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棄醫從文,想用文學來喚醒國民愚昧的思想。

1927年,他又婉拒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小說中,他自稱迅哥兒,他就是魯迅。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這些年,中國文學大師人才輩出。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名聲遠揚。

於是就會有人好奇,為何震驚文壇的迅哥兒不曾拿諾貝爾文學獎?

事實上,魯迅也曾被人提名到諾貝爾文學獎名單,不過被他拒絕了。

1927年,來自諾貝爾的考古險家瑞典人前來中國勘察。

當他上海瞭解到魯迅的文學成就和影響後,就和劉半農商量提名魯迅上諾貝爾文學獎名單的事。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於是,劉半農就找來魯迅的學生臺靜農徵信去詢問魯迅的意見。

收到臺靜農寫的信後,魯迅回了封信,原信如下: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

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

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

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

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

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未名社出版物,在這裡有信用,但售處似乎不多。

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蔣介石的也行了一時)。

這裡的書,要作者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骨頭掛在旁邊似的。

還有一些瑣事,詳寄霽野信中,不贅。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魯迅寫文素來視覺獨特、觀點犀利、一針見血。

在這封書信中也是毫不客氣、直截了當的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這封信的解讀也必有不同之處。

後人對此說法眾說紛紜。

什麼原因呢?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1.中國新文學起步時間短,用世界文學的尺度來衡量,還沒有產生足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魯迅信裡說自己不配拿這個獎,世界上比自己好的作家多的是,甚至認為中國沒有一個可得諾貝爾獎的。

由此可窺魯迅謙虛的本質,也反映了一個事實。

縱中國文學史,古代是中國文學最光榮的時期。

近代為中國的傳統文學受某種勢力的壓力,失去自己的傳統,不能再向上發展,由其頂點日趨下坡的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分明而極重要的事實。

1917—1927年這十年正是當代中國文學思潮的革命期。

1927年就開始了30年代(1927—1936)文學發展的黃金時代,各大文學流派也逐漸成熟起來。

這個時候湧現了大批的優秀文學作家和作品,但儼然還不至於到純火爐青的境界。

他在信中提到那本荷蘭作家弗雷德裡克·凡·伊登 寫的《小約翰》。

據資料顯示,這個作家的本職是一名醫生,後期才逐漸放棄了文學創作。

魯迅稱這本小說為“無韻的詩,成人的童話”。

可見魯迅是有多青睞這本著作,興許是醫生的經歷與魯迅相似,反省自己可沒有寫過一篇長篇小說,所以不覺慚愧。

在魯迅留給我們的著作中,儘管沒有給我們留下一篇長篇小說。

這並不代表他不能寫出優秀的長篇小說,魯迅明白避短揚長。

事實上,魯迅也曾著手寫過長篇小說,只不過,末了,沒完成。

相對於中國文學,甚至古人文學來說,外國文學對魯迅的創作影響更為深遠,尤其俄國文學。

不僅如此,魯迅還極力鼓舞中國文人學習外國文學。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2. 國民黨政府腐敗,人民愚昧無知,魯迅不想為他們爭光,也不該獲此殊榮

魯迅寫信告訴臺靜農最好不要讓瑞典人理我們中國人.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公認的最高文學成就獎,魯迅當然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獲此獎項。

只是時代、思想、文化的侷限性,中國人獲此弊大於利,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儘管1927年以蔣介石為核心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形式上完成了四分五裂的中國統一!

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和農民、工人的階級矛盾愈演愈烈。

魯迅在國民黨統治下,自己的活動受到嚴重壓迫,寫的文章經常被檢查或扣壓,深感痛惜和忿恨。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是拜倫對他的不覺悟的英國同胞的態度。

同樣,那個時代,魯迅也對國人保佑此種態度。

對於文學成就,魯迅是謙虛的,但更多的是他對當時國人植根於骨子的劣根性、虛榮心的深深認識。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魯迅棄醫從文就是想救贖國民的靈魂,振興中華。

中國自大清朝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至一步步走向衰敗,到魯迅所處的時代,中國早已積弱百年,外國侵略、封建思想、教育程度低等等因素麻木了中國的國民。

魯迅曾在一篇隨想錄裡提到中國人偏愛自大,還列出了甲乙丙丁戊五種不同人的說法,但本質都是愛國自大者的意見。

魯迅: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中國的毒藥!


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大概也是不想讓國民妄自尊大。

不僅如此,他希望中國的每個作家都拒絕,都不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當時的中國根本都還沒發展起來,國民的思想還沒完全得到解放。

一系列的問題都還沒得到解決。再給國人添一諾貝爾文學獎,這不是榮譽,這是毒藥!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魯迅對自己文學的成就並不滿意,他棄醫從文想喚醒國人愚昧麻木的思想,然而效果並不如意。

這也是他對自己文學作品、作家職業、弱小母國的一種負責態度。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儘管直至生命消隕的那一刻,他還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

但他對國家的影響絕非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能代表的。

事實上他謙拒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書信,其中所表現的民族情懷本身就是文學成就最高獎的代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