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羅隱非常深刻的一首詩,卻被當作詩詞創作的反面教材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談到“政治家之眼,域於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之,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懷古等作,當與壽詞同為詞家所禁也。”王國維強調文人在進行詩詞創作的時候要用詩人之眼去觀察看待事物,並直言羅隱詩句“君王枉把平陳業,換得雷塘數畝田”是政治家之言,犯了詩詞創作之大忌,後人切不可以學之。

唐代詩人羅隱非常深刻的一首詩,卻被當作詩詞創作的反面教材

煬帝陵-羅隱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只博雷塘數畝田。

羅隱,字昭諫,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為人直率而囂張,話裡帶刺,字裡行間夾槍帶棒,其作品多鍼砭時弊,諷刺意味濃厚,在星光燦爛的大唐詩壇獨具一格。羅隱因看到煬帝陵,聯想到隋煬帝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導致天下大亂,最終落得個身死國亡的下場,心中有所感,遂寫下這首詠史詩。

唐代詩人羅隱非常深刻的一首詩,卻被當作詩詞創作的反面教材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此兩句是造境之語,詩人虛寫想象中的隋煬帝沉湎酒色、窮奢極欲的生活:遙想當年小城般高大豪華的龍舟船隊在城池進進出出,來往不絕,(隋煬帝)日日沉迷於燈紅酒綠,紅樓溫柔,年復一年。

“君王枉把平陳業,換得雷塘數畝田”此兩句詩人進入對歷史傷逝的感嘆,對隋煬帝進行了辛辣而尖銳深刻的諷刺。這裡的“平陳業”字面上指的是平定陳朝的大業,即隋文帝滅南朝陳統一天下,在詩中應是指代隋文帝、隋煬帝兩代帝皇打下的整個大隋江山。整兩句意思是:他(隋煬帝)竟然忍心將辛苦打下的大隋江山,只在這雷塘換取了幾畝埋葬屍身的荒田。

唐代詩人羅隱非常深刻的一首詩,卻被當作詩詞創作的反面教材

從詩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詩人的觀點:隋煬帝雖然對隋江山的穩固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卻因為其荒淫無度而最終導致江山易主,自己只能換來幾畝埋骨荒田。王國維認為此詩是典型的以詩歌談政治,沒有以“詩人之眼”來看待事物,並將其作為負面教材,提醒後人在創作的時候勿要學習此詩。

唐代詩人羅隱非常深刻的一首詩,卻被當作詩詞創作的反面教材

所謂詩人“詩人之眼”與“政治家之眼”的區別即是說政治家看待事物囿於具體的人或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比如這首詩就太著於一朝一姓的興衰,而詩人觀察事物雖然也是從具體的一事一物出發,但是詩人看到的古今之變,感懷的是世事滄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唐彥謙的“長陵亦是閒丘隴,異日誰知與仲多”。簡單來說就是以“詩人之眼”進行創作,詩詞境界才能高遠。

詠史懷古一般都會涉及具體的對象,壽詞更是針對的具體某個人,因而王國維甚至不提倡作這些題材的詩詞,這種觀點其實個人喜好傾向太過明顯,有點主觀了。這類題材要創造出境界高遠的不凡之境固然很難,但若創作過分重視題材而被題材所限卻是本末倒置了,於文學而言未必是好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