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陸軍 機關槍 一戰 武器 小老趙的日常 小老趙的日常 2017-09-08

19世紀末,以馬克沁為代表的重機槍讓人們見識到了自動武器的威力,火力也取代兵力(人數)成為戰爭決勝的第一要素。但此時的重機槍重量太大,只有在防守時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於是人們便又開發一種較為輕便的自動武器,那就是輕機槍。到一戰時,各國軍隊都開始裝備輕機槍,這種可伴隨步兵行進的自動武器對戰局產生了微妙的影響,也改變了傳統的步兵戰術。那麼,一戰時期,各國裝備的主流輕機槍又有那些呢?

麥德森1902式輕機槍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1902式輕機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問世的輕機槍。20世紀末,時為丹麥陸軍炮兵上尉的W.O.H.麥德森提出對現有的水冷重機槍進行簡化,取消厚重的水冷護套,使用彈匣供彈,安裝木質槍托並採用兩腳架。新的機槍被命名為麥德森式輕機槍,1912正式列裝丹麥軍隊。至一戰前,奧匈、沙俄、法國、英國、瑞典等國軍隊都裝備了不少麥德森式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還有很多後續改進型號,生命力十分頑強,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陸續從各國軍警單位中退役。

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哈奇開斯輕機槍

1909年,法國哈奇開斯生產了一種新型輕機槍——貝尼·梅爾西M1909式輕機槍。與以往的輕機槍相比,M1909更為短小輕便,主要原因是其簡化了結構部件,使用焊接兩腳架代替了原來的三腳架。這種機槍使用15發彈板供彈,裝填極不方便,且外露的槍機導致該槍在惡劣環境中故障頻頻,因此這種機槍很快就被後來設計的輕機槍所取代。有趣的是,日軍二戰時裝備的“歪把子”十一年式輕機槍就是參考M1909的設計,怪不得戰場表現那麼差。

劉易斯式輕機槍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劉易斯輕機槍,其粗壯的“槍管”實為冷卻套筒

起初,設計者劉易斯曾向美軍推銷此種機槍,但沒有被採納,幾經輾轉之後,劉易斯機槍來到歐洲,成為一戰中英聯邦軍隊廣泛裝備的一種輕機槍。除了外形,這種機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採用輪盤式彈鼓供彈,這樣使得整槍高度降低了不少。在當時,劉易斯機槍不僅是陸軍武器,還被裝上飛機當做航空機槍使用。劉易斯機槍的總體設計還是比較優秀的,直到二戰結束,仍有不少國家的軍隊裝備著劉易斯機槍。

紹沙M1915輕機槍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飽受惡評的紹沙輕機槍

一戰爆發前,法國人紹沙和他的研發小組研製了一種新型輕機槍——紹沙M1915。美國參戰後,一口氣就訂購了37000挺紹沙輕機槍。結果,這種機槍在戰場上惡評如潮,主要是紹沙輕機槍射速太低且故障頻頻。一戰結束後,紹沙輕機槍從各大國武器庫中被淘汰,淪為二流國家軍隊的裝備。

馬克沁08/15機槍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MG08/15機槍,仍然保留了水冷套筒

這是一挺偽輕機槍,也有人稱其為最早的通用機槍。1915年,在戰爭即將爆發之際,德國人發現自己的軍隊裝備的輕機槍數量不足,倉促之下,就對現有的MG08式重機槍進行了簡化,主要是減輕重量將其改造為一挺輕機槍,改進後的機槍被稱為MG08/15。嚴格來說,MG08/15更像是一挺披著輕機槍皮的重機槍,是一種應急產物。不過,其在戰場上的表現還算可以,輕重兼備的屬性讓它具有了同時期輕機槍所不具有的強大火力。

勃朗寧1918輕機槍(BAR)

一戰時期,各國輕機槍大盤點,分析一戰

勃朗寧自動步槍

1918年,歐洲戰場的美軍獲得了一種新式槍械——勃朗寧自動步槍(BAR)。相對於美軍此前裝備的紹沙輕機槍,BAR的可靠性就要高很多,因此深受前線士兵的歡迎。雖然BAR被稱為是自動步槍,但以一戰的標準來看,這可是一挺實打實的輕機槍。從一戰到二戰,BAR一直是美國陸軍的班組支援武器,雖不是輕機槍卻一直被當做是輕機槍使用。

總的來說,一戰時各國裝備的輕機槍性能參差不齊,設計上也各有優劣,很多都是倉促上陣的試驗產物。但這些槍械的誕生與裝備為後世的輕機槍研製提供了寶貴的戰場經驗,也穩固了輕機槍在單兵武器中的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