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主義、一元論等

馬克思主義 哲學 宇宙 歷史 亞瑟·叔本華 自然科學 願作星火直到黎明 2019-05-29

感興趣就關注一下吧。歡迎收藏轉發。

名詞解釋 |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主義、一元論等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以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為根本研究對象,是關於世界的普遍本質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特別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同時又是一種意識形態,即現代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它一方面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革命運動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為實現無產階級根本利益服務的,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社會歷史觀

關於人類社會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規律等基本問題的理論觀點,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關係問題,對這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

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從內容上看,它是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內的完整的學科體系;從研究對象上看,它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從階級屬性和功能上看,它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從本質特徵上看,它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學說。這種哲學是當今時代精神的精華。

科學主義

對科學的社會作用的一種見解,與反科學主義相對立。科學主義認為,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一樣是一種必然法則,社會科學完全可以使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它們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沒有本質的差異。科學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是在近代自然科學產生之後發展起來的。

人本主義

一般在與“科學主義”相對的意義上使用。指某些西方哲學理論、學說或流派。有時亦泛指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目的和以人為尺度的思潮。人本主義思潮發源於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的唯意志主義,認為意志是萬物的本原和基礎,這種意志是非理性的,不受制約的。在對待社會和人生態度上,叔本華宣揚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尼采鼓吹“超人哲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演變為存在主義,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是其重要代表。這種哲學聲稱關注個人的存在,主張“人就是自由”,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是物質還是精神,物質和精神到底哪個是第一性的、哪個是第二性的;另一方面是,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現實世界究竟是不是可知的。對第一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第二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一元論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個。與“二元論”、“多元論”相對。有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肯定物質是世界的本原,萬物由物質派生,意識也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萬物都由精神派生。

二元論

主張世界有精神和物質兩個本原。與“一元論”相對。它認為這兩個本原各自獨立、性質不同、互不聯繫、平行發展。

目的論

主張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為某種目的所決定的唯心主義學說。目的論反對唯物主義關於自然界的決定論原則,把只適用於人類活動的目的範疇推廣運用於自然界,將目的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原則。

本體論

指哲學中關於存在研究的理論。有廣義狹義之別,廣義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狹義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