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雲”的後現代敘事:一場遊戲一場夢

婁燁說:“我想表達的態度都在電影中非常清楚地呈現了,包括刪改的痕跡。所以上映的時候,從現在開始,我保持沉默。”的確,婁燁什麼也不必說,在觀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後,我像是被釘在座椅上,久久“緩不過來”,鋪天蓋地而來的,是無邊的蒼涼,包括不能說的一切。

“風雨雲”的後現代敘事:一場遊戲一場夢

《風雨雲》敘述了一名年輕警官楊家棟在調查官員唐奕傑的死因時,一步步接近黑暗真相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線置於犯罪懸疑片中其實並不見得新穎,但其特別之處在於,婁燁在對真相的迷霧剝繭抽絲時並不遵循時間的線性描述,而更像是緊盯真相的波紋式擴散敘述。如果說《風雨雲》是一部小說,那麼婁燁的作者性在敘事手法上充分體現出來,《風雨雲》是一個任由作者擺佈的故事,作者以全知視角、選擇性地回憶整個事件,無數插敘只為最終真相的揭曉服務,全片沒有一句廢話。

“風雨雲”的後現代敘事:一場遊戲一場夢

在我看來,婁燁放棄了“電影的理性”。電影由於劇情展現的需要,在時空二元的處理上常常需要與生活中更習慣的敘事方式相結合,從而喚起與讀者更多的共鳴。而在《風雨雲》中,婁燁採用更加迂迴隱晦的敘事方法,劇情看似“說得很滿”,人物關係的展現和案件真相的揭露似乎已經趨於完整,但事實上,婁燁在敘述上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對電影細節提出幾個問題就能發現被保留的部分所在,比如:林慧為什麼嫁給唐奕傑?為什麼婚後唐奕傑性情大變?連阿雲流產的孩子是誰的?阿諾為什麼殺死唐奕傑?這些問題每個人都能回答,但不同人的解答卻不一定相同,這也就意味著影片傳遞著多元的信息。

不論婁燁大面積的留白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我個人趨向於有心),這樣選擇性的敘述給了觀眾更多的解讀空間。李浩在對比餘華的《愛情故事》和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時有這樣一段觀點:“那種獨特的‘經驗省略’——當然所謂“經驗省略”並不是把實體經驗省略掉,海明威和餘華在他們的小說中省略的其實是我們憑經驗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他們依賴讀者的經驗。因此這種省略技巧其實是最大限度地調動讀者的經驗參與,使讀者覺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經驗能力。”在我看來,婁燁的敘述方式也正起到這樣的作用。然而大篇幅的選擇性插敘也給影片帶來了弊端,觀影后的確仍感到邏輯上的迷糊不清,時間的跳躍相對混亂和影迷憑藉經驗揣測角色行為動機的差異共同造成了《風雨雲》的表達效果也許並沒有達到預期。

“風雨雲”的後現代敘事:一場遊戲一場夢

婁燁的電影一直以來獨具個人風格,眾多影迷不吝讚美,直言他的一系列作品拍出了“婁燁式的中國”。我必須承認,這系列以魔幻城市為題材的電影作品我看得並不多。但在《風雨雲》中,直觀的都市魔幻和生活的眩暈感的確席捲而來。婁燁對於人性的把控是精準的,“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徹底的壞人”,倘若刪去影片中的楊家棟警官的兩場床戲,將好壞明確地對抗起來,那麼清晰的邊界只會讓這部影片落入俗套。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是過時的產物,在後現代主義中的話語體系中,反對單一以理性為中心、反對二元對立,懷疑社會的價值體系的構建,解構生活以表現一切的不穩定性和無常性。儘管電影情節絕對稱不上“具有典型性”,但人性的一方面在社會中卻並非個例,《風雨雲》恰恰用人性中模糊的部分展現處於現代都市文明中人們的迷思與混沌。不僅僅是楊家棟,影片中的主角都在善惡之中掙扎,人性的不確定性看似是一種希望,卻讓觀眾陷入更大的絕望和懷疑之中,灰色地帶總歸缺少亮色的點綴。

“風雨雲”的後現代敘事:一場遊戲一場夢

在影片中有三個細節很有意思,一是林慧在出嫁時沒有哭,反而歡天喜地得摔了跟頭;二是在距離影片結束還有20分鐘時為楊家棟設置的官方洗白;三是唐奕傑在毆打姜紫成後立刻變身“好官員”解決城中村衝突。將這三個細節置於一處,是由於我認為這些細節具有某些相似性。林慧的歡天喜地不僅僅挑戰傳統婚嫁習俗,隱喻時下現代都市文明與傳統社會的衝突,也是對婚後生活的一種諷刺。在楊家棟的洗白後發現真相遠沒有到來是對現代司法體制的打臉,而唐奕傑的兩幅面孔更是表現生活被撕裂的困境——現實中的虛偽——這是對真相的反諷。

世界遠遠比想象中更加複雜多變,辛辣的諷刺我想才是導演的所要體現的態度。我一直覺得《風雨雲》的目的並非為了講故事而來,它更像是一份問題列表,向觀眾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結局中真相的揭露其實早沒有那麼重要了,導演在意的是“世界的真相是什麼”,人們追求的彼岸在哪?跨過了這道坎後有什麼在等著我們?面對世界的骯髒和黑暗,人們該如何自處?這些問題婁燁並沒有給出解答,就像電影開篇的水霧樹林,真相永在雲裡霧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