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不幸讓我更加努力

盧梭 文學 法國 音樂 風流家 風流家 2017-08-26

我沒有高貴的門第和出身,但我卻得到了另外一種我所特有的東西:我以不幸著稱於世。

——盧梭

盧梭在哲學、政治、教育、文學、美學、繪畫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懺悔錄》《愛彌爾》《社會契約論》等作品,高舉理性的火炬,影響了整個歐洲。拿破崙這樣評價他:“如果沒有盧梭,便沒有法國革命。”

盧梭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其一生卻非常不幸,不幸和成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反差,他是如何做到的?

盧梭:不幸讓我更加努力


不幸在盧梭降世時就與他形影不離了。剛生下來,盧梭的母親就因難產去世了。他是由他的姑媽撫養大的。10歲,他在一個牧師家學會了拉丁文,12歲成為一個公證人的僕人,後來又到一個雕刻匠當學徒和雜役,受盡了各種虐待。16歲,盧梭離家出走,開始了13年流浪的悲慘生活。

在流浪生涯裡,盧梭做過街頭表演、當過僕從、做過翻譯、教過音樂、抄寫過樂譜,只要能餬口,很多正當職業他都做過。他廣泛接觸了社會的底層生活,萌生了對下層人民的同情和達官貴人墮落的痛恨的思想。

之後的將近10年,他寄居在好心的華倫夫人家裡,這段時間裡,他刻苦學習了數學、天文、歷史、音樂、地理、文學、美學,系統地鑽研了唯物主義哲學。

盧梭:不幸讓我更加努力

離開華倫夫人後,他帶著音樂領域的著作到巴黎謀生。可是,他的音樂成果並未得到當時主流專家的認可,作為一個涉世未深又沒有任何背景的青年人來說,想成名實在是太難了!

1750年,在第戎學院的徵文中,盧梭的論文《論科學與藝術》榮獲首獎。這讓盧梭名揚法國,成為文壇風靡一時的人物,於是他決心放棄音樂追求,轉向思想和哲學方面的研究。

1755年,盧梭撰寫了宣傳激進民主思想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在社會上散開後,立即被人視為危險分子,不斷受到譏諷和攻擊。

但他堅決回擊,決不後退一步。

為了躲避出名後帶來的各種麻煩,盧梭在巴黎近郊隱居了6年。在這期間,盧梭出版的哲學小說《愛彌兒》,是他經過20年思考花了3年時間創作的作品,然而,這部作品卻給盧梭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他受到了以朋友狄德羅為首的無神論陣營的譴責,還受到天主教會的聲討和法院的通緝,甚至他的書都被當眾焚燒。為了躲避當局的迫害,盧梭不得不躲到國外,開始了痛苦的逃亡生活。

他逃到日內瓦,瑞士當局知道後命令盧梭一日之內必須離開瑞士領土,並下令焚燒了他的全部著作。

他逃到普魯士的納沙泰爾,那裡的教會已經把他的著作列為禁書,他還受到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的攻擊。

沒辦法,他只能隱居到聖波埃爾島,在島上住了一個多月,伯爾尼當局就命令他離開,就這樣他又被趕了出來。

這段時間對他打擊最大的是,他被他的家鄉日內瓦當局取消了永久公民權。他是多麼熱愛祖國,如今卻被祖國拋棄了!

他絕望地寫道:

“我是個十分不幸的陌生人,孤獨、漂泊,得不到別人的幫助,而且還常常受到人們的嘲笑和迫害。在以往的15年中,遭受了比死還難的屈辱,貶損我的尊嚴,所受的這一切迫害,我無法瞭解它的原因。我沒有辯解的機會,我與外界聯繫的權利也遭剝奪。我對於人類不再存在希望。因為他們充滿了欺騙、誹謗與謊言。”

在漂泊悲慘的晚年,盧梭寫出了著名的《懺悔錄》,該書記載了他從出生到五十多歲這個時期的經歷。該書充滿了對自由、自然的熱愛和對破壞自由、自然的各種封建勢力的痛恨,充滿了平民的自信和尊嚴。

1776年,他開始寫他的最後一部作品《一個孤獨的漫步者的遐想》。此時的他,性格已經變得十分孤僻,不相信任何人,很少接見朋友,獨自一個人在憂鬱的環境中艱苦地寫作。他覺得自己沒有兄弟、親人、朋友,是個悲慘的孤獨者。

1778年7月2日,盧梭因腦溢血永遠離開了不幸和痛苦的人間。

盧梭:不幸讓我更加努力

在盧梭的一生中,他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但他從來沒有因貧賤而放棄對事業的追求。盧梭始終認為,人在社會中生活,第一要堅持奮鬥;第二要能頂著各種攻擊和不幸,在惡劣的環境中絕不低頭;第三,要始終保持自己獨立不羈的人格,“做一個自由的有道德的人,無視財富與榮譽”。盧梭的經歷和感悟,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仍舊具有強烈的啟示作用:不幸讓我們更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