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臺灣音樂

臺灣音樂在華語樂壇始終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十年為一代,代有人才出。

每一位時代的領軍者,都陪伴過一代人的青春。

直至最近的2010年後,這股風戛然而止。 ——度公子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電影《芳華》裡,官二代陳燦神祕兮兮地打開過一個紙包,裡面裹的是臺老式收音機。

收音機是當時稀罕玩件,打開以後,裡面傳來的靡靡之音更是臉紅心跳。

鄧麗君柔情蜜意地著唱:“盼君多珍惜,願你長相憶,今生永不渝,今世永不移。”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芳華》劇照>

直將幾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唱得眼神迷離,心神盪漾,原來大陸之外還有這樣的歌。

彼時,鄧麗君的甜美一如春風拂大地,越海峽,穿大陸,餘音繞耳,聞者無不動容。

兩岸不通的60年代,鄧麗君成為一代大陸人心目中臺灣的符號。

往前追溯的四十年裡,臺灣樂壇十年一代,出過四位影響至深的音樂人,“70年代的楊弦,80年代的羅大佑,90年代的李宗盛,00年後的周杰倫”

他們串起來,也就是華語樂壇巔峰的半壁江山。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70年代

1976年,臺灣淡江大學禮堂裡,26歲的胡德夫正在唱當時流行的美國民謠,學生們聽得如痴如醉。

舞臺上,一個人突然朝觀眾席扔出了可樂罐,隨後聲嘶力竭地高喊“唱出自己的歌!”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臺下噓聲一片,可歷史往往證明,敢站在人群對面高聲反抗的人,註定不平凡。

李雙澤,一個菲律賓僑生,扣動了時代的扳機,楊弦、胡德夫衝鋒陷陣,終結了臺灣樂壇翻唱的歷史,撕開了新民歌時代。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李雙澤>

這年,楊弦為首,胡德夫、李雙澤三人發佈了首張《中國現代民歌集》。

有人批判“曲風既不中國,也不現代,更不是民歌”,在爭議中,臺灣樂壇,乃至華語音樂,都悄然變化了。

第二年,金韻獎應運而生,民歌成為了臺灣音樂的主流,而那個吶喊的青年李雙澤,以同樣不尋常的方式,去世了,因在海邊救人而溺亡。

有人隕落,有人新生。

第二屆金韻獎就捧出了家喻戶曉的齊豫,新格唱片公司為她包裝了一首《橄欖樹》,齊豫就在樂壇成了常青樹。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齊豫>

與她同公司的李建復在中美建交的檔口,唱了一曲《龍的傳人》,也震響樂壇,交響兩岸。

新格唱片一家獨大,其他唱片公司也都有各家頂樑柱。海山唱片的一姐是蔡琴,唱著“只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款款而來。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蔡琴、李建復>

還有陳淑樺、鳳飛飛、歐陽菲菲,這些人把民歌推向了高潮。

十幾年後,大陸高校草坪上,常有男學生抱著吉他撩妹,隔校茬琴,還有後來高曉鬆、老狼他們唱的校園民謠風,都是從70年代後臺灣學來的。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80年代

盛極而衰,金韻獎的壽命不過五屆,伴隨民歌運動的衰落,也悄然落幕。

1976年,張艾嘉主演電影《閃亮的日子》,羅大佑也參與了部分電影配樂,當紅女星與無名窮小子相遇相識了。

“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羅大佑為電影寫下這段詞,也寫出了他和張艾嘉的故事。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張艾嘉與羅大佑>

四年後,段鍾潭、段鍾沂兩兄弟成立了滾石唱片,張艾嘉加入的同時,把羅大佑也帶了進來。

初入滾石,羅大佑的首要任務是為張艾嘉出張專輯,名字就叫《童年》,比起當演員、導演,張艾嘉的嗓音實在遜色太多,儘管如此,《童年》仍入選“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的前20名,才子羅大佑功不可沒。

只為他人做嫁衣,這可要埋沒了羅大佑,於是他也要出專輯。滾石聽了企劃之後,覺得題材敏感,不予資助。

沒錢錄母帶,眼看專輯胎死腹中,張艾嘉就四處拉贊助,還跑到香港去問“音樂教父”黃霑借來一筆資金。

再回臺灣,跟滾石高層斡旋一番,羅大佑首專《之乎者也》才得以發行。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之乎者也》>

美人重義,才子多情,羅大佑還為張艾嘉寫了一首歌《小妹》。

而良緣,終抵不過似水流年。

《戀曲1980》裡,畫風就已是“姑娘你別哭泣,我倆還在一起,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永恆的回憶。”

分手後,1989年,張艾嘉主演杜琪峰導演的《阿郎的故事》,與羅大佑再因電影重聚首。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阿郎的故事》劇照,張艾嘉>

情事俱往矣,只在歌裡寫下“瀟灑的你將心事化進塵緣中,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

臺灣80年代的樂壇,特立獨行的羅大佑是最閃亮的一顆。他少言愛情,音樂之途最初,卻承蒙愛情的沐澤。

若說70年代的民歌運動,為80年代臺灣音樂的繁榮鋪好了路,而羅大佑就是這條路上率先奔跑起來的寵兒。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90年代

80年代屬於羅大佑,到了90年代,每個人都有一首李宗盛。比起羅大佑的憤慨,李宗盛更能寫出痴男怨女的眾生相。

當老李還是小李,沒考上大學,就念了工專,學的電機,更是每天雲裡霧裡,臨畢業了還差200來學分,所以別人5年畢業,他讀了7年。

暑假就在老爸的瓦斯行送貨,夏天騎車聞著身後濃郁的瓦斯味,李宗盛不甘地想跑更遠。

而《阿宗三件事》裡唱道:“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年輕時李宗盛>

漫長的校園生活,他唯一的樂趣是鑽研樂理。

1982年,在歌廳唱歌的他結識了寶麗金的歌手鄭怡,當鄭怡的唱片製作人去大陸發展後,李宗盛的生活迎來了轉機。

隨後鄭怡新唱片的成功,也是李宗盛的成功。

1984年,加入滾石,他對一個長髮女孩說,臺灣玉女太多,你最好把頭髮剪了。隨後這個女孩唱“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徹底紅了。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陳淑樺>

一個香港唱歌比賽的冠軍,來到了臺灣在一家西餐廳工作,1986年,李宗盛將他帶進滾石,親力親為地培養填詞作曲,1990年拿到第一屆金曲獎提名。同年一曲《親親我的寶貝》,紅遍歌壇。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李宗盛與周華健>

李宗盛去馬來西亞挑選歌手,帶回了一個18歲的女孩,外形普通,聲音清亮,她唱“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馬來西亞女孩。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李宗盛與梁靜茹>

但李宗盛真正迎來事業高光時刻時,還是與林憶蓮的相愛。陳凱歌拍《霸王別姬》時,邀請李宗盛製作片尾曲,林憶蓮與他一面之緣。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張國榮、林憶蓮、李宗盛>

如同羅大佑與張艾嘉電影定情一樣,兩人情愫暗生,李宗盛更有心將林憶蓮挖到滾石旗下。不同的是,李宗盛和朱衛茵已有婚姻。

兩人好不容易在一起時,又如同他為莫文蔚寫的那首《陰天》,“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誰都以為熱情它永不會減,除了激情褪去後的那一點倦。”

戀情告吹後,就連滾石也風氣不再,2000年,李宗盛離開了合作17年的滾石。

那些與他有關的歌手們,聯袂拼出了一個更加多元的90年代。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1991年,滾石音樂的陳昇有兩個助理,男孩叫金城武,女孩叫劉若英。兩人工作很瑣碎,上到抄寫書稿,下到買檳榔、洗刷廁所。

“一三五劉若英,二四六金城武”,兩人吃得苦中苦,於是劉若英熬成了歌壇“奶茶”,金城武步入了王家衛的電影。

而今,奶茶也為人婦,為人母,再唱起《為愛痴狂》,不知還會不會想起幾分當年的悸動。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劉若英與陳昇>

1992年,臺灣有支樂隊叫“China Blue”,主唱是吳俊霖。後來他在一次演唱間隙說:“來來來,喝完這杯還有三杯。”

這個形象叛逆,一口臺腔的搖滾歌手,實則從小到大都是學霸,曾經五門科目都考100分,所以家人叫他“伍佰”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伍佰>

還是1992年,一個跆拳道黑帶二段的女孩參加臺視五燈獎歌唱比賽,卻因感冒、忘詞,錯失冠軍。來年,在父親的鼓勵下,再度參賽,順利奪冠。世事多艱,奪冠時,父親已因病故去。

隨後,在表哥的酒吧駐唱,徘徊在音樂圈的邊緣。1995年某天,表哥讓她好好唱,因為臺下邀來了一位大咖——張雨生。

一連一個月,張雨生每天都來聽她唱歌,最後他說:“你確實是個可造之材,我願意給你寫歌打造你,但是你必須的配合我、得認真。”

張雨生於她亦師亦友,為她找到了風格,當《姐妹》、《BAD BOY 》、《聽海》流行到大街小巷時,張雨生卻在深夜回家途中遭遇車禍,1997年10月20日,與世長辭。

張雨生的母親叫張惠美,而這個女歌手名字和她一字之差。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張惠妹與張雨生>

90年代的歌壇初成流行樂壇的氣候,有些人成了一代人深埋心底的回憶,有些人至今仍是華語樂壇的中流砥柱。

在這十年,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都是一片輝煌。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2000年後

1997年,張雨生逝世,張惠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找不到風格。

羅大佑、李宗盛流行之後,臺灣樂壇太需要一個新的領軍,他要足夠另類,足夠有才華,足夠代表一個新時代。

時代會選中的那個人,一開始並不都那麼明顯。

當陶喆從幕後轉到臺前,創作了《飛機場的10:30》,把R&B帶入臺灣。隔年,他入圍金曲獎,為張惠妹操刀新專輯,已達事業之巔,但扛起大旗的那個人還不是他。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陶喆>

臺灣新北有個18歲內向的男孩,4歲開始學鋼琴,初二那年,父母離異,他也沒有考上普通高中,以音樂特長生的身份被淡江中學錄取。

兩次報考臺大音樂系,都沒成功,便在一家餐廳打工。

母親鼓勵他參加電視節目唱歌,一哥吳宗憲憑直覺簽下了這個大男孩。

已經1998年了,這個被選中的人生命還沒有大的起色。

他寫了首《眼淚知道》,被劉德華退回;另一首《雙截棍》寫給張惠妹,也無情被退。

千禧年一過,能力者顯現,21歲的大男孩首張專輯《Jay》就得到臺灣金曲獎青睞。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周杰倫>

一個叫周杰倫的男歌手,橫空出世,對樂壇有了革命性改變。

在他之前沒有歌手這樣咬詞唱歌,也沒有歌手開拓出流行中國風,更沒有嘻哈音樂可以不帶毒品、暴力、髒話。

曲風獨特,論創作,早期一年出一專,還能張張專輯有高傳唱度歌曲,這樣的創作力也極為少見。

同期還有林俊杰、孫燕姿、蔡依林、庾澄慶、張韶涵、SHE、五月天、王力宏等,如日中天。

很多人說2003、04年,是華語流行樂壇的巔峰。

2003年流行金曲:

孫燕姿《遇見》

陳奕迅《十年》

蔡依林 《看我七十二變》

王力宏、盧巧音《好心分手》

庾澄慶《春泥》

范瑋琪《那些花兒》

SHE《Super Star》

2004年流行金曲:

S.H.E 《波斯貓》

周杰倫《七里香》

林俊杰《江南》

蔡依林《愛情三十六計》

五月天《倔強》

張韶涵《遺失的美好》

回過頭來,我們發現如今在KTV必點的,耳機裡時常播放的,哼在嘴邊的,還是這些經典老歌。

如今看來,一個時代似是終結了,審美各自為營的時代,再難有一首歌調和眾口。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臺灣音樂40年,樂壇代有人才出

老李今年給弟子李劍青寫了《出城》,拿了金曲獎最佳作詞,也出了首《新寫的舊歌》,“它早該寫了,寫一個人子,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花甲之年的李宗盛終於和父親和解,初為人父的杰倫最新作品《等你下課》,在粉絲眼中有些過於幼齒了。

傑迷們早把背影留給校園,紛紛成家立業了,倚牆等在校門口的日子,恍恍惚惚也得是五六年前了。

於是,眾人湧到方文山微博下留言:“救救杰倫!”

《青花瓷》《千里之外》的意境再難復現,儘管如此,《等你下課》這首歌下仍舊評論過百萬。

聽新歌,是為青春做個了結。而這份情懷,只有杰倫能替代。

臺灣音樂曾超越香港,最高時位居亞洲第一,隨著大量歌手將工作室遷移大陸,如今早已滑出前五。

近年來,搖滾、民謠、嘻哈、電音,漸次崛起,又迅速消沒,流行音樂仍舊是半壁江山。

而英雄遲暮,樂壇新人青黃不接,也是事實,整個華語樂壇表面欣欣向榮,實則停滯不前。

2017年12月31日,羅大佑在北京舉辦了這場籌辦了兩年的跨年演唱會,面對臺下寥落觀眾,大哥說:“臺下來的這些人,謝謝你們,我當初出道時,是從更少的人唱起的。”

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卻也永不會忘記。芳華易逝,曾經擁有,就值得感激。

(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