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6年,元朝大軍攻下南宋的襄陽城後,南宋喪失了重要戰略屏障,元朝大軍長驅直入,直逼南宋首都臨安,南宋小皇帝宋恭帝趙顯投降。不甘心投降的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帶著南宋皇室的兩個小王爺趙昰(shì)和趙昺(bǐng)逃往南方,並擁護趙昰登基(史稱“宋端宗”),在福州(今福建福州)建立流亡小朝廷。

公元1277年,元朝大軍繼續南下,福州淪陷。南宋流亡小朝廷被迫逃往更南的廣州(今廣東廣州),在渡海逃亡途中,遭遇颱風,宋端宗差點被淹死,驚嚇成病,不久就病死了。大臣們又擁護趙昺登基,逃到崖山(今廣東江門),繼續抗元。

"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6年,元朝大軍攻下南宋的襄陽城後,南宋喪失了重要戰略屏障,元朝大軍長驅直入,直逼南宋首都臨安,南宋小皇帝宋恭帝趙顯投降。不甘心投降的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帶著南宋皇室的兩個小王爺趙昰(shì)和趙昺(bǐng)逃往南方,並擁護趙昰登基(史稱“宋端宗”),在福州(今福建福州)建立流亡小朝廷。

公元1277年,元朝大軍繼續南下,福州淪陷。南宋流亡小朝廷被迫逃往更南的廣州(今廣東廣州),在渡海逃亡途中,遭遇颱風,宋端宗差點被淹死,驚嚇成病,不久就病死了。大臣們又擁護趙昺登基,逃到崖山(今廣東江門),繼續抗元。

南宋大臣陸秀夫為什麼要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

陸秀夫負帝殉海雕像,位於廣東江門。

公元1279年,元朝大將張弘範率軍進攻崖山。南宋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發生一場水戰,史稱“崖山之戰”。張弘範把軍隊分為四部分,分別埋伏在宋軍的東、南、北面,還有一部分在宋軍的正面,並約定以奏樂為進攻信號。元軍奏樂,宋軍以為元軍在進行宴會,鬥志鬆懈,不料元軍發起猛攻,三面伏兵一起殺來,宋軍不一會兒就有7艘戰船被打翻,一敗塗地。這時,小皇帝趙昺和大臣陸秀夫的船被元軍包圍,已無法逃走。最後關頭,南宋君臣不願做元朝的俘虜,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毅然跳海自殺。很多宋軍將士和沿海百姓看到這悲壯的亡國一幕,都被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感動,也紛紛跳海殉國,據說第二天,海上漂浮著十幾萬具屍體。“崖山之戰”是南宋的最後一戰,南宋徹底滅亡。

在古代歷史上,朝代更替變換,亡國之君也很多,大多不是被殺,就是俘虜,很難保持最後的尊嚴。比如西晉末代皇帝晉懷帝,被俘虜之後,被敵人用來當斟酒的僕人,受盡侮辱,最後還是被殺害;三國時蜀國皇帝劉禪,當俘虜後照樣尋歡作樂,“樂不思蜀”(意思是快樂得一點都不想念故國蜀國),是個沒心沒肺的亡國之君。相比這些人,南宋君臣寧死不降,保留了最後的尊嚴,被認為是有氣節的表現,因此得到後人的懷念和歌頌。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軍事外交》中華書局出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