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同志

呂梁山 黃河 王定國 抗日戰爭 呂梁視界 2017-04-06
老楊同志

我問老楊,為啥要拍這些東西?老楊急切而認真地脫口而出:再不拍就模喇(沒有)了嘛!

老楊曾經是呂梁電視臺管技術的主任。十年前機緣巧合,他成了一檔老年節目的製片人。

老楊同志

辦節目走過了呂梁山的溝溝樑樑,接觸了許多解放前的老同志,老楊逐漸萌生了一個想法:把這些經歷過抗戰和土地革命的老人們的話記錄下來。

老楊同志

當時他並不知道他正在從事歷史學科中的一個“顯學”:口述史。

老楊同志

老楊已經前前後後採訪了一千多位在呂梁山戰鬥過的幹部和群眾。

老楊同志

這裡邊,有開國將帥和他們的後代,比如王定國;也有像甘惜分教授這樣的晉綏老人。還有許多普通的房東大娘、呂梁奶孃、送糧群眾和軍工戰士。有的遠在成都、蘭州、北京,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晉綏歷史的見證者。

老楊同志

他們中很多人,在接受完老楊採訪後不就久就去世了。老楊的資料,成為他們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影像,也成為他們給這塊英雄土地留下的的鮮活註腳。

老楊同志

紀念碑上,未必有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卻永遠活在了老楊的心裡和鏡頭中。甚至,因為老楊,他們將來會成為歷史,成為英雄。

老楊同志

老楊說,他已經幹了10年,想再用10年的時間,把能採訪到的晉綏老人都採訪完。由於人手不足,經費也幾乎沒有,他只能邊拍,邊編,邊聯繫出版。每一樣工作量都很大,都很頭疼。

老楊同志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老楊其實是和時間、遺忘和死神賽跑。

老楊同志

弟弟說,家裡的一切哥哥幾乎都不管,一心只撲在他的“晉綏日報”、“晉綏軍工”、“中央後委在呂梁”上。可弟弟承認,哥哥是他眾多兄弟姐妹中最孝順老孃的一個。

老楊同志

沒有顧得上照顧女兒多少,甚至女兒出嫁都是弟弟妹妹操持。父女曾經有過疏遠,可現在女兒是父親最好的幫手,她對父親的愛,正如父親對腳下這塊土地的愛。

老楊同志

老楊說,他最開心的事兒,就是走出辦公室,走到老鄉家裡。

老楊同志

他熟悉晉綏歷史上的每一個故事,也熟悉和晉綏有關的每一個村子。

老楊同志

黃河邊上的圪樑樑上留下了他無數的腳印。老鄉們也告訴了他無數即將被時光抹去的歷史的腳印。

老楊同志

老楊生性木訥,不善言辭。可一旦面對晉綏老人,言語馬上激動起來,話也剎不住。

老楊同志

為尋訪中央後委在呂梁的足跡,我們和老楊一起,走進了黃河邊上的一個村子。

老楊同志

路邊的人,很熱情地將我們帶到了一個幾孔窯洞的小院。

老楊同志

大爺八十四,親眼見過從陝北過來的後方機關。

老楊同志

大娘八十一,生性開朗,講起當年,總嫌老頭說不好。

老楊同志

他們養育了七八個子女,個個都有出息。可他們依然在低矮的土窯洞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趕集的時候,大爺還能將一擔山梨,挑到幾裡外的磧口鎮。

老楊同志

大爺大娘之於子女,不正如老區之於國家嗎?不求索取,只求奉獻。

老楊同志

我們不能忘記老區。我們要和老楊一起,記住晉綏,記住呂梁,記住每一個出過糧,出過力,掩護過黨和軍隊,流淌過鮮血和汗水的老區。

老楊同志

採訪過的很多人成為了老楊的朋友。他們常常託老楊代他們看看奶孃,看看鄰居,看看鄉親。老楊一一照辦。

老楊同志

我們想把老楊的故事講出去。讓人們知道英雄的晉綏和他的兒女。

老楊同志

老楊,叫楊曉峰。

老楊同志

精選要聞回顧:

清明時節捏面燕 憶故人寄相思

華潤呂梁中陽12萬千伏風電項目啟動

《感悟清明》——劉志飛

柳林:143名“老賴”被集中曝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