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漢尼拔為什麼打不過羅馬?

迦太基的漢尼拔為什麼打不過羅馬?

漢尼拔,一個出色的迦太基青年,一個閃米特族最優秀的將領,在他進入意大利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他不到30歲的年紀時,就以四場戰爭徹底消滅了三支敵軍,打敗了他的強大對手。現在到了羅馬的盟友們反叛的時候了。幾年之內,南意大利諸城邦和西西里的敘拉古人就相繼叛離了羅馬,投靠了漢尼拔。只有幾個南部拉丁部落仍然在抵抗漢尼拔。對羅馬而言,更加糟糕的是漢尼拔在康尼戰爭剛結束時就向馬其頓派出了使者,讓馬其頓國王答應了援助在意大利的迦太基人。

漢尼拔完美地結合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具備的判斷力和遠見以及一個軍事家所具備的處理多變的軍事形勢的超強能力。這使得他既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又能訓練新招募的士兵,並確保部隊有充足的糧食和強壯的馬匹;他還能找到銀兩以應付那些不安分又難滿足的僱傭兵。這一切都需要過人的精力、非凡的遠見與敏銳的洞察力。迦太基士兵們早已經習慣了醒來時就睡在身邊的將領。為了拯救迦太基,漢尼拔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熊熊烈火。現在,他取得的偉大勝利已經將羅馬的敵人們吸引到他身邊,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為他的國家除掉最為痛恨的敵人。

但是這位熱情洋溢的天才面對的是羅馬意志堅定、根基深厚且政治經驗豐富的政治團體以及無數的羅馬人。這是一場世界爭奪戰,無論哪一方贏得了戰爭,都會成為地中海最為強大的國家。如果這時東地中海的亞歷山大繼承者們能夠看清這場發生在意大利的戰爭的本質,並加入反羅馬陣營的話,他們是完全可以徹底摧毀羅馬的。但是,國際政治經驗豐富的羅馬元老院非常明智地與希臘人結成了同盟。於是,希臘爆發了反抗馬其頓的叛亂,從而有效地牽制住了馬其頓對漢尼拔的援助。儘管漢尼拔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羅馬元老院出色而穩重的領導仍然贏得了中部意大利的忠心。羅馬人最終將奴隸和兒童武裝起來組成了一支軍隊,而羅馬正是利用這樣一支軍隊逐一包圍和封鎖了那些背叛它的盟友,並再次征服了他們。即使是擁有阿基米德發明的精良器械的敘拉古人,也沒能從羅馬人的圍困與攻佔中逃脫出來(公元前212年)。

漢尼拔曾把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卡普亞變成了他的軍事基地,但現在卡普亞也被羅馬人包圍封鎖了,漢尼拔想盡一切辦法也沒能夠突出重圍。後來,為了解圍,他率領軍隊進攻羅馬,但是他的士兵都爬上了這座城市的一個城門,也沒有能夠進入這個堅不可摧的城市。雙方對峙了不久,許多羅馬元老一定隔著牆目睹了這個給意大利帶來強烈震撼的迦太基青年。但是,意大利人拒絕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接受求和條件,也沒有向他派出使者。於是,在既無力進攻又缺乏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漢尼拔只得無功而返。羅馬人收復了卡普亞(公元前211年),並嚴厲地處罰了這座城市。此後,這位縱橫意大利10年的迦太基青年終於領教了羅馬的自信和威力,他開始意識到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援助,他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他的弟弟哈斯德魯拔在西班牙招募了一支軍隊,正趕往意大利支援他,但是在意大利米佗羅河的森狄納姆,羅馬軍摧毀了哈斯德魯拔的軍隊(公元前207年)。對於正在焦急等待著戰爭結果的羅馬元老院而言,這場戰爭的勝利意味著羅馬獲救了,意味著那個差點摧毀他們的敵人開始走向失敗了。漢尼拔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兄弟的進程,他盼望著援兵快點到來。但是他盼來的卻只有羅馬信使帶來的他弟弟的頭顱。當哈斯德魯拔的頭顱被羅馬信使扔進迦太基人的帳篷時,漢尼拔的一切希望都破滅了。

後來的幾年裡,漢尼拔轉戰於他在意大利南端佔領的最後一塊土地。這時,歷經磨難的羅馬人把他們在西班牙的軍隊交給了一位能力傑出的年輕將軍西庇阿。他趕走了所有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從而徹底斷絕了在意大利的迦太基人的主要後援。西庇阿展現出了一個優秀軍事將領的素質,他向元老院請求去非洲攻打迦太基,就像漢尼拔曾經對羅馬做的那樣。

到公元前203年,迦太基的非洲部隊已經兩次被西庇阿打敗,迦太基被迫緊急召回漢尼拔。至此,漢尼拔已經在意大利縱橫了15年,這場疲勞戰最終要在非洲一決勝負了。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的扎馬,最後一戰打響了。漢尼拔預料到,他的騎兵兵力不足,無法在兩翼抵擋西庇阿的強大騎兵。果然,為了追捕四散逃離的迦太基騎兵,羅馬騎兵也四散分開了,於是戰爭雙方的兩翼都失去了騎兵。一場出人意料而又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開始了。迦太基人曾用這種策略打敗過羅馬軍隊。漢尼拔把後部防線的兩支部隊沿相反方向展開,目的是將戰線拉長,超過羅馬軍隊,形成包圍之勢。如果用足球術語來解釋的話,漢尼拔是將後衛全部調出來,打算在羅馬陣線的兩端決一死戰。在羅馬軍隊又一次要陷入漢尼拔精心佈置的陷阱時,兩大帝國都在為自己的命運而戰慄。

但是這時的羅馬軍隊裡,有一個跟漢尼拔同樣智慧的人,他早已敏銳地洞察到了迦太基後方部隊調動時揚起的塵土。他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並且迅速撫平了軍隊中出現的恐慌。在康尼戰爭後,西庇阿拋棄了羅馬所有的傳統戰術,開始訓練他的前線部隊在失去後方部隊援助的情況下如何獨立作戰。這同樣可以用足球術語來解釋,西庇阿學會了在恰當的時機調動後衛,讓前鋒在沒有後衛接應的情況下單獨迎戰。這位智勇雙全的年輕指揮官立即下令,讓羅馬中央部隊的後防部隊獨立作戰。於是他的軍隊像行軍操練時一樣,迅速向左右兩邊分開,將陣線拉到更長的位置。當漢尼拔將他的分隊調到羅馬陣線兩端,打算髮起圍攻時,眼前卻出現了一道羅馬軍隊形成的銅牆鐵壁。於是,這場戰爭就在兩條漫長的平行陣線上展開了對決。在同樣出色的西庇阿面前,這位迦太基人的戰術失去了威力。當羅馬騎兵追趕完迦太基騎兵又開始對付迦太基步兵時,漢尼拔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衝破自己的陣線,直到它徹底崩潰。

在這場著名的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長時間的發展,戰爭已經從毫無組織毫無紀律的混戰演變為由訓練有素的士兵們組成的強大方陣之間的鬥爭,如東方最早的戰鬥團隊。後來,在歐洲,希臘人在繼菲利普和亞歷山大之後,開始在戰爭中運用深層方陣。到了羅馬時代,方陣不再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他們將方陣分割成為前後兩個戰鬥單位。而在扎馬戰役中,西庇阿和漢尼拔又一次將戰爭藝術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他們發明了“分隊戰術”,也就是以分隊為單位調動部隊,就像足球教練根據需要靈活調遣後衛一樣。

打敗了迦太基後,羅馬成為古代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扎馬戰役結束後,羅馬和迦太基簽訂了一項條約(公元前201年),條約規定,迦太基必須在50年內支付10萬塔倫特(約合1100萬美元)的戰爭賠款;除了三排槳戰船之外的所有戰艦均為羅馬所有;未經羅馬同意,迦太基沒有權利在任何地方發起戰爭。這使得迦太基喪失了民族獨立性。雖然羅馬沒有拿走迦太基在非洲的土地,但迦太基實際上淪為了一個附屬國。

漢尼拔在輸掉了扎馬戰役後就逃走了。我們瞭解到的漢尼拔的偉大戰績都來自於他的對手。他在24歲時開始帶兵打仗,在戰場上馳騁了20年。他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而勇猛戰鬥的,他的戰鬥故事說明他是歷史上最偉大也最有才能的將領之一。他有著獅子般的雄心,也有著堅定執著的信念,即使羅馬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

摘自佈雷斯特德《地中海的衰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