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起義中蘇軍真的在隔岸觀火嗎?

今年是華沙起義73週年紀念日,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波蘭,華沙在德軍的進攻下陷落。為抗擊侵略,華沙抵抗運動戰士、軍人和居民私下組成起義軍,準備發動武裝起義。1944年8月1日,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起義者奮戰了63天,終因力量懸殊而遭鎮壓,約有1.8萬名起義者犧牲,另有18萬華沙市民死亡,大批華沙市民被投進集中營。整個華沙80%的建築物被摧毀,美麗的華沙城變成了一片焦土。

關於華沙起義中蘇軍見死不救的傳聞一直甚囂塵上,某青年曆史發明家在自己的書中曾描述:7月29日,蘇聯莫斯科電臺播放呼籲,要求華沙地下組織舉行起義,加速解放進程。8月1日,華沙起義爆發了。起義者從下午5點開始進攻德軍,很快,全城百萬居民都捲入了戰鬥,3天內控制了大部分地區。但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的德軍反撲鎮壓下,起義軍明顯不敵。於是,起義者請求近在咫尺的蘇軍支援。然而,一直呼籲波蘭人發動總起義的蘇聯電臺沉默了,不僅先前承諾的軍事援助沒有兌現,蘇軍還停止了對華沙周圍的德軍的進攻。

那麼歷史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華沙起義中蘇軍真的在隔岸觀火嗎?

我們先來看看白俄羅斯戰役的形勢圖,6月22日蘇軍發動巴格拉季昂行動,行動兩個月之內(1944.6.22~1944.8.29)突擊500公里以上,實際上7月30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已經抵達了維斯瓦河,但是河岸上有德軍重兵把守,包括大量的黨衛軍精銳,登陸並建立登陸場的波蘭第一集團軍直接被打崩,被迫撤回東岸,不過這仗輸的不冤,畢竟對面是黨衛軍骷髏師、黨衛軍維京師和黨衛軍赫爾曼·戈林師。這次小的失利也許不算什麼,但是華沙一帶德軍力量的強大超出了蘇軍的預料,在這半個多月(7.20~8.8)的時間裡,攻擊該方向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已經陣亡近7000人,算上負傷的兩萬人已經差不多報銷了3個師,損失的坦克火炮也夠編一個坦克師了,儘管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家大業大也架不住這種消耗速度,更糟糕的是,他們的後勤問題十分嚴重。之前蘇德雙方在爭奪維斯瓦河東岸時毫不憐惜的打爛了這裡的交通系統,以圖阻止對方的機動,有記載表明白俄羅斯戰役發起前的6月19日夜間,游擊隊炸燬了4萬條鐵軌,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一個多月炸爛了多少鐵軌?要修多久?顯然這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前線部隊有些已經窘迫到一個連不到30個人,後方的補充兵員還在滿是彈坑的路上艱難行進,至於坦克火炮等需要用鐵路運輸的重武器,那就更加指望不上了。直到45年1月份,蘇軍的彈藥汽油柴油儲備才到位,44年11月至12月,蘇軍在恢復維斯瓦河以東地區的交通運輸後運輸了接近100萬噸的軍事物資,這一切在44年的8月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華沙起義中蘇軍真的在隔岸觀火嗎?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華沙城內的都有那些德軍部隊,12個黨衛軍警察連,迭勒旺格旅,卡明斯基旅,第2裝甲集團軍,第4、19裝甲師,空軍赫爾曼·戈林裝甲師,武裝黨衛軍第4裝甲軍,武裝黨衛軍骷髏、維京裝甲師。幾乎是東線全部的德軍精銳裝甲部隊,大部分都是在波蘭境內休整的裝甲部隊,為了對付華沙內的起義部隊希特勒幾乎動用了東線一切可以動用的裝甲力量,還出動重型火炮多拉巨炮和強虎突擊炮轟擊起義部隊陣地。

那麼波蘭城內的起義軍情況更不容樂觀,華沙起義軍只有20挺重機槍,98挺輕機槍,604支衝鋒槍,1386支步槍,2665支手槍和左輪手槍,2門反坦克炮,4具PIAT,12支反坦克強,50100個手榴彈和5000個燃燒瓶。在彈藥方面有35049發重機槍子彈,15800發輕機槍子彈,121000發衝鋒槍彈,234000發步槍彈,52000發手槍彈,100發反坦克炮彈,1170發反坦克步槍彈和700公斤炸藥。此外還有許多未登記入冊的手槍。同德軍的裝備數量和治療差距十分明顯。為了援助華沙的起義部隊,同盟國開展了大範圍的空投活動,不過實際落到起義軍的物資不到十分之一。

當時波蘭城下的實際情況是:

蘇軍經過白俄羅斯戰役已成強弩之末,並不具備單獨解放華沙的條件。

華沙起義中蘇軍真的在隔岸觀火嗎?

起義軍勢單力孤,本應打通與蘇軍的交流通道卻由於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對蘇聯的歧視而流產,蘇軍的聯絡員被起義軍仇蘇人士槍殺。

德軍對波蘭各界區展開瘋狂的清洗運動,大量的平民和起義軍被槍殺,整個華沙血流成河。

因此整個華沙起義是由流亡政府主導,反蘇色彩濃厚。8月1號起義,2號蘇聯才知道,3號波蘭流亡政府總理米科拉伊奇克與斯大林的會談中提到了華沙起義,除了武器支援以外,他並沒有請求斯大林給予軍事上的配合。不過華沙的起義者恐怕並不希望蘇軍攻克華沙,他們本來就是要趕在蘇軍之前控制華沙,因此華沙起義失敗不可避免,至於蘇軍隔岸觀火則更談不到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