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除此之外,隆德至張易公路的建成形成連接原州區、西吉縣通暢便捷的縣區交通運輸體系,為六盤山文化旅遊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為遊客創造一個進出便捷、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文化交流。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除此之外,隆德至張易公路的建成形成連接原州區、西吉縣通暢便捷的縣區交通運輸體系,為六盤山文化旅遊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為遊客創造一個進出便捷、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文化交流。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觀莊至姚套公路的建成,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該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建成了觀莊姚套球(宿)根花卉產業示範園區,生產百合、菊花、玫瑰等鮮切花,形成土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實現了土地效益的倍增。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除此之外,隆德至張易公路的建成形成連接原州區、西吉縣通暢便捷的縣區交通運輸體系,為六盤山文化旅遊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為遊客創造一個進出便捷、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文化交流。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觀莊至姚套公路的建成,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該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建成了觀莊姚套球(宿)根花卉產業示範園區,生產百合、菊花、玫瑰等鮮切花,形成土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實現了土地效益的倍增。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辛平至觀音農村公路的建成,使神林鄉辛平村神林山莊交通十分便利,山莊以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自主經營、食材集供為模式,以莊點變景點,農院變賓館,農民變工人為宗旨,打造全區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示範點。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除此之外,隆德至張易公路的建成形成連接原州區、西吉縣通暢便捷的縣區交通運輸體系,為六盤山文化旅遊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為遊客創造一個進出便捷、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文化交流。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觀莊至姚套公路的建成,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該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建成了觀莊姚套球(宿)根花卉產業示範園區,生產百合、菊花、玫瑰等鮮切花,形成土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實現了土地效益的倍增。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辛平至觀音農村公路的建成,使神林鄉辛平村神林山莊交通十分便利,山莊以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自主經營、食材集供為模式,以莊點變景點,農院變賓館,農民變工人為宗旨,打造全區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示範點。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如今的隆德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通暢清潔美麗的農村公路,平整水泥(瀝青)路串聯每家每戶,沿線路燈、道路綠化、安保設施按標準設置……

近年來,隆德縣交通運輸局制定“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了村道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加大公路專業化養護,進一步提高主幹線通行質量力度,建立農村公路巡查制度,及時查處侵害公路違法行為和公路髒、亂、差現象,加大養管資金支持,解決了“養路”與“養人”的矛盾,保障了農村公路養護工作順利開展。2018年6月份,隆德縣被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命名為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

“一路通,則百業興。” 交通扶貧是扶貧開發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

8月的隆德,青山如黛,綠林含翠。從高處俯瞰,穿行在隆德大地的一條條柏油路宛若一條條青色玉帶,在綠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構成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景畫。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入戶便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縣域全境,成為助推該縣脫貧進程的“加速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鄉村路為百姓致富帶來新思路

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位於楊河鄉政府北5公里處,東與好水鄉中臺村相鄰,南與楊河鄉楊河村相連,西與西吉縣相鄰,北與西吉什字鎮接壤,距隆德縣25公里,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落後的交通阻礙了村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展交通扶貧建設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戰場上必備的“武器”。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馬友德駕車帶著一家人回穆溝村探親,行駛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感慨良多:“小時候這裡沒路走,出門全靠兩條腿,現在柏油路通到家門口,變化翻天覆地。”

近年來,隆德縣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總目標,把農村公路作為“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的基礎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為主線的“三縱四橫”縣、鄉幹線立體交通路網格局,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據隆德縣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農村公路的建成,使隆德縣多個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當地農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家家養牛羊、戶戶蓋新房。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在種植業方面由原來單一的種植冬小麥,調整為全部種植地膜玉米、馬鈴薯。“種植地膜玉米確保養殖草料供給充足,玉米種植面積從最初的9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5.2萬畝,全鄉6萬多畝耕地幾乎全種了玉米。”冶文軍說,楊河鄉共5個行政村3000多戶1.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2700多人。全村205戶在販牛大戶佘紅元的帶領下,戶均養牛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全村肉牛年飼養量穩定達到1559頭以上,基礎母牛擴繁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道路通暢了,農產品都銷售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冶文軍說,以前地裡的蔬菜全部靠人工外運,費時費力,現在車輛直接到地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縣堅持“普惠+特惠”原則,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中藥材、草畜、冷涼蔬菜、林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案思路,圍繞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支柱產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鼓勵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落實增收產業。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公路連接成網 激活農村新經濟

公路建設加速成網,為隆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道路通,百業興。自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隆德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扶志扶智,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貧困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條三級公路。最初,該道路設計技術等級低,路面狹窄,陡坡急彎多,公路隱患突出。”隆德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車流量逐年增加,尤其大噸位載重車輛碾軋,導致路面破損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區投資1.3億多元對該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標準升級為二級,並對公路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

“真是太感謝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新建的公路與我家農家樂相連接,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近日,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哈進軍高興地說,現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寬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馬路邊上還裝了護欄,行駛時更有安全感。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隆德至莊浪公路的建成,為溫堡鄉新莊村盤龍山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建成了“產、加、銷”與“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遊莊園,山莊解決了當地80餘人穩定就業,300餘人季節性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同時,還帶動了沿線鄉(鎮)、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歷史文化村的戲曲展演、農家餐飲、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營活動朝氣蓬勃。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除此之外,隆德至張易公路的建成形成連接原州區、西吉縣通暢便捷的縣區交通運輸體系,為六盤山文化旅遊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為遊客創造一個進出便捷、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文化交流。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觀莊至姚套公路的建成,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該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建成了觀莊姚套球(宿)根花卉產業示範園區,生產百合、菊花、玫瑰等鮮切花,形成土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實現了土地效益的倍增。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辛平至觀音農村公路的建成,使神林鄉辛平村神林山莊交通十分便利,山莊以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自主經營、食材集供為模式,以莊點變景點,農院變賓館,農民變工人為宗旨,打造全區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示範點。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如今的隆德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通暢清潔美麗的農村公路,平整水泥(瀝青)路串聯每家每戶,沿線路燈、道路綠化、安保設施按標準設置……

近年來,隆德縣交通運輸局制定“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了村道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加大公路專業化養護,進一步提高主幹線通行質量力度,建立農村公路巡查制度,及時查處侵害公路違法行為和公路髒、亂、差現象,加大養管資金支持,解決了“養路”與“養人”的矛盾,保障了農村公路養護工作順利開展。2018年6月份,隆德縣被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命名為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隆德縣“四好公路”建設成脫貧富民“加速器”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215.8公里,其中省道77.8公里、縣道28.5公里、鄉道245.2公里、村道864.3公里,99個行政村全部通瀝青水泥公路,農村客運車97輛,線路33條;城鄉公交52輛,線路18條,全縣99個行政村通公路、客車率均達到100%,實現了“出門有路,上路有車”的目標,廣大農民群眾收穫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王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