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呂思清:臺上三分鐘,臺下43年功

G20杭州峰會期間,呂思清接到導演組邀請,參加峰會文藝晚會上的大型水上情景交響音樂會《最憶是杭州》的演出,承擔第三章節《美麗的愛情傳說》中《梁祝》的經典唱段《十八相送》的小提琴演奏。每年暑假,呂思清通常是外出演出的,他會在這個時間段安排下一年度的演出,還有自己計劃要做的事情。同時,他會專門抽出一段時間陪伴家人,帶孩子去遊覽博物館、科技館,到大自然中旅遊,培養他們情感的感受力。顯然,今年他要破例了。

眾所周知,呂思清使用的是1742年瓜奈裡製造的名琴,曾被偉大的波蘭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生前使用過(價值已超過600萬美元)。為表彰呂思清在國際樂壇取得的成就,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協會特別授予他使用這把小提琴。呂思清對其視若至寶。這把“300多歲”的古琴歷經歲月洗禮,像青花瓷、古畫一樣,更重要的是在於它的古董價值,必須像保存紅酒一樣,放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呂思清介紹說,小提琴不能受溼,一點點的環境變化,會影響它的音質。如果太潮溼,還會脫膠。而杭州8月份的天氣十分潮溼,而為了確保演出成功、直播順利,他們要實景表演。彩排演奏時,呂思清甚至能聽到古琴發出“噝噝”的聲響。

小提琴家呂思清:臺上三分鐘,臺下43年功


正式演出前,導演組還為他準備了雨鞋。而他一直祈禱千萬不能下雨。一旦古琴淋雨,會給它帶來不可逆的損傷。怎樣在三分鐘時間內,融合東西方元素,以感人的藝術形式,將我國傳統美麗愛情故事《梁祝》。在一個大的空間裡完美演繹出來,呂思清說,這對於他是個很大的挑戰!

“樂壇神童”對於

成功者素質的獨特理解


現在不管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家長都會讓孩子去學一門樂器。1969年出生的呂思清回憶說,他4歲學琴。當年,父親讓兄弟三人學琴。呂父說,讓你們學琴,是讓你交一個朋友,讓音樂成為你終身的朋友,可以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

小提琴家呂思清:臺上三分鐘,臺下43年功


呂父在師大學習了鋼琴,畢業之後為了照顧呂思清的奶奶,回到青島從事了與音樂無關的工作。當時呂思清的大哥學琴的時候,周圍很多家庭都沒有樂譜。呂父開始學習刻鋼板、抄樂譜,分贈給周圍的朋友。憑著一份對音樂的摯愛,呂思清的父親寫信給全國各地的作曲家,索要樂譜,再精心抄好之後,自費郵寄給全國一些高校的音樂教師。

呂父後來到人民音樂出版社,抄寫了十多年的曲譜。1981年,呂父送了一張自曲譜給小提琴大師梅紐音。梅紐音覺得難以置信,讚道:這完全是印出來!呂父被音協授予“繪譜大師”的稱號。呂父每天清晨4點起來抄譜,中午又回來抄,晚上吃過飯還是抄譜,一直到深夜才睡覺。而年幼的呂思清就站在一旁拉琴。父親留給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永遠是伏案繪譜。他的這種堅毅不拔、執著於抄譜的刻苦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呂思清。

小提琴家呂思清:臺上三分鐘,臺下43年功


呂思清8歲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當時那是所有學習音樂的孩子的夢想。呂思清成為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的年齡最小的學生,這個紀錄迄今還未打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之後,老師安排年紀大的同學看著他練琴,女同學還幫他洗衣服。11歲,呂思清被選入英國梅紐音天才兒童音樂學校,被譽為“樂壇神童”。17歲,他贏得了“第34屆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成為摘得這一桂冠的東方第一人。

很多人問過呂思清要想成為傑出的演奏家,天賦和勤奮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天賦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勤奮,呂思清認為,在任何行業取得成功的人,前提是必需有天賦、有才能,但是有才能的人很多,為什麼最後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成功?那是因為他自律、勤奮、專注、熱愛。相比其他素質,呂思清認為自律最重要,沒有自律,你就無法把控自己。無法把控自己,怎麼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呢?只要想到不辜負上天賦予你的才能,你就會把想到努力,把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小提琴家呂思清:臺上三分鐘,臺下43年功


呂思清說,科學家曾到柏林音樂學院調查,發現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校平均練習時間是6000小時,成績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是8000小時,而成績優異的學生練習時間則超過了1萬小時。這被稱為1萬小時定律。“熟能生巧、技高人膽大”,呂思清的經驗之談是,只有持續不斷的練習,才能讓你脫穎而出,達到最高水準。

“小提琴演奏是有技術的”,但呂思清說:“一是要打好正確的基礎;二是最高超演奏,就是讓聽眾聽不到有技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