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七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七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八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七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九

慧遠卜居廬山之時,佛教在江南已經有很大勢力。慧遠在廬山對佛教理論,繼續進行了深入研究,使佛教和政治進一步結合起來,推動了佛教的發展。他身體力行,維護佛法,積極提倡翻譯佛經,宣揚佛教戒律,並努力用佛學來融合儒學和玄學,為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取得重大貢獻。

此外,慧遠在佛學經典翻譯、交流方面也做出過不凡的貢獻。他派遣弟子法淨、法領等人遠度蔥嶺,尋求佛經。從西域帶回《方等》新經二百餘部,得以傳譯;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佛教小乘毗曇學大師僧伽提婆南下廬山,慧遠請他譯出了《阿毗曇心》和《三法度論》;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入居長安後,慧遠向他致書通好,交流佛教譯本,並派遣弟子前往聽講問道,他與鳩摩羅什之間有關佛經中對問答內容被整理成冊,現存十八章,即大乘大義章。(未完待續)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七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九

慧遠卜居廬山之時,佛教在江南已經有很大勢力。慧遠在廬山對佛教理論,繼續進行了深入研究,使佛教和政治進一步結合起來,推動了佛教的發展。他身體力行,維護佛法,積極提倡翻譯佛經,宣揚佛教戒律,並努力用佛學來融合儒學和玄學,為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取得重大貢獻。

此外,慧遠在佛學經典翻譯、交流方面也做出過不凡的貢獻。他派遣弟子法淨、法領等人遠度蔥嶺,尋求佛經。從西域帶回《方等》新經二百餘部,得以傳譯;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佛教小乘毗曇學大師僧伽提婆南下廬山,慧遠請他譯出了《阿毗曇心》和《三法度論》;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入居長安後,慧遠向他致書通好,交流佛教譯本,並派遣弟子前往聽講問道,他與鳩摩羅什之間有關佛經中對問答內容被整理成冊,現存十八章,即大乘大義章。(未完待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十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杜甫在題玄武禪寺壁畫時,首句便故作驚訝之問——“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借顧愷之這位東晉大畫家來誇讚牆上壁畫之精美。顧愷之是第一位被載入史書、專為其列傳的畫家,而在這首《題玄武禪寺壁》贊畫詩最後,杜甫將誇讚之意更遞進了一步,他寫道: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廬山路”有什麼來歷?這位惠遠是誰?他比顧愷之還要厲害嗎?

(見本號文章:一首贊畫詩,拉來兩位東晉大神助陣,杜甫如何將讀畫詩寫到極致

壹 白蓮社與十八賢士

惠遠(亦作慧遠,下文從慧遠)大師,與顧愷之(約公元348——409年)為同時代人,生卒年大約是公元334—416年,也就是說他比顧愷之年長15歲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慧遠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顧愷之,他不僅被視作一位南方的宗教領袖,也是文藝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宗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1

如今收藏於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就從一側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時,在慧遠的號召下,當時的僧人、西方聖眾、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同在廬山結社的情況。這次結社的目的是專修“淨土”之法,以期死後往生“西方”,這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的社團,便是佛教淨土宗的起源。

淨土宗如同禪宗一樣,是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支派之一,自創立後流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而慧遠也被視作佛教淨土宗之始祖。又因一位名叫謝靈運的青年人當時欽服慧遠,替他在廬山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這次結社因此得名為“白蓮社”,而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細部2

在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後人常談及禪宗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文人畫,而淨土宗對繪畫的影響並不小,比如慧遠的弟子宗炳著有《畫山水序》,更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宣言”。

在民間的傳說中,把這次結社活動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的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十八賢士分別是:東林慧遠法師,西林慧永法師,慧持法師,道生法師,曇順法師,僧睿法師,曇恆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覺明法師,佛馱跋陀三藏,劉程之,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

此外,後人也將社外賢士——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靜納入這次聚會。老杜在詩作中所提到的“廬山路”,便是借用了這段眾賢追隨慧遠,在廬山結社的傳聞典故。

貳 數幅不同版本的白蓮社圖

遼寧博物館的這幅《白蓮社圖》卷縱34.9釐米,橫848.8釐米。用連環畫的形式,從右至左描繪了經筵會講、金像贊佛、箋經校義三個主要情節,一共八段內容,繪有高僧名士19人,僮僕12。畫中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筆法剛健流暢,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真跡收藏於清宮。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一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三

辛亥革命後,該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運出宮,流落民間,後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文物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1915-2008年)分析了畫後題跋,並結合其他史料認為該卷是一位名叫張激的人所作摹本。張激字投子,號投子同叟,他在跋文中寫道:

“餘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巖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餘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遊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跋文中這句——“伯時、德素皆諸舅也”,便是說題跋者張激為李公麟(字伯時)、李德素的外甥。李德素應為李公麟的堂弟,這二位堂兄弟都與另一位文人、號稱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關係緊密。從李公麟留下的《五馬圖》上,黃庭堅的題箋便能說明他們交往很深,而其堂弟李德素更是黃庭堅的兒女親家。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張激跋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1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卷後題跋局部2

黃庭堅也曾寫過一首《送李德素歸舒城》的五言詩,還留下過一首《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七言詩【注1】,記錄了他與李公麟、蘇轍、李德素之間的“詩情畫誼”。

若是按此圖卷後題跋所描繪,圖中應繪有33人。依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其他幾幅類似《白蓮社圖》的仿作,該圖前段缺少了謝靈運和陶淵明兩人。據跋文內容,缺失部分分別為:“摯經乘馬㕥入者謝康樂靈運”和“藍輿而出隨以酒者陶淵明”,意思是騎馬上山的謝靈運,遇見了因為醉酒而被抬歸的陶淵明。

這段內容在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兩個版本中,有相對應的畫面。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版本中,對此段內容有所改編,其中陶淵明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站立在山路中,與腳蹬“謝公屐”的謝靈運在一起交談。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大都會版本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南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上博版中的陶淵明與謝靈運

目前遼寧博物館版本的畫面從慧遠與陸修靜在走過虎溪後握手笑談展開,後邊的畫面內容與其他幾個版本雷同。

李公麟似乎很無辜,只因他的畫名太大,上述幾個版本都曾被歸於他的名下。為方便起見,下文將這四幅《蓮社圖》分別簡稱為遼博版、大都會版、南博版和上博版。

除南博版為立軸外,其餘幾幅都是手卷。就畫面風格、人物造型、題跋內容等考量,最為接近李公麟原作的摹本應為張激所作的遼博版。該版本白描技法較高,人物淡墨鬚眉,神采畢現。衣飾線條流暢,行筆粗細變化有致,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樹和山石的線條也富質感,枝葉蒼勁挺秀。後文對應的插圖也多截自該版,其他幾個版本也附於文後,供大家參閱對比。

另有網絡資料顯示,幾年前還有一件石濤版的《白蓮社圖》現身中國嘉德,被拍出過6000萬的高價,但此圖是否為石濤真跡存疑,其風格也與上述四個版本差別較大,本文暫不做介紹。

對於熟悉文學史的網友來說,謝靈運和陶淵明自然是不陌生的,上文提到的慧遠、陸修靜、宗炳、雷次宗及其他人物可能不太熟悉,以下結合幾幅白蓮社圖逐一介紹。

叄 李白的偶像:風流還與遠公齊

遼博版張激《白蓮社圖》卷一開始的場景便是慧遠大師與陸修靜捉手笑談的場景,陸修靜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實際上他到廬山之際,慧遠大師早已不在人世。後人將這兩位佛、道兩家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場景,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陶淵明,是一幅理想化了的畫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細部:在虎溪邊的慧遠和陸修靜

此兩人左側不遠處則為虎溪,日後廣泛傳播的“虎溪三笑”典故便來自此。暫不細表,先來了解下慧遠大師。

這位慧遠不僅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杜甫的偶像李白的偶像。這麼說有些繞,可能因最近一直寫杜甫的題畫詩的緣故。不過大家先來讀兩首李白的詩,可能就會明白這位慧遠在李白心中的地位了吧:

李白在《別山僧》中寫過:“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在《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中說:“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在《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中也寫過:“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注2】

李白數次提到的遠公,正是指這位高僧慧遠,也就是白蓮社的發起者,佛教淨土宗的初祖。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四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五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六

慧遠俗姓賈,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原平),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十三歲時跟隨舅父令狐氏遊學於許昌、洛陽一帶,熟讀儒家、道家典籍。他在成長時期,本來志在儒學,但面對社會、政治強烈動盪的現實,感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難以付諸實施,於是產生避世隱居的想法。

二十一歲時,佛圖的大弟子道安在太行恆山修建寺廟,宣傳佛法。慧遠聽說後,便攜同弟弟前往恆山,聽道安講了《般若經》後“豁然而悟”,於是放棄了儒道兩家,一心皈依佛門。

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擾河南,慧遠隨道安避難湖北襄陽,在這裡居住了15年。前秦王苻堅素聞道安大名,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陽,將道安送往長安。當前秦軍隊圍困襄陽時,道安便遣散跟隨他的弟子,讓他們到各地傳教。

慧遠等十多人,南下荊州,本擬往羅浮山,但到潯陽後,見廬山清靜,便暫住進了龍泉精舍。那時是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四十七歲,從此一直在廬山居住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為其在山的東面專門建造了房殿,這就是後來成為南方佛教中心、大名鼎鼎的東林寺。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七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八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九

慧遠卜居廬山之時,佛教在江南已經有很大勢力。慧遠在廬山對佛教理論,繼續進行了深入研究,使佛教和政治進一步結合起來,推動了佛教的發展。他身體力行,維護佛法,積極提倡翻譯佛經,宣揚佛教戒律,並努力用佛學來融合儒學和玄學,為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取得重大貢獻。

此外,慧遠在佛學經典翻譯、交流方面也做出過不凡的貢獻。他派遣弟子法淨、法領等人遠度蔥嶺,尋求佛經。從西域帶回《方等》新經二百餘部,得以傳譯;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佛教小乘毗曇學大師僧伽提婆南下廬山,慧遠請他譯出了《阿毗曇心》和《三法度論》;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入居長安後,慧遠向他致書通好,交流佛教譯本,並派遣弟子前往聽講問道,他與鳩摩羅什之間有關佛經中對問答內容被整理成冊,現存十八章,即大乘大義章。(未完待續)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十

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遼博版《白蓮社圖》畫心部分 之十一

注:

壹:

黃庭堅《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

太史瑣窗雲雨垂,試開三馬拂蛛絲。李侯寫影韓幹墨,自有筆如沙畫錐。

絕塵超日精爽緊,若失其一望路馳。馬官不語臂指揮,乃知仗下非新羈。

吾嘗覽觀在坰馬,駑駘成列無權奇。緬懷胡沙英妙質,一雄可將千萬雌。

決非皁櫪所成就,天驥生駒人得之。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價五羖皮。

李侯畫隱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誤知。戲弄丹青聊卒歲,身如閱世老禪師。

貳:

李白《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

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

興在趣方逸,歡餘情未終。

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

桂枝坐蕭瑟,棣華不復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

李白《別山僧》

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

平明別我上山去,手攜金策踏雲梯。

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

此度別離何日見,相思一夜暝猿啼。

李白《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

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

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

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閒。

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