”“全馬的市場需求更大”“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半馬比賽”等等眾多數據來支持自己的決定。

但上馬此舉更重要的動機在於,上馬賽事如果想要往更高的級別靠近,取消半馬勢在必行——國際六大滿貫賽事全都不設半馬項目,這是國際大滿貫聯盟對於大滿貫賽事的評定標準之一。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相信很多跑過半馬的跑者們都會承認,如果只是想要“完成”一次半馬,那並不太難。而全馬絕對不是半馬乘以2那麼簡單,過了半程之後,越往後跑,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因此,無論從訓練的方式,還是比賽時的體能分配策略來講,半馬和全馬都有差異。

“跑到30公里,比賽才正式開始。”對於跑馬拉松的人而言,最後15公里才是整個比賽中最艱難的部分。跑過30公里,大家會撞牆,會掉速,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從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意義來講,最後15公里是精華所在,是最能甄別跑者能力優劣的地段。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馬拉松”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標準,一種更高的標準,能跑半馬並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賽事方的衡定

2017年,上馬取消了半程馬拉松項目,針對該變動,官方給出如“全馬完賽率要高於半馬完賽率”“全馬的市場需求更大”“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半馬比賽”等等眾多數據來支持自己的決定。

但上馬此舉更重要的動機在於,上馬賽事如果想要往更高的級別靠近,取消半馬勢在必行——國際六大滿貫賽事全都不設半馬項目,這是國際大滿貫聯盟對於大滿貫賽事的評定標準之一。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我們也能發現,在馬拉松領域,最頂級的賽事基本就是全馬賽事,而頂級的半馬賽事並不多,知名度和認可度上也差了一截。這也可從側面說明,國際頂級賽事也是認可“半馬不是馬”的。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相信很多跑過半馬的跑者們都會承認,如果只是想要“完成”一次半馬,那並不太難。而全馬絕對不是半馬乘以2那麼簡單,過了半程之後,越往後跑,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因此,無論從訓練的方式,還是比賽時的體能分配策略來講,半馬和全馬都有差異。

“跑到30公里,比賽才正式開始。”對於跑馬拉松的人而言,最後15公里才是整個比賽中最艱難的部分。跑過30公里,大家會撞牆,會掉速,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從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意義來講,最後15公里是精華所在,是最能甄別跑者能力優劣的地段。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馬拉松”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標準,一種更高的標準,能跑半馬並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賽事方的衡定

2017年,上馬取消了半程馬拉松項目,針對該變動,官方給出如“全馬完賽率要高於半馬完賽率”“全馬的市場需求更大”“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半馬比賽”等等眾多數據來支持自己的決定。

但上馬此舉更重要的動機在於,上馬賽事如果想要往更高的級別靠近,取消半馬勢在必行——國際六大滿貫賽事全都不設半馬項目,這是國際大滿貫聯盟對於大滿貫賽事的評定標準之一。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我們也能發現,在馬拉松領域,最頂級的賽事基本就是全馬賽事,而頂級的半馬賽事並不多,知名度和認可度上也差了一截。這也可從側面說明,國際頂級賽事也是認可“半馬不是馬”的。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不止是國際頂級馬拉松賽事,奧運會和田徑世錦賽兩個最高級別的體育盛會中,也是隻有馬拉松,而不存在半馬這個項目。

我們能數得出一大把馬拉松職業選手的名字,但是有多少職業運動員是隻跑半馬的呢?

結語

我們不妨試著給“馬拉松”三個字下一個定義。

“馬拉松”是一個有著內涵的賽事項目,誕生的歷史,名字的由來,甚至連“42.195”這個數字都有特殊的意義;

“馬拉松”是一個具有競技意義的項目,高標準高門檻高難度,對於參與者的要求非常苛刻;

而半程馬拉松不具備這樣的內涵,在競技性,參與門檻,難度等方面都要差不少,“馬拉松”這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個具體的標準,一個相對更高的目標,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半馬不是馬”是成立的。

"

跑圈裡流傳著許多“黑話”,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半馬不是馬”——“半程馬拉松它就不能算是馬拉松!”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優越感,確實對許多“新人跑者”和“佛性跑者”顯得極度不友好。

這個論斷雖然話糙了點,但是理不糙,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跑者們也先別急著反駁,且等我奉上我的觀點,聽我娓娓道來。

先從半馬的歷史講起

相信跑者們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源起並不陌生。雅典人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戰勝了來犯的波斯人,贏下了“希波戰爭”的勝利,軍中的飛毛腿菲迪皮茨被派去到雅典傳遞勝利的消息,結果在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告訴了大家勝利的消息之後,因為力竭而身亡。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菲迪皮茨的雕像

馬拉松賽事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誕生。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馬拉松已經成為了最早的奧運會正式項目之一,是具有競技意義的體育運動。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第一場半馬是何時舉辦,為何舉辦我們暫時無據可考,但按照國際田聯官網上對於半馬歷史的描述,半馬最早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因為看到了“休閒跑步”開始演變為一種風潮,賽事組織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改變了馬拉松的距離,打造一種新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隨著1950年休閒跑步的逐漸興起(穩步增長),賽事組織者提供了一種標準馬拉松的替代賽事,半馬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半馬是馬拉松的衍生品,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更大體量的大眾群體對於長距離跑步的需求,本身的競技意義要小得多。而且半馬也並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內涵上是有缺失的。


既然只到一半,那就還不能停下

跑步就是一個追趕的過程,趕時間,追趕身前的人,與自己賽跑,從開始跑步之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從跑出去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到跑上三五公里都覺得還不夠,隨著我們跑齡增長,我們的每次跑步的距離也在不斷加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跑5公里就會開始試著跑10公里,然後開始嘗試半馬——我們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對於跑馬拉松的跑者而言,能夠挑戰完成一次馬拉松便是某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半馬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也是我們衡定自己跑步能力的一個標尺。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精疲力盡了沒?”

馬拉松這項運動本身的標籤就是“耐力”二字,在考驗我們耐力的這段里程中,既然標明瞭才到半程,那麼就還不能滿足就此停下不是嗎?

雖然都叫“馬”,卻是天差地別

很多朋友會說自己更喜歡跑半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但恕我直言,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想跑不喜歡跑,更多時候是跑不了。

如果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全馬,或是能輕鬆地在全馬賽事中跑出比較好的成績,難道你就不想跑個全馬試試自己的能耐嗎?承認吧,從難度係數上講,半馬和全馬完全是兩種比賽。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相信很多跑過半馬的跑者們都會承認,如果只是想要“完成”一次半馬,那並不太難。而全馬絕對不是半馬乘以2那麼簡單,過了半程之後,越往後跑,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因此,無論從訓練的方式,還是比賽時的體能分配策略來講,半馬和全馬都有差異。

“跑到30公里,比賽才正式開始。”對於跑馬拉松的人而言,最後15公里才是整個比賽中最艱難的部分。跑過30公里,大家會撞牆,會掉速,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疲勞的狀況。從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意義來講,最後15公里是精華所在,是最能甄別跑者能力優劣的地段。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馬拉松”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標準,一種更高的標準,能跑半馬並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賽事方的衡定

2017年,上馬取消了半程馬拉松項目,針對該變動,官方給出如“全馬完賽率要高於半馬完賽率”“全馬的市場需求更大”“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半馬比賽”等等眾多數據來支持自己的決定。

但上馬此舉更重要的動機在於,上馬賽事如果想要往更高的級別靠近,取消半馬勢在必行——國際六大滿貫賽事全都不設半馬項目,這是國際大滿貫聯盟對於大滿貫賽事的評定標準之一。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所以我們也能發現,在馬拉松領域,最頂級的賽事基本就是全馬賽事,而頂級的半馬賽事並不多,知名度和認可度上也差了一截。這也可從側面說明,國際頂級賽事也是認可“半馬不是馬”的。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不止是國際頂級馬拉松賽事,奧運會和田徑世錦賽兩個最高級別的體育盛會中,也是隻有馬拉松,而不存在半馬這個項目。

我們能數得出一大把馬拉松職業選手的名字,但是有多少職業運動員是隻跑半馬的呢?

結語

我們不妨試著給“馬拉松”三個字下一個定義。

“馬拉松”是一個有著內涵的賽事項目,誕生的歷史,名字的由來,甚至連“42.195”這個數字都有特殊的意義;

“馬拉松”是一個具有競技意義的項目,高標準高門檻高難度,對於參與者的要求非常苛刻;

而半程馬拉松不具備這樣的內涵,在競技性,參與門檻,難度等方面都要差不少,“馬拉松”這三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個具體的標準,一個相對更高的目標,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半馬不是馬”是成立的。

半程馬拉松不算“馬拉松”嗎?

當然,我們給出這個結論並不是在劃分階級,把“全馬”當成一個障礙把廣大跑者擋在外面。就像我們俗話說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原意也絕不是諷刺沒上過長城的朋友,更多地是把這個當作噱頭,吸引更多上長城旅遊觀光——這是一種反向的激將型宣傳方式。

同理,“半馬不是馬”這句話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把它視作一種激勵,還沒有嘗試過全馬的跑者們,繼續努力訓練,提升自己的跑步實力,好好感受一次真正的馬拉松!

既然選擇開始跑馬拉松了,怎麼能跑到一半就停下呢?(愛燃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