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編者按: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他用生命構建的文學世界,呈現了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路。

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作為自己思考人生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現實主義的陣地,書寫普通勞動者的人生奮鬥歷程。

感謝厚夫先生帶領我們一起重讀路遙,今日,文學陝軍與讀者一起學習路遙精神。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網絡高度發達、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作為“印刷時代”寵兒的文學逐漸邊緣化。然而直到今天,當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卻一直在社會各界擁有廣泛的讀者,並引發了長久不衰的“路遙熱”現象。

為何英年早逝的路遙仍然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民眾的文學生活?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用生命所建構的文學世界,呈現了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也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路。

“作者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真正體現巴爾扎克所說的‘書記官’的職能”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路遙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新時期之初,當許多作家還沉浸在“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之時,年輕的路遙卻把目光投向變革中的現實生活,關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情感與命運。他的中篇小說《人生》先後用3年時間、三易其稿,最終發表在《收穫》雜誌1982年第3期上。

這部小說是路遙由自己親兄弟的人生際遇而生髮到對整個中國農村有志有為青年人的關注,創作出的書寫“城鄉交叉地帶”青年人命運的小說;也是他擺脫“傷痕文學”與“反思文學”的創作模式,在新時期較早地開始迴歸現實生活,進行“對人的重新發現”的探索性小說。小說著力塑造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位既敢於抗爭命運又自私自利的具有多重性格的“圓形人物”。這部小說在思考的前瞻性與深邃性上,在表現生活的深度和人物形象的複雜性上,均超過了同時期許多作家的作品,從而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人生》發表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83年榮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這次獲獎,真正確立了路遙在新時期文壇的地位。

現實主義小說《人生》的巨大成功,給路遙帶來榮耀,但他從成功的幸福中斷然抽身,開始潛心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進行更加艱苦的文學遠征。路遙最早給這部長篇小說取名為《走向大世界》,他決心要把這一禮物獻給“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他設定了這部小說的基本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萬字”,最初還分別給這三部曲取名為《黃土》《黑金》《大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黃金時期,許多人都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夢想。路遙決定仍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等人的奮鬥,串聯起中國社會1975年初到1985年十年間中國城鄉社會的巨大歷史性變遷,書寫普通勞動者的生存、奮鬥、情感和夢想,講好普通奮鬥者的人生故事。

路遙為何要把這部長篇小說設計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間中國城鄉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呢?他後來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這樣回答:“這十年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時期,其間充滿了密集的重大的歷史事件;而這些事件又環環相扣,互為因果,這部企圖用某種程度的編年史方式結構的作品不可能迴避它們。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歷史和藝術的眼光觀察在這種社會大背景(或者說條件)下人的生存與生活狀態。作品中將要表露的對某些特定歷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態度,看似作者的態度,其實基本應該是那個歷史條件下人物的態度,作者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真正體現巴爾扎克所說的‘書記官’的職能。”

路遙是在這個大轉型期由中國最底層農村一步步奮鬥到城市的作家,他在不斷奮鬥的過程中充分領略了這大轉型期的主題與詩意,深刻感受到它所具有的史詩性的品格。《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孫少平的人物原型,就是路遙的弟弟王天樂,路遙在王天樂的人生奮鬥中捕捉到文學的靈感。路遙曾說:“實際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等於是直接取材於他本人的經歷。”路遙熟悉這個時代的品性與氣質,他有信心駕馭這個題材,用手中的筆繪製理想的史詩性畫卷。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路遙先後用6年左右的時間,準備並撰寫這部三部、六卷、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僅紮實而認真的準備工作就斷斷續續地用了3年時間。他潛心閱讀了一百多部長篇小說,分析作品結構,玩味作家的匠心,確立自己的小說大綱;他閱讀了大量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化以及農業、工業、科技、商業等方面的書籍;他甚至還翻閱過這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陝西日報》《延安報》。

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方式,要求路遙一絲不苟、全方位地佔有資料,熟悉所書寫時代的特徵與氣質。路遙也多次重返陝北故鄉,深入到工礦企業、學校、集鎮等地,進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對農村、城鎮變革的感性體驗。

應該說,路遙在動筆創作這部“宏大敘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課,他也有能力完成這部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

“我這部作品不是寫給一些專家看的,而是寫給廣大的普通的讀者看的……希望它能經得起歷史的審視”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平凡的世界》的正式創作時間花了3年。1985年秋到1986年初夏,路遙完成了第一部;1986年夏到1987年夏,完成了第二部;1987年秋到1988年初夏,完成了第三部。其間,路遙對每部書的創作均是兩稿,手寫一遍,再謄改一遍。

然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發表過程非常艱難,幾乎是“一波三折”。1986年初夏,路遙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接連遭到兩家出版單位的退稿,最後才在《花城》雜誌1986年第6期刊發。與此同時,組回《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書稿的中國文聯出版公司青年編輯李金玉,也承受了很大壓力。領導得知這部書曾經的退稿情況後,也一度缺乏信心,甚至認為李金玉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也就是說,《平凡的世界》一開場就奠定了其悲劇性的命運基調。究其核心原因,就是中國文壇的風向發生變化了,路遙所堅持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已經被文學評論界認為是“過於陳舊”的創作方法。

有研究者認為路遙當年固守現實主義陣地,是由於不懂得現代主義文學,其實這個判斷是簡單的、幼稚的。路遙早在構思《平凡的世界》時,就注意到現代主義創作方法問題。他還反覆閱讀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百年孤獨》與現實主義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並認真比較了這兩部小說的創作風格。路遙也曾在短篇小說《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中篇小說《你怎麼也想不到》等一些作品中,嫻熟地運用過現代主義的一些創作技法。

那麼,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呢?按路遙自己的說法:“生活和題材決定了我應採用的表現手法。我不能拿這樣規模的作品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去做某種新潮文學和手法的實驗,那是不負責任的冒險。也許在以後的另外一部作品中再去試驗。再則,我這部作品不是寫給一些專家看的,而是寫給廣大的普通的讀者看的。作品發表後可能受到冷遇,但沒有關係。紅火一時的不一定能耐久,我希望它能經得起歷史的審視。”他還說:“我不是想去抗阻什麼,或者反駁什麼,我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也沒有必要,我只是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自己的實際出發的。”

路遙讀到蘇聯當代作家瓦連京·拉斯普京的理論文章,講“珍惜的告別,還是無情的斬斷”的主題時,對王天樂說:“我真想擁抱這位天才作家,他完全是咱的親兄弟。”事實上,拉斯普京所提出的命題,也是路遙所反覆思考的問題,即“當歷史要求我們拔腿走向新生活的彼岸時,我們對生活過的‘老土地’是珍惜地告別還是無情地斬斷?”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作品出師不利的情況下,路遙必須嚴肅認真地思考自己創作的出路:是繼續承接現實主義傳統,還是像別人那樣“唯洋是舉”、徹底割裂傳統?是像“歷史書記官”那樣真實地記錄歷史,還是進行“個人化寫作”?是尊重大眾閱讀,還是追求所謂的新語言、新形式……路遙用“老土地”的形象比喻,思考自己的困惑與堅持。當然,回答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路遙進一步認為,“文學的‘先進’不是因為描寫了‘先進’的生活,而是對特定歷史進程中的人類活動作了準確而深刻的描繪。發達國家未必有發達的文學,而落後國家的文學未必就是落後的——拉丁美洲可以再次作證。”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想通了這些問題之後,路遙的心是坦然的,也是自信的。在新的文學潮流面前,路遙並沒有選擇迎合,而是堅定地固守傳統。這樣,在整個文壇都“反傳統”的時候,路遙卻堅持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當然,這也註定了路遙的創作只能是“逆風而戰”,是“個人向群體挑戰”。因為他明白,“在中國這種一貫的文學環境中,獨立的文學品格自然要經受重大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你之所以還能夠堅持,是因為你的寫作乾脆不面對文學界,不面對批評界,而直接面對讀者。只要讀者不遺棄你,就證明你能夠存在。其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讀者永遠是真正的上帝。”

就這樣,路遙以極大的藝術自信向著既定的目標前行,相繼完成了第二部、第三部的創作。就在寫完第二部的時候,路遙健壯如牛的身體出了問題,他後來回憶說:“身體狀況不是一般地失去彈性,而是彈簧整個地被扯斷”“身體軟弱得像一攤泥。最痛苦的是吸進一口氣就特別艱難,要動員身體全部殘存的力量。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坐下,就會睡著了。”他當時甚至想到過放棄、想到過死亡。結果是他隱瞞了自己嚴重乙肝的病情,在簡單的保守治療後又開始第三部創作。

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為《平凡的世界》畫上了最後一個句號。他反覆默唸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在紀念席勒百年誕辰時所寫的《沉重的時刻》中的一段話:“終於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當然,《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的發表更不容樂觀。第二部沒有在國內任何文學刊物上公開發表,第三部也只是在更為邊緣的《黃河》雜誌上刊發。

完成《平凡的世界》創作後,1988年12月30日,路遙給時任《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的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確地宣誓了自己現實主義的創作觀:“當別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國這盤菜的時候,我並不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飯而害臊……”

《平凡的世界》尊重了大眾並引導了大眾、提升了大眾,讓無數讀者在其間找到了精神寄寓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事實上,路遙用最在乎讀者的創作方法為讀者做出的這盤菜,果真贏得了大眾的好評。

1988年3月27日中午12點半,《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長篇連續廣播”節目中開始長達126天的播出。小說乘著廣播的翅膀,飛到億萬聽眾的耳畔。這部完整地再現了社會轉型時期紛繁多變的社會現象、真實地反映社會底層奮鬥者悲歡離合和心靈世界的現實主義力作,一下子征服了廣大聽眾,併產生了強烈共鳴。當年,這部小說的廣播直接受眾就達3億之多,聽眾來信居20世紀80年代同類節目之最。

《平凡的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社會反響後,於1991年3月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時的路遙仍保持著高度清醒的頭腦,他強調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無數胼手胝足創造偉大歷史偉大現實偉大未來的勞動人民身上領悟人生大境界、藝術大境界,應該是我們畢生的追求”。

1992年11月17日,路遙英年早逝。但他並沒有遠去,而是通過作品不斷影響著社會各個階層的讀者。路遙病逝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長篇連續廣播”節目應聽眾的強烈要求,又先後多次重播《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也成為新時期以來我國為數不多的“暢銷書”和“常銷書”,被讀者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路遙的讀者群自然也非常龐大,既有像馬雲、潘石屹、賈樟柯那樣的成功人士,更有眾多普通的青年學生、社會各個階層的奮鬥者。

新世紀以來,《平凡的世界》的影響更為廣泛。2008年10月,新浪網做過“讀者最喜愛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調查,《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2年,山東大學文學院也做過“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讀者接受調查,《平凡的世界》仍然以38.6%的比例高居榜首;在全國多個重點大學的抽樣調查中,《平凡的世界》一直是大學生最喜愛的作品。

與此同時,新世紀以來我國文學評論界也開始認真思考“路遙現象”。復旦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郜元寶認為:“在路遙之後,我們再也沒有看到那種立體、全景、即時地描寫當下生活的史詩性鉅著。”“斯人已逝,現在再向路遙致敬,可惜已經太遲,但誦讀遺編,永遠不晚。一部《平凡的世界》終將重繪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

那麼,《平凡的世界》究竟具有怎樣的穿透力,從而贏得了無數讀者呢?這部小說是路遙長期“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力作。路遙是地道的陝北農民的兒子,陝北文化大氣、包容、擔當、進取、利他的特點給予其特殊的薰陶與滋養。他懂得自己藝術創作在本質上與父親的勞動並無二致,並由此生髮出許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只有白享的福,沒有白受的苦。人可以虧人,土地不可以虧人”“有耕種才有收穫;即使沒有收穫,也不為此而終生遺憾……”這些具有農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遙這位有著深刻農民情結與土地情結的作家人生體悟的真實流露,這也是他長期思考人生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的響亮聲音。這樣,路遙在創作中表現令人欽佩的真誠和難以置信的生命能量,才是必然的邏輯。

事實上,《平凡的世界》一方面真實地記錄那個大轉型時期,真正承擔了“歷史書記官”的功能;另一方面,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價值,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繼承,提供了鼓舞讀者向上與向善的正能量。小說中的人物成為改革開放大潮下芸芸眾生的縮影,人生充滿挫折但自強不息,出身卑微但敢於追求愛情,它重構了中國社會的精神食糧,溫暖了無數人心。也就是說,《平凡的世界》尊重了大眾並引導了大眾、提升了大眾,讓無數讀者在其間找到了精神寄寓。

作品是作家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作家最好的紀念碑。路遙雖然離開人世已經26年了,但他卻一直活在作品中,活在讀者心中。對於路遙這位最在乎讀者的作家,讀者又怎能忘卻他呢?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12月14日)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作家簡介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厚夫,原名樑向陽,現任陝西省作協副主席、延安大學文學院院長、路遙文學館館長。著有《走過陝北》《行走的風景》《心靈的邊際》《當代散文流變研究》《邊緣的批評》等,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表彰獎、柳青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多項文學獎項。有作品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初心·使命 | 厚夫:路遙為何要執拗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