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河神》《悍城》海報

編劇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稀缺資源,市場常年處於不飽和狀態,編劇的原創能力更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原創內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創作過程也比較曲折。

“原創就好像是在一片大海中游泳,漫無目的,需要很長時間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島嶼,這期間需要很多的探索,而IP改編其實就是給你一個條條框框,給你遊戲規則,二者相比,IP在前期開發總是要快一些。”

此前編劇六六在接受娛理工作室專訪時曾表示過,“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至少有2年以上的生活積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題材和內容的不同來考量。”而改編一部IP小說,通常從開始做大綱到最後定稿只需要1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

原創劇本的前期是編劇團隊自己的創作, 而做IP改編則是有影視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的,“做IP改編時,這個項目對於編劇來說,可成度會更高,平臺和影視公司前期該花的錢也都花了,再加上人力成本,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比較高,而原創是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的。”

將原創內容原本無法精準確認的創作時間規範化,IP改編劇本的創作對於影視內容的產出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同時,在這樣的創作捷徑面前,大多數人都太樂觀了,也忽略了IP改編在後期劇本創作時期的掣肘。

流量大IP能有原著粉絲和市場認可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大IP都能被影視化改編,這其中需要專業的對於內容的判斷能力,而非僅是排行榜就能決定的,迷戀數據支持,忽略內容故事本身,大IP賦予影視內容的捷徑最終也會變成困境。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河神》《悍城》海報

編劇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稀缺資源,市場常年處於不飽和狀態,編劇的原創能力更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原創內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創作過程也比較曲折。

“原創就好像是在一片大海中游泳,漫無目的,需要很長時間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島嶼,這期間需要很多的探索,而IP改編其實就是給你一個條條框框,給你遊戲規則,二者相比,IP在前期開發總是要快一些。”

此前編劇六六在接受娛理工作室專訪時曾表示過,“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至少有2年以上的生活積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題材和內容的不同來考量。”而改編一部IP小說,通常從開始做大綱到最後定稿只需要1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

原創劇本的前期是編劇團隊自己的創作, 而做IP改編則是有影視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的,“做IP改編時,這個項目對於編劇來說,可成度會更高,平臺和影視公司前期該花的錢也都花了,再加上人力成本,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比較高,而原創是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的。”

將原創內容原本無法精準確認的創作時間規範化,IP改編劇本的創作對於影視內容的產出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同時,在這樣的創作捷徑面前,大多數人都太樂觀了,也忽略了IP改編在後期劇本創作時期的掣肘。

流量大IP能有原著粉絲和市場認可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大IP都能被影視化改編,這其中需要專業的對於內容的判斷能力,而非僅是排行榜就能決定的,迷戀數據支持,忽略內容故事本身,大IP賦予影視內容的捷徑最終也會變成困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兩部播出效果都不太盡人意的“九州”系列

商業模式背後迷戀流量支撐的困局

無論是流量藝人還是流量大IP,都給到了一些原本內容製作模式下無法提供給片方的數據安全感。

行業需要這樣的數據安全感在於ToB商業模式的驅使,吳毅在影視行業工作十幾年,“電視臺那種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改變,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的。”

廣告商在電視臺投放,需要看項目本身和項目的影響力,誰是編劇、誰是導演,可能都比不上誰是主演來的直觀。因此,對於明星價值的依存,也是平臺對於項目考察的重中之重。

如此市場風氣之下,資源和業務能力掛鉤,流量藝人自然片約不斷,長此以往,或許藝人本身也早已被催眠,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就應該匹配最好的影視資源,成為主角。

“很多啟用了流量演員的項目,同時還被給予了S++級的資源,但推出來之後,每天的流量甚至只有1500~2000萬的播放量,完全達不到資源匹配的流量。”劉新有些無奈的說。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河神》《悍城》海報

編劇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稀缺資源,市場常年處於不飽和狀態,編劇的原創能力更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原創內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創作過程也比較曲折。

“原創就好像是在一片大海中游泳,漫無目的,需要很長時間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島嶼,這期間需要很多的探索,而IP改編其實就是給你一個條條框框,給你遊戲規則,二者相比,IP在前期開發總是要快一些。”

此前編劇六六在接受娛理工作室專訪時曾表示過,“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至少有2年以上的生活積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題材和內容的不同來考量。”而改編一部IP小說,通常從開始做大綱到最後定稿只需要1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

原創劇本的前期是編劇團隊自己的創作, 而做IP改編則是有影視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的,“做IP改編時,這個項目對於編劇來說,可成度會更高,平臺和影視公司前期該花的錢也都花了,再加上人力成本,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比較高,而原創是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的。”

將原創內容原本無法精準確認的創作時間規範化,IP改編劇本的創作對於影視內容的產出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同時,在這樣的創作捷徑面前,大多數人都太樂觀了,也忽略了IP改編在後期劇本創作時期的掣肘。

流量大IP能有原著粉絲和市場認可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大IP都能被影視化改編,這其中需要專業的對於內容的判斷能力,而非僅是排行榜就能決定的,迷戀數據支持,忽略內容故事本身,大IP賦予影視內容的捷徑最終也會變成困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兩部播出效果都不太盡人意的“九州”系列

商業模式背後迷戀流量支撐的困局

無論是流量藝人還是流量大IP,都給到了一些原本內容製作模式下無法提供給片方的數據安全感。

行業需要這樣的數據安全感在於ToB商業模式的驅使,吳毅在影視行業工作十幾年,“電視臺那種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改變,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的。”

廣告商在電視臺投放,需要看項目本身和項目的影響力,誰是編劇、誰是導演,可能都比不上誰是主演來的直觀。因此,對於明星價值的依存,也是平臺對於項目考察的重中之重。

如此市場風氣之下,資源和業務能力掛鉤,流量藝人自然片約不斷,長此以往,或許藝人本身也早已被催眠,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就應該匹配最好的影視資源,成為主角。

“很多啟用了流量演員的項目,同時還被給予了S++級的資源,但推出來之後,每天的流量甚至只有1500~2000萬的播放量,完全達不到資源匹配的流量。”劉新有些無奈的說。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九州縹緲錄》劉昊然劇照

事後這樣的項目還會被拉出來做數據總結,或許能總結出來一些經驗,但該交的錢也都交完了,或者一些商業上的目標已經完成了,至於口碑不口碑的,似乎也沒有關係,更何況預算足夠的話,口碑和名利也都可以買到。

這樣的現狀曾經一度讓劉新迷茫,“流量”演員成為了作品最強有力的標籤,但同時也讓影視行業偏離了尊重創作的初心

“我覺得這幾年,行業過分放大了流量的好,IP的價值也被過分放大了。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從業者把流量放在了不該放的位置,是我們的認知出了問題。”吳毅一針見血地說。

而這樣的認知錯誤,劉新供職於平臺的時候遇到的更多,“甚至有人直接丟一個百度百科給我,問我說,新總您覺得怎麼樣?您要是覺得好,我就買下來。”

這樣的情況讓劉新哭笑不得,“我覺得這些人都不是在組局,就是在攢局。甚至一點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沒有,連買不買的判斷都要交給別人。”對內容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對自己的作品沒有完整的審美體系,一心只想著走捷徑的,抱著這樣的心態做出來的作品能有觀眾買單才是奇蹟。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河神》《悍城》海報

編劇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稀缺資源,市場常年處於不飽和狀態,編劇的原創能力更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原創內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創作過程也比較曲折。

“原創就好像是在一片大海中游泳,漫無目的,需要很長時間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島嶼,這期間需要很多的探索,而IP改編其實就是給你一個條條框框,給你遊戲規則,二者相比,IP在前期開發總是要快一些。”

此前編劇六六在接受娛理工作室專訪時曾表示過,“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至少有2年以上的生活積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題材和內容的不同來考量。”而改編一部IP小說,通常從開始做大綱到最後定稿只需要1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

原創劇本的前期是編劇團隊自己的創作, 而做IP改編則是有影視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的,“做IP改編時,這個項目對於編劇來說,可成度會更高,平臺和影視公司前期該花的錢也都花了,再加上人力成本,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比較高,而原創是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的。”

將原創內容原本無法精準確認的創作時間規範化,IP改編劇本的創作對於影視內容的產出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同時,在這樣的創作捷徑面前,大多數人都太樂觀了,也忽略了IP改編在後期劇本創作時期的掣肘。

流量大IP能有原著粉絲和市場認可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大IP都能被影視化改編,這其中需要專業的對於內容的判斷能力,而非僅是排行榜就能決定的,迷戀數據支持,忽略內容故事本身,大IP賦予影視內容的捷徑最終也會變成困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兩部播出效果都不太盡人意的“九州”系列

商業模式背後迷戀流量支撐的困局

無論是流量藝人還是流量大IP,都給到了一些原本內容製作模式下無法提供給片方的數據安全感。

行業需要這樣的數據安全感在於ToB商業模式的驅使,吳毅在影視行業工作十幾年,“電視臺那種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改變,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的。”

廣告商在電視臺投放,需要看項目本身和項目的影響力,誰是編劇、誰是導演,可能都比不上誰是主演來的直觀。因此,對於明星價值的依存,也是平臺對於項目考察的重中之重。

如此市場風氣之下,資源和業務能力掛鉤,流量藝人自然片約不斷,長此以往,或許藝人本身也早已被催眠,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就應該匹配最好的影視資源,成為主角。

“很多啟用了流量演員的項目,同時還被給予了S++級的資源,但推出來之後,每天的流量甚至只有1500~2000萬的播放量,完全達不到資源匹配的流量。”劉新有些無奈的說。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九州縹緲錄》劉昊然劇照

事後這樣的項目還會被拉出來做數據總結,或許能總結出來一些經驗,但該交的錢也都交完了,或者一些商業上的目標已經完成了,至於口碑不口碑的,似乎也沒有關係,更何況預算足夠的話,口碑和名利也都可以買到。

這樣的現狀曾經一度讓劉新迷茫,“流量”演員成為了作品最強有力的標籤,但同時也讓影視行業偏離了尊重創作的初心

“我覺得這幾年,行業過分放大了流量的好,IP的價值也被過分放大了。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從業者把流量放在了不該放的位置,是我們的認知出了問題。”吳毅一針見血地說。

而這樣的認知錯誤,劉新供職於平臺的時候遇到的更多,“甚至有人直接丟一個百度百科給我,問我說,新總您覺得怎麼樣?您要是覺得好,我就買下來。”

這樣的情況讓劉新哭笑不得,“我覺得這些人都不是在組局,就是在攢局。甚至一點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沒有,連買不買的判斷都要交給別人。”對內容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對自己的作品沒有完整的審美體系,一心只想著走捷徑的,抱著這樣的心態做出來的作品能有觀眾買單才是奇蹟。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angelababy、鄧倫、朱一龍主演的“頂流劇”

當年《士兵突擊》放到現在現在的評判標準裡,或許就是一個典型的“三無產品”,沒有知名演員,沒有IP加持,沒有過多推廣資源...

當年這部劇沒有讓吳毅在第一時間賺得盆滿缽滿,但時至今日,這部劇還在給吳毅來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經典的內容是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反觀現在很多片子,二輪發售就已經貶值的厲害了。

很多老影視人在懷念2006~2010年那段創作的時光。就是在那幾年,中國影視劇市場連續不斷地生產出了優秀的影視劇作品。

但同時,行業也需要向前看,站在當下,劉新倒是覺得,“行業還是要感謝優愛騰三家視頻平臺的,這麼多年都在用補貼的形式來哺育影視行業。”現在錢已經燒完了,也就到了真刀真槍拼本事的時候了。

"

大IP、流量演員的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文 | 肉英來源 | 娛理

《上海堡壘》的撲街再次讓流量鮮肉+大IP的組合成為眾矢之的。

天下苦流量久已的論調再次喧囂一時,時間回到2014年,“歸國四子”積攢的人氣在國內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這個轟動一時的大IP開始著手研發,這二者分別從演員和內容兩個方面將“流量”二字推向了傳統影視行業中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盜墓筆記》海報:15年網劇版與16年電影版

這5年間,製片人們被迫接受了因為品牌、商業價值被要求換演員的要求,也曾經歷過原創劇本好項目卻因為沒有IP和流量演員無法得到應有評級的無奈;

編劇們自己的原創項目被擠壓多年,IP改編的工作卻源源不斷的湧來;導演們則在經歷著只能拍替身的尷尬。

這一切的亂相都在劍指“流量”。

劇本乃一劇之本,演員則是一部劇的門面,“流量”的湧入撼動了影視劇創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市場的震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數據支撐的IP價格水漲船高,有商業價值和粉絲付費能力的年輕藝人也被視為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二者結合看似是捷徑的背後,卻在短期之內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鹿晗們”本無罪

“《上海堡壘》真應該謝謝鹿晗,讓很多人集中了火力去攻擊流量、鮮肉演員,而忽略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劇本和製作問題。從業多年的製片人劉新(化名)向娛理工作室吐槽,“這絕不是流量明星本身帶來的災難,而是拍攝手法和故事本身,我甚至懷疑演員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鹿晗、舒淇+江南的知名IP+導演滕華濤,早年間項目開發時還信心滿滿的陣容,卻在上映前就被預言撲街,隨即在第一天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曾經按照“成功學公式”去操作的影視項目最終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被推到最前面的一定是流量藝人。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片場的滕華濤、鹿晗

從早年的擁躉到如今的排斥,“流量”在觀眾心裡已成為貶義詞,市場和政策開始擁抱原創、觀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內容欺騙後,大家更是談流量色變,影視行業的上下游對“流量”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開始為流量自身加上原罪。

“首先我覺得演員是無罪的,而且至少在聲量上是對內容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把他用對地方。影視作品中本就需要各年齡、各類型貼合角色的演員,年輕的藝人也有可能經過磨練慢慢成長為戲骨,這是他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問題就出在,明明演員沒有當男主角的潛質和能力,你偏要他做男主,有些演員明明年紀不小了,還在被迫裝嫩。”

迷信“鮮肉藝人”身上的流量卻忽略了作為演員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如此組局之下出來的作品被群嘲,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被同情的。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劇照

劉新曾在某視頻平臺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太多“被換人”的經過,“經常有那種很明顯的,明擺著這個角色應該用一個北方演員,結果非要用南方的,聲音什麼的都不對,還有很多會用和自己關係好的,用大牌資源多的,用流量好的,至於到底和角色是否貼合,都是後話了。”

雖說演員在影視行業中是被動的,是被選擇的,但流量藝人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因為流水式的好資源加持而提高嗎?答案似乎也很明顯,流量藝人不應該被加上原罪的便籤,但放在每一個藝人身上,有沒有專心的提高技術就有了對錯之分。

“鹿晗們”的錯不在於人氣和流量,而在於技術能力。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上海堡壘》鹿晗片場花絮照

大IP是捷徑也是困境

流量演員的迅速成長左右了選角標準,網文流量IP的湧入則從內容根本上改變了影視行業的創作理念。

內容層面,網文IP的興起也因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站背後都有自己的IP儲存,阿里文學、愛奇藝文學、閱文集團擁有大量的IP等待開發,這樣的內容鏈打通之後,就只需要影視製作公司作為承製方去改編制作,完全不愁售賣和播出問題。

如果是版權合作的方式,平臺方也更願意選擇有IP保底且更為安全的內容去合作,“如果是原創內容,編劇和平臺需要有一個雙方判斷的過程,而IP改編說白了就只有一點,是怎麼寫,寫不寫。”

編劇劉成龍憑藉著《河神》讓觀眾熟知,同時自己的原創劇本《悍城》也獲得了肯定,在原創和IP之間遊走,他對於內容市場也有自己的家見解,“原創難在進門,IP則難在選擇和創作。”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河神》《悍城》海報

編劇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稀缺資源,市場常年處於不飽和狀態,編劇的原創能力更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基礎,而原創內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創作過程也比較曲折。

“原創就好像是在一片大海中游泳,漫無目的,需要很長時間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島嶼,這期間需要很多的探索,而IP改編其實就是給你一個條條框框,給你遊戲規則,二者相比,IP在前期開發總是要快一些。”

此前編劇六六在接受娛理工作室專訪時曾表示過,“一部優秀的原創劇本,至少有2年以上的生活積累。具體情況還要根據題材和內容的不同來考量。”而改編一部IP小說,通常從開始做大綱到最後定稿只需要1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

原創劇本的前期是編劇團隊自己的創作, 而做IP改編則是有影視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的,“做IP改編時,這個項目對於編劇來說,可成度會更高,平臺和影視公司前期該花的錢也都花了,再加上人力成本,所以大家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比較高,而原創是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的。”

將原創內容原本無法精準確認的創作時間規範化,IP改編劇本的創作對於影視內容的產出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同時,在這樣的創作捷徑面前,大多數人都太樂觀了,也忽略了IP改編在後期劇本創作時期的掣肘。

流量大IP能有原著粉絲和市場認可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大IP都能被影視化改編,這其中需要專業的對於內容的判斷能力,而非僅是排行榜就能決定的,迷戀數據支持,忽略內容故事本身,大IP賦予影視內容的捷徑最終也會變成困境。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兩部播出效果都不太盡人意的“九州”系列

商業模式背後迷戀流量支撐的困局

無論是流量藝人還是流量大IP,都給到了一些原本內容製作模式下無法提供給片方的數據安全感。

行業需要這樣的數據安全感在於ToB商業模式的驅使,吳毅在影視行業工作十幾年,“電視臺那種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改變,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的。”

廣告商在電視臺投放,需要看項目本身和項目的影響力,誰是編劇、誰是導演,可能都比不上誰是主演來的直觀。因此,對於明星價值的依存,也是平臺對於項目考察的重中之重。

如此市場風氣之下,資源和業務能力掛鉤,流量藝人自然片約不斷,長此以往,或許藝人本身也早已被催眠,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就應該匹配最好的影視資源,成為主角。

“很多啟用了流量演員的項目,同時還被給予了S++級的資源,但推出來之後,每天的流量甚至只有1500~2000萬的播放量,完全達不到資源匹配的流量。”劉新有些無奈的說。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九州縹緲錄》劉昊然劇照

事後這樣的項目還會被拉出來做數據總結,或許能總結出來一些經驗,但該交的錢也都交完了,或者一些商業上的目標已經完成了,至於口碑不口碑的,似乎也沒有關係,更何況預算足夠的話,口碑和名利也都可以買到。

這樣的現狀曾經一度讓劉新迷茫,“流量”演員成為了作品最強有力的標籤,但同時也讓影視行業偏離了尊重創作的初心

“我覺得這幾年,行業過分放大了流量的好,IP的價值也被過分放大了。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從業者把流量放在了不該放的位置,是我們的認知出了問題。”吳毅一針見血地說。

而這樣的認知錯誤,劉新供職於平臺的時候遇到的更多,“甚至有人直接丟一個百度百科給我,問我說,新總您覺得怎麼樣?您要是覺得好,我就買下來。”

這樣的情況讓劉新哭笑不得,“我覺得這些人都不是在組局,就是在攢局。甚至一點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沒有,連買不買的判斷都要交給別人。”對內容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對自己的作品沒有完整的審美體系,一心只想著走捷徑的,抱著這樣的心態做出來的作品能有觀眾買單才是奇蹟。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angelababy、鄧倫、朱一龍主演的“頂流劇”

當年《士兵突擊》放到現在現在的評判標準裡,或許就是一個典型的“三無產品”,沒有知名演員,沒有IP加持,沒有過多推廣資源...

當年這部劇沒有讓吳毅在第一時間賺得盆滿缽滿,但時至今日,這部劇還在給吳毅來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經典的內容是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反觀現在很多片子,二輪發售就已經貶值的厲害了。

很多老影視人在懷念2006~2010年那段創作的時光。就是在那幾年,中國影視劇市場連續不斷地生產出了優秀的影視劇作品。

但同時,行業也需要向前看,站在當下,劉新倒是覺得,“行業還是要感謝優愛騰三家視頻平臺的,這麼多年都在用補貼的形式來哺育影視行業。”現在錢已經燒完了,也就到了真刀真槍拼本事的時候了。

流量退潮期背後:傳統的2B商業模式與數據安全感迷戀困局

19年夏季檔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三家獨播劇海報

《上海堡壘》再次給行業敲響了警鐘,大IP和大流量演員都不可能成為救世主。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曾經被定義為S級的大項目,都悄無聲息的夭折了,這其實就是對行業的一個極好的警醒。

如果想要行業擺脫這種數據安全感,則需要在商業模式上作出調整,電視臺已經依託於現在傳統的商業模式生存多年,想要改變或許更加困難,但視頻平臺或許就能有更多可能。

“現在很多B、C級的項目已經開始嘗試分賬,但是頭部的大項目,大家還是習慣先把生意談好,或許未來,頭部的劇集項目也可以做保底+分賬,平臺和片方共同承擔風險。

流量的湧入直接帶來的一定不是影視寒冬,還有影視行業產值的增加。或許剛開始流量演員+大IP的作品撲街時,還有人認為是偶然,但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倒下時,才能說明市場和行業對於內容的認知正在迴歸正常值。

影視內容是不能靠安全感和數據概率去賭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