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往事」南明河畔雪涯洞

呂洞賓 考古 陳德榮 游泳 微南明 2017-04-29
「南明往事」南明河畔雪涯洞

今天,貴陽知道雪涯洞在什麼地方的人可能沒有幾個,問到雪涯路可能知道的人還不少。其實雪涯洞在明清時是貴陽次南門外南明河畔一水光山色,景色秀麗的遊覽勝地。據說雪涯洞在明代原為一名薜紹魯人士的花園,其花園後枕金盃玉盞山,前臨南明河。金盃玉盞山突出河岸,背下原來是一溶蝕淺洞,後經鑿穿,逐通南北,有若象鼻吸水,有人把它比喻為貴陽的“穿洞”,逐以為奇。其洞深7米,高2.6米,面積約30平方米,世人便將此洞稱之“薜家洞”。後世滄桑,薜家洞因有道人鄭仙在此居住,逐為道院,便轉音叫雪涯(崖)洞了。

「南明往事」南明河畔雪涯洞

20世紀50年代的南明河


今貴陽人知道雪涯洞歷史的不多了,據《南明區街道志》載:雪涯洞,遺址位於雪涯路北段西側,雪涯洞北洞口上有巖刻“雪涯洞”三字,南洞口刻有“雪涯秋柳”四字,洞內有錢元昌題來仙閣石刻:“郎吟人不識,別卻岳陽樓。直訪黔山勝,無識雪涯幽。塵清開法界,機靜見瀛洲,片刻飛雲駐,仙風萬古留”。洞內塑有佛像多尊,姿態生動,洞頂石背上建有玉皇殿,洞前有三官殿,來仙亭。來仙亭內有呂真人石刻,亭前有“萬神來朝”、“天上人間”的匾額,傳說是仙人純陽真人所書。據《黔語》說,“旁有堂有軒,春秋佳日為嘉賓宴樂之地”。雪涯洞下臨南明河,“桑蔭垂柳夾岸,灘聲遠聞,時有短艇盪漾,採魚煙水之間,山光水色,風景清妍,恁欄小立靜眺,令人有江湖之思。”舊有阮仲明一聯雲:“駿馬郊行踏落花,春日路邊情,數聲風笛離亭晚;美人一笑搴珠箱,南湖夜來雨,夕陽簫鼓幾船歸”。洞外有萬鬆閣,貴州楹聯大家劉玉山題聯雲:“匝地翠千垂,正雲影當空,檻外永日酣鶴夢;參天青一片,聽濤聲捲起,鬆間終夜和龍吟”。清乾隆五至六年(1740年—1741年)貴州布政使陳德榮重建來仙閣(即呂祖殿),塑有呂純陽像,閣有二匾,殿亭精巧.殿門原來北向,後改為東向,增設廊廡和增建靈官閣,種植花草竹林,培以石臺,景色清幽,成為次南門外遊程最近的勝境,游履不絕。道光六年(1826年)貴陽知府於克襄又立諸葛亮、王文成木主於來仙閣,在閣後又立陳(德榮)公祠,以後又經培修,坎下建清漣亭,延翠閣、文昌閣,景況愈趨佳麗。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立師範學堂於雪涯洞及南側之丁公祠,後改名優級師範,民國時期為省立師範學校,雪涯洞則作師範的小學部。後因年久失修,無人保護,歲月傾圮,加之“文化大革命”時被視為“四舊”被搗毀殆盡,僅洞址猶存。1956年雪崖洞被貴州省電影機械廠佔用。1984年改為貴州電器廠後,洞址處被闢為車間。洞址今已不復存在。其遺址部分今為電影機械廠宿舍和建成名為金岸玉都的高層公寓了。

「南明往事」南明河畔雪涯洞

清代的雪涯洞畫景


對於風景如畫的雪涯洞,讀者除從以上文字中看到外,究其歷史原貌只能從現藏於貴州省博物館清乾隆八年(1743年)鄒一桂作的《楚黔山水畫冊》中看到了。據《貴州省博物館.藏品志》載文介紹:畫冊中的雪涯洞設色寫意,繪貴陽南明河畔雪涯洞,崖洞如象一座石拱橋立於河邊,洞左側房屋數橡,河中有小舟飄蕩。左上隸書題:雪涯洞三字。後題五言詩:“巉崖營傑閣,突兀傍城偎。曲磴盤雲上,朱檽耀日開。遠煙青障嶺,秋色在樓臺。隱約聞笙鶴,仙人自去來。筇竹枝為伴,牂牁月是家。六年邊地客,一席小春花。倚檻臨清澈,停杯看落霞。遙歸計歸雁,萬里愧星槎”。畫中鈐“一桂之印、畫史詩人”。志書載文說明了雪涯洞的山色風光在作者和築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雪涯洞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消失了,但它在貴陽一些上年紀的老人中還留下深刻印象。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雪涯洞前的南明河畔大樹成蔭,河水清沏見底,平靜的河面上不時看到幾隻打魚小船在此遊蕩,每隻船上站著三、五隻水老鴰(魚鷹),在漁夫的指揮下捕魚。河畔邊的沙灘上建有游泳的更衣室,一到夏天前來游泳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附近學校的學生,一到此地便流連忘返,成為築城百姓霄夏納涼的好去處。七十年代後,由於工業汙染,南明河水質惡化,魚蝦絕跡,雪涯洞前的南明河畔失去了從前的容顏。九十年代以來,南明河經多次治理,水質變清,雪涯洞南明河畔一線建成一條連接瑞金南路與文化路間的一條565米長、8米寬的水泥路和沿河休閒綠化帶。成為附近居民早鍛練、休閒散步的地方,河邊不時可看到垂釣之人,又呈現出過去那風景清妍的山光水色。

編輯:羅雲霄

審核:楊印

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