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呂洞賓

呂洞賓 道教 全真道 炎帝 漢朝 黃河時訊網 2018-11-29

在河東歷史上,呂洞賓是唯一一位“羽化成仙”的道教中的真實人物,而且職級很高,民望頗盛,聲名遠播。他不僅位列“八仙”,被全真教崇奉為教主,還在元代武宗時,受敕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由人而仙,由仙而帝,呂洞賓把人仙殊途的演化,做到了極致,在中國道教文化的天空,留下了一抹燦爛的雲霓。

亦真亦幻呂洞賓

呂洞賓,名喦,號純陽子,唐中葉時代人。關於他的籍貫,《辭源》只說“相傳為京兆人”,《辭海》則註釋:“相傳為唐京兆人,而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人。”唐時河中府治在蒲州,《辭海》故有此注。

據道教權威典籍《道藏》記載,呂洞賓系河中府永樂縣招賢里人。永樂宮純陽殿壁畫“瑞應永樂”,也對呂家宅院作了明確描繪,為兩節四合頭院落。呂家大門前跨街樹有一高大壯觀的八角木牌坊,上書“三代承恩”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其下端還有一行小字:祖呂延之授浙東剌使,子呂渭授禮部侍郎,孫呂讓授海州刺使。呂洞賓的父輩兄弟四人,名曰:溫、恭、儉、讓,他是讓的兒子。呂洞賓娶妻金氏,亦生有四子,名叫甘、美、豐、充。只因後來他偕妻隱入中條山腹地的九峰山洞潛心修道,從不過問家事,其子皆不知所終。

受官宦家風家教的薰陶影響,呂洞賓在六十四歲前,亦醉心科考,苦苦追求功名。但命運卻似乎總是拿他開涮,沒有給他提供飛黃騰達的機遇。在經歷了數次科舉失敗後,直到六十四歲這年,他才魚躍龍門,考中進士,兩調縣令。

亦真亦幻呂洞賓

區區縣令,處處受人掣肘,呂洞賓治國安邦的夙願難酬,時時不得開心顏。

這年深秋,他騎馬經閿鄉,過潼關,西上長安打探政事。日暮黃昏,秋風蕭瑟,落葉飄飄,呂洞賓一路顛簸,人困馬乏,投往一家客棧歇息。

進得店來,迎面遇見一奇偉之人,袒胸露腹,目光烱烱,氣宇軒昂。只見他正提筆直在牆壁上作詩。詩云:“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洞賓自覺神異,便與那人攀談起來。那人自稱是出家修道的,複姓鍾離,名權。說過一番道家的玄理之後,勸導洞賓遠離凡塵,隨他入終南山修行。呂洞賓雖然有些心動,卻仍拋不下人間繁華,遲疑著沒有答應。

道人看透了洞賓的心事,一笑了之。他一邊讓店家生火、淘米,為洞賓做飯,一邊遞過一個枕頭,讓洞賓好好睡一覺。洞賓剛入睡,便夢見自己中了狀元,做了高官,峨冠博帶,好不威風,俄而,又聞宮兵呼喊,自己因冒犯天威,被拿下問罪。洞賓驚出了一身冷汗,大叫一聲醒了過來。

還沒等洞賓說出他的夢,道人便哈哈一笑說:“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所謂“華胥”,是古人想像中的一個理想王國,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

《辭海》記載,呂洞賓生於公元798年,卒年不詳。這年按唐史算,是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民間傳說則更為詳細,說他是這年四月十四日巳時降生,因年、月、日都是雙數,雙數屬陽,所以他自號為純陽子。

關於呂洞賓的出生,還有更神奇的故事。

傳說呂洞賓降生的那天,有隻仙鶴在永樂鎮上盤旋鳴叫,飛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肯離去。此前洞賓的母親並沒有妊娠跡象,到了巳時,卻突然生下了一個相貌不凡的男嬰,取名為洞賓。

亦真亦幻呂洞賓

故事雖然神奇,卻並不新鮮。

在中國古代,凡是天縱英姿,功垂千秋的人物,似乎都有與神有緣的傳說故事。如被尊奉為“三皇之首”的太昊帝伏羲,其母是華胥國的一位公主,她無意踐踏了雷公巨大的腳印而懷孕,故伏羲被稱為“雷神之子”。契是商族始祖帝嚳的兒子,其母簡狄吞食了玄鳥卵而生下了他。軒轅皇帝的父親為少典,母親名叫附寶。一天,她在山上挖野菜時,看見一陣旋風平地而起,一道亮光從天而降,遂身懷有孕。懷胎二十四個月後,產下一肉團,剖開一看,竟是一男嬰。炎帝的出生也不平凡。他的母親是少典的妃子任姒,一次,任姒外出遊華山,突然看見一條巨龍騰空而舞,便有感而孕,繼而生下炎帝。還有顓頊帝,是他的母親女樞夜晚賞月時,受到從月亮裡射的一道金光照耀,而身懷顓頊的。

天人自有異兆,這是中國古代神祗文化的獨特魅力,道教與神仙結伴,自然概莫能外。

在鍾離權的引度下,呂洞賓棄仕歸隱,先後在終南山、廬山及家鄉的九峰山上隱居修道,終成道教一代宗師,被譽為“呂祖”。

鍾離權何許人也?

相傳鍾離權原系文武雙全的漢代將軍,修成正果後,成為全真教的正陽祖師、“八仙”的領軍人物。他不僅編篡了道家修心養性的祕籍《靈寶畢法》,還特擅長“點金術”,就是能讓頑石轉眼間變成金子。他曾試探呂洞賓,問其是否願學這個獨立絕技,洞賓得知石頭變金只能保持五百年,便回答說:“點金術容易惑亂世道人心,我只學於世人養生有益的《靈寶畢法》。”鍾離權見其善心至誠,遂將祕籍傳授於他。後來,呂洞賓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撰寫了內丹修煉詩詞五百餘首,很多都被錄入《全唐詩》,產生了很大影響,故《仙派源流》雲:“大道之傳,始於老子,而盛於呂祖。”

關於鍾離權度化呂洞賓之事,不僅民間有口口相傳的故事,更有永樂宮純陽殿內的巨幅圖畫《鍾離權度呂洞賓》(俗稱“盤道”)佐證。

這是一幅被美術界譽為“國寶”的藝術珍品,曠世傑作。它把鍾、呂坐而論道時的神態,表現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你看倆人那坐姿,那眼神,那充滿智慧與深情的侃侃而談,那虔誠向道、洗耳恭聽的靜思默想,彷彿一下就看到了人物的心靈深處,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是呂洞賓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亦真亦幻呂洞賓

作為歷史真實人物的呂洞賓,史料記載不多,人們看到更多的,是他得道成仙后的故事。因此,可以確切地說,呂洞賓是以神仙立身的,他不僅在仙界地位尊崇,更在民間享有盛譽,無論為人還是成仙,他都有很深的平民情結。

純陽殿內,有52幅呂祖神遊顯化的連環畫,從他出生說起,直到成仙后所做的種種善舉,可謂洋洋大觀。其中最為人們熟知樂道的,要數“狗咬呂洞賓”的故事。

傳說桐廬有位姓馬的官員,為官清廉,十分孝敬寡母。有一年,他的母親突然患了背癰,他四處延請名醫,均不見好。一日,一個衣衫襤褸、手拄柺杖的老道登門來訪,馬家的惡犬“賽虎”狂吠著撲上來就咬,多虧主人聞聲出來制止,才未醞釀成禍患。

來人正是呂祖,他是聞其孝名,來為馬姓官員的母親治病的。在他的奇方調理下,孝子的母親很快痊癒。孝子感慨系之,不由大罵“賽虎”:“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其實,除了壁畫上的記載,在民間還流傳許多呂祖樂善好施、治病救人的故事。

一日,呂祖欲乘船渡河,船主因他無錢拒載,同行的一位客商慷慨解囊,為他付了船錢。一路走來,那位客商不斷為他買酒買肉,墊付宿費,毫不吝嗇。交談中呂祖得知,這位客商名叫王振邦,系本地學張村前巷人,他在陝西鳳翔縣開了間藥鋪,因有高堂老母在家,時常回家侍奉。

過了潼關,天色既暗,又起風沙。王振邦急欲趕回數百里之外的鳳翔,卻無計可施。這時,只見呂祖燃起一根火炬(俗稱“油捻子”),讓他照耀前行。說來也怪,那火炬風吹不滅,久燃不息,一夜之間,便把王振邦帶到了鳳翔城裡。

過了幾年,振邦老母大病纏身,久治不愈,振邦急得眼睛都流出了血。此時,只見呂祖突然降臨,說須用人肉做藥引,才能治好其母的怪病。振邦毫不遲疑,就從自己大腿上割肉奉母,老母服用後,果然沉痾盡除,康健如初。

關於此事,有呂祖留詩為證。詩曰:“一條油捻送風翔,十年不見王振邦,割肉救母病始愈,孝子善名四海揚。”

呂洞賓之所以深受世人愛戴,不僅僅因為他是“神仙”,更多的是因為他用詩的語言,為人們傳授了既精妙又實用的健康養生法。

據《道樞·肘後三成篇》記載,由呂洞賓獨創的各種氣功治病延壽法,即多達十餘種。諸如《純陽子煉丹祕法》《純陽子內觀起火法》《純陽子分形超脫法》《純陽子玉液還丹法》等,皆已成為道家修煉養生的經典。

如果說道家所熟知的這些修性養生法還有些高深莫測,難以為平民百姓所理解、所接受的話,呂洞賓還有一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養生“科普讀物”,那就是刻在石碑上,已流傳上千年的煉性功《百字銘》及煉命功《百字銘》。其“見者如不見,聽者如不聽”,“莫論他人非,只尋自己病”,“官中不繫名,私下憑信行”,“遇有不輕狂,如無守本分”,“不在人轂中,免卻心頭悶”,這些名言警句,對敦化世風,教化民心,均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

說起呂洞賓,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的道家及道教作一番爬梳,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瞭解其人其事。

中國最早出現的道家與後來形成的道教,雖然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淵源,但也並不完全等同。《辭源》註釋:道家為“古九流十家之一,……凡宗尚黃帝老莊之說,及後世的道教,都稱道家。老莊,指老子與莊子。莊子對道家學說貢獻很大,但並未成為後來的道教領袖人物。”老子,名李耳,亦稱老聃,是道家的創始人。他主張“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亦即“無為而治”,成為道家學派的思想旗幟。確切地說,道家是一門思想、學術流派。

東漢順帝時期,張道陵創立了五斗米道,因他自詡“天師”,故又稱“天師道”,此為道教的肇始。該道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奉老子為教祖,傳有“老子一氣化三法”之說。

元代以降,道教形成南北兩大派系,南方以“天師道”為主,稱正一派,北方為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全真派麾下,人才濟濟,干將為“北七真”,尊崇的最高神是呂洞賓,因為是呂洞賓度化的王重陽。此度化之事,永樂宮重陽殿壁畫可見端倪。不特王重陽,“八仙”中的曹國舅與何仙姑,也都是呂洞賓度化成仙的。

最早時期,老子是道教尊奉的最高神,後來不知為什麼又說元始天尊是老子的老師,因此排座在“三清”之首,稱為玉清。上清靈寶道君居中,太清道德天尊(即老子),則只能屈居末位了。也許,這也是仙界能上能下的一種大度超脫境界。

神仙能超脫,可凡人卻不能理解。宋代大儒朱熹,就對把“三清”置於玉皇大帝之上頗有微詞,曾痛呼:“豈可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如此看來,即使對仙界的不平之事,也是有人敢犯顏指斥,大呼不平的。

北周始置,唐武德元年(618)復置的永樂縣所轄永樂鎮,端的是個出神仙的好地方。這裡北靠峨嵋嶺,東傍玉簪山,南臨黃河,西接幽澗,處處茂林修竹,鳥語花香。清光緒《永樂縣誌》卷三雲:“永樂鎮純陽宮側,當春桃李夾溪,松竹盈列,人比之武陵源。”

盛名傳出,群賢畢至。

唐代詩人李商隱欽慕永樂勝景,於會昌元年(844),舉家從河南沁陽移居永樂鎮,在這裡寫下了諸多傳世詩篇。迄今永樂鎮彩霞村尚遺存玉谿橋(李商隱號玉谿生)。

清康熙十七年,詩人吳雯十歲時即隨父母來永樂鎮嶽村居住,在如詩如畫,道風氤氳的環境下長大,成為遐邇聞名的才子詩人。當地人為紀念李商隱與吳雯,還在玉簪山上建造了“二仙廟”。如今古廟雖然早已蕩然無存,但原廟中一通石碑的“碑帽”,仍保存在彩霞村裡。

昔日的上海《晨報》副刊顯示,上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先生偕孫伏園等人從西安講學返京途中,曾乘船至永樂鎮登岸,在遊覽永樂宮之餘,還大快朵頤,品嚐了當地的紅果。

永樂宮彰顯了呂洞賓曾經的真實存在與羽化成仙后的無限榮耀,諸多文化名人則見證了永樂鎮歷史上的輝煌與當地獨特的人文勝景。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重新認識呂洞賓,領略中國獨有的道教文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

斯人已逝,仙蹤亦杳,但其聖殿猶在,善跡長存。

1998年,永樂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呂洞賓開始走出河東,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