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麻將到底始於何時,誰人發明而又如何演進的?麻將與中國傳統文化存在怎樣的聯繫,其文化底蘊與魅力何在呢?

一、麻將的起源探尋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1、《遊戲史》(蔡豐明著)中的考證

麻將大約有以下幾種起源可能:

一是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六博”。許多文獻如《論語》、《楚辭》以及《史記》等書中,都有不少關於六博的記載。因為所用的棋子雙方各為6枚,六黑六紅,又有骰子6枚,故稱“六博”。“博弈”二字古時指的便是六博和圍棋。

二是源自馬吊牌。小說《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就有潘金蓮與王潮兒鬥馬吊牌的描寫。馬吊牌最初起源於江蘇崑山一帶,由於變化繁多,有很強的娛樂性,所以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馬吊葉子一般一寸寬、三寸長,數量為40張,花色共分十字、萬字、索字、文錢四門。到了清初,馬吊牌變為“默和牌”,與現代的麻將的玩法已經十分接近了。

三是源自太平天國軍。《清稗類鈔》有“叉麻雀”條雲:“粵寇起事,軍中用以賭酒,……行之未幾,流入寧波,不久而遂普及矣。”照此說法,麻將牌首先是在太平天國軍中創制,隨後流傳到寧波,然後再普及到全國的。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2、天一閣的考證

據天一閣研究人員介紹,麻將的發明者是寧波人陳魚門。陳魚門(1817-1878),道光二十九(1849)年拔貢,據說他“廣交遊,琴酒無虛日”,極喜玩耍,精熟紙牌。他深感紙牌有諸多不便,於同治三年(1846)改為竹骨,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共108張,易紅花為綠髮,白花為白板,老千為紅中,名“三箭”,各4張,共12張,增四風各4張,共16張。由此形成當時流行的136張一副的麻將牌。

從記載來看,與其說是陳魚門發明了麻將,不如說是他改良了麻將,使得麻將的玩法更加有趣。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3、“鄭和發明”說

據說,當年鄭和七下西洋,船上數萬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和思鄉,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積鬱成疾。鄭和於是就地取材製作娛樂工具,利用船上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製作遊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4人同時娛樂。在文字圖案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設立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思鄉之情;因為航海的目的是為了經商,故有“發”字。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九萬”。由於航海中將士們日常主食是烙大餅,吃多少呢?“一餅”、“二餅”……“九餅”。遇到風平浪靜,將士們也會捕魚,於是有了“一條”、“二條”……“九條”;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航海時將士們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上刻置了“東”、“南”、“西”、“北”風;長年累月的海上航行,將士們感受最深的是季節的冷暖變化,於是又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用四朵花代表一年四季。玩起這個遊戲來,將士們的萎靡不振一掃而光,鄭和看到這竹牌能麻痺將士思鄉之情,就將其命名為“麻將”。

二、麻將的文化內涵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1、現代麻將的設計組合與《水滸傳》慼慼相關

據傳在麻將流行的初期,有一個叫萬秉迢的人,他非常崇敬《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他給麻將牌賦予新的含義:麻將中的108張牌喻為《水滸傳》中的108個好漢。麻將之所以分為萬、餅、條3類取自“萬秉迢”的諧音;至於後來增加的風牌(東、南、西、北)和箭牌(中、發、白),則是緣於108條好漢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五方,計20張牌;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之分,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和貧窮,一共136張牌;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整副牌就達到了144張。

以上這種組合設計源自於我國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古人樸素的宇宙觀。

2、麻將數字裡暗含的玄機

麻將牌中的萬、餅、條3種花色,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量。

在中國古代思想中,3為基數,9為極數,所以萬、餅、條分別有9張。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臟、五色等和5有關的物質外,還有很多和12有關的,如12生肖、12時辰、12個月……這種思想在麻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44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倍數。另外,在麻將規則中,規定每人抓13張牌,而13乘以4等於52,這正暗合了一年有52個星期的規律。

麻將牌中的“東西南北中發白”體現了“三才觀”和“天圓觀”。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以五行說為主要代表,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和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而中國古人又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發”是在人的最頂部,所以用“發”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確定,使東、西、南、北、中和天(發)、地(白皮)共同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天圓,這個天圓不是地球的圓,而是宇宙的圓。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3、牌面圖案設計的深刻寓意

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設計來考量,不難發現,其實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

比如說,麻將牌上的八個花。“春夏秋冬”是一年之“四季”,“梅蘭菊竹”是花之“四君子”。“梅”表示高潔傲岸,“蘭”代表幽雅空靈,“竹”象徵虛心有節,“菊”則暗示冷豔清貞,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對某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嚮往,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而“中、發、白”3張牌就寓意著“中正”。

再比如說,麻將牌上的七個風。“東南西北”是天地之方位,“紅中”大概有“中正仁和”、“喜慶祥和”之意味,“青發”大概不僅有“發達”、“恭喜發財”的寓意,可能還寄託著人們“四季常青”的願望吧,至於“白板”,則有“純潔”之意,並蘊涵著道家文化中“無為無不為”的深刻含義。事實上,與其說這些圖案是源於設計者的聰明智慧,不如說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學思想與傳統文化的自然流露和表達。

三、文化名人談麻將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麻將當屬在國人中最普及、最受人喜愛的遊戲。所以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如梁啟超、胡適、魯迅、梁實秋、老舍等諸位先生名人,都鄭重其事地討論過麻將問題及其文化,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關高見至今仍值得國人思考。

胡適針對國人迷戀麻將寫過一篇論麻將的文章,他將麻將列為中國四大害之一:八股、鴉片、小腳、麻將。痛罵“麻將”消磨人的時間、助長賭徒貪婪。

在梁實秋看來,麻將對許多中國人誘惑力太大,如同吸食鴉片一樣久而上癮,不易戒掉。

魯迅從不打麻將,但在《讀書雜談》中,魯迅就以打麻將牌的“趣味”來比喻讀書,他說:“嗜好讀書,猶如愛打牌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打,有時被捕房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

梁啟超曾把讀書與麻將扯在一起,講過一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四、結束語

當前,一些好賭的人把“麻將”當成了主要賭博工具,成天沉溺在“麻將”桌上難以自拔,甚至為適應一些貪官奸商的喜好賭場都開到了邊境、國外,這是前人發明與改進“麻將”時始料不及的。“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應該說,任何惡習的形成在於人的本身,而不能把像上面提到的賭博惡習簡單歸結到“麻將”身上。麻將傷身,不妨離開麻將桌,換一種娛樂溝通方式。

【轉載】麻將的起源探尋與文化內涵

本文摘自:新老闆凳的博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