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北宋劉松年《鬥茶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北宋劉松年《鬥茶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茶都變瓷都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北宋劉松年《鬥茶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茶都變瓷都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經過透綠的越瓷、黑釉的建瓷後,因為蒙古喜歡白色,這時,全中國最好的白色瓷器,都來自一個叫景德鎮的地方。元朝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樑瓷局,負責全國瓷器製造的事務,而這一建制在明清兩代被延續了下來,而景德鎮燒製的青白瓷以及青花瓷茶具,又一次改變了中國人的品嚐習慣。今天的浮樑是景德鎮市下面的一個縣城,這種有趣的轉變,濃縮了唐宋之間數百年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流動。

連陸羽也沒想到,茶葉竟然拯救了中原王朝

大約在陸羽二十二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為了平定叛亂,唐朝不僅從境內各地調兵遣將,從蒙古高原的回紇酋長那招募的大量士兵,成為了唐朝擊敗叛軍的重要力量。為了感謝回紇,唐朝向它們廣開貿易市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

眾所周知,隋唐的盛世,離不開戰馬的支持,戰馬打哪來呢?自然是通過貿易的形式從草原部落有計劃的購入,自然這些馬匹肯定不是人家免費贈送的,隋唐王朝一直需要花費大價錢才能得到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用來換取馬匹的正是“絹帛”。

安史之亂後,為了應對各種局部叛亂,依然需要從回紇等處大肆購馬,而回紇居然沒有要求唐朝用縑帛支付,而是接受了茶葉作為交換馬匹的貨物,令唐人有了時來運轉的感覺。

回紇“名馬市茶”的機緣還和上文中提到的寺廟僧人喝茶提神有關。很早回紇就接受了摩尼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對飲食都有一定限制,泰山靈巖寺高僧喝茶提神的事引起了回紇人的注意,因此才有了茶葉取代絲綢成為貿易交換的硬通貨。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北宋劉松年《鬥茶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茶都變瓷都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經過透綠的越瓷、黑釉的建瓷後,因為蒙古喜歡白色,這時,全中國最好的白色瓷器,都來自一個叫景德鎮的地方。元朝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樑瓷局,負責全國瓷器製造的事務,而這一建制在明清兩代被延續了下來,而景德鎮燒製的青白瓷以及青花瓷茶具,又一次改變了中國人的品嚐習慣。今天的浮樑是景德鎮市下面的一個縣城,這種有趣的轉變,濃縮了唐宋之間數百年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流動。

連陸羽也沒想到,茶葉竟然拯救了中原王朝

大約在陸羽二十二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為了平定叛亂,唐朝不僅從境內各地調兵遣將,從蒙古高原的回紇酋長那招募的大量士兵,成為了唐朝擊敗叛軍的重要力量。為了感謝回紇,唐朝向它們廣開貿易市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

眾所周知,隋唐的盛世,離不開戰馬的支持,戰馬打哪來呢?自然是通過貿易的形式從草原部落有計劃的購入,自然這些馬匹肯定不是人家免費贈送的,隋唐王朝一直需要花費大價錢才能得到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用來換取馬匹的正是“絹帛”。

安史之亂後,為了應對各種局部叛亂,依然需要從回紇等處大肆購馬,而回紇居然沒有要求唐朝用縑帛支付,而是接受了茶葉作為交換馬匹的貨物,令唐人有了時來運轉的感覺。

回紇“名馬市茶”的機緣還和上文中提到的寺廟僧人喝茶提神有關。很早回紇就接受了摩尼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對飲食都有一定限制,泰山靈巖寺高僧喝茶提神的事引起了回紇人的注意,因此才有了茶葉取代絲綢成為貿易交換的硬通貨。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宣化遼墓壁畫《備茶圖》

用茶葉代替絲綢,購買戰馬,幫助唐朝擺脫了縑帛生產不足引發的經濟困境,也將“絹馬交易”永久性的轉變為“茶馬貿易”。

唐朝的外圍還有吐蕃、党項等許多民族,和回紇買茶的故事一樣,唐朝向他們供應茶葉,而他們提供畜產品。茶馬貿易保障了優質戰馬從西北地區源源不斷地輸入,宋朝也因此得以抗衡遼國、金國,使中原王朝又堅持了兩百多年。

"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陸羽,大家都知道,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可以說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喝茶方式,和茶器文化的流行趨勢,還幫了唐朝政府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這樣的蝴蝶效應恐怕連陸羽自己都沒想到吧。

茶從飯變成了飲品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原是棄嬰,自小在湖北的一座寺院裡長大,青年時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二十四歲時定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三卷本的《茶經》。

他首先批評了唐代以前的喝茶方式。其實,直到唐代喝茶還只是長江以南,甚至更偏南地區的習慣。早期的茶水裡,不僅有茶葉,還有蔥、姜、紅棗、橘子皮、薄荷葉、茱萸的果實等等,味道應該近似今天的果茶。有的茶水裡還會放入炒過的米,甚至油渣。很可能一開始茶並不是純粹的飲品,而是飯的一部分。陸羽在《茶經》裡明確反對這種喝茶方式,說味道和陰溝水差不多。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銀碢軸,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他提出的全新的喝茶方式是什麼樣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都不要,茶水裡就只是茶葉。首先把茶葉搗碎,放到開水裡煮,然後撇去上面浮沫,過濾掉下面的茶葉渣,只喝中間碧綠的茶水。

陸羽提倡的這種喝茶方式,並非他靈光乍現,很可能就來自寺廟僧人的飲食習慣。說是當時的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高僧,嚴格遵守佛教過午不食的規定,但到了晚上並沒有精神萎靡,就是因為他通過喝茶來提神。所以陸羽提出的改喝清茶的方式,很可能和佛教修行有關。

浮樑茶葉,萬國來求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浮樑縣

唐代以前各地陸續種茶,但並沒有很大的市場,種植和銷售規模也十分有限,直到《茶經》完成不久後,茶葉市場迅速出現,當時最有名的茶市,莫過於饒州的浮樑,也就是今天江西景德鎮市的浮樑縣,但是當時的景德鎮還只是浮樑下面的一個市鎮。浮樑茶葉的知名度,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中期以後,“江淮人什二三以茶為業”,此後茶葉更是成為唐代經濟的支柱之一。在陸羽去世的時候,浮樑茶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每年茶葉製成的季節,不但有江淮各地的商人前來購買,甚至遠道而來的山西人、河北人也絡繹不絕。

唐朝甚至專門設置了“茶葉稅”,從中賺取了大量收入,補充了國庫。到了唐代後期的宣宗之際,茶葉稅收入已經到到每年將近八十萬貫,成為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

陸羽一句話,越瓷打敗邢瓷

陸羽對茶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他對引發的第二個改變。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代“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現藏寧波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經過陸羽的推銷,瓷質茶具行情上漲,他特別把紹興生產的越窯青瓷,推舉為最好的茶具,他認為“越瓷類冰”,有一種通透感,對欣賞茶水的顏色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連當時最好的額北方邢窯的白瓷都比不上,還有淮南的壽州窯,因為顏色太黃,以及江西的洪州窯,因為顏色太深,都被陸羽從品茶名器中給pass了。自此,越窯瓷在唐代走向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瓷界精品。孟郊詩句“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更是道出了越窯瓷的可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唐·邢窯白釉壺,故宮藏

到了宋代,喝茶方式有所轉變,宋朝人喜歡把茶葉加工成茶膏,來“鬥茶”。從喝茶水變成了觀察水面上的泡沫,這時,福建武夷山建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因為能更好的看清泡沫的變化,取代了青瓷的地位。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北宋劉松年《鬥茶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茶都變瓷都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經過透綠的越瓷、黑釉的建瓷後,因為蒙古喜歡白色,這時,全中國最好的白色瓷器,都來自一個叫景德鎮的地方。元朝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樑瓷局,負責全國瓷器製造的事務,而這一建制在明清兩代被延續了下來,而景德鎮燒製的青白瓷以及青花瓷茶具,又一次改變了中國人的品嚐習慣。今天的浮樑是景德鎮市下面的一個縣城,這種有趣的轉變,濃縮了唐宋之間數百年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流動。

連陸羽也沒想到,茶葉竟然拯救了中原王朝

大約在陸羽二十二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為了平定叛亂,唐朝不僅從境內各地調兵遣將,從蒙古高原的回紇酋長那招募的大量士兵,成為了唐朝擊敗叛軍的重要力量。為了感謝回紇,唐朝向它們廣開貿易市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

眾所周知,隋唐的盛世,離不開戰馬的支持,戰馬打哪來呢?自然是通過貿易的形式從草原部落有計劃的購入,自然這些馬匹肯定不是人家免費贈送的,隋唐王朝一直需要花費大價錢才能得到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用來換取馬匹的正是“絹帛”。

安史之亂後,為了應對各種局部叛亂,依然需要從回紇等處大肆購馬,而回紇居然沒有要求唐朝用縑帛支付,而是接受了茶葉作為交換馬匹的貨物,令唐人有了時來運轉的感覺。

回紇“名馬市茶”的機緣還和上文中提到的寺廟僧人喝茶提神有關。很早回紇就接受了摩尼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對飲食都有一定限制,泰山靈巖寺高僧喝茶提神的事引起了回紇人的注意,因此才有了茶葉取代絲綢成為貿易交換的硬通貨。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宣化遼墓壁畫《備茶圖》

用茶葉代替絲綢,購買戰馬,幫助唐朝擺脫了縑帛生產不足引發的經濟困境,也將“絹馬交易”永久性的轉變為“茶馬貿易”。

唐朝的外圍還有吐蕃、党項等許多民族,和回紇買茶的故事一樣,唐朝向他們供應茶葉,而他們提供畜產品。茶馬貿易保障了優質戰馬從西北地區源源不斷地輸入,宋朝也因此得以抗衡遼國、金國,使中原王朝又堅持了兩百多年。

陸羽的飲茶革命不只引領了唐宋茶器文化,還幫助唐朝解決了大難題

茶馬貿易從建立以來,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範圍也從中國的西北、西南,一直向歐亞大陸的西部延伸。

長距離的貿易活動,又促進了茶葉的口味和加工方式的改變。因為長距離運輸,新鮮加工的茶葉經歷自然發酵,形成了類似後來“紅茶”的發酵茶。這種獨特的味道,通過與奶製品混合調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久而久之,人們還是主動增溫,形成了新的茶葉種類。今天中國北方民族熱愛的奶茶,除了使用發酵過的磚茶外,還要加入鹽、炒米、奶豆腐、奶皮子和一些牛肉乾,似乎這又是對古代加入蔥姜等調料的飲茶方式的一種復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