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透視西方的情愛觀

眾所周知,西方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比較開放,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從哪來的?就需要拉回到一個古老的源頭上去。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透視西方的情愛觀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迷倒萬千少女

談論西方的愛情,必須要談的一部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到《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細節,通常有人拿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相對比,認為二者差不多。但實際上你真的去看劇本的時候,就會發現二者千差萬別,完全不一樣。梁山伯與祝英臺兩個人兩小無猜,兩人都沒有戀愛經驗,一起同吃同睡多年而不知道對方身份,很純潔的兩個人。

但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完全不一樣了,劇本的開場就是羅密歐失戀了,莎士比亞用了“沉重的輕浮,嚴肅的狂妄,整齊的混亂,鉛鑄的羽毛,光明的煙霧,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遠覺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這一系列的對立詞彙來體現失戀之人那種無法自拔的矛盾情緒。但讓他痛苦的可不是朱麗葉而是羅密歐的前女友—羅瑟琳。“給我著一個姿容絕代的美人,她的美貌除了使我記起世上有一個人比她更美以外,還有什麼別的用處?”羅密歐是因為美貌才愛上的她。

但僅僅過了一會兒,羅密歐“變心”了。因為朱麗葉的出現。“啊!火炬遠不及她的明亮;她皎然懸在暮天的頰上,像黑奴耳邊璀璨的珠環;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間!……我從前的戀愛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羅密歐立馬將剛才讓他要死要活戀愛否定了,這是情聖、情種啊,是到處留情的一個人。

從這個劇本也可以讀出,西方人為什麼喜歡親吻。羅密歐說:“要是我這俗手上的塵汙,褻瀆了你的神聖的廟宇,這兩片嘴脣,含羞的信徒,願意用一吻乞求你宥恕。”這完全是宗教話語。朱麗葉回答道:“信徒,莫把你的手兒侮辱,這樣才是最虔誠的禮敬;神明的手本許信徒接觸,掌心的密合遠勝如親吻。”……從劇本的這麼一段可以看出,西方人的親吻是具有文化屬性的,和基督教的文明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嘴脣在西方文明裡面是一個表達崇敬心情的器官。在動物身上是看不到“親吻”這種行為的,所以親吻是完全人性的體現。

莎翁的劇本接著寫:“舊日的溫情已盡付東流,新生的愛戀正如日初上。”羅密歐就是個風流種。在為羅密歐、朱麗葉證婚的勞倫斯神父也說了差不多的話,並且說,為他們證婚完全是為了使兩家釋嫌修好。

對比中國愛情神話裡的:許仙、牛郎等等,他們都是沒有戀愛經驗的“男屌絲”。那為什麼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愛情會被人追奉成為經典,就要回溯更古老的一個時間段—古希臘時期。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在這裡也有一段愛情故事被世人所熟知—特洛伊戰爭,故事的過程不必再闡述。這個西方版紅顏禍水故事的女主角,對比東方紅顏禍水版的陳圓圓,結局好得多。因為海倫的美貌,她的丈夫原諒了她,將士看了她的容顏表示願意為她再戰十年。所以古希臘時期的愛情關係都很簡單就是美貌。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透視西方的情愛觀

影視作品中古希臘第一美女海倫的劇照

當然也有一些理想的狀態,比如柏拉圖式的愛,柏拉圖式的愛情有兩個意義,一個意義是精神戀愛,拒絕肉身之間的接觸,就是禁慾,精神戀愛,這是最高級的。因為西方人認為肉體和靈魂之間,靈魂更高,所以人類要不斷趨上,要趨向於靈魂,這是西方改變獸性的一個途徑;第二個意義是非常哲學的概念—天生一對,什麼叫天生一對?在哲學上表述就是,人是一個主體,這個主體必定有一個絕對適合於你的客體,一個對象的存在。只是這個適合的對象,很難找到,像柏拉圖終生未娶。

古希臘時期的愛情基本上是老夫少妻的狀態,城邦的公民年輕時忙著演講、格鬥、運動等,老了才想起結婚,娶的少妻老想著繼承他的財產,所以整個社會秩序很混亂,沒有哲學上表述得那麼好。赫西俄德有句名言叫“信女如信賊。”所以古希臘時期,基本上是以美貌或者身體作為愛情的一個指向性指標,漂亮就行。女神維納斯的故事和她在西方被追捧的程度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情愛觀是比較自由奔放的。眾神之王宙斯就書上描寫和130多位女性角色有染,將這些寫進書裡,說明當時的人們對於出軌這件事情,或者對於這種混亂的關係,是沒有什麼非常嚴厲的批判的,反而是在褒揚。

西方人的愛情產生在什麼時候呢?在中世紀時期,是從騎士精神的一種延伸。騎士精神的愛情其實非常的功利性,儘管外衣非常漂亮,無論在在童話還是很多影視劇裡,騎士對於公主的愛情套路:我為你攻下城池,然後在城牆上刻上你的名字,入主到這個城堡裡面,我們兩個人幸福的過日子。這種故事,導致我們認為中世紀的愛情應該是很美好的,但實際並非如此。

騎士為了愛情拋頭顱灑熱血,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追求,是出於功利的考慮。這和西方的制度框架有深切關係,當時處在封建社會的西方,社會的等級非常森嚴,階層流動很難。騎士階層作為貴族階層最低的一個階層,想往上走怎麼辦呢?第一種方式:軍功,所以中世紀爆發了很多沒來由的戰爭,比如多次的十字軍東征,這種勞民傷財的戰爭,很多貴族階層都跑到戰場上去,就是因為戰爭提供了社會階層一個上下浮動的機會。第二種方式就是通婚,找貴族的女兒或者遺孀,把她娶了,爵位就有了,這種方式簡單沒什麼風險。所以騎士會打著上戰場的旗號向公主許諾,同時對公主進行情感攻勢,如寫情書,偷溜進公主臥房等,等生米煮成熟飯,結婚也不用上戰場,爵位也得到了。所以中世紀的婚姻其實很功利,只不過被包裝得比較好。因此產生了很多文化屬性,比如說騎士精神。紳士精神也是騎士精神發展來的。從中世紀開始,人們對各種行為具有規範性了,像吻手禮,吻手禮我們通常都看到是男人吻女人,但實際上女人也可以吻女人,男人也可以吻男人。單膝跪地求婚,也是吻手禮的一種延伸。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透視西方的情愛觀

在中世紀,騎士階層想要繼續晉升,只有從戰爭和愛情兩個途徑獲得

常識中的女士優先,實際上是女領主優先。比如《泰坦尼克號》的例子:泰坦尼克號是分等級的,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查看他們的獲救的比例,頭等艙的男人的獲救機率比末等艙女性的獲救的機率還要大,這說明什麼?在同一等級之間的確女性優先,但涉及到跨等級還是高等級優先,所以沒有想得那麼崇高。

所謂的靈魂伴侶又是從哪出來的呢?來自但丁的《神曲》,他對自己的初戀貝亞特里奇,引導他進入天堂的這個女人是一種聖愛,不是那種世俗之間的肉身關係。他們兩個最愛的都不是對方,最愛的都是上帝。在這種上帝的榮光下,兩個人的結合才是最有意義的,並且有同一趨向。所以這時候愛情的關係提升到了一種靈魂的層次或者宗教層次。自此以後,愛情算是有了一個真正的落腳點,就是所謂的聖愛形式。

但是人是有趨下性的,很快愛情就回到了人間。莎士比亞的戲劇儘管描述了一個朝三暮四的青年,但是能夠為人們所接受,是因為西方社會認為男人或者愛情就應該是這樣的。

(原創自志道教育所屬雜誌《時代教育•人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