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魯迅 阿Q 孔乙己 祥林嫂 朱自清 大河晨風 2019-02-28

中學時代老師常常讓背誦魯迅的文章,那時老覺得先生的文章艱澀難懂枯燥乏味,毫無波瀾不驚和樂趣,但很愉快的背會了文章。

中年以後才開始深深地體會到魯迅先生文章的深度和力度,洞穿世事的觀察力,鞭策社會,為正義呼喊而謳歌的人民歌手。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像窖藏的老酒,剛開始喝多的時候覺的苦澀,時間長了覺得沉香悠長,也像饃一樣越嚼越有味道越有嚼頭。

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都說先生冷酷,其實先生心裡藏著一顆天真的童心,這就表現在《雪》中,在這篇文章中,先生完全改變了過去自己的一貫風格,以一顆童心寫兒童堆雪人的快樂躍然紙上: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充滿了孩子天真和童趣,你能先生沒有一顆孩子的心。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先生深深的自責自己的莽撞,憶當年不該三腳兩腳踩壞了弟弟已經糊好的風箏架骨,懺悔孩子的童年的樂趣不就是玩耍嗎。

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友邦驚詫論》中先痛斥日本帝國主義“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攢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罪行何等的淋漓盡致,後又罵國民黨不抵抗喪失國土,對學生的愛國熱情給予了充分的讚揚,“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祕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罵的何等的暢快過癮,深刻痛斥當局的腐敗,對人民麻木不仁,字裡行間對人民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熱愛。

在中學背了那麼多的文章唯獨對先生的文章記憶猶新,彷彿昨日,有的還能大段的背誦,時間越久越覺得有味道。當然也背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是覺得朱先生的文章清新華麗,辭藻優美,印象不是十分的深刻,只是個人的體會而已。而先生的文章似乎刀光劍影,讓人覺得震耳欲聾,記憶深刻,有揮之不去之感。

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先生的《狂人日記》深刻額思想性以至於“狂人”思維的鋒芒,“狂人”之憂鬱、焦慮、悲愁、苦痛,時至今日仍舊沉重無比,“狂人”的發問也依然銳利到可輕易穿過時空之阻隔,在現世鳴響——“從來如此,便對嗎?”現實語塞。特別是在最後結尾處這樣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先生凜然正氣的深刻痛斥了幾千年的封建吃人的社會。

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在《藥》中,先生寫半夜裡的悄無聲息,“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以及康大叔滿臉橫肉,胡亂的緊著腰帶劊子手殺人的形象刻畫的殺 氣十足,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乙己》中,先生是這樣描述的:“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把舊時的文人的窮酸而又孤傲的一面描寫的入骨三分,那個又可憐又可悲而穿長衫留著花白鬍子孔乙己卻讓咸亨酒店充滿著快樂。

中年以後開始懷念魯迅先生

《阿Q正傳》為的是畫出阿Q的靈魂。第二、三章的重點正是解剖阿Q性格的最主要特徵——精神勝利法,而《優勝記略》先補敘挨趙太爺一耳光之前的阿Q的“行狀”。阿Q作為一個獨立的人, 在未莊人的心目中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儘管他給人家打短工時“真能做”。 與張牙舞瓜的惡霸地主不同,魯四老爺作為一個封建衛道者,他是用軟刀子殺人,比起露出青面獠牙、張著血盆大口吃人更具隱蔽性、欺騙性。先生要做一篇“速朽的文章”,因為阿Q精神應該速朽,阿Q的時代應該速朽。但魯迅奉獻給中國人的,卻是一個不朽的阿Q。

在《故鄉》中,豆腐西施楊二嫂,終日坐在豆腐店裡,臉上“擦著白粉”,“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可現在她卻是 “凸顴骨,薄嘴脣”,“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少年時代的閏土,“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老年時代的閏土,“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極大的反差,判若兩人。

《祝福》中的祥林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籃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是紅的。”“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籃夾祆,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先生為農婦祥林嫂苦難的一生大體經過了四個階段: 年輕守寡、外逃幫工,被婆家賣; 再嫁再寡,喪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魯家;捐了門檻,仍被判為罪人;被魯四踢出大門,淪為乞丐。上面呈列的四幅肖像畫,濃縮地反映出祥林嫂命運變化的幾大波折,勾畫出她悲苦的人生軌跡。先生的“祝福”作為一種傳統的祭典,在長夜漫漫的舊中國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人們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很少人注意到在一片祝福聲中所演出的一幕幕人間慘劇。

無論魯迅先生的《藥》《孔乙己》《故鄉》《祝福》《阿Q正傳》中的花老栓、孔乙己、閏土、祥林嫂、阿Q都是深刻描寫生活在最底層的貧民,他們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生動的刻畫出揭開了一個個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掩藏著的虛偽、冷酷、自私和殘暴者醜惡的嘴臉。先生用他那犀利的筆深深對人民的同情和謳歌,憂國憂民,一聲聲的吶喊是在喚醒沉睡中的萬民。

回望過去看現在,自己何嘗當年不是“閏土”呢。少年時期,無不憧憬著夢想,無憂無慮過活每一天,哪怕家境貧寒一點,卻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等到真正到了中年閏土的年齡,又怎樣呢?夢想在現實面前,終日拖著疲憊的身軀,仰人鼻息,看人臉色行事。不論怎樣還有夢想,還可以去追夢,雖然很遙遠。因此,看到了閏土,懷念魯迅先生對未來的預測的準確。

魯迅先生不但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書寫了兩個字,“不朽”,他的精神就是我們偉大民族的民族魂。。。。。。

先生的現實作品經過千錘百煉,愈來愈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好,他的愛憎分明的犀利批評精神,愈來愈換髮燦爛的光輝!

【原創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