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魯肅 資治通鑑 司馬遷 中國歷史 孫權 怪咖女王嘻唰唰007 2018-12-06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歷經十九載所主持編纂。全書共 294 卷,以時間為敘事順序,內容從周朝(公元前 403 年)至五代(公元959 年)的人物與事件,總計 16 朝 1362 年的歷史。自陳壽《三國志》至羅氏小說《三國志演義》的傳播期間,《資治通鑑》“對於三國曆史的敘述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具體言之,《資治鑑》搭建了三國曆史的總體框架,用大格局的視角俯瞰整個三國曆史面貌,並沿著歷史事件的時間脈絡和發展走向,銜接起相關的史實與人物。《資治通鑑》中對魯肅的有關記載,不再以簡單孤立的個人視角進行敘述,而是將其置身於歷史格局的大環境之下,在行動中突出人物的性格與歷史功績。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在敘事結構上,編排出魯肅的大事件年表

敘事結構是內容的重要支持,其基礎是時間與事件的順序。在《資治通鑑》中,雖然並未集中記載魯肅的生平,但編者依據時間線索,有選擇性地串聯起魯肅生平中的幾件大事,使讀者對其人生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瞭解。筆者依據《通鑑》,對其生平做了簡單的梳理: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 198 年) 戊寅辭任東城長,棄袁紹,從孫策,因家於曲阿。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 己卯經周瑜舉薦,發表“榻上策”,並受孫權重用。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庚辰請求渡江聯劉,與諸葛亮俱詣孫權。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 戊子勸諫孫權聯劉抗曹,召回周瑜。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 庚寅擔任奮武校尉,代瑜領兵,勸孫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改任漢昌太守,屯陸口。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 乙未領兵萬人屯曾陽以拒關羽,單刀赴會,以理據爭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 己亥去世。

​在敘事內容上,聚焦魯肅大事件中的作為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資治通鑑》主要從《三國志》中取材,卻摒棄掉了其中關於魯肅相貌、家境及零碎的軼事記載。魯肅首次出現在《漢紀五十四》,建安三年戊寅,公元一九八年的記載中:袁術以周瑜為居巢長,以臨淮魯肅為東城長。瑜、肅知術終無所成,皆棄官渡江從孫策。策以瑜為建威中郎將。肅因家於曲阿。明確魯肅是赤壁大戰中孫劉聯盟的實際促成者,《三國志》限於紀傳體的侷限性,在《諸葛亮傳》與《魯肅傳》中,對於“孫劉聯盟”這一戰略的提出者定位有些模稜兩可,用二人傳記中複雜交織的歷史事件無法拼接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而《通鑑》再次依附時間順序,記載魯肅上言孫權,分析時局,論述了聯合劉備的戰略重要性,繼而孫權派遣魯肅過江。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通鑑》有意合併周瑜、魯肅舍袁術而投江東的歷史史實,下文緊接著記敘袁術派遣丹楊宗帥祖郎等,策反山越,夾擊孫策之事,孫策不僅獲大勝,且義釋對手,喜獲大將,上下敘事的對比,就能直觀的展現出袁術與孫策的政治實力,從側面凸顯了周、魯二人胸懷大志,洞察時局的英雄智慧。不僅如此,《通鑑》依據時間順序,交待了公元 200 年,曹操官渡大敗袁紹,統一北方,爾後江東孫策去世,孫權繼位的相關事件後,描述了魯肅受周瑜舉薦,與孫權合榻共飲,發表深謀遠慮的“榻上策”的史實。將魯肅“榻上策”置於了宏觀的歷史背景之下,更加凸顯魯肅眼光之卓越與長遠。

《資治通鑑》中的魯肅形象,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看待他的?

​《資治通鑑》對於魯肅在赤壁大戰中的歷史功績,是有明確的記載和詳細的定位。其一,明確魯肅是赤壁大戰中孫劉聯盟的實際促成者,《三國志》限於紀傳體的侷限性,在《諸葛亮傳》與《魯肅傳》中,對於“孫劉聯盟”這一戰略的提出者定位有些模稜兩可,用二人傳記中複雜交織的歷史事件無法拼接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而《通鑑》再次依附時間順序,記載魯肅上言孫權,分析時局,論述了聯合劉備的戰略重要性,繼而孫權派遣魯肅過江,《通鑑》中用“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點明瞭魯肅是“孫劉聯盟”的提出者與促成者,緊接著又寫“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通過對材料的有效整合和完整時間敘事,有效地理清了赤壁之戰前夕,孫劉政治聯盟形成的經過,也解決了《三國志》中相關記敘含糊不清的問題,且在客觀上,使得魯肅非凡的戰略才能得以更加立體、鮮明的展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