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中國陸軍手榴彈的演變史
南疆浴火重生
1/14 在很多的影視作品裡,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中國士兵的陣地被日軍突破後,殘存的中國士兵把一顆顆,帶木柄的手榴彈用綁腿綁起來,之後義無反顧的拉著導火索向著日軍衝去,之後在巨大的爆炸中和數倍於自己的日軍一同化為灰燼。那個年代我國軍隊的火力差 訓練差 全靠手榴彈之類的簡單的武器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
2/14 每當看到這些英勇的士兵的同時,不知道你還想過沒有,在那個我國軍事工業極度落後的年代,這種手榴彈是那裡的,是我們自己造的嗎?其實我們在八年抗戰中使用的是源自德國的中國製手榴彈。
3/14 建國初期,國內軍隊使用手榴彈主要是在德式手榴彈基礎上仿製的各種木柄手榴彈,品種十分繁雜,為了統一標準。當時在晉造手榴彈的基礎首先上定型了51式木柄手榴彈。在抗美援朝期間和其他各式木柄手榴彈一道大量生產並供應前線。
4/14 1953年以後,與輕武器蘇式化同步進行的,是541型和542型手榴彈的生產,就是仿製的蘇式RGD-5和F-1,兩者於1954年設計定型,都屬於我軍的第一代制式手榴彈。1956年,又定型了攻-42、攻-59和防-1型三種手榴彈,分別仿自RG-42、RGD-5和F-1,殺傷半徑分別是4米、3.6米和6.3米。三種手榴結構相對簡單,較適宜當時我國的情況。
5/14 與此同時,成本更低、更易生產的木柄手榴彈也在不斷改進,很快定型了59式木柄手榴彈,成為當時國產手榴彈的代表,其外形和構造成為後來67式手榴彈的模板。
6/14 59式在歷經62-1、63等型號變化後,結構逐步完善,最終在63式基礎上,定型了67式木柄手榴彈,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威力適中,適合攻防兩用,因此大量投產裝備部隊,成為此後40年國內產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手榴彈,也給很多人造成了國產手榴彈就是“鐵頭木柄、一炸幾瓣”的固有印象。
7/14 其實,軍工對木柄手榴彈的改進、改良一直沒有間斷,由非預製破片到預製破片,從長柄到短柄,從木柄到鐵柄、塑料柄,出現了很多變化型號。其中定型並大量生產的普通殺傷手榴彈主要是77式系列,包括77-1式木柄手榴彈、77-1式塑柄手榴彈、77-1式全塑鋼珠手榴彈等
8/14 77式手榴彈的結構圖
9/14 後兩者雖然實現了減重目的(減少40%),但長度還是過長,不便攜帶,同時塑料手柄存在易老化等問題,不能完全代替木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82式系列無柄手榴彈的出現。
10/14 82式系列標誌著國產手榴彈的研製有了質的飛躍。不管是外形、引信設計和殺傷能力方面,較以前的型號都有很大的提高。 不過,82式系列相互之間區別很大,主要的四種,即82-1、兩種82-2及82-3其實各不相同。82-1、82-3和現在部隊列裝的82-2全塑無柄鋼珠手榴彈都是1982年完成設計定型的,而另一種82-2是1986年設計定型的,又稱為86式手榴彈,主要用於外貿。
11/14 82-2手榴彈與以前的木柄手榴彈相比,最大變化是取消了木柄,減輕了質量、縮小了體積,同時採用了國際流行的翻板擊針式發火機構,解決了木柄手榴彈易受潮影響發火性能的問題,使用更加安全。雖然它們的全重不到67式的一半,全長只有67式的45%左右,但殺傷半徑均大於6米,破片數量則是67式的3到15倍之多,明顯提高了殺傷概率。
12/14 82-2的研製和裝備過程同樣也是思想更新的過程。長期以來,習慣於使用木柄手榴彈隊對無柄彈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除了威力之外,主要是投擲距離和精度的問題。其實,木柄手榴彈雖然可以在投擲時藉助一部分手柄的槓桿作用,提高出手初速,提高投擲射程。(傳說我軍最狠的高手能把67式加重手榴彈丟出去100多米)
13/14 另外,與所謂的優點相比,木柄手榴彈相對更長、更重,不便攜帶,容易受潮,爆炸後木柄方向成為破片死角的問題,始終無法徹底解決,雖然很早國內業界就形成了對手榴彈設計“卵形、平底、黃豆粒”的要求,但都是針對彈體部分,至於如何去掉手柄,涉及到整個彈藥結構安排特別是發火機構的重新設計,是長期無人涉足的禁區。
14/14 從木柄手榴彈轉向無柄手榴彈,從自然破片轉向預製破片,所代表的並不僅僅是製造技術的提高,而是軍事指導思想從全民皆兵的群眾性游擊戰爭向精兵化、專業化的打贏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化的具體體現,反映了國家整體戰略思想的轉變!
2017-06-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