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靠譜》讓馬克思主義與“青春”碰撞

馬克思主義 文章 張明明 CCTV 吉林省和龍市信訪局 2017-04-03

張軼敏 莊恂 通遼信訪

點擊上方“中國記協”可以訂閱哦!

編者按: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製作的理論讀書節目《開卷有理》第一季《馬克思靠譜》在2016年“火”了。成功的背後,是半年多時間的打磨、每個細節的推敲和對固有思維的挑戰。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張軼敏和《開卷有理》品牌推廣導演莊恂說,我們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新的元素喚醒了馬克思主義新的力量,希望這種與“青春”的碰撞,激發更多優秀的主旋律節目。

《馬克思靠譜》讓馬克思主義與“青春”碰撞

《馬克思靠譜》圖書封面

破題之門找到馬克思主義與年輕人的共鳴

融媒時代,海量信息和節目湧入,讓主旋律節目的創新壓力陡然增加。怎樣提升可看性,讓價值導向深入人心,成為擺在新聞工作者面前的新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那麼,怎麼講好馬克思的故事呢?2015年初,欄目主策劃鍾君請相關專家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為青年黨員講馬克思主義。當講到馬克思7個孩子有4個夭折的故事時,臺下很多人都哭了。這說明不是馬克思的故事不精彩,而是需要改善講述方式,找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人的共鳴。這成為《開卷有理》的破題之門。

靠歌先紅、主攻“90後”,是欄目組第一步戰略計劃。2016年3月25日《馬克思是個九零後》在欄目的公眾號上首發。隨後全球媒體蜂擁而至,先後有35家網站、15家紙媒以專訪的形式做了報道,並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根據欄目定位,節目從各個方面向“80後”“90後”靠攏。根據他們的喜好和表達習慣,節目組先破後立,用RAP的形式,以馬克思為題寫一首主題歌。詞作者是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剛從北大畢業的“90後”小才女卓絲娜,從不感興趣到想讀下去,再到把馬克思當成一個朋友,她跟我們一樣經歷了思想上的顛覆。這首歌擊中了年輕人的理想情懷:你站出來說無產階級的力量正不畏邪,不為了權不為了錢,但是為了信仰我們一往無前!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要看它是否真的能走進人的心裡。《馬克思是個九零後》的點擊率已難以統計,但是很多高校都組織學生集體學唱,思政課老師更是把它當成必備課程,足以說明它的影響力。

鳳凰涅槃還原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馬克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要讓“80後”“90後”聽得懂、記得住,講什麼、怎麼講是關鍵。

馬克思一生著作等身,從龐大的著作裡提煉9集內容,對我們來說可謂一次鳳凰涅槃。欄目組開了無數次策劃會和兩次專家論證會,拜訪了大量研究馬克思的頂尖專家,成文成稿的版本就有9個,最終梳理出了以馬克思生平為時間軸線,以其重要著作和思想為發展脈絡的敘述線索。

我們回顧了馬克思從年輕時的青春飛揚、意氣風發到晚年的筆耕不輟、戰鬥不止;見證了馬克思對黑格爾的青出於藍及其與恩格斯的情義無雙;目睹了他在人生磨礪中的幾多顛沛流離、幾番華麗轉身。藉助於這種人物傳記的刻畫筆力,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馬克思,不再僅僅是一個思想深邃、激情澎湃的“革命鼓動者”,而且還是一位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鮮活的人。這或許就是《馬克思靠譜》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理論節目不同於娛樂節目,既要生動活潑符合“80後”“90後”觀眾喜好,又要以深厚的理論功底把問題講清講透。以此為標準,欄目組在全國範圍內尋找“80後”研究馬克思的青年才俊:鍾君,中國社科院年輕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通俗幽默,善於關照現實,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盧剛,優秀的思想政治課老師,有媒體思維;張明明,美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女博士,暢銷書作家,語言犀利。有了理論保障,再加上會講故事的主持人馮偉,就成就了《馬克思靠譜》的獨特風格。

另闢蹊徑使嚴肅莊重的理論宣講更接地氣

接地氣、有生氣,不高冷、不媚俗,鮮活的語言風格是《馬克思靠譜》的另一個特點。我們借最近發生的熱點事件來講解馬克思主義經典學說,講故事、造懸念、提煉金句。最值得一提的是“馬上學習”板塊,也就是在研讀馬克思經典著作的基礎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將思想與實際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增強了節目的時代感。

與節目同步推出的同名通俗讀物《馬克思靠譜》更成為理論界的一大熱點。作為節目內容的延續,該書以更大容量,對很多問題做了更詳細的解釋。節目的亮點在書中,書的精華在節目裡,兩者相得益彰。《馬克思靠譜》一書受到中宣部重視,2016年9月14日入選第七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向各大高校和青年群體推廣,同時開闢網上銷售,一個月內5萬冊銷售一空。書的熱銷再次點燃了節目的熱度。

如何使嚴肅莊重的理論宣講更接地氣,生動活潑,讓“內行不覺淺,外行不覺深”。除了講故事,我們還借鑑一些娛樂節目的手法,嘗試一些靈動鮮活的表現元素,使時尚元素與主旋律節目產生了新的化學效應。比如馬卡龍色、網絡用語、漫畫形象、流行歌曲、現場音效等因素,也幫助節目出奇制勝。

社會的熱烈關注為品牌推廣打開了大門。新媒體的運用讓《馬克思靠譜》在開播前就被觀眾所期待。從2016年1月到7月,近200天時間裡,我們的節目全部圍繞馬克思展開。他的生平、思想、愛情、學習、性格,都被我們找到了與當下話題有關的聯繫。很多具有網感的語言,也被用在了他的身上,200多篇原創的品牌推廣文章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根據青年人的收視習慣,節目每週在內蒙古衛視、人民網和共青團中央微博同步直播,給了觀眾多種選擇。節目播出後,我們將每期45分鐘節目分切為多個小視頻,在微博、微信和網絡上碎片化傳播,也是專門為年輕人設計的。

我們在錄製《馬克思靠譜》之前,就開始深入校園,讓主講人選擇部分內容接受年輕人的檢驗。觀眾感興趣的內容保留,不感興趣的改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節目的播出和書的熱銷,我們又開展了進校園活動。輕鬆的講解、真實的案例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好地認識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

掀起熱潮馬克思主義迴歸成為文化現象

電視節目和圖書受到了廣泛的社會好評。

  • 在2016年8月22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佈的《中國媒體融合傳播影響力榜》上,《馬克思靠譜》位列第八,融合技巧評價方面奪得最高分。

  • 中宣部將《開卷有理》第一季《馬克思靠譜》作為“增強傳播效果”的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 2016年9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創新新聞傳播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中,《開卷有理》榜上有名。

很多媒體把《馬克思靠譜》引發的社會關注當作一種文化現象進行分析,認為年輕人開始迴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靠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500萬,至今熱議仍在持續。

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註明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