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最早發現這種文字的是一個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1472年,他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遊歷時,設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見到了這些奇怪的文字——字體幾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頭,在外形上很像釘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橫臥著,有的則尖頭朝上或者朝下,還有的斜放著,看上去像是一隻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是文字,只是將它們帶回了意大利,他想以此引起人們對西亞的興趣,但沒有人對此做出迴應,而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時間大約過了100年,又有一個意大利人造訪了設拉子,他的名字叫瓦萊。他不但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又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發現了刻在泥板上的這種字體。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他把他的發現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字。此後近兩百年間,人們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大量泥版文獻成功的譯讀,終於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最早發現這種文字的是一個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1472年,他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遊歷時,設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見到了這些奇怪的文字——字體幾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頭,在外形上很像釘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橫臥著,有的則尖頭朝上或者朝下,還有的斜放著,看上去像是一隻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是文字,只是將它們帶回了意大利,他想以此引起人們對西亞的興趣,但沒有人對此做出迴應,而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時間大約過了100年,又有一個意大利人造訪了設拉子,他的名字叫瓦萊。他不但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又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發現了刻在泥板上的這種字體。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他把他的發現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字。此後近兩百年間,人們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大量泥版文獻成功的譯讀,終於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關於“楔形文字”的破解,最應提到亨瑞-羅林森,被稱作“楔形文字之父”。

羅林森(1810—1895),英國軍官、東方學家,他為破解巴比倫、波斯和埃蘭語楔形文字做出了重要貢獻。1833年赴伊朗從而對波斯古蹟發生強烈興趣,1835發現了了伊朗西札格羅斯山中的貝希斯敦的楔形文字銘刻。

貝希斯敦銘文上刻有三種不同的語言: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這三種語言書寫了同一篇文章,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位公元前522年所立。主要記述岡比西斯二世死後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統一帝國期間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達政變、大流士鎮壓起義、大流士出征等。

羅林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對照研究,發現阿卡德楔形文字有些古怪特點:一個符號有兩個以上的音節值,許多符號既有表意符又是表音符。羅林森認為,阿卡德楔形文字應屬阿拉伯語系的塞姆語系,並在1851年發表了阿卡德語“楔形文字”的讀音和譯文以及246個符號的音節值和語義。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最早發現這種文字的是一個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1472年,他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遊歷時,設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見到了這些奇怪的文字——字體幾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頭,在外形上很像釘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橫臥著,有的則尖頭朝上或者朝下,還有的斜放著,看上去像是一隻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是文字,只是將它們帶回了意大利,他想以此引起人們對西亞的興趣,但沒有人對此做出迴應,而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時間大約過了100年,又有一個意大利人造訪了設拉子,他的名字叫瓦萊。他不但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又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發現了刻在泥板上的這種字體。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他把他的發現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字。此後近兩百年間,人們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大量泥版文獻成功的譯讀,終於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關於“楔形文字”的破解,最應提到亨瑞-羅林森,被稱作“楔形文字之父”。

羅林森(1810—1895),英國軍官、東方學家,他為破解巴比倫、波斯和埃蘭語楔形文字做出了重要貢獻。1833年赴伊朗從而對波斯古蹟發生強烈興趣,1835發現了了伊朗西札格羅斯山中的貝希斯敦的楔形文字銘刻。

貝希斯敦銘文上刻有三種不同的語言: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這三種語言書寫了同一篇文章,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位公元前522年所立。主要記述岡比西斯二世死後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統一帝國期間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達政變、大流士鎮壓起義、大流士出征等。

羅林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對照研究,發現阿卡德楔形文字有些古怪特點:一個符號有兩個以上的音節值,許多符號既有表意符又是表音符。羅林森認為,阿卡德楔形文字應屬阿拉伯語系的塞姆語系,並在1851年發表了阿卡德語“楔形文字”的讀音和譯文以及246個符號的音節值和語義。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這樣一來,楔形文字算是基本被破譯了。1857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為了證實這些破譯楔形文字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把一篇剛剛發掘沒有人釋讀的銘文,同時寄給了羅林森、奧波爾、興克斯、塔勒博特4人,結果發現他們的譯文基本一致,從此楔形文字破譯這一新興學科正式建立起來。

大約在1870年的時候,喬治·史密斯出於對古代文明的熱愛,開始自學楔形文字,他用了兩年的午餐時間來研習楔形文字,並決定對大英博物館碑文上的楔形文字進行翻譯。他在地上跳動、脫去外套的激動也便來自這裡——試想,在西方國家,如果有人說自己找到了大洪水的記錄板,上面記載著上帝發大洪水的事情——這樣的新聞肯定會引起轟動的!史密斯不但因此成為了一名楔形文字專家,而且成了一位因大洪水而成名的學者。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最早發現這種文字的是一個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1472年,他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遊歷時,設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見到了這些奇怪的文字——字體幾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頭,在外形上很像釘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橫臥著,有的則尖頭朝上或者朝下,還有的斜放著,看上去像是一隻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是文字,只是將它們帶回了意大利,他想以此引起人們對西亞的興趣,但沒有人對此做出迴應,而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時間大約過了100年,又有一個意大利人造訪了設拉子,他的名字叫瓦萊。他不但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又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發現了刻在泥板上的這種字體。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他把他的發現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字。此後近兩百年間,人們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大量泥版文獻成功的譯讀,終於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關於“楔形文字”的破解,最應提到亨瑞-羅林森,被稱作“楔形文字之父”。

羅林森(1810—1895),英國軍官、東方學家,他為破解巴比倫、波斯和埃蘭語楔形文字做出了重要貢獻。1833年赴伊朗從而對波斯古蹟發生強烈興趣,1835發現了了伊朗西札格羅斯山中的貝希斯敦的楔形文字銘刻。

貝希斯敦銘文上刻有三種不同的語言: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這三種語言書寫了同一篇文章,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位公元前522年所立。主要記述岡比西斯二世死後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統一帝國期間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達政變、大流士鎮壓起義、大流士出征等。

羅林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對照研究,發現阿卡德楔形文字有些古怪特點:一個符號有兩個以上的音節值,許多符號既有表意符又是表音符。羅林森認為,阿卡德楔形文字應屬阿拉伯語系的塞姆語系,並在1851年發表了阿卡德語“楔形文字”的讀音和譯文以及246個符號的音節值和語義。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這樣一來,楔形文字算是基本被破譯了。1857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為了證實這些破譯楔形文字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把一篇剛剛發掘沒有人釋讀的銘文,同時寄給了羅林森、奧波爾、興克斯、塔勒博特4人,結果發現他們的譯文基本一致,從此楔形文字破譯這一新興學科正式建立起來。

大約在1870年的時候,喬治·史密斯出於對古代文明的熱愛,開始自學楔形文字,他用了兩年的午餐時間來研習楔形文字,並決定對大英博物館碑文上的楔形文字進行翻譯。他在地上跳動、脫去外套的激動也便來自這裡——試想,在西方國家,如果有人說自己找到了大洪水的記錄板,上面記載著上帝發大洪水的事情——這樣的新聞肯定會引起轟動的!史密斯不但因此成為了一名楔形文字專家,而且成了一位因大洪水而成名的學者。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在找到了楔形文字“記錄板”後,史密斯於1876年出版了《迦勒底的創世記》一書,仔細對比了楔形文字泥板對洪水的記述和《創世記》的異同。他說:“描寫洪水的文字板,其價值在於構成符合聖經敘述的一個獨立證據,而且遠早於任何其他證據。”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地球上真的會發生過大洪水嗎?人們為了保全性命都衝上了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嗎?史密斯的這個發現很快引起了爭議,最核心的問題是記載並不能說明史前大洪水故事的真實性,因為記載也可以是傳說。而史學界在以後的考古中,並不能發現更多的佐證。因此,大洪水與諾亞方舟是否真實存在也成了眾多歷史學者削尖腦袋都想探知的世界之謎。

"

1872年的某一天。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管理員喬治·史密斯激動得在地上跳了起來,在場的人們非常驚訝——好好的一個人跳什麼呀!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停下來,甚至激動得脫去了外套。怎麼了?原來,史密斯破譯了一段文字,大致內容為: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

這段文字原是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史密斯破譯的就是來自楔形文字的記錄,在他工作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刻有這種文字的石碑。它們來自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超過十三萬塊,記載著古代蘇美爾人的文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最早發現這種文字的是一個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1472年,他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遊歷時,設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見到了這些奇怪的文字——字體幾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頭,在外形上很像釘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橫臥著,有的則尖頭朝上或者朝下,還有的斜放著,看上去像是一隻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是文字,只是將它們帶回了意大利,他想以此引起人們對西亞的興趣,但沒有人對此做出迴應,而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時間大約過了100年,又有一個意大利人造訪了設拉子,他的名字叫瓦萊。他不但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又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發現了刻在泥板上的這種字體。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他把他的發現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字。此後近兩百年間,人們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大量泥版文獻成功的譯讀,終於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關於“楔形文字”的破解,最應提到亨瑞-羅林森,被稱作“楔形文字之父”。

羅林森(1810—1895),英國軍官、東方學家,他為破解巴比倫、波斯和埃蘭語楔形文字做出了重要貢獻。1833年赴伊朗從而對波斯古蹟發生強烈興趣,1835發現了了伊朗西札格羅斯山中的貝希斯敦的楔形文字銘刻。

貝希斯敦銘文上刻有三種不同的語言: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這三種語言書寫了同一篇文章,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位公元前522年所立。主要記述岡比西斯二世死後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統一帝國期間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達政變、大流士鎮壓起義、大流士出征等。

羅林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對照研究,發現阿卡德楔形文字有些古怪特點:一個符號有兩個以上的音節值,許多符號既有表意符又是表音符。羅林森認為,阿卡德楔形文字應屬阿拉伯語系的塞姆語系,並在1851年發表了阿卡德語“楔形文字”的讀音和譯文以及246個符號的音節值和語義。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這樣一來,楔形文字算是基本被破譯了。1857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為了證實這些破譯楔形文字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把一篇剛剛發掘沒有人釋讀的銘文,同時寄給了羅林森、奧波爾、興克斯、塔勒博特4人,結果發現他們的譯文基本一致,從此楔形文字破譯這一新興學科正式建立起來。

大約在1870年的時候,喬治·史密斯出於對古代文明的熱愛,開始自學楔形文字,他用了兩年的午餐時間來研習楔形文字,並決定對大英博物館碑文上的楔形文字進行翻譯。他在地上跳動、脫去外套的激動也便來自這裡——試想,在西方國家,如果有人說自己找到了大洪水的記錄板,上面記載著上帝發大洪水的事情——這樣的新聞肯定會引起轟動的!史密斯不但因此成為了一名楔形文字專家,而且成了一位因大洪水而成名的學者。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在找到了楔形文字“記錄板”後,史密斯於1876年出版了《迦勒底的創世記》一書,仔細對比了楔形文字泥板對洪水的記述和《創世記》的異同。他說:“描寫洪水的文字板,其價值在於構成符合聖經敘述的一個獨立證據,而且遠早於任何其他證據。”

“拆掉房屋,修建船隻!丟棄財產,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種子都帶上船!大洪水即將到來,雨水會將天空和陸地連成一片。”地球上真的會發生過大洪水嗎?人們為了保全性命都衝上了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嗎?史密斯的這個發現很快引起了爭議,最核心的問題是記載並不能說明史前大洪水故事的真實性,因為記載也可以是傳說。而史學界在以後的考古中,並不能發現更多的佐證。因此,大洪水與諾亞方舟是否真實存在也成了眾多歷史學者削尖腦袋都想探知的世界之謎。

真有諾亞方舟嗎?有人說它在土耳其的一座山上,但公眾對此沒興趣

時光到了2010年,一個由土耳其人和中國香港人4月28日在北京宣佈,他們在MountArarat土耳其(亞拉臘山)發現了諾亞方舟的遺蹟,並聲稱諾亞方舟最終停留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上。聲稱:他們經過對船體殘骸的鑑定,確定殘骸與《聖經》中諾亞方舟出現的年代很是相符,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遺蹟中發現了大量的陶器和生活物品,甚至還有植物的種子。

但是,這卻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或者說沒有引起“想像中的轟動”。為此,一位英國學者給出了這樣的“合理解釋”:對於大洪水人們添加了諸多神話中才有的色彩,這也使它(大洪水)演變成一個現代人不願相信的傳說。另有些人是這麼認為的:畢竟大洪水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人們之所以只願承認它是一段傳說而非歷史,是因為不願意直面“回憶”的痛苦。(文/路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