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精髓

陸軍 孫子兵法 勝利者 法律 守護你我的時光 2017-05-30

孫子兵法精髓

始計第一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著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思考。

所以要從五個方面來衡量、對比雙方的條件和研究雙方勝負的可能。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就是使民眾與君主同心同德,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怕任何危險。“天”,就是晝夜、寒暑、時令的變化規律。“地”,是指地理位置的遠近,地形的險阻與平坦、廣闊與狹窄、死地與生地。“將”,是抬將帥應有的智慧、誠信、仁愛、勇敢和威嚴等。“法”.是指軍隊的編制、幹部的配備和物資供給等制度。以上五個方面,將帥不能不知道,知道的就能打勝仗,不知道的就要打敗仗。所以必須對比和研究雙方的條件,探索勝負的可能性,這就是:哪一方的君主更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哪一方的將帥又有才能?哪一方佔據了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令執行更好?哪一方的軍隊更為強大?哪一方的士兵更訓練有素?哪一方的賞罰更為嚴明?根據以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就能夠預見誰勝誰負了。

如果聽從我的計謀,作戰指揮一定勝利,我便留下;如果不聽從我的計謀,用兵作戰必定失敗,我就辭去。

估計於作戰有利,聽從了我的計謀,就要為此造成一種“勢”,作為取勝的輔助條件。所謂“勢”,就是根據情況採取靈活有效的行動。用兵作戰,是一種詭詐的行為,所以有作戰能力卻裝做沒有作戰能力;要打仗卻裝做不打仗;要向近處行動卻裝做要向遠處行動,要向遠處行動卻裝做要向近處行動;敵人貪利就引誘它;敵人混亂就攻取它;敵人力量充實就防備它;敵人兵力強大就避開它;激怒敵人然後挫敗它;態度卑下使敵人更加驕縱;敵人輕閒,要設法疲勞它;敵人團結,要設法離間它。攻打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行動出乎敵人意料之外。這些兵家取勝的祕訣,只可以意會不可事先洩露的。 戰前“廟算”勝利的,勝利的可能就多;戰前“廟算”不勝的.勝利的可能就少。計劃周密詳盡就能取勝,計劃欠周密詳盡,就要失敗,何況完全沒有用密詳盡的計劃呢?如果我們這樣來看問題,戰爭的勝負就很清楚了。

作戰第二

孫子說:用兵作戰的法則,如果動用戰車千輛,輜車千輛,士卒千萬,千里運糧,那麼總計前後方的開支,招待賓客的費用,物資器材的供應,車輛,盔甲的修理,每天都要耗費千金之巨,然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動.用這樣的大軍去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會使軍隊疲睏,銳氣挫傷,攻城就會耗盡力量,長期從事戰爭,就會使國家經濟困難.如果軍隊疲睏,銳氣挫傷,兵力耗盡,經濟枯竭,別的國家就會乘隙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接觸的將領,也想不出什麼挽救的辦法了.所以,用兵作戰只聽說過用直截了當的辦法去爭取速勝,從來沒有見過用巧妙持久的辦法而能取勝的.戰爭持久對國家有利,這是從來沒有的.因此,不透徹瞭解用兵的危害,就不能透徹瞭解用兵的利益.所以殺傷敵人,只是由於憤怒,真正從敵人手中奪得的利益是物資.在車戰中,反是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勵首先繳獲的人,把車上敵人的旗幟換成我軍的旗幟,讓雙方士卒夾雜著乘坐,對俘虜的敵兵,要給予優待和使用,這就叫做戰勝了敵人,也壯大了自己.所以用兵貴在速勝,而不貴於持久.精通軍事的將帥,是掌握人民生死命運的人,是國家安危的主宰.

謀攻第三

孫子說:用兵的原則,迫使整個敵國降服是上策.用兵力打敗它就次一等;迫使敵軍全部降服是上策,用兵力擊破它就次一等;迫使敵軍全旅降服是上策、用兵力擊破它就次一等;迫使故人全卒降服是上策.用兵力擊破它就次一等;迫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用兵力攻破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用打仗而能迫使敵人降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最好的作戰方法,是以謀略取勝,其次是運用外交取勝.再次是討伐敵軍取勝,下策才是強攻城池。強攻城池,是不得已而採取的辦法。製造大盾、戰車、準備各種軍事器械,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堡.又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將帥忍不住忿怒.驅使士兵像螞蟻一樣地爬城,士卒傷亡三分之 一,城還攻不下來,這是攻城的災害。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戰勝敵人的軍隊不是靠作戰,佔領敵人的城池不是靠硬攻,摧毀敵人的國家不是靠久戰。而務必用高明的謀略來爭勝於天下.這樣軍隊既不受挫折,而又能取得全面的勝利,這就是“謀攻”的原則。

作戰的方法,我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合圍它;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它;一倍於敵就設法各個擊破它;與敵人兵力相當就抗擊它,兵力比敵人少就要退卻;條件不如故人就要避免交戰,因為,如果弱小的軍隊堅持硬拼,必然被強大的敵人所俘虜。

凡是將帥,都應成為國君的輔佐,輔佐得周密.國家必定強盛,輔佐有缺陷,國家必定衰弱。

所以國君不利於軍隊作戰的有三種情況:一是不分道軍隊不能前進而令其前進,不知道軍隊不能撤退而令其撤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二是不懂全軍的各種事務而干預軍隊的管理,就會使官兵不知所措,三是不懂軍事的權變而干預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官兵猶疑不定。全軍既然不知所措而又猶疑不定,諸侯乘隙來攻的禍患就臨頭了,這叫做自亂軍心招致敵人的勝利。

所以可以從五個方面預見勝利: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就能勝利,值得根據兵力的多少,採用不同的打法的,就能勝利;全軍上下團結一致的.就能勝利,以有準備打無準備的能勝利;將加有才能而國君不牽制的能勝利。這五個方面是預知戰爭勝負的規律。所以說:瞭解放人又瞭解自己,就百戰百勝;不瞭解敵人而只瞭解自己,可能勝利,也可能失敗;既不瞭解敵人,也不瞭解自己.每戰必敗。

軍形第四

孫子說: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首先創造敵人不能戰勝自己的條件,然後等待戰勝敵人的時機。敵人不能戰勝自己的條件,在於自己創造,能夠戰勝敵人的時機.在於敵人的失誤。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夠做到不被敵人戰勝,但不能做到一定戰勝敵人。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而不可以必得。使敵人不能戰勝自己,是因為防守堅固,能夠戰勝敵人.是因為有力的進攻。以防守為主,是因為進攻的條件不足;以進攻為主,是因為兵力充足.善於防守的人,使自己的軍隊深藏在地下一樣,使敵人無法攻破,善於進攻的人.使自己的軍隊好像從天而降,使敵人無法抵禦,所以,既能保存自己,又能取得全勝。

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能算是最高明。打了勝仗大家都叫好,也不能算是最好。所以說,舉褥起一根毫毛,不能稱為力大;看得見日月.不能稱為眼明;聽得見雹聲、不能稱為耳聰。古代所謂善於用兵打仗,是指在容易取勝的條件下取勝。所以甚於用兵打仗的人取得勝利,既不會有智謀的聲謄,也不會有英勇納戰功。他取得勝利之所以是必然無誤的,是因為他採取了必勝的措施.能戰勝巳處於必玫境地的敵人。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首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掉任何一個能夠打敗敵人的機會。因此勝利之師總是先具備了打勝仗納條件再去交戰;打敗仗的軍隊才是先和敵人交戰再去爭取勝利。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咎修明政治,確保法令,加強自身軍隊的建設,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所以能夠主率勝敗。

兵法上要求從五個方面來估計勝利的可能性‘二是反,二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敵我雙方領土的對比,產生面大小的“度”;領土面積大小的“度”,產生物質資源的“量”;物產資源的“量”,產生能夠供養士兵多寡的“數”;士兵多少“數”產生敵我強弱對比的“稱。;敵我強弱對比的‘稱”.構成戰爭勝負的物質基礎。所以打勝仗的軍隊好象用“鎰”來比“銖”那樣佔絕對優勢,打敗仗的軍隊好像用。“銖”來比“鎰”那樣處於絕對劣勢。勝利者的軍隊作戰,就像從千仞的高處決開積水那樣奔騰而下,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形勢。

兵勢第五

孫子說:“一般地說,統帥大部隊就像統帥小部隊一樣,需要一定數量的組合編制;與大部隊作戰就像同小部隊作戰一樣,需要可靠的通訊聯絡,指揮三軍,即使受到敵人的襲擊也不至於失敗,靠的是靈活變化的戰略戰術,進攻敵人,就像用石頭砸雞蛋一樣,靠的是以“實”擊“虛”。

指揮作戰,總是以“正”兵迎戰,以“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制勝的軍隊,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運行一樣變化無窮,象江河一樣奔流不竭,象日月那樣,周而復始;像四季那樣交替相生。聲音不過五種音階,但它們卻可以組成變化無窮的樂曲,色彩不過五種元素,但它們卻可以繪出變化無窮的圖畫,滋味不過五種味道,但它們卻可以調配變化無窮美味。戰略戰術,不過一正一奇,但是奇正的變化卻無窮無盡。奇正相生,就像轉動的圓環,無始無終,誰能使它窮盡呢。

激流奔騰不息,以至沖走石頭,是由於水勢險急。鷹隼疾速飛行,以至能撲殺走獸,是由於猛力的衝擊。所以,善於打仗的人,能造成險要的形勢,猛烈的速度。形勢險急得像拉滿的弓,速度猛烈得像離弦的箭。

在軍隊退亂的情況下作戰,必須使自己的軍隊不至於混亂。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作戰,必須使自己的隊伍保持密切的聯繫,才不至於失敗。要知道嚴整可以轉化為混亂,英勇可以轉化為怯懦,堅強可以轉化為虛弱,堅強與虛弱,是力量對比的問題。

所以善於控制敵人的人,顯示出某種假象,敵人就會信以為真聽從調動,給予某些小利,敵人就會被引誘上當。用小利引誘敵人,用主力準備殲滅敵人。

所以善於打仗的人,會造成有利的形勢,而不苛求於部屬,這叫做量才用人,利用形勢。所謂利用形勢,就是說他指揮軍隊作戰,就像轉動木頭,石頭一樣運用自如。木頭,石頭的特點是放在平穩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的地方就滾動,方形就靜止,圓形就滾動。所以善於利用形勢,就像從高山上往下推滾圓石一樣,會形成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虛實第六

孫子說:凡是先到達戰場等待敵人來戰的就主動、從容;後到達戰場倉促應戰的就被動、疲勞。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設法控制敵人而不被敵人所控制。

能使敵人自動前來的,是設法利誘它;能使敵人不能前來的,是設法危害它。所以敵人安逸,就要使它疲勞;敵人糧足,就要使它挨俄;敵人安定,就要使它動亂。

出沒於敵人所不去的地方,驅馳於敵意料不到的地方。行軍千里而不疲勞的,是因為行進在沒有敵人的地方。進攻而必然取勝的,是因為攻其沒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堅不可破的,是因為防守在敵人無法攻破的地方。所以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知道怎樣進攻,這真是微妙啊,微妙得沒有一點形跡,神奇啊,神奇得沒有任何消息,所以能主宰敵人的命運。

進攻而不可抵禦的,是因為襲擊到敵人薄弱的地方;退卻而無法追擊的,是因為行動迅速敵人無法追趕。所以我軍要與敵人決戰,敵人即使高壘深溝,一心防守,也不得不和我決戰,是因為我軍攻擊的是敵人必救的地方;我不想決戰,即使隨便佔據一個地方進行防守,敵人也不能迫使我軍與之決戰,是因為我軍設法改變了敵人的行動方向。

所以誘使敵人暴露無餘,而我軍則隱蔽無形,就能集中我軍的兵力,而分散敵人兵力。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就可以用十股的兵力去攻打一股的兵力,形成我眾敵寡的優勢。能夠以眾擊寡,那麼和我交戰的敵人兵力就很弱小了。我軍所要進攻的地點必須不讓敵人知道,敵人不知道,就必然多方防備,敵人的防備愈多,我所進攻的方面敵人就愈少。所以防備前面,後面的兵力就少;防備後面,前面的兵力就不多;防備左面,右面的兵力就少;防備右面,左面的兵力就少;處處都防備,處處的兵力都少了。兵力少是處處防敵的結果;兵力多,是使敵入處處防我的結果。

所以,能預先知道作戰的地方,作戰的日子,就可以跋涉千里同敵軍會戰。如果不知道作戰的地方、時間,就會手足忙亂,左不能助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援後,後不能顧前,何況各部之間,遠的相距幾十裡,近的也有數裡呢!以我的判斷,跨越別國的隊雖多,對於取得勝利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的。敵軍雖多,也可以使它無力與我爭勝。

由此可見,認真分析研究,·就可以知道敵人計謀的得失,誘敵行動,就可以掌握敵人活動的規律;明察敵情,就可以瞭解敵人所佔地形的優劣;與敵情作較量,就可以瞭解敵人兵力配備的強弱。

所以作戰的方法靈活到了極點,就可以不露一點形跡。不露一點形跡,即使有暗藏的間諜,也看不透我的企圖,即使有很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應付的辦法。把憑藉形勢變化而克敵制勝的方法,擺在眾人的面前,眾人莫名其妙。眾人只能認識我所以取勝的表面形式,而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採取那種形式。因此每次勝仗都不要重複使用某一種形式,而是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用兵之法像流水。水的規律是避高而就下,用兵的法則是避實而擊虛。水憑藉地勢的高低而控制流向,—用兵則根據敵情的變化而採取制勝的方法。所以用兵沒有固定的形式,猶如水沒有固定的形勢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是“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剋,沒有誰是固定常勝的。四季互相交替,沒有誰是固定不移的。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圓有缺,宇宙間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東西呢!

軍爭第七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主將受領國君的命令,即組織軍隊,準備與敵人對陣交鋒。在此過程中,最為艱難的沒過於軍爭。

軍爭之所以艱難,就在於要把迂迴的道路當作捷徑,把不利的因素變為有利。所以,要通過迂迴的戰術,引誘敵人上當,做到後 於敵人出動,而先於敵人到達戰略要衝,這就是懂得“以迂為 直”的計謀了。

軍爭是為了爭取有利的地位,但也是危險的。如果用全軍的部隊和裝備去爭利,就會行動笨拙趕不上敵人之先;如果棄置輕輜,就犧牲了軍用的補給。所以輕裝前進,日夜不停,疾速兼程地趕路,走上一百里去爭利,三軍將領都可能被俘虜。精壯的先到,疲憊的後至,結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趕到;走上五十里去爭利,前軍的將領就可能受到挫敗,先到的至多一半人;走上三十里去爭利,則可以有三分之二的人趕到。必須明白,軍隊沒有輜重供給必然失敗,沒有糧食不能生存,沒有軍用儲備定要滅亡。

所以不瞭解諸侯各國的企圖,不能參與外交;不熟山林、險 阻、沼澤等地形,不能行軍打仗;不利用嚮導引路,就得不到地利。用兵作戰在於以詭詐的方法取勝,抓住戰機行動,靈活掌握分散與集中變化交替的戰略戰術。行動迅速時像暴風那樣疾驟,行動緩慢時像樹林搖曳那樣從容,進攻時像烈火那樣凶猛,不動時像山嶽那樣安穩,隱蔽時像黑夜那樣莫測,出動時像霹靂那樣有力。在敵國鄉間掠取糧草,佔領土地,得利要分配各部;權衡形勢,相機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的就能取勝,這是軍爭的原則。

《軍政》上說:“打仗時相互間聽不到講話,所以要用金鼓;相互間看不見動作,所以要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來指揮部隊統一行動的。部隊的行動統一了,勇敢的人就不會獨自冒進,膽怯的人就不敢獨自後退,這是指揮軍隊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多用金鼓,白天作戰多用旌旗,以此作為信號進行指揮,便於適應人們的視聽。

對敵軍可以打擊它的士氣,對敵將可以動搖他的決心。敵人剛出動時,像朝氣那樣銳利;時間長了,像晝氣那樣惰怠;最後應人們的視聽。

對敵軍可以打擊它的士氣,對敵將可以動搖他的決心。敵人剛出動時,像朝氣那樣銳利;時間長了,像晝氣那樣惰怠;最後則像暮氣一樣消沉,想回營休息了。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要避開敵人的銳氣,而在他懈怠疲憊時攻擊它,這是掌握土氣的原則。以我軍的嚴整對待敵人的混亂,以我軍的肅靜對待敵人的不安,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以我軍的就近作戰對待敵人的長途跋涉,以我軍的安逸對待敵人的疲勞,以我軍的飽食對待敵人的飢俄,這是發揮戰鬥力的方法。不要迎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要進攻陣容強大的敵人,這是靈活應變的作戰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則,敵人佔領高地不要仰攻,敵人背靠山陵不要正面攻擊,敵人假裝敗退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精銳所在不要進攻,敵人的利誘不要上當,敵人急於回國不要截擊,合圍敵人必須留個缺口,對處於絕境的敵人不要猛追。這是指揮作戰的基本法則。

九變第八

孫子說:凡用兵打仗,都遵循這樣一條法則:主將接受國君的任命,召集民眾,組織軍隊。在“圮地”不能安營紮寨;在“衢地”方可結交諸侯;在“絕地:不可停留;在“圍地”要出奇制勝;在“死地”必須努力求生。有的道路不可以走,有的軍隊不可以擊,有的城池不可以攻,有的領土不可以爭,有的君命不可以照辦。一個將帥只有懂得了靈活多變的妙處,才算真正懂得了用兵之道。將帥不懂得靈活多變的妙處,即使熟悉地形,卻不能利用地形。指揮軍隊不懂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即使知道五種地形的利弊,也不能發揮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聰明的將帥考慮問題,必須兼顧利與害兩個方面。從有利的方面考慮,可以堅定勝利的信心;從有害的方面考慮,可以消除意外的禍患。

所以要迫使諸侯屈服於我,就要攻擊他的要害;要迫使諸侯被我所役使,就要製造事端去騷擾他;要使諸侯聽從我的調動,就要用小利去引誘他。

所以用兵的法則,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來侵犯,而要依靠自己嚴陣以待;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來進攻,而要依靠自己牢不可破的防守。

所以將帥有五種性格是危險的:一味拼死,可被誘殺;貪生怕死,反而被俘;急躁易怒,會經不起嘲弄;廉潔自愛,會經不起侮辱;溺愛民眾,可能會受到煩勞。所有這五種性格,便是一個將帥的缺陷,會造成軍事上的災害。導致全軍覆沒,將帥被殺,都是因為這五種危險引起的,不能不注意。

行軍第九

孫子說:關於軍隊的安營佈置和敵情的判斷,必須依據如下原則:

通過山地,要沿著谷地行軍;軍隊紮營,要居高向陽;在山地作戰,要避免仰攻。這些都是在山地佈置軍隊的原則。渡過江河以後,應當遠離江河駐紮。敵人渡河來攻,不要在水面上迎擊它,而要趁它剛剛渡過一半人時再打擊它,最為有利。準備與敵人交戰,不要靠近河邊打。軍隊要配置在上游,不要配置在下游。這些都是在江河地帶佈置軍隊的原則。遇上鹽鹼沼澤地,必須迅速通過,不得停留。如果在鹽鹼、沼澤地區與敵作戰,必須靠近水草,依託樹林,這些都是在鹽鹼沼澤地佈置軍隊的原則。在平原地區,要佔據便於行動的開闊地帶,最好背靠高地,前面有天然屏障,後面進退方便。這些都是在平原地區佈置軍隊的原則。上述四項佈置軍隊的原則,曾是黃帝打敗“四帝”的原因。

駐紮軍隊總是宜於佔領高處,而不宜於困在低處,而且最好向陽,避兔陰暗,生活方便,補給充實,軍隊不生疾病,是勝利的保證。丘陵、堤防等地,一定要佔領它向陽的一面,最好是背靠著它,這樣可以藉助地形,有利於打仗的方便。江河上流下雨,會有急流水沫湧來,要徒步渡河,必須等到水勢平穩以後。遇上“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須迅速離開,不要靠近。我軍遠離它,使敵人靠近它;我軍面向它,使敵人揹著它。行軍遇有險阻、池塘、沼澤和蘆葦、森林及雜草叢生的地方,必須仔細反覆地搜索,因為這些地方容易隱藏奸細和伏兵。

敵人離我軍很近卻能保持安靜,是仗著它佔有險要的地勢;敵人離我很遠而不斷挑戰,是企圖引誘我前進。敵人進駐平坦開闊的地帶,是想有利於與我作戰。許多樹木搖動,定有敵人向我移動。草叢沒有很多障礙,那是敵人佈置的疑陣。群鳥突然起飛,一定埋有伏兵。野獸驚駭逃跑,必是敵人掩襲而來。塵土高揚而猛急,是敵軍的戰車來了;塵土低揚而寬廣,是敵人的步兵來了;塵土散亂而稀疏,是敵人在砍柴;塵土稀少而時起時落,是敵人正在安營。敵人使者言辭謙遜而又加緊備戰的,是準備向我進攻;敵人使者言辭強硬而擺出向我進攻的姿態,是準備撤退。敵軍的戰車先出動據於兩側,是掩護其主力的佈陣。敵人沒有預約而來請和,必然懷有陰謀。敵人頻繁調動兵車擺出陣勢,是侍機同我決戰。敵人忽進忽退,是為了引誘我軍出戰。敵人靠兵器而站立,是飢餓無力的表現;敵人汲水自己先飲,是乾渴的表現。敵人看見有利也無動於哀,是疲勞的表現。飛鳥群集的地方,表明那裡空無敵人。夜晚驚呼,是恐懼的反映。部隊紛擾無序,是將帥沒有威望的結果。敵軍旌旗動亂,是隊伍混亂表現。敵人軍官發怒,是心情厭倦的表現。敵人殺馬吃肉,是因為軍中缺糧。敵人收起飲器炊具不返回營地,是準備拼命的“窮寇”。敵人反覆告誡,氣勢洶洶與部下講話,是將帥不得人心。敵人頻頻懸賞。是因為處境窘迫;頻頻處罰,是因為處境困難。開始對士兵粗暴後來又害怕士兵的,是最不精明的將領。敵人派使者用委婉的言辭與我談判,是因為想休兵了。敵人氣勢洶洶向我前進,卻又久不交戰,也不撤退,必須認真考察它的企圖。

兵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不盲動冒進,並且能夠集中兵力、判明敵情、戰勝敵人就行了。那種不深思熟慮而又輕敵盲動的人,勢必被敵人俘虜。

尚未得到士卒的擁護就隨便懲罰他們,他們就不會心服,心不服,就很難使用他們去作戰;已經得到士卒的擁護而有所姑息,不加懲罰,也不能使用他們去作戰。因此,對士兵既要愛護寬厚,也要嚴明法紀,打起仗來才能取得勝利。平素就嚴格執行法紀,用以教育土兵,士兵就會服從命令;平素不嚴格執行法紀,並教育士兵,士兵就不會服從命令。命令平素能得到貫徹執行,是因為將帥與士兵關係融洽。

地形第十

孫子說:地形有所謂“通”、“掛”、“支”、“隘”、“險”、“遠”六種。

凡是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通”。在“通”的地形上作戰,應該搶先佔領高處和向陽一面,保護好運糧的道路,這樣與敵交戰就有利。

凡是前往容易而返回艱難的地區稱為“掛”。在掛形地區作戰,如果敵人沒有準備,可以出動部隊打敗它;如果敵人有防備,出動部隊不能取勝,又難以返回,那就很不利。

凡是我軍出擊不利,敵方出擊也不利的地形,叫做“支”。在“支”這種地形作戰,敵人即使以利誘我,我也不能出擊,而應該假裝退卻,誘敵出戰,乘它出動一半時突然發起反擊,這樣可以取勝。

在“隘”這種地形上作戰,如果我先佔據了隘口,一定配備充足的兵力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佔領了隘口,並配備了充足的兵力,就不要硬攻;敵人兵力不足,才可以進攻。

在“險”的地形上作戰,如果我軍搶先佔據了險要,應該先控制向陽的高地等待敵人;如果敵人 搶先佔據了險要,已經控制了高地,就應該撤退,不要進攻。

在“遠”的地形上作戰,如果雙方勢均力敵,就難以出兵挑戰,勉強出兵挑戰,就會陷於不利的地位。

以上這六條是在各種地形上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則,對此將帥有重要的職責,不可不認真加以考察。

失敗的軍隊有走、弛、陷、崩、亂、北六種。大凡這六種情況,不是客觀自然條件不好所造成的,是將領們的過失所導致的。如果雙方所處態勢相當,卻以一擊十,必然望風而逃,這叫“走”——逃遁之軍;士卒強悍而將吏懦弱,這叫“弛”——廢弛之軍;將吏強悍而士卒懦弱,這叫“陷”——失陷之軍;部將怨怒,不服從指揮,遇敵忿然擅自交戰,主將又不瞭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必然崩散,這叫“崩”——崩潰之軍;將領無能,不能嚴格約束部隊,教導訓練沒有明確的理論、方法,部下無遵循的常規法紀,行陣混亂,這叫“亂”——混亂之軍;將帥不能準確地判斷敵情,卻以少擊眾,以弱擊強,行陣又無精銳的前鋒,這叫“北”——敗退的軍隊。大凡這六種情況,都是致敗的原因,瞭解並避免這些弊端,是將領們至關重要的責任,不能不認真加以研究。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奪取勝利,研究地形的險易、計算路程的遠近,這是主將的職責。懂得其中的道理,用以指揮作戰,必然勝利。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冒然指揮作戰,必然失敗。所以當戰爭有把握必勝的時候,即使國君說不要打,也堅決要打;當戰爭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時候,即使國君下令一定要打,也不可以打。所以,作為一名將帥,進兵不是為了求名,退兵不是為了避禍。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人民,有利於君主,這樣的將帥,就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啊!

愛護士卒像愛護自己的嬰兒一樣,就可以同他們共赴艱險;看待士兵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就以以同他們同生共死。但是愛護他們卻不能指揮他們,厚待他們卻不能驅使他們,他們違法亂紀卻不能加以懲治,就像驕縱慣了的孩子一樣,是不能用來打仗的。

只知道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知道敵人不可以打,只知道敵人可以打,而不知道自己的部隊不能打,既知道敵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能夠打,但不知道地形條件不利於打;在以上幾種情況下,取勝的可能都只有一半。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行動必須準確無誤,措施必須變化無窮。所以說,既瞭解敵人,也瞭解自己,勝利才有把握,既懂得天時,也懂得地利,才能確保完全的勝利。

九地第十一

孫子說:根據用兵的法則,要注意九種不同的戰地特點;有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多種。各國在自己境內作戰的地區,叫散地。進入別國境內不遠的地區,叫輕地。我軍佔領有利,敵軍佔領也有利的地區,叫爭地。我軍可以前往,敵軍也可以進來,叫交地。多國交界的地方,誰先到誰可以結交各國諸候,取得他們的協助,這叫衢地。深入敵國境內,背後有許多敵人的城鎮,這叫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大凡難於通行的地區,叫圮地。進攻的道路狹隘,後退的道路曲折,敵人能夠以少量兵力擊敗我眾多部隊的地方,叫圍地。急速奮戰就能生存,不急速奮戰就會殲滅的地區,叫死地。所以,在散地不宜交戰;在輕地不要停留;在爭地不宜強攻;在交地不要失掉聯繫,在衢地要結交諸侯;在重地要掠取資源;在圮地要迅速通過;在圍地要巧用計謀;在死地要拼命奮戰。

古代善於打仗的人,能夠迫使敵人前後無法照應,主力和所部不能互相依靠,官兵不能互相救助,上下之間不能互相團結,士兵離散不能集中,集中而行動極不整齊。至於自己的部隊,情況對我有利就行動,情況對我不利就停止。如果問:“敵人兵力眾多陣容嚴整,即將向我進攻,應該怎樣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它最看重的東西,它就聽從我的擺佈了。”用兵的訣竅在於神速,乘敵來不及防備,從敵軍意料不到的路上進軍,進攻它沒有戒備的地方。

一般進入敵國作戰,法則是:軍隊深入敵國官兵就會高度警惕,行動一致。使敵人難以抵禦,在富饒的地區掠取糧草,給全軍以足夠的給養,注重士兵的休息,不要讓他們過度疲勞,鼓舞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用計謀,使敵人無法窺測我的企圖。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他們就會寧肯戰死也決不後退。死都不怕,誰還不盡力拼殺呢!士卒身陷危地有時反而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反而穩固,進入敵國越深,人心越加警惕,迫不得已會堅決戰鬥,不需約束自會團結互助,不需三令五申自會遵守紀律。當士兵消除了僥倖和迷惑心理,他們就至死也不會動搖。我軍士兵不留多餘的財物,並不是他們不愛財物;不貪生怕死,並不是他們不想活命。當出征的命令宣佈以後,士兵們行坐不安,晝夜流涕。一旦自己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他們就像專諸,曹劌那樣英勇無畏了。

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就像一種名“率然”的蛇類。所謂“率然”,就是常山的蛇。打它的頭,尾巴就來保護,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中間,頭尾都來援救。試問:“可以使軍隊像常山之蛇一樣反應靈活敏捷嗎?”回答是:“可以”。譬如吳國的人和越國的人相互仇視,但當他們同舟渡河遇上大風時,也能互相救助,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所以,想把馬匹拴在一起,把車輪埋在地下的方法來穩定軍隊是靠不住的。重要的是使官兵齊心協力,這才是用兵的法則。正確的利用地形,使強兵弱卒都能發揮力量。因此善於用兵的人,必須使軍隊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統帥軍隊要沉著冷靜,善於思考,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能夠矇蔽士兵的耳目,使他們毫不察覺。經常改動部署,變換計策,使人不明就裡。駐軍搬遷地方,行軍迂迴道路,使人不能測其目的。授與部下戰鬥任務,要像使其登高而後抽去梯子一樣,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帶兵深入敵國,要像扣動弩機放箭一樣,使他們一往無前。指揮軍隊要像驅趕羊群一樣,使他們忽而往,忽而來,不知道要往哪裡去。集中全部兵力,把他們置於危險的處境,迫使他們決以死戰,這就是將領應該做到的事。對九種地形的靈活運用,進退攻守之間的利害,以及部隊思想人情之理,將帥不可不細心加以研究。

凡是出國打仗,有以下原則:進入敵境越深,士卒越加專心一致。進入敵境越淺,士卒越加渙散輕敵。離開本國,在敵國作戰的地區,叫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叫衢地;進入敵境較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較淺的,叫輕地;背後地形險要,前面地形狹窄的,叫圍地;無路可走的,叫死地。所以,在散地要統一意志;輕地要加強各部聯繫;爭地要督使後繼部隊迅速趕上;交地要加強防禦;衢地要鞏固外交;重地要充實給養;圮地要迅速前進;圍地要睹住缺口;死地要表示必死的決心。因為,部隊的心理,被圍困就會堅決抵抗;不得已就會拼死奮戰;陷入危亡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因此,不瞭解諸候各國的企圖,就不能與之結盟;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特點,就不會指揮打仗;不用嚮導,就不能取得地利。以上三點如果有一項不瞭解,就不是可以稱雄的軍隊。所謂稱雄的軍隊,進攻大國,能使大國的軍民來不及集聚;兵威加於敵人,其盟國也不敢伸手援救。所以,不急於與任何國家結交,不輕易扶持別國的權威,相信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指向敵人,就能攻取其誠邑,摧毀其國家。

實行破格的獎賞,頒佈非常的法令,指揮全軍就像使用一人一樣。調動他們去作戰,不必告訴他們整個計劃;讓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因為軍隊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人們才能努力奮戰,去爭取勝利。

所以用兵打仗,要假裝順著敵人的意圖去愚弄它,而集中兵力,攻其一點。這樣就能長驅千里,擒殺其將帥,所謂巧計取勝。

因此,當決定對敵宣戰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卡,取消通行證,斷絕與敵國的使者往來,在朝廷舉行會議,商討進攻計劃,制定作戰方案。發現敵人一有空隙,我當迅速乘虛而入。首先奪取它的要害之處,不讓敵人知道我下一步的企圖。既要遵循用兵的規律,又要適應敵情的實際,才能指揮軍隊的行動。總之,戰前要安靜得像一個大姑娘,使敵人放鬆防備;一旦出動,就要像脫逃的兔子一樣迅速猛衝,使敵人來不及抵禦。

火攻第十二

孫子說:有五種火攻的目標:一是燒敵人馬,二是燒敵儲備,三是燒敵輜重,四是燒敵兵庫,五是燒敵運輸設施。實施火攻必須具備條件,火攻的器具必須事先準備。點火要選擇有利的時機,縱火要受天氣的影響。點火的時機要趁季節乾燥,縱火只能在有風的日子。

凡是火攻,必須根據上述五種火攻目標靈活配備兵力,以適應敵情的變化。如果從敵營內部放火,就應預先派兵從外部策應。要是火已經燒起而敵軍仍然很鎮靜,就不要急於進攻。讓火勢燒旺的時候,再看情況可攻則攻,不可攻則停止。如果是從敵人外部放火,沒有內應可待,只需看時機有利就立即放火。在上風放火,不能從下風進攻。白天風吹久了,夜晚可能停止,軍隊必須懂得五種火攻的變化,採取靈活的方法,並根據氣象條件來實施。所以,用火輔助進攻,效果比較顯著,用水輔助進攻,可以加強威力,但水只能斷絕敵人的聯繫,卻不能奪取敵人的積蓄。

打了勝仗,佔領了城邑,但不能鞏固勝利的成果,那是很不吉利的,因為白費了國家的人力、物力。所以說,英明的君主要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優秀的將帥也要認真地處理這個問題。對國家無利就不要隨便行動,沒有勝利的把握就不要輕率用兵,不到危急關頭就不要冒然宣戰。國君切不可因一時惱怒而興兵,將帥切不可因一時憤恨而出戰。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因為惱怒過去又可以重新歡喜,憤恨消失又可重新高興,然而國亡不能重建,人死不能復生。因此,英明的君主要慎於用兵,優秀的將帥不要輕易出戰。這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至理要道。

用間第十三

孫子說:起兵十萬,出征千里,百姓的破耗費,公家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內外動盪不安,人們為戰事疲於奔命,起碼有七十萬家不能正常從事農業生產。敵我相持數年,以爭取勝利的一天。如果因為吝惜爵位和金錢,捨不得收買間諜刺探敵情,那就太不仁了,因此不是軍隊的好將帥,國君的好助手,也不是勝利的主宰者。英明的國君,賢良的將帥,之所以能夠戰勝敵人,取得非凡的成功,就因為他能夠預先掌握敵人的情況。要預先掌握敵人的情況,不可求神問卜,不可憑主觀想象,也不可用觀察星象來推斷,必須取之於瞭解敵情的間諜。

所以使用間諜有五種: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間諜都使用起來,使敵人莫測高深,是以極其神妙。是人主的法寶。所謂因間,就是使用敵國的老百姓為間諜。所謂內間,就是收買敵方的官吏為間諜。所謂反間,就是誘使敵方的間諜為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有意散佈假情報,讓敵方的間諜知道,而傳報給敵人的間諜。所謂生間,就是派我方的間諜打入敵人內部,把探聽到的情報反送回來。

所以軍中的事,沒有比間諜更親密的,獎賞莫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任務沒有比間諜更祕密的。因此沒有高明的智慧不能使用間諜,沒有仁義膽識不能利用間諜,沒有處事精妙的頭腦不能分析情報的價值。微妙啊!微妙啊!沒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用間諜去探知的。如果派遣間諜的計劃還沒行動就被洩露,間諜和知道情況的人都要處死。

凡是我軍想要攻擊的敵人,想要奪取的城市,想要殺掉的敵方人員,必先了解守城的主將,及其左右親信,掌管傳達文件的官員,守門衛士,身邊的文書等人的姓名,務必令我方間諜打聽清楚。

必須查出敵方派來刺探我軍情況的間諜,予以收買利用,勸誘說服,放他回去,使他做反間的工作為我所用。由於反間瞭解敵人的內情,因而反間,內間等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了。由於反間瞭解敵人的內情,就便於死間將情報傳給敵人,同時生間也可以如期完成任務。五種間諜的使用,君主都必須懂,特別是懂得反間的利用。所以對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從前商朝興起,由於伊摯在夏朝生活的時間很長;周朝興起,由於姜尚在義朝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英明的君主和賢能的將帥,能用最有智慧的人去做間諜,終成大功。這是用兵作戰的關鍵,三軍都要靠他們提供的情報而決定行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