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旅行 韓國 旅遊 葫蘆弟弟童書專家 2018-11-29

下午班會課上,老師讓大家輪流上臺分享假日的生活,結果孩子們的分享內容清一色都是旅遊,於是就成了一場赤裸裸的炫富大會。

市區周邊遊的被省內遊的打敗了;省內遊的被出省遊的打敗了;國內遊的被出國遊的打敗了;東南亞旅遊的被歐洲遊的打敗了……

最後“獲勝”的,是一位整個假期都在美國度過的同學,去了黃石公園、大峽谷、迪斯尼,見到了好萊塢明星,還泡了野外的溫泉……豪華的旅遊線路加上這個同學繪聲繪色的描述,讓全班同學都嫉妒到了骨子裡,有一個省內遊的女生,甚至難過得哭了起來……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聽完兒子的講述,我驚呆了,只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竟然已經攀比得如此“社會”。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記得我們讀小學那會兒,要說放假去哪玩的話,那大概就是在家裡玩、去同學家玩、去親戚家玩!

偶爾跟著父母坐著火車在省內或者國內旅遊,簡直能開心幾個月!

但是現在,小學生們根本瞧不上在國內旅遊了,他們在攀比暑假出國遊!!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相信很多家長才剛剛從9月份的暑假旅遊攀比的陰影中走出來: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

1.張女士原本計劃今年暑期帶著7歲的女兒去大連遊玩,結果孩子吵著一定要去韓國,還說好朋友這個暑假有去美國的、日本的,韓國的,如果自己在國內遊玩,很沒有面子。

2.劉女士上四年級的兒子暑假提出要去國外旅遊,因為“班裡不少同學假期遊記都寫的出國遊學,他要是不出國總感覺有些落伍”。最後母子兩人花了6萬元,去了趟新西蘭。

3.陳先生上小學的兒子因為假期是在國內旅遊,受到出國旅遊的幾個好朋友的冷落,連帶回來準備送給小夥伴的特產酸棗糕,都沒有派送出去。

想想我在國慶假期,只帶著兒子在城市周邊玩了兩天,這在班上估計是墊底了吧。

其實,旅遊有多種目的,從教育孩子的角度,旅遊是課堂的延伸,這本是一件開闊眼界,增漲見識和閱歷的好事,但孩子一旦處於攀比的風氣裡就會失去判斷,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迴歸到旅遊本質上。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只為炫耀,不如不去

“我在澳洲登上了熱氣球”

“我在埃菲爾鐵塔頂上吹風”

“我在普羅旺斯的花海里做公主”

“我在古堡裡開了一瓶陳年紅酒”……

孩子喜歡不喜歡這種旅行方式不重要,關鍵是他得配合這種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演出,得當一個合格的道具。

不然,你一路上怎麼會不停地聽身邊的家長這樣數落孩子

“花了5萬塊帶你出來,你都不肯在鏡頭前笑一笑?”

“花3000塊請你吃法式大餐,你就不能在鏡頭前陶醉一點?”

“要想在鏡頭前美酷,就得戴墨鏡,你居然像個鄉下小孩一樣頂著自己的外套遮太陽,太讓我丟臉了!”

這一場充滿優越感的演出,劇本臺詞與動作走位都已提前安設好,卻容易被孩子的不配合攪黃了。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只為寫作文,不如不去

天天押著孩子寫觀後感的家長,把旅行理解為一粒神奇的西藥,吃下去6小時內就可以立竿見影,治“不會觀察、不會寫作”的頑症,而旅行本身事實上卻是一副中藥,它不負責治急症,只負責調理孩子整體的身心狀態,它見效肯定是慢的,卻也是療效全面的。

一個孩子,也許樂意對著馬路牙子上搬家的螞蟻看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國的螞蟻還是外國的,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探索過程。孩子到底能從中看到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樣,所以,所有大人以為的旅行目的,也許從頭到尾都是錯的。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想讓孩子過個開心的假期生活,也許不需要燒錢又耗費精力,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那些童書,也能讓孩子懂世界知世界!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旅遊本身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但在旅行的途中,能有真正的收穫,還需要我們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小學生的“社會”可能已經超出你想象。但是這年頭,要想做一個合格的拉風社會人,光會炫耀出國遊是不夠的,新新社會人不但有表,還得有裡子——路還長,別太狂,人生指不定誰輝煌。

“媽,去北京玩好丟臉,同學都去美國!小學生的“社會”你懂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