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塔那那利佛(馬拉加斯語發音:[antananaˈrivʷ];以前在法語中稱為Tananarive 法語發音:[tananaʁiv],有時簡稱Tana),是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的首都。該城市位於馬達加斯加島中心,海拔1,280米(4,200英尺),自18世紀以來就是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歷史上則曾是梅里納人的首都,而梅里納人現在也是該市最多的人種,人口達210萬(2013年)。該國所有18種馬拉加什民族有都在此居住,此外較多的外國人包含中國、印度和法國人。塔那那利佛是馬達加斯加的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總統府、上議院和最高法院均位於此地。

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塔那那利佛位於馬達加斯加島中東部,距東岸約145千米,所在地是一窄長的岩石山脊,地勢崎嶇。該山脊長約4千米,最高點與以西高原的垂直距離約為200米,塔那那利佛城所在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則為1275米。該城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大城市,也是行政、通訊和經濟中心,座標為南緯18度55分,東經47度31分(-18.916667, 47.516667),距馬島主要海港圖阿馬西納約215千米,兩地有鐵路連接。

塔那那利佛約在1610年或1625年由安德里安賈卡王建立,城名(在馬達加斯加語意為“千人勇士之城”)取自安德里安賈卡調配守衛該城的士兵人數。此後一段長時間該城是霍瓦人酋長的主要村莊,當他們佔領馬達加斯加的更多土地,該城的地位變得尤為重要,並發展成一座擁有80,000人口的城鎮。1793年,該城成為伊麥利那王國的首都。馬達加斯加王國第一位國王拉達馬一世征服馬島大部分地區,塔那那利佛隨之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直至1869年城內大部分建築物都僅以木材或燈心草建成,但山脊中部阿杜拉魯山山頂卻有一座高達40米的王宮,據說運輸宮內檀香木柱途中就有2000名民工因勞累而死。

自從引入石與磚作為建築材料後,整座城市完全重建,新建有一些氣派的建築,例如王家的宮殿、貴族的房屋、法國人的住所、聖公宗和羅馬天主教座堂、石制教堂以及其他以磚建成的學校、醫院、法院、政府大樓等。

1960年獨立後,當地的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提高。2013年,塔那那利佛的人口達到了210萬左右。不受控制的城市擴張對當地的基礎設施構成了挑戰,城市開始面臨純淨水和電力的短缺問題,交通擁堵嚴重,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也遇到了威脅。城區和郊區共有五千多座教堂,這包括了一座聖公宗大教堂和羅馬天主教大教堂。塔那那利佛是馬達加斯加天主教塔那那利佛總教區的主教座。這個城市已經多次成為大規模示威和暴力政治衝突的發生地,例如導致菲利貝爾·齊拉納納總統倒臺的1972年暴動和導致安德里·拉喬利納取代馬克·拉瓦盧馬納納成為新一任國家元首的2009年馬達加斯加政治危機。

塔那那利佛是馬達加斯加的經濟支柱。土地用於種植水稻等作物,飼養瘤牛和其他牲畜,磚和其他傳統的謀生方式。在塔那那利佛,每個居民獲得的土地都可以得到法律的擔保與保護。CUA管理租賃或購買土地的請求,但需求量大大超過了供應量,大部分未分配的土地未能達到必要的補償標準。大部分的邊際土地被需要土地的居民非法佔用和開發,在城市下部的口袋建立了棚戶區貧民窟。這種不受控制的發展對這些地區的居民構成了衛生和安全方面的隱患。

塔那那利佛的工業GDP約為馬達加斯加的13%左右。主要行業包括肥皂生產、食品加工、菸草加工、釀造、紡織和皮革製造業,為5.5%的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該市廣闊的基礎設施和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使它為大型企業提供了優越的地理位置。企業持有者是城市增長的驅動力;2010年,全國60%的新建築都在塔那那利佛落成,其中大部分是出於商業目的而建造的。但是,技術不足、勞動力不專業、自2009年以來開始缺乏全面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等原因,導致城市的失業率和貧困人口也在增加。正規部門就業人口的增長速度未能跟上總人口增長的速度,許多居民都通過街頭小販和勞工等非正規手段賺錢。在馬克·拉瓦盧馬納納的領導下,塔那那利佛的建設規模迅速增加;短短兩年內,城市便新增了十二個新超市。

城區的居民—特別是塔那那利佛的城區居民—受到了經濟衰退和經濟政策轉變的打擊。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間,馬達加斯加爆發了全國性的經濟危機;此外,世界銀行實行的結構調整方案也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國家補貼的停止、通貨膨脹的迅猛發展、稅收的提高、貧困程度的加深以及中產階級的衰落在塔那那利佛尤為明顯,而城中為數不多的政治權貴和經濟精英所擁有的財富卻變得越來越多。2007年,全城三分之二的居民有電,百分之十的家庭擁有摩托車、汽車或其他機動車輛。2007年,不到25%的家庭、小型餐館和企業內裝有自來水供應設施,大家需要從井或水泵中收集水資源,人們使用的旱廁也與大樓相分離。2007年時,60%的家庭都在使用公共廁所。大多數家庭使用木炭來進行日常烹飪,木炭和大米被一起存放在廚房裡。城市家庭的平均食物預算不足一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成本上漲,城市居民的肉類消費量急劇下滑,城市中的窮人每天在假期才可以吃上一兩次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