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民勤駱駝客

駱駝 民勤 每日甘肅網 2019-05-07

民勤駱駝客

【百花】民勤駱駝客

唐儀天

所謂駱駝客,就是以飼養、放牧、營運為主要生活生存方式的人。我的故鄉民勤就是一個產生駱駝客的地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成人絕大多數與駱駝有過千絲萬縷的瓜葛。

民勤曾經土地廣袤,水草豐美,是駱駝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因此而興起的駝運業,也給勤勞的民勤人創造了夢想,提供了走南闖北,閱歷滄桑的機會。民勤自古就與駱駝結下不解之緣,豢養使役駱駝歷史悠久。

民勤地處絲綢之路要衝,是邊貿交通的要道,為駝隊運輸生意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駱駝客應運而生,他們收穫了一年的莊稼後,就會自覺加入駱駝客的行業。

在長期的營運過程中,駱駝客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和奇特的商旅起居技巧,形成了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駱駝客文化。這些人每次出門都需要兩三個月或者半年時間,一路風餐露宿,遭遇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威脅,有時候還要遭遇土匪強盜的詐取和劫掠,他們為了保證貨物的安全送達和駝隊的人員安全,就得練就一身的本領。

民勤駱駝客具有獨特的生存技能和生存技巧,他們承運長途貨物的時間大都在秋天,經過一個夏季和秋季的自由放養,駱駝已經完成了繁育的重要職責,廣闊的草原豐美的草場給駱駝提供了足夠的養料,它們個個膘肥體壯,這時候天氣也涼爽了,對於駱駝而言,就是最好的走腳承運時段。

駱駝客有一套簡易便利的生活工具。一樑兩柱的簡易氈帳,在最短的時間裡就可以迅速搭建或者拆卸。他們做飯的灶具叫火炬子,是用鐵條圍成的圓體狀物品,因為透風透氣性能良好、火力集中,做飯特別快。為減輕駝隊負擔,駱駝客出門之後,光板羊皮襖不僅是保暖的衣裳,還是做飯的案板,和麵、醒面都在皮襖上進行。飯後趁著爐膛裡的烈火,架上黃銅茶炊,熬製駱駝客的茶飲。大家圍坐在一起,各自掏出自己的羊骨頭煙棒子,大口大口吸菸。閒下來的人愛唱戲的唱戲,不唱戲的人就盡情地諞閒謊,一天的勞頓在這一茶一飯、一言一笑中煙消雲散。

有時候駱駝客無法逃避駱駝的疾病困擾,每個駝隊總有一個兩個會醫治一般牲畜疾病的能手,他們從未進行過專業訓練,所有技術都來源於駱駝客的口口相傳。村裡老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次運輸時,一個駱駝因為負重過多掉了腰子,一個把式讓在地上挖了一個坑,然後七手八腳把駱駝翻放在坑裡,企圖讓腰子復歸原位。這種純粹想當然的辦法不知是否可以治療此病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祖輩那種勇於探索,永不言棄的精神,正是這種寶貴的精神力量,才使得駱駝客生生不息,代不乏人。

遇上惡劣的風雪天氣,帳篷無法搭建,人員需要休息,駱駝客有的是辦法。他們拿出一種類似睡袋的腳蹬氈,駝絨或者羊絨製成的褐被子,蓋上羊皮襖,然後把駱駝集中圍成一圈,人睡在駱駝的脖子下,長長的嗉毛和駱駝的體溫對人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也是駱駝客生存的智慧之一。

一峰成年駱駝,有過一兩次拉腳經歷,就牢牢地記住了行走的路線,在夜行的時候,人迷了路,駱駝絕對是值得信賴的良朋益友。難怪我的姑父養了一輩子駱駝,從來不把駱駝叫駱駝或者牲口,他叫駱駝為“毛寶貝”。

民勤駱隊的編制多采用奇數,7-11只為一小隊,俗稱“一把子”或者“一鏈子”。數把子駱駝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駝隊。一個完整齊全的駝隊,頭駝必掛一桶狀鐵鈴,內置木質鈴錘,懸掛紅色毛穗,也稱駝鐸。聲音沉渾厚重,有一種穿透靈魂的魅力;尾駝掛一碗狀銅鈴,內置條狀鐵質鈴錘,俗稱“咋鈴子”。聲音清脆嘹亮,響徹整個荒原。駝鐸與咋鈴子聲音一低一高,形成強烈對比,聲聲不息遙相呼應,駱駝客以此來判斷夜行時駝隊是否完整無缺。在路過關隘,強寇出沒的地區時,為了不引起土匪們的注意,頭領讓駱駝客摘掉前後駝鈴,通靈的“毛寶貝”頓時止息了大口喘氣的聲音,腳步輕輕地行走起來,直到通過危險地帶。此時此刻人和駱駝靈犀相通達到了極致。

駱駝客多為貧寒的壯丁,依據技術和經驗把駱駝客分成幾等,各司其責,依次分為領房子、騎馬先生、鍋頭、水頭、拉連子。

領房子是駝隊中的首領,總管駝隊的一切事務,熟悉駱駝習性和疾病的治療,能夠應付各種嚴酷的氣候條件,熟悉路線和“井頭”,通常也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如果遇到強寇土匪,能夠保證駝隊人員和貨物安全。

騎馬先生的地位在駝隊中僅次於領房子,主要負責前後聯絡、探路、尋找水源、客棧等工作。

鍋頭,也叫“大頭”負責牽拉駝隊的第一鏈駱駝,途中休息、宿營,由他負責生火燒飯事宜。

水頭,也叫“二頭”,在駝隊中牽拉第二鏈駱駝。他的職責是配合大頭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和駱駝客管理。

拉連子,是駝隊中最底層的勞動力。主要負責拾糞、砍柴、值夜、放牧駱駝、駱駝牽引等,成天忙上忙下,少有空閒。

至於物品的裝卸,每個鏈子上所承載的貨物都由牽引者自己完成,好的駝把式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鏈子駱駝裝備的裝卸,我們按照每個駱駝馱三百斤物品計算,十一峰駱駝就是三千三百斤,每天都要裝卸一次或者兩次,而且都要靠一個人的能力去完成,還要走完預計走完的路程,他們的艱辛不言自喻。

民勤駱駝客具備豐富的馱運經驗,因為營運的時間大都在寒冷的冬天,為了保護人和駱駝健康和舒適,一般採用夜行晝宿的起居方式,白天天氣溫暖,便於人畜休息,夜晚天氣寒冷,駱駝和人走路時少發汗,又可減除寒涼。

民勤豢養使役駱駝歷史久遠,到明朝逐漸興盛。清朝民勤駝商馬合盛,經營馱運,開辦茶莊,生意遍佈全國。曾被雍正賜封“官商馬合盛”。1907年清政府頒旨,以護國員外郎誥封馬香亭為“資政大夫”。鎮番馬家制造了世間罕有的商業輝煌,他們的榮耀裡無法抹去駱駝的汗馬功勞。他們祖祖輩輩誠信守信,愛國如家,在國家危難之時,多次出資出力力挽狂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傳奇。據傳他家僅白駱駝就有三百多峰,其他普通駱駝不下三千多峰。

民勤駱駝客興盛期在清末民初。高峰期,駝戶有三千家之多,駱駝總數約在十萬峰以上。民勤及相鄰地區經過沙漠的貨物運輸,基本由民勤駝隊擔當。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道路交通逐步改善,駱駝運輸淡出歷史舞臺,駱駝客逐漸消失,這一古老的商貿行當瀕臨消亡。

我的祖父曾經也是一名優秀的駱駝客,他隨著駝隊走過許許多多水陸碼頭,令人驚奇的是他和夥伴們居然到過塔吉克斯坦,他們長著的是怎樣一雙腳板?他們經歷有多少今人無法想象的艱險完成了這樣的遠征?我的二伯父在民勤駝隊支援西藏時,也是一位優秀的駱駝客,他在世時給我講過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讓我終生難忘。

地域環境是駱駝客產生的根由,也是駱駝客的鮮明標誌。

駱駝客是文化交流交融的使者,他們承載著民勤人民的勤勞、忠厚、誠信、友愛的美好品質,行走在大江南北,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促進了當地工農業發展,增進了民族團結和文化交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