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鷹/文

很小的時候,常常聽人說“魏午莊打牛莊”的故事,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大了,逐漸知道自己的奶奶和外婆都是魏氏,依然沒有太放在心上。

後來有人告訴我,我長鄄馬家是隆回“三大家族”之一,除了高興還是高興;再後來聽說外婆的爺爺叫魏定南,試著在網絡上搜索,明白定南公是楹聯大師,其楹聯“題湖南臨武學署” 入選《民國對聯三百副》,這時候高興升級。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搜索到定南公的故居“存恕堂” 被列入“中國名人故居” ;這下深深地被震撼,決定動筆把這個事情寫出來。

經過各種搜索、多方求證,對魏、馬二家越來越瞭解,於是有了再寫一寫定南公與隆回魏氏家族的衝動。

隆回地處湖南邵陽,位於湖南中部稍偏西南資江上游,有456個姓氏;在這四百多個姓氏中,民間傳說隆回有“三大家族”:司門前魏家塅魏氏(金潭魏氏)、高平羅洪鄒氏、六都寨長鄄馬氏。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魏家塅魏氏族譜

“三大家族”之首魏家塅魏氏的遷徙由來,族譜中是如此記載 [1] :

魏氏是黃帝的姬姓嫡裔。

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個兒子姬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被分封在畢(陝西咸陽西北);建立畢國,爵位為公爵,史稱畢公高,是畢國與畢姓的始祖。

畢公高的後代畢萬於春秋中期在晉國做了晉獻公姬詭諸的大夫,與趙夙一起滅掉耿、霍、魏三國,被晉獻公分封在魏(山西芮城縣北)。畢萬的後代逐漸採用封地“魏”作為自己的姓氏。

後來秦滅六國,魏氏子孫於河南開封一帶生息繁衍。

到南宋末年,河南蘭考的魏良佐,被朝廷任命為福建布政司參政;赴任途中,經過江西贛州時,遇戰亂無法行走,就定居江西石城。

魏良佐後裔魏貞於元朝末年從江西南昌遷居至湖南長沙。

明永樂年間,魏貞後裔魏萬一偕弟魏萬二由長沙遷移到隆回魏家塅。

魏萬二生育一子,早逝無傳;魏萬一生育三子,三大房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魏源、魏光燾和魏定南等名人均為魏萬一後代。

魏源(1794-1857):名遠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進士。曾任東臺和興化等縣知縣,高郵知州。早年在北京與林則徐、龔自珍等交遊,潛心王陽明心學,後注重經世致用之學;晚年棄官歸隱,專注佛學。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瞭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誌。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清政府的重臣

魏光燾(1837-1916):字午莊,別名石龍山人、湖山老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同為十九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歷任陝甘、雲貴、兩江、閩浙總督兼充南洋通商大臣、鹽政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新疆地區建省後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長(巡撫)等要職。署理兩江總督期間,繼張之洞、劉坤一之後籌建三江師範學堂,是開啟近代新疆博達書院、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也是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魏定南故居“存恕堂”舊址

魏定南(1861-1945),字丙榮。曾任電白和瀘溪二縣知縣,光緒年間官至知府,民國年間為寶慶縣議會議長。著有《聽桔軒稿存》二卷;楹聯一道堪稱海內一流,久享盛譽。其楹聯“題湖南臨武學署” 入選《民國對聯三百副》,故居“存恕堂” 被列入“中國名人故居” [2] 。

乾隆戊午(1738年)到光緒已卯(1879年)的141年間,魏家塅魏氏出過文武進士3人、文武舉人15人、撥貢9人、秀才廩生近70人,現在的博士、碩士、學士難以計數。

家族中除魏源、魏光燾和魏定南等名人外,具有影響力的人物還有:

魏顯達(魏源堂兄):字傑南,又字筠谷。道光舉人。著有《筠谷未定草》和《隆中山歌》。其撰寫的楹聯“普濟眾生蒙佛蔭,渡連聖城沐神恩”和“香滿畫堂,青煙繞院;燈輝寶座 ,紫氣騰霄”曾懸掛於由攝政王多爾袞府改建成的瑪哈噶喇廟(普渡寺)的大殿。

魏孺耆(魏源長子):原名耆,字伯孺、英甫,號剛已、綱紀。曾任江蘇候補同知,官至兩淮鹽知事。詩文書法,皆有法度;善刻印。

魏恆(魏耆第三子):字叔平。同治四年(1865)任通判;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魏光燾保薦隨營辦理軍務,後升任知府。

魏繇(魏耆第四子):字復初,又字季詞。捐授中書銜。著有《魏季詞先生遺集》(《泳經堂叢書》)十一卷,包含:《金溪詞》一卷、《復初文錄》一卷、《文斤山人集》六卷、《金溪題跋》一卷、《泳經堂詩》二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魏春階(魏光燾之侄):湖北襄陽知府。著有《烹茶吟館詩草》、《雙鬆草堂詩草》。

魏光宇:道光庚子進士,廣西全州知州。

魏榮斌:光緒庚辰進士,官副將。

魏炳蔚:積功擢至道員,分發陝西補用;署陝西潼商兵備道、陝西延榆綏兵備道。著有《思闕山館詩存》二卷。

魏瀛:江西建昌府知府、贛州府知府。著有《修福壽溝記》。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江南製造局舊址

魏允恭:字蕃室,號讓吾。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官內閣中書、江南製造局總辦、湖北候補道、民國河南開封道尹。梁啟超、汪康年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曾任該報英文譯事。戊戌維新後期,被兩江總督劉坤一保薦經濟特科。1905年完成《江南製造局記》的編寫,這是目前研究江南製造局最為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它對於研究洋務運動及近代中國軍工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魏承恩:四川綿州知州、眉州知州。

魏鍾青:署湖北襄陽府事。著有《烹茶吟館詩存》、《藕絲詞館外集》等。

魏相榮:署池大江防同知,兼理池州府事。

魏雲:湖南省政府參議,歷任寶慶、岳陽、武岡等縣縣長。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

魏肇文(魏光燾第三子):字選廷、武伯,號蘭生、瑰君、桂庵等。書法大家,史上號稱“最後的名士”;華興會創始成員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蔡鍔和黃興的結義兄弟,孫中山的大元帥府參議、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周南女子中學舊址

魏湘若(魏光燾次女):1900年與中國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劍凡(周家純)結婚,“曾變賣自己的全部陪嫁,協助辦學,並任周南女子中學代校長;培養了大批人才,如楊開慧、向警予、蔡暢、陶斯詠、丁玲、朱鎔基夫人勞安、馬英九之母秦厚修等”。其公爹周達武是明朝皇室吉王朱見浚後裔,湘軍虎將,歷任總兵、四川提督、貴州提督、甘肅提督加尚書銜;女兒朱仲麗、朱仲止分別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王稼祥、開國大將肖勁光的夫人。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金陵大學舊址

魏榮爵(魏肇文次子):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聲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1933年考入金陵大學物理系;1945年到芝加哥大學和伊利諾大學主攻核物理,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學位。1954年在物理專業中建立中國第一個聲學專門組。

魏源、魏光燾、魏定南和隆回魏氏家族

北伐戰爭

魏巍(別名浩然、另用名白天):國民黨和共產黨雙料少將。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1939年任國民革命軍九十三軍少將參謀長、副軍長;1941年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退役後,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由郭沫若兼任)。從事戰爭史研究,著有《目前戰役問題》、《唐末農民戰爭的戰略問題》。

魏寅(魏定南之侄曾孫):又名煥升,字人鎮,筆名阿味。1949年畢業於國立湖南大學,為中國楹聯學會的發起人之一;1994年被評選為“中國聯壇十老”。其小傳被收入《中國對聯大辭典》、《當代對聯藝術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對聯寶典》、《中國詩詞家名錄》等多部辭書。代表作品有《魏氏軼聞》、《魏源傳略》、《魏源楹聯輯注》等。

通過深入瞭解,對魏家先輩們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斷;他們的傑出與偉大一定會成為吾等後輩們前進的動力。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參考資料

[1]

2004年第5期《圖書館》尋霖:魏肇文及隆回金潭魏氏

[2]

2019年5月17日《中國網》馬一鷹:魏定南故居被列入“中國名人故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