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


1/4、如果《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寫的

《駱駝祥子》的故事,如果是當代作家寫,很可能是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初中畢業就跟隨老鄉來北京餐館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強、潔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夢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店。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賺的錢除了最簡單的生活開銷,全部存起來,存了三年,終於盤下了一間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為幹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卻發現,經營一家小餐館遠不是打工時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夠了,他要與城管、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等一系列部門打交道,還要應付假冒黑社會的、“碰瓷”的食客等社會閒雜人等,最終,祥子因為貪便宜,進了不明來歷的食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餐館被查封。

丟了餐館一無所有的祥子繼續回到別人的店裡打工,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黴運,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還能再擁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沒那麼簡單,有點著急了。他聽了一個老鄉的話,用自己的全部積蓄進了一批保健品,老鄉說這玩意兒能賣高價,下線有了銷售,你還能提傭,三個月就能滾出一家店面。可剛進了貨,這家傳銷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衝了,祥子賠了錢不說,差點成了傳銷團伙。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夢想,但再不是當初那個“白蓮花”了,他覺得現在這麼拼命的幹,根本沒用,得找到賺錢的門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機會,想各種各樣賺錢的方法,不停的折騰。

這一折騰,錢沒見著,反而折騰出一場大病,用完了所有積蓄,還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還想著實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現在老家也沒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癒的祥子,整個人都變了,他沒錢就去打幾天零工,有錢就開始喝酒賭錢,用一時的快樂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

你可能覺得這個故事跟你沒有關係,我們換一個作家,也許祥子的故事就變成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大學畢業後,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體面、薪水不錯、晉升通道也暢通”的工作,作為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的榜樣,他給自己的計劃是五年結婚買房,在這個城市紮根。

"


1/4、如果《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寫的

《駱駝祥子》的故事,如果是當代作家寫,很可能是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初中畢業就跟隨老鄉來北京餐館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強、潔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夢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店。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賺的錢除了最簡單的生活開銷,全部存起來,存了三年,終於盤下了一間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為幹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卻發現,經營一家小餐館遠不是打工時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夠了,他要與城管、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等一系列部門打交道,還要應付假冒黑社會的、“碰瓷”的食客等社會閒雜人等,最終,祥子因為貪便宜,進了不明來歷的食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餐館被查封。

丟了餐館一無所有的祥子繼續回到別人的店裡打工,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黴運,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還能再擁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沒那麼簡單,有點著急了。他聽了一個老鄉的話,用自己的全部積蓄進了一批保健品,老鄉說這玩意兒能賣高價,下線有了銷售,你還能提傭,三個月就能滾出一家店面。可剛進了貨,這家傳銷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衝了,祥子賠了錢不說,差點成了傳銷團伙。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夢想,但再不是當初那個“白蓮花”了,他覺得現在這麼拼命的幹,根本沒用,得找到賺錢的門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機會,想各種各樣賺錢的方法,不停的折騰。

這一折騰,錢沒見著,反而折騰出一場大病,用完了所有積蓄,還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還想著實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現在老家也沒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癒的祥子,整個人都變了,他沒錢就去打幾天零工,有錢就開始喝酒賭錢,用一時的快樂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

你可能覺得這個故事跟你沒有關係,我們換一個作家,也許祥子的故事就變成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大學畢業後,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體面、薪水不錯、晉升通道也暢通”的工作,作為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的榜樣,他給自己的計劃是五年結婚買房,在這個城市紮根。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可為這個目標拼了“996”的五年後,一紙非本市戶口限購令,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怪圈,不買房就結不了婚 ,結不了婚就買不了房。就在他剛剛說服未來的丈母孃,先結婚,馬上買房時,樓市一輪暴漲,首付又不夠了。

他發現自己的積蓄越來越多,離首付卻越來越遠。不甘心啊,恰逢大牛市,就把首付的錢投進去,一開始的目標是“跟得上房價”,後來變成了“提前實現買房”,再後來漲到“想把郊區老破小變成堂堂正正的三室兩廳”。

結果是股市崩了,首付徹底賠了,工作也耽誤了,女友也分手了。

買房無望,他反而坦然了,為什麼一定要買房呢?租房不是一樣住嗎?努力不努力有什麼區別呢?老闆給你加一倍薪水,你就買得起房了嗎?把握現在不是更重要嗎?

他還是幹著一樣的工作,但心中那個叫“希望”的東西,已經沒有了……

為什麼“駱駝祥子”可以成為一個超越時代、超越階層,甚至超越地域的“北漂故事”、“滬漂故事”、“深漂故事”呢?

2/4、洋車伕的職業生涯規劃

首先,小說描寫的社會環境是超越時代的。

比如小說的一開頭就講了“洋車伕”的幾個派別:

第一派是“年輕力壯,腿腳靈利的,講究賃漂亮的車”,“愛什麼時候出車與收車都有自由;拉出車來,在固定的‘車口’或宅門一放,專等坐快車的主兒”,祥子一開始就是這一派的;

第二派是“歲數稍大的”,“拉八成新的車”“在要價兒的時候也還能保持住相當的尊嚴”;

第三派是“年紀在四十以上”, “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

聽上去是不是挺熟悉的?“吃青春飯”這個說法本來只是個別行業,但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讓它有了另一層意思——“35歲門檻”。

"


1/4、如果《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寫的

《駱駝祥子》的故事,如果是當代作家寫,很可能是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初中畢業就跟隨老鄉來北京餐館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強、潔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夢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店。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賺的錢除了最簡單的生活開銷,全部存起來,存了三年,終於盤下了一間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為幹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卻發現,經營一家小餐館遠不是打工時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夠了,他要與城管、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等一系列部門打交道,還要應付假冒黑社會的、“碰瓷”的食客等社會閒雜人等,最終,祥子因為貪便宜,進了不明來歷的食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餐館被查封。

丟了餐館一無所有的祥子繼續回到別人的店裡打工,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黴運,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還能再擁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沒那麼簡單,有點著急了。他聽了一個老鄉的話,用自己的全部積蓄進了一批保健品,老鄉說這玩意兒能賣高價,下線有了銷售,你還能提傭,三個月就能滾出一家店面。可剛進了貨,這家傳銷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衝了,祥子賠了錢不說,差點成了傳銷團伙。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夢想,但再不是當初那個“白蓮花”了,他覺得現在這麼拼命的幹,根本沒用,得找到賺錢的門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機會,想各種各樣賺錢的方法,不停的折騰。

這一折騰,錢沒見著,反而折騰出一場大病,用完了所有積蓄,還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還想著實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現在老家也沒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癒的祥子,整個人都變了,他沒錢就去打幾天零工,有錢就開始喝酒賭錢,用一時的快樂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

你可能覺得這個故事跟你沒有關係,我們換一個作家,也許祥子的故事就變成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大學畢業後,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體面、薪水不錯、晉升通道也暢通”的工作,作為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的榜樣,他給自己的計劃是五年結婚買房,在這個城市紮根。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可為這個目標拼了“996”的五年後,一紙非本市戶口限購令,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怪圈,不買房就結不了婚 ,結不了婚就買不了房。就在他剛剛說服未來的丈母孃,先結婚,馬上買房時,樓市一輪暴漲,首付又不夠了。

他發現自己的積蓄越來越多,離首付卻越來越遠。不甘心啊,恰逢大牛市,就把首付的錢投進去,一開始的目標是“跟得上房價”,後來變成了“提前實現買房”,再後來漲到“想把郊區老破小變成堂堂正正的三室兩廳”。

結果是股市崩了,首付徹底賠了,工作也耽誤了,女友也分手了。

買房無望,他反而坦然了,為什麼一定要買房呢?租房不是一樣住嗎?努力不努力有什麼區別呢?老闆給你加一倍薪水,你就買得起房了嗎?把握現在不是更重要嗎?

他還是幹著一樣的工作,但心中那個叫“希望”的東西,已經沒有了……

為什麼“駱駝祥子”可以成為一個超越時代、超越階層,甚至超越地域的“北漂故事”、“滬漂故事”、“深漂故事”呢?

2/4、洋車伕的職業生涯規劃

首先,小說描寫的社會環境是超越時代的。

比如小說的一開頭就講了“洋車伕”的幾個派別:

第一派是“年輕力壯,腿腳靈利的,講究賃漂亮的車”,“愛什麼時候出車與收車都有自由;拉出車來,在固定的‘車口’或宅門一放,專等坐快車的主兒”,祥子一開始就是這一派的;

第二派是“歲數稍大的”,“拉八成新的車”“在要價兒的時候也還能保持住相當的尊嚴”;

第三派是“年紀在四十以上”, “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

聽上去是不是挺熟悉的?“吃青春飯”這個說法本來只是個別行業,但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讓它有了另一層意思——“35歲門檻”。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小說裡,這些車伕也是有“鄙視鏈”的,最神氣的是東交民巷的車伕,專拉洋買賣,因為“他們會說外國話”,從衣著上就區別開了,“因為拉著洋人,他們可以不穿號坎,而一律的是長袖小白褂”。

可“拉車的”就是“拉車的”,甭管你在哪兒拉。第一派的“哥兒們的希望大概有兩個:或是拉包車;或是自己買上輛車”,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的職業終點卻是從“第二派”到“第三派”:

很少能到二十歲以後改變成漂亮的車伕的,因為在幼年受了傷,很難健壯起來。他們也許拉一輩子洋車,而一輩子連拉車也沒出過風頭。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車,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後,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


我平時總寫職場晉升、職業生涯規劃,好像只要你努力,每個人都能按順序升上去。可就像只有少數人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洋車”一樣,事實上,頂多20%的人可以上升到管理或專家層,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隻積累魚尾紋不積累經驗。

老舍在小說一開頭,就不厭其煩的介紹了“拉洋車”這個行業的職業生涯,是為了讓讀者理解,祥子為什麼拼命也要拉出一輛自己的車,就是為了跳出這個宿命,這就像大家拼命要抓住每一次晉升的機會,道理是一樣的。

3/4、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還有,小說表現的祥子的墮落過程,更是超越時代的。

祥子第一次丟車,直接原因是遇到上逃兵,被搶了,看上去,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符合批判舊社會的主題,但仔細閱讀原著,並沒有那麼簡單。

打仗的傳言,車伕們都知道,大部分人都不敢出車,因為“街上鋪戶已都上了門,而馬路上站滿了武裝警察與保安隊”,但祥子的看法是“謠言,他不信……他究竟是鄉下人,不像城裡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

為什麼祥子覺得可以賭一賭呢?一方面是生活壓力,打仗導致生活費上漲,不出車就更活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是利益誘惑,同行都不出來了,車費也漲了。

祥子第一次丟車,表面上的原因是舊中國的戰亂,深層的原因是自己判斷失誤,為冒險行動付出的代價,他也願賭服輸;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生活艱難,生存技能匱乏,見識又少,無法作出理性判斷。

"


1/4、如果《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寫的

《駱駝祥子》的故事,如果是當代作家寫,很可能是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初中畢業就跟隨老鄉來北京餐館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強、潔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夢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店。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賺的錢除了最簡單的生活開銷,全部存起來,存了三年,終於盤下了一間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為幹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卻發現,經營一家小餐館遠不是打工時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夠了,他要與城管、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等一系列部門打交道,還要應付假冒黑社會的、“碰瓷”的食客等社會閒雜人等,最終,祥子因為貪便宜,進了不明來歷的食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餐館被查封。

丟了餐館一無所有的祥子繼續回到別人的店裡打工,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黴運,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還能再擁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沒那麼簡單,有點著急了。他聽了一個老鄉的話,用自己的全部積蓄進了一批保健品,老鄉說這玩意兒能賣高價,下線有了銷售,你還能提傭,三個月就能滾出一家店面。可剛進了貨,這家傳銷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衝了,祥子賠了錢不說,差點成了傳銷團伙。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夢想,但再不是當初那個“白蓮花”了,他覺得現在這麼拼命的幹,根本沒用,得找到賺錢的門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機會,想各種各樣賺錢的方法,不停的折騰。

這一折騰,錢沒見著,反而折騰出一場大病,用完了所有積蓄,還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還想著實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現在老家也沒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癒的祥子,整個人都變了,他沒錢就去打幾天零工,有錢就開始喝酒賭錢,用一時的快樂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

你可能覺得這個故事跟你沒有關係,我們換一個作家,也許祥子的故事就變成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大學畢業後,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體面、薪水不錯、晉升通道也暢通”的工作,作為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的榜樣,他給自己的計劃是五年結婚買房,在這個城市紮根。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可為這個目標拼了“996”的五年後,一紙非本市戶口限購令,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怪圈,不買房就結不了婚 ,結不了婚就買不了房。就在他剛剛說服未來的丈母孃,先結婚,馬上買房時,樓市一輪暴漲,首付又不夠了。

他發現自己的積蓄越來越多,離首付卻越來越遠。不甘心啊,恰逢大牛市,就把首付的錢投進去,一開始的目標是“跟得上房價”,後來變成了“提前實現買房”,再後來漲到“想把郊區老破小變成堂堂正正的三室兩廳”。

結果是股市崩了,首付徹底賠了,工作也耽誤了,女友也分手了。

買房無望,他反而坦然了,為什麼一定要買房呢?租房不是一樣住嗎?努力不努力有什麼區別呢?老闆給你加一倍薪水,你就買得起房了嗎?把握現在不是更重要嗎?

他還是幹著一樣的工作,但心中那個叫“希望”的東西,已經沒有了……

為什麼“駱駝祥子”可以成為一個超越時代、超越階層,甚至超越地域的“北漂故事”、“滬漂故事”、“深漂故事”呢?

2/4、洋車伕的職業生涯規劃

首先,小說描寫的社會環境是超越時代的。

比如小說的一開頭就講了“洋車伕”的幾個派別:

第一派是“年輕力壯,腿腳靈利的,講究賃漂亮的車”,“愛什麼時候出車與收車都有自由;拉出車來,在固定的‘車口’或宅門一放,專等坐快車的主兒”,祥子一開始就是這一派的;

第二派是“歲數稍大的”,“拉八成新的車”“在要價兒的時候也還能保持住相當的尊嚴”;

第三派是“年紀在四十以上”, “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

聽上去是不是挺熟悉的?“吃青春飯”這個說法本來只是個別行業,但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讓它有了另一層意思——“35歲門檻”。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小說裡,這些車伕也是有“鄙視鏈”的,最神氣的是東交民巷的車伕,專拉洋買賣,因為“他們會說外國話”,從衣著上就區別開了,“因為拉著洋人,他們可以不穿號坎,而一律的是長袖小白褂”。

可“拉車的”就是“拉車的”,甭管你在哪兒拉。第一派的“哥兒們的希望大概有兩個:或是拉包車;或是自己買上輛車”,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的職業終點卻是從“第二派”到“第三派”:

很少能到二十歲以後改變成漂亮的車伕的,因為在幼年受了傷,很難健壯起來。他們也許拉一輩子洋車,而一輩子連拉車也沒出過風頭。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車,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後,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


我平時總寫職場晉升、職業生涯規劃,好像只要你努力,每個人都能按順序升上去。可就像只有少數人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洋車”一樣,事實上,頂多20%的人可以上升到管理或專家層,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隻積累魚尾紋不積累經驗。

老舍在小說一開頭,就不厭其煩的介紹了“拉洋車”這個行業的職業生涯,是為了讓讀者理解,祥子為什麼拼命也要拉出一輛自己的車,就是為了跳出這個宿命,這就像大家拼命要抓住每一次晉升的機會,道理是一樣的。

3/4、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還有,小說表現的祥子的墮落過程,更是超越時代的。

祥子第一次丟車,直接原因是遇到上逃兵,被搶了,看上去,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符合批判舊社會的主題,但仔細閱讀原著,並沒有那麼簡單。

打仗的傳言,車伕們都知道,大部分人都不敢出車,因為“街上鋪戶已都上了門,而馬路上站滿了武裝警察與保安隊”,但祥子的看法是“謠言,他不信……他究竟是鄉下人,不像城裡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

為什麼祥子覺得可以賭一賭呢?一方面是生活壓力,打仗導致生活費上漲,不出車就更活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是利益誘惑,同行都不出來了,車費也漲了。

祥子第一次丟車,表面上的原因是舊中國的戰亂,深層的原因是自己判斷失誤,為冒險行動付出的代價,他也願賭服輸;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生活艱難,生存技能匱乏,見識又少,無法作出理性判斷。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這樣悲劇其實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以不同的方式,一代代地重演。

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祥子正是因為窮,而陷入貧窮的三重惡性循環:

第一層惡性循環:因為窮,抗風險的能力就弱,普通人丟了一輛車也就丟了,但車是祥子唯一的生活來源,這讓很多正常的決策也成為高風險度的決策,一旦失敗,就讓你徹底失敗;

第二層惡性循環:因為窮,就急於改變現狀,就傾向於高風險的決策,普通人不出車,頂多損失幾天的生活費,但祥子就可能出現嚴重的生活困難,這個現實的困境,讓他主觀上忽視戰亂的風險;

第三層惡性循環:因為窮,你只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去維持生活,無力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投資,祥子哪怕有閒暇時間跟其他車伕多聊聊,也會對局勢有感性的認知,可惜他頭一埋,只知道拉車,這就導致他永遠在重複低迴報的勞動。

才是駱駝祥子雖然努力,卻三次買車三次丟車,始終無法擁有自己的車的真正原因。

理解了這三層惡性循環,我們就可以理解小說最重要的主題——祥子的墮落。

4/4、祥子的墮落

關於祥子的墮落,官方的定義是這樣的:

《駱駝祥子》通過人力車伕“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裡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鬥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個答案是標準的“文學工具論”,如果你參加中考,這麼答就行了。但這種就事論事的回答,還是老百姓的層次,如果是參考高考,你要證明你有資格進行專業研究,就必須掌握更高級的思維方式,比如“辯證法”。

什麼是“辯證法”呢?你分析一件事,首先要找這件事的“正題”與“反題”,再去分析“正題”與“反題”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得到它們的“合理”,具體到《駱駝祥子》,應該這麼辯證地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勞動人民悲慘命運的根源(正題),但即使是在舊社會,個人奮鬥和努力同樣有意義,同樣是值得肯定的優良品德(反題)。然而,勞動人民越努力,越是容易受到“把人變成鬼”的舊社會的打擊(對立),因為只追求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黑暗的社會,其成果也最終會被黑暗反噬(統一),只有打破舊社會,勞動人民奮鬥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合題)。

你還可以用一些名言來昇華你的答案,比如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插一句題外話,辯證法絕不僅僅是應付高考,它是中國大陸人民十幾年哲學教育後,最熟悉的高級思維方法,在職場上同樣管用,不論是國企民企外企,如果你養成用辯證法思考和溝通的習慣,你就算專業能力弱一點,轉到管理線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想從這篇經典的小說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發,解決你自己的人生困境,還得繼續思考下去。書中有一段“祥子轉變”的精彩心理描寫:

一天到晚他任勞任怨的去幹,可是幹著幹著,他便想起那回事(丟車)。一想起來,他心中就覺得發堵,不由的想到,要強又怎樣呢,這個世界並不因為自己要強而公道一些,憑著什麼把他的車白白搶去呢?即使馬上再弄來一輛,焉知不再遇上那樣的事呢?他覺得過去的事像個噩夢,使他幾乎不敢再希望將來。有時候他看別人喝酒吃煙跑土窯子,幾乎感到一點羨慕。要強既是沒用,何不樂樂眼前呢?他們是對的。他,即使先不跑土窯子,也該喝兩盅酒,自在自在。煙,酒,現在彷彿對他有種特別的誘力,他覺得這兩樣東西是花錢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時能忘了過去的苦痛。


以前有一句話:如果你信命,一切偶然就都是必然的,如果你不信命,一切必然就都是偶然的。

這就是人性的狡猾之處:成功了,就是自己“逆天改命”的結果;不成功,就當成命運去接受——橫批,好死不如歹活著。

祥子後來常說一句話:“當初咱倒要強過呢,有一釘點好處沒有”?從某種程度上說,祥子的故事,你可以看成是從“奮鬥”到“墮落”的過程,也可以看成從“不認命”到“認命”的過程,還可以看成“個人奮鬥”與“時代選擇”的衝突,不同視角源於不同的人生哲學。

哲學是用來解釋人生的,出發點不同,結論就不同:

黑格爾只關心世界,從不關心個人感受,所以搞出了“辯證法”去解釋世界;

佛學關心人的痛苦,所以用因果輪迴去勸我們接受命運;

尼采也關心人的痛苦,但他認為,我們應該承認痛苦,接受痛苦,因為痛苦使我們更強大;

而薩特關心人的自由選擇,所以“他人即地獄”,“活在當下”最重要。

相信什麼,這就是你的人生。

"


1/4、如果《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寫的

《駱駝祥子》的故事,如果是當代作家寫,很可能是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初中畢業就跟隨老鄉來北京餐館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強、潔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夢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店。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賺的錢除了最簡單的生活開銷,全部存起來,存了三年,終於盤下了一間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為幹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卻發現,經營一家小餐館遠不是打工時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夠了,他要與城管、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等一系列部門打交道,還要應付假冒黑社會的、“碰瓷”的食客等社會閒雜人等,最終,祥子因為貪便宜,進了不明來歷的食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餐館被查封。

丟了餐館一無所有的祥子繼續回到別人的店裡打工,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黴運,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還能再擁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沒那麼簡單,有點著急了。他聽了一個老鄉的話,用自己的全部積蓄進了一批保健品,老鄉說這玩意兒能賣高價,下線有了銷售,你還能提傭,三個月就能滾出一家店面。可剛進了貨,這家傳銷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衝了,祥子賠了錢不說,差點成了傳銷團伙。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夢想,但再不是當初那個“白蓮花”了,他覺得現在這麼拼命的幹,根本沒用,得找到賺錢的門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機會,想各種各樣賺錢的方法,不停的折騰。

這一折騰,錢沒見著,反而折騰出一場大病,用完了所有積蓄,還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還想著實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現在老家也沒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癒的祥子,整個人都變了,他沒錢就去打幾天零工,有錢就開始喝酒賭錢,用一時的快樂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

你可能覺得這個故事跟你沒有關係,我們換一個作家,也許祥子的故事就變成這樣的:

小鎮青年祥子,大學畢業後,作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體面、薪水不錯、晉升通道也暢通”的工作,作為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的榜樣,他給自己的計劃是五年結婚買房,在這個城市紮根。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可為這個目標拼了“996”的五年後,一紙非本市戶口限購令,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怪圈,不買房就結不了婚 ,結不了婚就買不了房。就在他剛剛說服未來的丈母孃,先結婚,馬上買房時,樓市一輪暴漲,首付又不夠了。

他發現自己的積蓄越來越多,離首付卻越來越遠。不甘心啊,恰逢大牛市,就把首付的錢投進去,一開始的目標是“跟得上房價”,後來變成了“提前實現買房”,再後來漲到“想把郊區老破小變成堂堂正正的三室兩廳”。

結果是股市崩了,首付徹底賠了,工作也耽誤了,女友也分手了。

買房無望,他反而坦然了,為什麼一定要買房呢?租房不是一樣住嗎?努力不努力有什麼區別呢?老闆給你加一倍薪水,你就買得起房了嗎?把握現在不是更重要嗎?

他還是幹著一樣的工作,但心中那個叫“希望”的東西,已經沒有了……

為什麼“駱駝祥子”可以成為一個超越時代、超越階層,甚至超越地域的“北漂故事”、“滬漂故事”、“深漂故事”呢?

2/4、洋車伕的職業生涯規劃

首先,小說描寫的社會環境是超越時代的。

比如小說的一開頭就講了“洋車伕”的幾個派別:

第一派是“年輕力壯,腿腳靈利的,講究賃漂亮的車”,“愛什麼時候出車與收車都有自由;拉出車來,在固定的‘車口’或宅門一放,專等坐快車的主兒”,祥子一開始就是這一派的;

第二派是“歲數稍大的”,“拉八成新的車”“在要價兒的時候也還能保持住相當的尊嚴”;

第三派是“年紀在四十以上”, “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

聽上去是不是挺熟悉的?“吃青春飯”這個說法本來只是個別行業,但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讓它有了另一層意思——“35歲門檻”。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小說裡,這些車伕也是有“鄙視鏈”的,最神氣的是東交民巷的車伕,專拉洋買賣,因為“他們會說外國話”,從衣著上就區別開了,“因為拉著洋人,他們可以不穿號坎,而一律的是長袖小白褂”。

可“拉車的”就是“拉車的”,甭管你在哪兒拉。第一派的“哥兒們的希望大概有兩個:或是拉包車;或是自己買上輛車”,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的職業終點卻是從“第二派”到“第三派”:

很少能到二十歲以後改變成漂亮的車伕的,因為在幼年受了傷,很難健壯起來。他們也許拉一輩子洋車,而一輩子連拉車也沒出過風頭。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車,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後,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


我平時總寫職場晉升、職業生涯規劃,好像只要你努力,每個人都能按順序升上去。可就像只有少數人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洋車”一樣,事實上,頂多20%的人可以上升到管理或專家層,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隻積累魚尾紋不積累經驗。

老舍在小說一開頭,就不厭其煩的介紹了“拉洋車”這個行業的職業生涯,是為了讓讀者理解,祥子為什麼拼命也要拉出一輛自己的車,就是為了跳出這個宿命,這就像大家拼命要抓住每一次晉升的機會,道理是一樣的。

3/4、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還有,小說表現的祥子的墮落過程,更是超越時代的。

祥子第一次丟車,直接原因是遇到上逃兵,被搶了,看上去,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符合批判舊社會的主題,但仔細閱讀原著,並沒有那麼簡單。

打仗的傳言,車伕們都知道,大部分人都不敢出車,因為“街上鋪戶已都上了門,而馬路上站滿了武裝警察與保安隊”,但祥子的看法是“謠言,他不信……他究竟是鄉下人,不像城裡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

為什麼祥子覺得可以賭一賭呢?一方面是生活壓力,打仗導致生活費上漲,不出車就更活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是利益誘惑,同行都不出來了,車費也漲了。

祥子第一次丟車,表面上的原因是舊中國的戰亂,深層的原因是自己判斷失誤,為冒險行動付出的代價,他也願賭服輸;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生活艱難,生存技能匱乏,見識又少,無法作出理性判斷。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這樣悲劇其實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以不同的方式,一代代地重演。

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祥子正是因為窮,而陷入貧窮的三重惡性循環:

第一層惡性循環:因為窮,抗風險的能力就弱,普通人丟了一輛車也就丟了,但車是祥子唯一的生活來源,這讓很多正常的決策也成為高風險度的決策,一旦失敗,就讓你徹底失敗;

第二層惡性循環:因為窮,就急於改變現狀,就傾向於高風險的決策,普通人不出車,頂多損失幾天的生活費,但祥子就可能出現嚴重的生活困難,這個現實的困境,讓他主觀上忽視戰亂的風險;

第三層惡性循環:因為窮,你只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去維持生活,無力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投資,祥子哪怕有閒暇時間跟其他車伕多聊聊,也會對局勢有感性的認知,可惜他頭一埋,只知道拉車,這就導致他永遠在重複低迴報的勞動。

才是駱駝祥子雖然努力,卻三次買車三次丟車,始終無法擁有自己的車的真正原因。

理解了這三層惡性循環,我們就可以理解小說最重要的主題——祥子的墮落。

4/4、祥子的墮落

關於祥子的墮落,官方的定義是這樣的:

《駱駝祥子》通過人力車伕“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裡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鬥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個答案是標準的“文學工具論”,如果你參加中考,這麼答就行了。但這種就事論事的回答,還是老百姓的層次,如果是參考高考,你要證明你有資格進行專業研究,就必須掌握更高級的思維方式,比如“辯證法”。

什麼是“辯證法”呢?你分析一件事,首先要找這件事的“正題”與“反題”,再去分析“正題”與“反題”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得到它們的“合理”,具體到《駱駝祥子》,應該這麼辯證地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勞動人民悲慘命運的根源(正題),但即使是在舊社會,個人奮鬥和努力同樣有意義,同樣是值得肯定的優良品德(反題)。然而,勞動人民越努力,越是容易受到“把人變成鬼”的舊社會的打擊(對立),因為只追求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黑暗的社會,其成果也最終會被黑暗反噬(統一),只有打破舊社會,勞動人民奮鬥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合題)。

你還可以用一些名言來昇華你的答案,比如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插一句題外話,辯證法絕不僅僅是應付高考,它是中國大陸人民十幾年哲學教育後,最熟悉的高級思維方法,在職場上同樣管用,不論是國企民企外企,如果你養成用辯證法思考和溝通的習慣,你就算專業能力弱一點,轉到管理線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想從這篇經典的小說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發,解決你自己的人生困境,還得繼續思考下去。書中有一段“祥子轉變”的精彩心理描寫:

一天到晚他任勞任怨的去幹,可是幹著幹著,他便想起那回事(丟車)。一想起來,他心中就覺得發堵,不由的想到,要強又怎樣呢,這個世界並不因為自己要強而公道一些,憑著什麼把他的車白白搶去呢?即使馬上再弄來一輛,焉知不再遇上那樣的事呢?他覺得過去的事像個噩夢,使他幾乎不敢再希望將來。有時候他看別人喝酒吃煙跑土窯子,幾乎感到一點羨慕。要強既是沒用,何不樂樂眼前呢?他們是對的。他,即使先不跑土窯子,也該喝兩盅酒,自在自在。煙,酒,現在彷彿對他有種特別的誘力,他覺得這兩樣東西是花錢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時能忘了過去的苦痛。


以前有一句話:如果你信命,一切偶然就都是必然的,如果你不信命,一切必然就都是偶然的。

這就是人性的狡猾之處:成功了,就是自己“逆天改命”的結果;不成功,就當成命運去接受——橫批,好死不如歹活著。

祥子後來常說一句話:“當初咱倒要強過呢,有一釘點好處沒有”?從某種程度上說,祥子的故事,你可以看成是從“奮鬥”到“墮落”的過程,也可以看成從“不認命”到“認命”的過程,還可以看成“個人奮鬥”與“時代選擇”的衝突,不同視角源於不同的人生哲學。

哲學是用來解釋人生的,出發點不同,結論就不同:

黑格爾只關心世界,從不關心個人感受,所以搞出了“辯證法”去解釋世界;

佛學關心人的痛苦,所以用因果輪迴去勸我們接受命運;

尼采也關心人的痛苦,但他認為,我們應該承認痛苦,接受痛苦,因為痛苦使我們更強大;

而薩特關心人的自由選擇,所以“他人即地獄”,“活在當下”最重要。

相信什麼,這就是你的人生。

為什麼“駱駝祥子”的奮鬥,跳不出貧窮的“三大惡性循環”?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週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與“經典解讀”相關的文章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誰在救贖?

罵人要得體,幫人有講究,8句話教你怎麼裝“民國範兒”

課文裡隱藏的愛情故事,遠不止李雷和韓梅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