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社《通告》看人民出版社的初心'

"

□陳鵬鳴

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全黨開展,黨員幹部在回顧初心中牢記初心與使命。作為黨創辦的第一家出版單位,人民出版社的建社初心與使命是什麼呢?

從刊登在1921年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號上的《人民出版社通告》(以下簡稱《通告》)裡可以找到答案:“近年來新主義新學說盛行,研究的人漸漸多了,本社同人為供給此項要求起見,特刊行各種重要書籍,以資同志諸君之研究。本社出版品的性質,在指示新潮底趨向,測定潮勢底遲速,一面為信仰不堅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內外同志圖謀精神上的團結。各書或編或譯,都經嚴加選擇,內容務求確實,文章務求暢達,這一點同仁相信必能滿足讀者底要求。”從這則《通告》中,我們可以看出4條要求。

人民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從人民出版社的命名上可見一斑。

據學者研究,“人民”一詞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雖然早已有之,但詞意指的是“人類、百姓”或“糊塗無知的人”。20世紀一二十年代,“人民”一詞逐漸演變為擁有發表意見、參與政治等社會權利的新主體,一些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學者開始將其納入階級分析的維度中,但總體上說,“人民”一詞使用的頻次不高。

黨的一大所通過的黨章中雖未提及“人民”一詞,但不到兩個月,黨就通告全國組建人民出版社。以“人民”二字命名自己的出版單位,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另外,以“出版社”命名出版單位實為開先河之舉,近代出版機構多以“書局”“書社”“印書館”等命名,受其影響,此後的出版單位多以出版社命名。

1951年2月,毛澤東主席為重建僅兩個月的人民出版社題寫社名。自建社以來,人民出版社秉持“為人民出好書”的理念,出版了一批批深受讀者喜愛的優秀圖書,滿足了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指示新潮

《通告》裡所說的新潮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初入中國,只是眾多西方思潮中的一種,能夠意識到這是社會發展新潮並欣然接受的人其實並不太多,參加黨的一大會議的只有13人,代表全國50餘名黨員。這則《通告》正文之後,列有計劃翻譯出版“馬克思全書”15種、“列寧全書”14種等書目。

1921年11月發佈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中明確要求:“中央局宣傳部在明年7月以前,必須出書(關於純粹的共產主義者)20種以上。”由於當時環境十分險惡,條件非常艱苦,實際出版的有《工錢勞動與資本》(即馬克思的《僱傭勞動與資本》,袁讓譯)等圖書10多種。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日漸深入人心,中國共產黨人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認識逐步深化,人民出版社緊隨時代潮流,不斷推出“指示新潮”方向的圖書。

1926年,廣州新青年社以“人民出版社”名義,出版了時任黨的總書記陳獨秀《我們現在為什麼爭鬥》;1931年至1932年,河北保定“北方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數十種圖書;1938年,延安解放社以“人民出版社”及“陝西·人民出版社”名義,出版《毛澤東論中日戰爭》;194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家書店的“聯合生產部”以“人民出版社”名義,出版“人民叢刊”4種,以“重慶人民出版社”名義出版愛波斯坦《毛澤東印象》;1949年,解放社再度以“人民出版社”名義出版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1950年,中央在決定重建人民出版社的決定裡明確規定:人民出版社以出版馬列主義及毛澤東思想譯著等為主,性質上是國家的政治讀物專業出版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出版社與時俱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出版了一大批學習宣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經典著作。

可以說,建社98年來,人民出版社始終緊緊跟隨黨的思想理論的創新步伐,引領時代潮流,不斷推出一批又一批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將科學思想傳播到千家萬戶。

祛疑惑謀團結

鴉片戰爭以後,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無數仁人志士開眼看世界,東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如雨後春筍般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科學主義、自由主義、實用主義、保守主義、無政府主義、改良主義等,各式各樣的新主義新學說,在中國各有其信徒和擁躉。

眾多思潮中,馬克思主義只是其中之一,當時並未為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作為一個新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宣傳好馬克思主義是一大代表們的重要任務。

因此,《通告》指出建立人民出版社的兩個目的:一是幫助信仰不夠堅定的人“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二是促進海內外同志“精神上的團結”。

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物凝聚了讀者的共識,激發起讀者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理論支持和精神支撐。

兩個“務求”

“內容務求確實,文章務求暢達”,體現了對出版物內容準確和可讀性的質量要求。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初次出版時,因為印刷工人的錯誤,封面排成《共黨產宣言》,直到9月再版時這個錯誤才得以改正。《通告》裡的兩個“務求”,體現了對出版質量的堅守和承諾。

1950年,中央對人民出版社提出新要求:“人民出版社為國家首要的出版機關,必須以很認真與負責的態度為人民服務;必須保證出版物內容上與形式上一定高度的水平;必須密切配合每個時期的政治任務與政策要求;必須努力發動和培養各方面的著作力量。”這4個“必須”的要求是對兩個“務求”承諾的繼承和發揚。

為保證出版質量,社內專設與編輯部門並列的校對部門和專職校對人員。在《毛澤東選集》等經典著作的出版過程中,人民出版社繼承傳統的編輯校對方法,並加以創新發展,如在全國首創“三審三校”制度,在繼承折校、讀校方法的同時,又創造出“倒校”方法,從校樣的尾字開始向首字方向逐字校對,從而避免了閱讀習慣和思維定式的影響,最終實現《毛澤東選集》等經典著作零差錯,創造了出版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時至今日,每逢重大出版項目,人民出版社就從全社範圍內抽調不同專業的幾十位資深編審,組建編輯工作小組,大家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書稿從內容到史實,從文字到標點,反覆審讀,提出疑問,經共同研究之後確定是否修改、怎樣修改。正是有了十幾個編次甚至幾十個編次的努力以及眾多校對人員的嚴謹校對,重點圖書的質量才得以確保。

《通告》裡的這4條要求就是黨建立人民出版社的初心,也是當代出版人應該肩負的使命。新形勢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