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印象深刻的一句廣府話!成了粵語研究中的一個“謎”

魯迅 英語 文化 老聶粵文化 2018-12-01

魯迅先生印象深刻的一句廣府話!成了粵語研究中的一個“謎”。

香港的電影中不時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帶隊的警察手一揮說:“冚唪唥同我帶晒返警局至講!”魯迅在《三閒集·在鐘樓上》提到“冚唪唥”,說這個詞“凡有‘外江佬’幾乎無不因為特別而記住”。

有學者感慨道:“冚唪唥”幾乎成了粵語研究中的一個“謎”。“冚唪唥”為什麼會成為粵語研究的一個謎?

1,寫法多種:"冚唪唥"的寫法甚多,恐怕沒有哪個詞有哪麼多的寫法,"冚棒冷"、"冚辦爛”、“冚巴朗”、“冚巴郎”、“冚棚硠”、“鹹棚楞”、“鹹不剌”、“鹹不剌”,“鹹包攬”、“鹹朋唥” “撼唪唥”、“合磅硠”、“嵌湴爛”等等。

2,來源撲朔謎離。“所有、全部、統統”,粵語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說法?對於“冚唪唥”的來源,眾說紛紜。至於這個詞是如何形成,至今未能找到答案。有位學者感慨道:“冚唪唥”幾乎成了粵語研究中的一個“謎”。

第一類,認為來源於外語。其中有的認為來源於英語,有的認為來源於阿拉伯語,有的認為是蒙古語藉詞。

第二類,認為來源於漢語其他方言。主張這種說法的也分歧極大,有的說是來自北方方言,有的說是來自南方方言。譬如說吳方言區不少地方就有一個與廣州話的“冚唪唥”意義相同、用法一樣、讀音相近的範圍副詞。

第三類,認為是土著非漢語方言的跡象,可能與苗語有關。

第四類,認為這是粵方言獨有的方言詞。理由主要有“冚唪唥” 普遍存在於粵方言各個方言點中,各地讀音與用法高度一致。而在其他方言區,這樣一個意義相同、讀音相似的範圍副詞僅是零星分佈,使用範圍有限,使用頻率很低。同時,在粵方言裡,以“冚”作詞素的還有“冚家富貴”、“冚家鏟”、“冚啲” 等詞。

有人認為,“冚唪唥”是個附加式合成詞,“冚”是一個方言字,本字為“鹹”。廣府人後綴“唪唥”。變成 “冚唪唥”。

  為什麼“冚唪唥”是通通、全部的意思呢?我們可以將這個詞拆做兩部分;“冚”與“唪唥”。“冚”是核心,在廣州話裡 “冚”有嚴密、齊全的意思,例如:閂冚度門(把門關嚴密)。 引申作全部、通通之意。有人說“冚”是“鹹”的借音,“鹹”在古漢語裡就有全、都的意思,例如“老少咸宜”、“天下鹹服”。又有人認為,“冚”是“闔”的轉音,“冚家”就是“闔府”也。而“唪唥” 則是語尾助詞,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這種詞尾元代就有,例如鹹不剌的“不剌”,方頭不律的“不律”等。現在普通話也有,例如黃不稜登的“不稜登”、灰不溜秋的“不溜秋”等。廣州話也有,例如尖筆甩、直筆甩的“筆甩”,闊咧啡的“咧啡”, 花哩碌的“哩碌”等。將核心和詞尾結合起來,詞尾加強核心“全部”、“通通”的語氣,這就是“冚唪唥”了。(聶巨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