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公平廿四街漫話】

(文/鍾瑞意)

公平鎮,舊稱公平墟,雅稱日興市。位於海豐東北部,是往海豐縣城、陸豐、紫金、惠東、五華五縣邑的通衢,又是海產品、農產品集市貿易轉運墟埠。公平原有新舊墟之分,唐元和年間,便成山海貨物的集散地,市場已具規模,原來在舊墟居住經商的民眾,見新墟逐漸形成,遂漸將商鋪遷徙到新集市貿易經營,南宋初年已成繁榮之市。由於公平此地良田萬頃,又是北部山區,下游是黃江河通往沿海的水路,故商賈雲集,與日俱興,遂有“日興市”之雅稱。基於海豐縣建設公平水庫的原因,原舊墟市民遷徙移民至公平周圍及其他地方建居,舊墟遂成了公平鎮歷史存在的基礎,但舊墟也從此淹沒在公平水庫的庫區內,一些很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風物也就湮沒於水下。

舊社會且至解放後的六十年代初,公平鎮內人口雖不上萬,但名人輩出,文化名人有鑑塘黃的舉人秀才,有民間文學奠基人鍾敬文,文化名人鍾貽謀等,人稱“七月半雨”的蔡君,廣東南拳三大名師的劉阿梅,朱友愛(別名朱阿堅)系劉阿梅的大徒子,當年在香港南洋一帶,如以後李小龍一樣的名望名氣,公平人口頭說的,膽蠻過朱阿堅,就是指此人,黃可彤,陳禮光,陳丙,陳金(人稱金獅)等,異教有鳥街譚仙,外人以前稱公平“三不入”即指文、武、邪。廚師數“色裕師”,其嫡傳弟子有布街的“陳師”(姓黃),是名聞海陸惠紫一帶的名廚,有車街的“木寶師”(姓廖),也是一個大有名氣的廚師,解放前到香港的九龍,新界一帶主廚掌勺,廚藝如何?牛角不尖不過嶺。昔時,公平剦雞技藝精湛數炭街鹽街車街彭姓一族,剦豬技藝技術高超當數鐵街鄭氏一家,牽豬哥配種負有盛名唯市仔頭兩家,“算命仔”名氣大的有米街盲人九(青夜九),魚街盲人黃成富,烏塗溝盲人青塘人黃阿進。地域雖沒有如今市區之幅員大,卻有東、西兩寨(東指水庫邊的寨仔、西指祠堂仔),內有金帶一條(指金帶街),外有金山一個(指金山嶺)。形成了公平八景:金帶、金山、七星軟橋、舊圩棕屐、大湳蘆掠(蘆葦)、騎龍將庵、新樓塊埔、獅地個箍。

追溯歷史,從舊社會至解放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公平只有廿四條街,一般太小的巷應不在廿四條街道的範圍。廿四條街的範圍西南從布街尾現新平路起至鑑塘前大水溝止,西北從龍興街起至東南在太平圍止,此則公平鎮舊時的基本範圍。新興街以前尚沒有建設,廿四街中就沒有此街道,以後新建設成一條街道時,人稱後底街仔,後來才命名為新興街。

公平廿四街如右所列:茶街、中平街、廣隆街、布街、什貨街、魚街、車街、豬仔街、長興街、米街、太平圍、龍興街、烏塗溝、長安街、鳥街、炭街、金帶街、市仔頭、上字街、鹽街、北帝宮(御前街)、鐵街、解放巷(俗話叫做炸姆街仔,意即老婆街),葫蘆肚(新安圍)。

解放以前,應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前吧,公平四周都有圍城牆,建築閘門,閘門有木欄柵,一俟夜半,所有城門關閉,以防盜賊匪犯,每個社頭都有巡更敲更的人巡邏。東北面與新盛堂交界處有從“油車角”那邊流經七星橋直至南社境內的大湳塘流入“鼎底塢”奔向黃江河的大溝渠。東南方向,羅輋水經舊圩溪河形成黃江而成為東南的屏障。西南則有從西面白馬坑王爺嶺流經山狗峒與從中心坑村方向流入“蜘蛛網”溪流在山狗峒匯合形成現在的日興河,日興河經破頭嶺,水照嶺“魯班仙師廟”,鼎底塢深潭在媽祖宮旁邊匯合黃江河直奔汀洲虎山轉折向西閘到大海。如此可以說,這幾條河流是公平的護城河。赤嶺至破頭嶺幾百米寬的空闊地,破頭嶺與水照嶺中的一道狹隘的小道,由於日興河橫亙,是海城方向進入公平的必經之路。

從公平廿四條街道的名稱來說,也許後人們大多會顧名思義或望文生義,但不然,大多是名與實相差甚遠。廿四街文化除其他的以外,有西北社的麒麟、虎獅、象,有南社的麒麟、虎獅,東社有曲藝班唱曲。

中平街,在鑑塘門前大溝止也是與新盛塘的分界線,到茶街十字路口即廣隆街口止這一段。此街最出名的當數鍾超武的“盛昌樓”,盛昌樓以前的地底原來是鍾敬文父輩兄弟們經營的“泰隆行”青果行,後來經中介疏通,泰隆行將這一塊地皮轉讓給鍾超武建設成為當時公平的一座地標性的歷史建築物,“盛昌樓”。中平街在大溝邊是布街陳鼎父輩經營的“合成隆”水果行,掌櫃舊時稱為先生,為陳家本族之陳照開,故公平舊時有一句口頭禪叫做合成隆先生:照開,即幾個人一起消費按人頭均等負擔就叫照開,意即為AA制。旁邊又有一家長興街林福熙父輩林昌州經營的“新益”水果行。祝天香潮劇團就在中平街原泰隆青果行,由泰隆行鍾金昌等資助成立的公平唯一一個潮劇團,演員有黎友輝,鍾振山,林鴻,肖群,黃伍,張水林等人,黎友輝演文生,林鴻演旦,在解放前外出演出時由於船隻沉溺,致戲櫃戲具等沉毀遂解散,解放初期又重新組建,原公平供銷社林來,炭街鍾裕平老婆瓊羽等就是新組建的祝天香潮劇團的演員。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盛昌樓旁邊又有一條街道叫“長安街”,初解放時,盛昌樓側面曾是公平公安派出所辦公地址,後公平公安派出所遷移在長興街“倪義順”與“連欽合長合”的中間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遷到現新興中路,原來的長安街派出所地址就作為公平公社招待所。長安街靠近王爺宮,解放初期也有一間“豬仔市”。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公平廿四街中,其實商鋪最為密集的是茶街,茶街也不是專賣茶葉的街道。整條茶街,從廣隆街與茶街交接處將茶街分成兩段。茶街往王爺宮向南方向一段,原公平糖專門市是張政孚的“張錦豐”餅鋪,錦豐餅鋪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是海豐北部山區中一間規模最大的餅鋪,後面的加工場與盛昌樓相對。此一帶有王爺宮蔡蔡菼光父輩蔡智魁經營的“盛利”水果行,蔡義珠經營的“美利”水果行由李君賢當掌櫃。有黃史紀的“集昌”行雜貨鋪,葉國權的父親葉扶華經營的“捷發”水產甫料行,有郭抱族人經營的旅館,郭姓編織草蓆的“友合”,鍾敬文族內人稱“光土仙”的藥鋪,張世維張鬆源(舊稱三叢芋)祖上經營的“新盛”雜貨鋪,又有“廣惠豐”鼎行。羅偉民開創的僑批“公安”,寓意是其經辦的外匯錢幣既公道又平安,對面也有“葵利”僑批。魚街林金茂的“茂利”雜貨鋪。現茶街十字路口豆乾香隔壁,現已拆遷為布街街道,原是黃春亭經營的“春馨”餅鋪,專門製作紙牌糕,由米街黃永南(其子在炭街口經營飲食的黃金希)的父輩黃榮紀為師傅,其製作的紙牌糕既說可以著火,意思是紙牌糕含油量高。茶街西北方向那段,有“歐仁盛”的種子行,連鎮藩連俊生父輩經營的“逐合”布鋪,戴晉庸的“同豐”布鋪,戴潭志戴潭江父輩經營的“合發祥”布鋪。有葉坤一族的藥鋪“萬生堂”,謝麗堂(其子謝木霖)的藥鋪“萬春堂”,廖姓“壽合”的商鋪,米街黃“老二友”的雜貨鋪,潘世琛經營的“華隆”百貨,布街林佔經營的“永安”百貨,原金帶街居住的吳永光的青果鋪,興寧人氏經營的“興記棧”,魚街林氏一族林坎、林木深、林淑和、林淑熙、林昌雄、林鑾家族經營的“鴻安”,吳禮梅的豬肉鋪,“和記”鹹魚鋪,米街黃的黃丁熙家族的“同昌”鹹魚鋪,原公平衛生院舊院址則是蔡姓的雜貨鋪等等,商家林立。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金帶街有一巷口可穿過去往茶街,這條小街道,叫“打石街仔”,舊社會,姚望一家族在此居住,是一家打石工藝精湛的人家。神農大帝廟後面一座瓦屋則是打石街仔姓樑打銀的工場。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金帶街與魚街頭交界處,“醫靈大帝宮”,橫亙頭上,信民們祈願時就在下面叩拜。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金帶街橫穿作為界線將布街分開,上一小段乃為廣隆街,解放前比布街狹窄,解放後才拓寬近5米,廣隆街有公平唯一的一間屐鋪,釘屐,公平屐鋪盛名的有黃姓一族,金帶街的黃層、車街頭的黃霖家族、長興街寶源黃家族,如舊圩的冬瓜菜甫,舊圩的棕屐,是公平聞名遐邇的一大特色。廣隆街與金帶街的路口,有一“當鋪”,解放後作為公平供銷社的辦公地址,“文革”時,公平“左委”在這裡作為“文攻武衛”的指揮部,在金帶街一面為防止另一派別“人總”攀登上去,在牆壁上塗了一牆的水泥疙瘩,至今那道圍牆依稀可見已被風雨澆晒的疙瘩。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由於以前公平的一些街道都是用鵝卵石鋪設,炭街、魚街、布街、茶街、長興街、車街等街道都鋪設鵝卵石,一到夜深更靜,行人穿棕屐行走於石街道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劃破寂靜的時空,那種風情別具一格。布街中段,老三標(陳雪標),也是武術高手,既說他的“陰陽童子腳”在海陸豐一帶更無二者。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老三標老屋對面有一進深很長的瓦屋,原是許姓人家的祖屋,解放初期作為公平工商聯的辦公地址。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公平業餘白字戲劇團組建時在此作為館址。白字劇團陣容可謂龐大,有繪畫藝術造詣頗深的林應年老師作為導演並參與演出、原公平縫紉社的李金水、廖玉鎮和夫人黃某、葉葵、邱東嶽、張鬆源、黃甲乙、卓兩綱,卓生綱、唐潭信、楊少平、曾民曾日春兄弟、羅秋、林朝樞、林添錦、樑四和夫人童某英、鍾傑和夫人某某、楊秀瓊、王秀青、郭媽森?(汕尾人)、林梅、旗軍頭羅潭華、黃某衍(名字詳況不記得,既說已往香港,其從專門負責演出汽燈(大光燈)等等,司鼓為馬財等馬家班,哨吶首吹林梓夏及馬家班等人,樂器方面有張耀彩等人員。公平白字劇團最為經典的劇目是“三破幽州”,林朝樞、羅秋扮演的姚錢霸,手舞一對“金攻銅錘”,如萬鈞不敵,演得活靈活現。林添錦在扮演麻風病人時(公平俗話叫汰膏仔)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口白,“自己都不能醫,還能醫別人?”。卓生綱演丑角,其演技堪比舊時西秦劇團演楊彪的名角“好醜”,故公平有句俗語:好醜個楊彪,以此說明好醜把楊彪演活了。唐潭信演丑角最拿手的是演“白鼻仔”,即專門在公眾場合調戲良家婦女的那種角色。陸豐籍在公平“走江湖”的楊少平,人長得胖,他扮演的“婆”,拿把大葵葉扇,走起路來屁股一扭,活象舊社會那些三姑六婆的模樣,更是讓人看後噴飯。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布街除了下段為鹽廠,布街下段在解放初期時原飲食業群泉旁邊,建有一座架設在頭頂的招財爺,就是公平人常說的的那句口頭禪,“布街招財爺,保庇別人衰自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布街尾,現在的信譽商場先時是一天主教堂,一片園林,地方不小,與童姓家族的群居相連,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全部闢為公平食品站的待屠宰的生豬圈養場及辦公室,公平人叫做豬櫳。側面就是現在的新平路,是一條通往公平水庫的泥濘坎坷的公路。路下的日興路,有一小泥巴路通往“破頭嶺”和“水照嶺”及陶瓷廠(砵仔廠),路的兩邊是農田,池塘,小溝渠,憶疇昔,至今尚可在腦海中浮現依稀可見,兒時,公平曾有多少人的童年時代在破頭嶺水照嶺和這片農園,池塘,阡陌中玩耍逐鹿?

中段有一些商家,比較聞名的有李姓的“翰林館”,而最負盛名的當數上段的布街鐘的祠堂。清朝嘉慶年間,布街鍾富紳往惠州經商,見惠州最繁華的“水東街”乃是商貿繁榮之地帶,遂帶足金銀欲將“水東街”整條街購置下來,但去後那時節惠州地域洪災氾濫,惠州市內被洪水圍困,災民遍處,饑民遍地,頓生惻隱之心,將購置水東街的金銀捐贈給惠州府作為拯救災民之用,惠州府遂授匾額“尚義可風”一匾表旌鍾氏正發之義舉。

魚街,實可譽為魚街,可謂名正言順,魚街有魚行5家,兩家是固定的即為,一:振興魚行;二:正順蔡漢瑜魚行,三家為流動經營的臨時魚行,海城北門林光庭振豐魚行,一是“大享”,一是由米街黃春亭、魚街林世集、什貨街劉子南三者合夥經營的“榮豐”魚行。在此順帶說一下,公平初解放時,成立合作組織高級社,最有名氣的是“公平水產合作商店”,業內人員,皆是魚行、魚販出身。諸如榮豐魚行中黃春亭的兒子黃堅紀,林世集的兒子林娘加,劉子南的族人劉桂。劉子南的兒子劉潮州劉潮順,居住在劉阿梅故居。

魚街頭,“三界爺”宮橫跨魚街兩側的牆壁,信民們祈福求願只能在下面叩首。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魚街中段,有一在公平人心目中口碑好的已故前輩,就是“茂利”老闆林金茂,既聞說,在舊社會,他幾曾捐資造橋鋪路,不遺餘力,所以在公平老一輩的口中,都傳聞他的善舉。雖已過去幾十年甚或百年,但曾聽聞過的人總會在此記憶起他的功德,所以,為人,別以為做了好事會讓人忘卻。做了好事,相信公平人會一直懷念他的。

在魚街尾,又華光爺宮前的街道叫“街尾”,宮前有一曠地,每逢年過節或農曆九月廿八華光大帝誕辰,在此搭建臨時戲臺大演神生戲。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解放後公私合營成立合作社時就成為了水產合作商店的職工,如自家開鹹魚檔口熟悉水產經營的黃丁熙、吳德、吳招良、陳歲等,在振興魚行記帳的車街人鄭朝,又如魚販出身的行商鍾文水、宋遠南、劉瑞、陳福等。又因為當時公平魚行可讓販賣鹹魚的小商販先不須付款,將鹹魚秤出去販賣後才結帳付還貨款,這便給無本錢經營者提供了方便,故海城龍裕記龍水金、葉琛、吳欣、陳明義、陳潭明兄弟等都來到公平經營魚貨,這些熟悉魚行業務的人員此後成為了公平水產合作商店的職工,當時水產商店的第一任主任周專,其父輩也是從事水產經營的小商販,旺盛時全店職工近百人:黃九鎮、周乃宜、陳信高、肖定玉、陳炳、黎艮、郭媽森、葉琛、陳明義、劉桂、劉實、蔡肯、劉瑞、蔡澤、林漢忠、林丁餘、陳金水、黃潭來、林楚、劉家梓、劉選、潘選、阿成(汕尾人周乃宜女婿)、陳汝東、黃潤新、林來、鄭火順、黎良、江業、、黃佛熙、黃佛良、黃炳餘、黃榮宗、徐富強、黃富寶、邱雲清、財會鄭朝、鍾坤等。

鹽街實非買賣鹽的地方,但當時公平唯獨只有一家做“爐”的人家,即是張潭妹張漢古兄弟倆,鹽市則是在解放後才形成。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而炭街,因靠近魚街尾一段接近魚行,為方便運魚的船隻上岸買木炭上船作燃料,還是有幾家經營木炭的商販。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現太平圍尾段,以前叫“蓬鋪”,從南社義順館面前至灰窯止,此則是名至實歸的蓬鋪街,運輸海貨水產品的船隻,其遮風擋雨的船蓬就在此地段生產,以方便從此處經往媽祖宮水運碼頭的船主。蓬鋪出口以前建有閘門,閘門內有一灰窯連接至大湳塘溝,閘門第一座是從馬來西亞回來的魚街華僑賴振州(王寶)賴繼安三兄弟的殼灰廠,閘門邊是黃春亭的“春盛”殼灰廠,閘門外大湳塘溝邊有連惠(老四惠)的“迎合”殼灰廠,這幾家灰窯解放後併入公私合營。灰窯附近的一大片曠地,與鹽街相連,舊時這裡的水廁遍佈,公平當地人叫做“尿學”,1938年日本飛機第一次轟炸公平,在三個地方投下了炸彈,一是將“西庫”夷為廢墟,一是在一水廁集中位置投下一顆炸彈,將南社街尾一個在水廁大便的名叫南錦的市民炸得血肉橫飛,腿手殘餘肢體衣服飛起掛在苦楝樹枝丫上。一顆炸彈落在什貨街與魚街下段中,炸燬了6間瓦屋,其中也有筆者的兩間瓦屋,中國人民如向日本侵略者追討欠下國人的財產損失,我的兩間瓦屋連本帶息,至今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在華光爺宮前的街尾,連著一條不長的街道就是“葫蘆肚”,的確形象,此中也出了一個隱忍的武林高手林汝三,人稱“汝三鬆”,也有人戲稱其他叫“無氣”,從不見他發過脾氣,其拳術亦師從魚街武林大師陳金,這汝三鬆從來都是不露山不露水,真正做到武術修行達到美德可嘉的層次。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米街,上段為販賣大米之地,乃因金帶街衝著米街的巷邊,有一神農大帝廟,俗稱“五穀母宮”,故從黃姓宗祠至神農大帝廟這一上段,為大米貿易場地,米街頭置有石鬥一副,作為交易公道秤叫公平稱,買家可較正斤兩。米街橫穿布街有一叫做“米街曠町”,出了個南拳大師劉阿梅的高足“可彤師”黃可彤,功夫如何了得咱沒有見過不細說,他的三個徒弟,公平四十歲以上年紀的人都聞聽過,就是魚街的林彬,人稱“大個彬”,米街的陳兆志,人稱“兆志高”,金帶街的江輝,可彤師這三個徒弟武術有多深厚不說,但都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高田大漢,就那架勢就讓人望其項背。黃可彤房屋相鄰,就是鍾鐵肩的一處寬敞的瓦屋,解放後在五十年代,由公平水口村的南洋番客陳四烈捐資,在那裡建了一火力發電廠,應是公平歷史以來第一次用電力照明,家庭照明,在當時那可是老百姓望塵莫及的事情。

市仔頭,則有橫坑遷來的賴姓,從多祝、嵩金一帶販來菸葉、茶葉在此經營,又如市仔頭的羅阿照就是茶葉小商販,彭家的“彭雙利”。經營魚行的蔡漢瑜兒子蔡楚是也在市仔頭經營雜貨鋪。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車街尾段,從市仔頭至“西庫”止,舊時稱為“豬仔街”,舊社會,曾有一武林高手人稱神頭丙的陳丙,見兩隻大牛牯在角鬥得難分難解,這陳丙竟兩手將兩隻角鬥的牛牯掰開,可見其功力之深厚。解放前後,在原林火清舊居旁邊就是從紫金那邊販賣“永安豬仔”的集市,因紫金原名稱為永安,故稱為永安豬仔,在當時確是良種。西庫,靠近豬仔街一處屬“倪義順”,靠上一處屬於“賜記添”的產業。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從西庫起往北的車街一大段,經查,亦非是造車船之處,聲名久遠的肖瑞興,宗祠家宅就是在車街上段中間地帶,其家中蓋油缸的大竹笠,俗稱“果笠”,因油缸多,蓋油缸的大果笠也多,故成了當時公平的特色之一,叫做肖瑞興的果笠。車街中段,有一戶是海陸豐負有盛名的“師功仔”馬家,最出色的數馬安,每年七月半在烏塗溝埔“祭孤”,馬安坐壇,連當年日本入侵公平見其神祕深不可測,也不敢招惹,感到神力不可冒犯。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與車街頭連接就是“烏塗溝”,烏塗溝頂,解放初曾有一“石英廠”舂石粉,工人大多是家庭婦女,以致舂石粉的男女都染上矽肺病,大多在中年就病歿,是公平人一段辛酸的歷史。烏塗溝頂上去就是烏塗溝埔,是通往高潭,紫金等地的必經之路,1942年時,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的烈士,米街黃的黃菊虎在烏塗溝埔以當地政府的名義立了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烏塗溝埔現地藏王菩薩廟的“嶺頂仔”,日本侵華時敗退北上,在嶺上建一瞭望哨口“炮樓”,現在依然存在,筆者讀初小時經常與同學們到此玩耍,當時依然可以從那裡挖出子彈殼,生鏽的鋼盔,炮樓舊址今尚在,登臨嶺頂,人世滄桑,讓人不禁閉目沉思。舊社會時候,公平在農曆七月半祭孤,就在烏塗溝埔一帶的荒野舉行,其盛況空前,公平五個社頭都集中在此公祭孤魂野鬼,每個社頭的祭孤用的供品最少都在百臺以上,南社的十八“霸頭”(指這十八個大漢個子高大霸氣),每個人雙手舉撐著一竿長近6米高的剌竹,竹尾綁一旗幟,從南社那邊穿街過巷,高舉著來到烏塗溝埔頂,其體力臂力可見一斑。舊社會,烏塗溝也是紫金龍窩一帶客家人出入的必經之路,從紫金販運過來的永安豬仔就在烏塗溝建立豬仔行,方便來往紫金龍窩的豬販,原公平飲服合作的主任黃智潤就是在烏塗溝經營豬仔行的。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西庫對面為當鋪巷,現公二幼兒園就是當初的當鋪,當鋪巷,豬仔街至當鋪面前一段較狹窄,當鋪門口至長興街一段較寬,開闊處有一鷹爪樹,既說舊社會此樹下經常“鬼”出現,實則是賭鬼半夜三更躲在此向過路行人討錢,或許是“鴉片煙鬼”也難說。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太平圍,因地處公平南邊市郊,為祈求日興市平安,希望盜賊匪患不來禍害,是公平的外圍屏障,意為求保太平,故名。金帶街,也叫橫街仔,猶如一條金帶將整個公平東西南北連貫起來,形成一個不分散的墟埠,但此街道很有名氣的是從陸河螺溪遷來的葉水金,公平鍛金淬銀的就只此獨家,工藝技術堪稱一流。又金帶街南側在什貨街頭的另一葉姓人家,就是打“土囊”工匠,即是磨稻穀用的,比磨豆腐用的石磨大,也是公平唯此一家。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大井頭鈕厝巷,居住兩姓,一姓卓,當中一鈕姓,也許這鈕姓是鈕祜祿氏簡縮為鈕吧,鈕祜祿氏是滿州最古老的一個貴族姓氏,屬於滿族正紅旗。既聞鈕家祖先來到公平時逢正月初五,即在此過年,且從此定居下來,為紀念祖先故在公平建祖祠時以此祖先為肇基祖,每年正月初五為正年之日祭祀祖先,此唯鈕姓族人方可證明是否有記載。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上字街,顧名思義,很形象,像一“上”字,上字街有一“糊紙紮”人家,在海豐地面來說,數一數二,紙糊的各色人物動物,維妙維肖。舊時糊紙紮,先用竹篾做個架子,再用紙糊在第一層。當時在糊一個三國時期的周倉,剛好糊紙紮的第一層紙剛從河婆(揭西)的商店買來的記帳的帳簿,整個周倉的身上都是帳簿紙,故公平以此衍生出一句俗語,叫做“河婆周倉——渾身都是數簿紙”,此是喻欠債累累的人債務纏身的一句生動的歇後語。上字街口尚有餘伯群父輩經營的餅鋪“珍香”,也是久有盛名。上字街出去,是一座用3條石板架設的石板橋,兩邊是2條堅硬的石條,中間是一條薄的石條,走到那條薄石條的中間時會出現顫抖,故叫做“七星軟橋”,公平八景之一的“七星軟橋”即是此橋,也是通往新盛塘的必經之路,橋下一俟雨汛,水流湍急直往下段大湳塘至媽祖宮流入黃江河,大湳塘的蘆葦長得茂盛,也是當時公平八景之一。七星橋邊原公平老郵電局舊址,近烏塗溝一邊的是羅初福羅初喜父輩經營的羅“景合”雜貨鋪,在七星橋邊的是吳潭經營的豬肉鋪。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相距上字街不遠的鑑塘街,可是監學之地?尚未可知。但面前有一池塘,取自於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因鑑塘黃姓曾出過好多個舉人及貢生。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長興街,寓其意為冀望公平長久興旺之意吧,解放前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中期,大凡婚嫁女方嫁到墟內,即第三日(本地叫做三朝)回孃家省親做客時,須先步行長興街後方才回孃家,在從孃家返回婆家時,又必須從孃家回來的路上繞行到太平圍回來,此曰去長興回太平。長興街頭有連某的“欽合”,經營舂米,米鋪,地豆(花生)町油車榨油。連某的“長合”則經營雜貨,倪乘超經營菸葉、雜貨、陶瓷等的“倪義順”,由廖守玉(南全)經營的“福順鞋鋪”,長興街下段連順斗的“宣記”,經營米鋪,製作“麥芽”,釀酒,養豬。中國著名書法家、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就是連順斗的兒子。長興街連氏欽合長合對面有家木屐店叫“廣利”,是米街黃之寶源房所經營,當時海陸紫三縣都沒有可釘屐的洋釘,唯廣利獨家擁有,使木屐和花屐顯得更莊重高雅有氣派,特別是花屐,在那時,可是有錢人家的女人青睞和消費得起來的貴重物品。常聽老輩人說,舊社會,有錢釘雙屐,無錢買雙鞋(買雙鹹草鞋)。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什貨街,誠非買賣雜貨之街道。舊時稱為“王”字街,何也,什貨街街頭被金帶街橫亙擋住,街尾段被炭街橫擺著堵在,南北都沒有出路,又從布街往什貨街魚街,有一橫巷橫過,以金帶街、巷道、炭街為三橫,以什貨街為一豎,恰好象形為一“王”字。舊社會,為防盜賊匪徒進入街道盜搶行竊,有四個閘門,什貨街頭與金帶街交口一個,從炭街進入什貨街一個,中間橫巷兩個,隔斷什貨街形成兩段街道。而什貨街最感到幸運的是,什貨街上段有一武術超群的王爺宮蔡的蔡君,人稱“七月半雨”,七月半雨,鬼驚死,原因每年七月半中元節即盂蘭節,公平在烏塗溝埔祭祀孤魂野鬼,俗稱“祭孤”,如果當晚恰逢下雨,鬼不敢出來搶食,此喻蔡君的拳術厲害誰都不敢惹。又什貨街下段更為流傳廣泛的一代武林宗師——劉阿梅,居住在此直至逝世,公平人一談起劉阿梅,婦孺皆知,在此無須贅述。什貨下段中間有一中國民間文學的奠基人、民俗學宗師鍾敬文的故居,鍾老在年青時居住於此,鍾敬文祖上所置房產,其中有一座從魚街直通至什貨街,魚街那一段房屋與什貨街這一段房屋,中間有一水井作為不同街道的分界線,水井中間有一穹頂門作為互通的門,水井寬約50公分,橫跨一步即可穿越。魚街一段原後山李展(熟諳水性)居住,現為原水運站林水宜子孫居住,什貨街這邊的房屋現由羅根孫子羅長德居住,林水宜與羅根後代現居住之房產,原系鍾敬文祖上購置,在鍾敬文離開公平以後,此房屋連帶其現已頹落的旁邊三間故居,由鍾敬文兄長出賣給公平笏雅村鄉紳黃潭宣。什貨街這邊的房屋是鍾敬文老前輩居住,現在,在鍾敬文生活讀書的閣樓上還可看到牆壁有一圓門,是從左側往右側的二樓門,當時鍾老前輩在什貨街二樓起居,通過圓門就至右側讀書學習的一邊,蘭窗前面向東南方向即是魚街,房屋座落方向為“乾山巽向”,也許蘭窗一詞是二樓窗櫺是木櫺條,主人賦予了一美妙優雅的名字,“蘭窗”,地下一層兩間房屋之間作為通道的圓門至今還清晰可見,另有一可通地下天井和中間大廳堂的長方形門。現羅長德居住的房屋,其祖父羅根,祖籍陸豐,公平人稱為“拐手根”,房屋系解放前向黃潭宣購置,羅根,祖宗幾代都是放魚苗的名人,其數魚苗像是唱歌,非常快也基本上準確,數魚苗下海下溪河養殖,其水平在海陸豐無出其右者。居住在炭街的原公平業餘白字劇團的文武生葉葵老前輩,年屆85歲高齡,至今還記得什貨街鍾文水製作的“雜頭糕”名聞遐邇,公平老一輩和來往公平經商的外埠人都讚美其“雜頭糕”味美好吃。

北帝宮,宮前的一片曠地也叫御前街,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宮廟即在此處。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王爺宮,其街道之名亦是緣於三山國王廟。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在王爺宮町東面一條通往舊圩的街道叫鳥街,乍名鳥街?不清楚,但鳥街出了一個名聞遐邇的人,就是譚仙,舊社會說公平“三不入”,其中一為邪教的“靈都”不敢入,就是這譚仙,是一個靈都高手。舊社會,跑江湖的把戲佬,來到公平混口飯吃,不去拜謁譚仙就可能會自找苦吃。既說就是有一跑江湖的不曉得拜候譚仙,在表演魔術時,將一人分割成幾段,這譚仙看後回家就跟其孫子說爺爺表演一魔術讓你看看,遂抓來一隻青蛙,唸了一段咒語燒了一張符在碗裡的水中,含一口符水噴在青蛙身上,然後將青蛙切成幾段,青蛙的肢體還會活動。然跑江湖那邊的可急死了,魔術中把人切成幾段怎麼接都不能接上,圍觀的人都也在著急,慌亂中有人向這個把戲佬提醒,是否去拜候了一個叫譚仙的?迴應沒有,旁人叫他馬上去拜候這譚仙,聽此則提著禮物前往鳥街拜謁譚仙,為此譚仙就又噴一口符水在青蛙身上,唸了一段咒語,青蛙肢體頭顱又連接在一起,叫這江湖佬可以回去了,把戲佬回到現場一看,平安無事,方知這公平可是藏龍臥虎之地,鳥街尾段,以前叫永安圍,既圍,應建有閘門以防盜賊保平安。

海陸豐故事:公平廿四街漫話


關爺宮,內有關爺廟,文昌廟,城隍爺廟,也是公平對這裡的一永恆的稱謂,關爺宮的舊址廟宇殘存,殘垣頹壁,公平35多歲以上的人都曾在此讀過小學。宮廟前面有一碩大曠地,建有戲臺,彭湃組織農會時在此演說過,蔣介石兩次東征陳炯明時也和許崇智徐向前等人在戲臺演講。南昌起義失敗後,部份起義隊伍轉移到海陸豐時,賀龍等領導人曾在此戲臺演講。抗日戰爭時期,省水產學校遷移在此上課,何香凝等革命老前輩也都曾在此處生活過並登臺講演。

公平四大宮,分佈於東、西、南、北社,三山國王廟座落在東爺王爺宮町,關爺宮位於西社市仔頭出口,北帝宮座落在北社即御前街,華光大帝的瓊花廟則在南社的街尾。伴隨四大宮的還有四大水井,東有鈕厝巷大井頭的水井,南則南社街尾中間的解放巷口水井,西有龍興街中的龍井,北社烏塗溝路道中一水井,此四大水井,水源豐沛,水質清甜,是公平生命之源也。

公平歷史千年,人文史蹟浩瀚,還有多少故事和歷史掌故,應須開發,使公平作為海豐縣北部山區的一顆明珠更加璀璨。


2017年3月28日初稿

2017年4月28日脫稿

注:

1本文中茶街的部分商號等誠蒙黃超嶽叔臺予以提供,在此深表謝意,

2凡是轉載本文的須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姓名以免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3須原文轉載不可改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