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縣紫山村:紫氣東來盈天地 靈山毓秀孕聖賢

龍山 紅豆杉 楊儀 漢安帝 福州新聞網 2017-04-21
永泰縣紫山村:紫氣東來盈天地 靈山毓秀孕聖賢

福州新聞網4月2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呂路陽)這是一個極富色彩感的村落,有著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紫山。紫山是永泰海拔最高的一個行政村,終年雲霧飄渺,遠望似有紫氣騰昇,因此有了“紫山”的名號。

但是,紫色並不是紫山的全光譜,“綠”和“紅”才是它真實的色彩。紫山的綠,綠得讓人窒息,而它骨子裡散發出的紅,則讓人血脈賁張,豪情幹雲。

綠海紅豆兩相宜

踏上這塊古老的土地,最讓人心動的就是“綠”,綠得出奇,綠得可餐,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在這片茫茫綠海中,大量神態飄逸、清雅挺拔的紅豆杉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紅豆杉又名紫衫,紫山村因此得名也未可知,但紫山多紅豆杉卻是不爭的事實,全域紅豆杉多達500餘棵,且多“群居”。

龍山堂是楊家祖厝。堂前左側山墩上,有一片鬱鬱蔥蔥的紅豆杉混交林,紅豆杉古樹有15棵之多。這就是紫山人精心呵護的“風水林”。

1043年,楊家先人楊儀新從嵩口遷至龍山,建造龍山堂前,請地理先生看“風水”。地理先生環顧地形,比劃羅盤,連聲稱讚“此乃開族福地”。他指著左前方山墩的小樹說:“此處若為一片樹林,必定人丁逾萬,更加昌盛。”於是,楊儀新命人挖掘池塘的泥土堆到墩上,栽下紅豆杉、柳杉等小樹苗。如今,這裡年齡最大的紅豆杉已有900多歲了。

後來,人口不斷增加,有人糟蹋樹木,屢禁不止。族長心生一計:叫一個家人入林砍斷一根樹枝,另一人到族長面前告密。族長立即宴請各戶長,宴席中,將那個家人捆綁起來“執行”家法,直到家人承認錯誤,保證不再入林砍樹為止。

墩面上有一棵紅豆杉,胸圍4.61米,高約18米,兩個主枝早已折斷,枯萎成洞,三個杈枝挺拔向上,充滿生機。楊家先人楊君尹曾賦詩云:“叮嚀勿剪敗,昂聳萬年春”。

墩面東南角,還有一棵由紅豆杉和紅葉石楠雙樹合抱的“情人樹”,枝枝相連,葉葉相疊,天然合一,見證了紫山人的美好愛情。

志如紫山入雲端

紫山更是一片紅色的土地。中共閩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曾在這裡戰鬥,用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1935年5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主力退出江西,閩贛省委、省蘇維埃隨省軍區撤離寧化根據地。部隊幾經周折,克服重重困難與險阻,才擺脫國民黨的圍攻追擊,登上紫山打游擊。

隨後,敵保安團調集重兵前來圍剿,閩贛省委書記鍾循仁、省蘇維埃主席楊道明指揮省工作團成員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激戰中,32名戰士犧牲。

1942年~1949年間,閩中游擊隊黃國璋、林汝南、蘇華、毛票等隱蔽在紫山、溪裡、蝙蝠洞一帶開展革命活動。紫山人民積極為游擊隊轉運各種必需品,提供物資、糧食,幫助引路、望風和報信。在此期間,楊信銓、楊銀樹、楊起梅、楊銓庭、楊文隆等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有詩讚雲:軍民同心闖難關,志如紫山入雲端;面對淫威不屈服,敢將“三山”都推翻。

龍山繼美令名傳

早在五代後唐,就有楊李兩姓的先民到紫山繁衍生息,這裡有千年古民居龍山堂、繼美堂,有古井、寨堡。走進紫山,千年文明撲面而來。

龍山堂的建築尤為奇特。門前水池上的曲形步道,世所罕見。該祖厝的龍穴為臥牛形,原沒有水池,水牛困山沒生氣,人丁不旺,後經堪輿師指點,建了水池曲道,化形水牛臥池,曲道為牛腿,自此,靈氣大作,子孫興盛。

龍山堂保留著一副祖傳的對聯:世維嚴三合,官籤稟四知。“四知”典故,說的就是楊家先人楊震。東漢安帝時,楊震初任東萊太守,舉薦其學生王密做昌邑縣令。王密始有政聲,後漸貪贓枉法。七年後已任太尉的楊震巡察東萊,王密盛宴款待,並暗送十斤黃金。楊震罷宴辭金,王密告訴他無人知曉,楊震厲聲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龍山堂已開闢為閩贛省委舊址。

龍山堂右邊有三口並連的方井。楊家先祖立位龍山,在龍山堂右側建了這三口方井,水質清冽。楊家後人在井旁立碑,上面鐫刻著楊儀新的題詩“二淵鑿井流千古,萬里思源寄寸心”。

而李氏祖祠位於溪裡。李氏先人信公被敇封“七省巡撫御史”後,於宋嘉祐戊戌年拆舊祖厝建祖祠。祖祠門前建有三個不同形式的大埕。大埕名曰“巡按大埕”,下埕為“八卦大埕”,第三埕為“御史旗杆”大埕,埕前立一對雙眼穿孔的“旗杆碣”,以示“御史”身份。埕下有一斜坡,用石板條鋪成,名曰“下馬坡”,據傳凡官位不及“巡按”者,必須下馬而過。

李氏祖祠還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省委領導人黃扆禹、蘇華,閩中特委領導人黃國璋、饒雲山、毛票等曾在這裡留下可貴的足跡。現在,李氏祖祠修建了“中共福建省委永泰溪裡聯絡站”舊址紀念館,給祖祠增添了無限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