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中國館主打‘錦繡園藝情,如意中國夢’的設計理念。其把景觀與科技結合,以自然平和的氣質,講述中國的園藝故事,詮釋時代精神。”北京世園會標誌性建築中國館領銜設計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說。

猶如一柄圓滿溫潤的如意,中國館位於北京世園會核心位置,環抱山水,不僅外形亮眼,內涵錦繡中華精髓,還是一座“會呼吸、有生命”的綠色建築。6月6日,世園會中國國家館日活動上,迎來國內外園藝界知名專家以及各方人士,領略“綠色、低碳、節儉、永續”的發展理念,感受科技大招下精彩綻放的園林藝術。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北京世園會組委會供圖

“有生命、會呼吸”的綠色場館

鳥瞰中國館,只見整個建築氣勢恢宏,在層層梯田之中,金色的屋蓋呈現中國傳統斗拱、榫卯的樣貌,微微翹起的屋簷如同鳥兒展翅一般輕盈。華蓋下盛開綻放來自全國各地的奇花異草,將園藝文化和中國傳統建築融為一體。

“中國館是一座會呼吸的綠色建築,場館內外在設計上運用了傳統建築的智慧,尤其是根據延慶當地的氣候特色,對風速、溫度、溼度進行控制處理,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把充分體現了‘綠色、低碳、節儉、永續’的發展理念。”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黎靚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正值夏季,當人們從烈日炎炎中步入場館,甚感清涼舒適,“自然涼意並非空調所致,而是建築中引入地道風技術,即將室外的空氣通過牆上的風機吹入室內前,先在淺層土壤過一遍進行蓄熱,好比讓空氣先在地窖裡呆一會,與土壤發生充分的熱交換後再吹到室內,而為了保證吹出來的風供給一層展覽區域,既冬暖夏涼又不會潮溼,地道風管特別採用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這樣使得空調開啟時間大幅縮短,有效降低建築使用能耗。”黎靚說。

據介紹,建築主體採用環抱佈局,營造北方經典庭院環境,加上通過計算對室外環境的風速進行控制,從而達到冬季的避風效果。場館屋蓋上面開有通風口,可以根據不同季節,實現自然通風或保溫。在夏季,幕牆與內層膜間的空氣層,通過開啟幕牆的可開啟扇進行通風,以防幕牆內表面結露。冬季關閉可開啟扇,保持中間空氣層密閉。另外,還設置獨立的除溼通風系統,對空氣層的空氣進行循環除溼,防止因內部空氣溼度過大出現結露。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黎靚表示,“延慶地區的陽光非常好,在能源利用方面,場館屋頂幕牆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採用“自發自用,餘量上網”的模式,為館內採光、佈景等運營提供電力。氣勢磅礴的鋼結構屋蓋上安裝了1024塊光伏玻璃,提高光能吸收效率,而太陽能光伏板採用了半透明的金黃色,沿襲了中國古建築中遵從的主要色彩,在展廳內灑下斑駁的光斑,如夢如幻。”

在材料方面,場館選擇耐久性好、生產加工技術成熟的建築材料,屋架採用轉印木紋鋁板,保證效果,節省造價,且具備自潔性,便於後期清潔維護;場館基座的梯田部分,垂直面使用石籠牆,既具有自然生態的效果,又讓人聯想到長城磚,體現延慶特色;上部屋蓋採用雙層圍護,外部為光伏太陽能板和中空夾層玻璃,內為ETFE膜,作為植物保溫層,以適應延慶冬季長、氣候寒冷的特點,減少建築能耗,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此外,中國館在屋頂設置雨水收集系統,場地採用透水鋪裝,地下設雨水調蓄池。這樣降落到屋頂或地面上的雨水,經梯田綠地滲透、粗過濾後,進入雨水收集調蓄池。經回收處理後的雨水將用於梯田灌溉和展覽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態微循環。充分融合山水建築理念,彰顯場館在低環境影響、天然水資源梯級利用方面的示範效應,並降低微灌的用水成本。

視覺盛宴背後的“高科技”

中國國家館日當天,館內發起“生生不息,錦繡中華”的主題活動,為中外遊客帶來了一場奇幻美妙的視覺盛宴。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夯土牆上的亮柱藏著什麼祕密;牆上的植物是真是假;甲骨文雕像是什麼字;一幅“活”的千里江山圖是如何做成的;動態巨幕畫面的暗門內有什麼機關?很多中外遊客在中國館仰觀俯察,著實被那美輪美奐的奇妙光影天地“電”到,徜徉錦繡山水畫卷之間,感到無處不自然,無處不園藝,而且心中會蹦出這一連串的問號希望得到解答。

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展覽設計和布展總策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張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在展示形式方面,突出園藝主題,融入了傳統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展陳形式。鑑於北京世園局對於中國館序廳的多媒體系統可靠性要求極高,故採用“高可用性雙機集群系統”和“雙活智能中央控制系統”,在歷史文化展區三大主要多媒體展項“和而共生”“祥和逸居”“千里江山圖”使用多達85臺投影機,實現多媒體播放系統的穩定且不間斷運行。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據張烈介紹,其中“和而共生”展區給人在崇山峻嶺中穿行,俯瞰廣袤大地的視覺體驗的技術難點最大。主要在於影片的成像介質全部是大小不一、角度各異的折面拼接而成,常規影片在此環境播放會出現畫面畸變。於是,把成像介質三維建模後導入專業融合軟件中,通過“多折幕異形融合”技術,分配各個折面的投影畫面,實現多臺投影畫面的拼接融合,保證影片的完整性、連續性、不畸變。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在生態文化展區,以永生苔蘚作為材料再繪宋代著名的《千里江山圖》,採用擬合(Mapping)投影手段,將投影畫面和實物苔蘚畫虛實結合,形成日出日落雲捲雲舒富有生機的動態景觀,給觀眾豐富視覺體驗。並且,對解析千里江山圖畫面細節的圖文牆面,採用玻璃硬板雙面噴繪,形成層次變幻的畫面效果。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揭祕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最炫“科技大招”

據介紹,春江風和展區的富春山居圖採用電控智能霧化玻璃,可感應觀眾經過,並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間進行智能切換,通過結合定製燈光的綜合控制,實現富春山居圖光影畫和植物藝術裝置實體的自動切換。

在祥和逸居展區,很多遊客通過四重光影門時流連徘徊,驚歎於設計的奇幻美妙。“這裡的技術亮點在於,除了採用步入式多幕沉浸式影像空間的創新設計,融合播放系統根據空間佈局方式進行定製化應用和調製。影像製作過程中採用可自動生成三維立體國畫效果的自主開發系統,自動模擬國畫工筆重彩中的勾線、筆觸、暈染等效果,為沉浸式國畫體驗空間的呈現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張烈說。

據北京世園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調查顯示,中國館是世園會最受遊客喜歡的場館。中國館自4月29日開園以來截止至6月5日,總計入館遊客143.4人次,日均客流量在36000人次。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科技日報記者華凌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