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曉帖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通令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打下湖北襄陽之後建立政權,自稱“新順王”。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政,國號“大順”,年號“永昌”。眾多史學專家認為,永昌二年(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殉難,可以說大順朝始於湖北終於湖北。李自成之死是中國古代七大謎案之一,史學界各派眾說紛紜,孰真孰假,莫衷一是。

2009年,8月6日,通城縣李自成研究會通過網絡,對外公佈900餘件大順文物,力圖終結史學界對李自成之死的爭論。咸寧通城公開的大量“李自成以及大順朝大量的文物和文獻”經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王紀潮實地初步調查,認為這些遺物將為“李自成殉難通城”增添證據,並有可能重現一個被湮滅的王朝。《 光明日報 》( 2010年10月05日 03 版)曾報道:明史專家王春瑜呼籲關注通城“李自成遺物”。王春瑜呼籲,組織相關專家儘快對這些文物進行鑑定。一旦這些文物的真實性得到確認,將是360年來明代史料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對於研究明史,特別是明末清初的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王春瑜教授鑑賞鎏金皇冠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張毅強(右)在“李自成之墓”石牌前與李自成十五代孫李志強先生合影留念

清李元度撰“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可證李自成殉難通城?

張毅強是通城縣檔案局的研究員、李自成研究會的副會長,也是李自成殉難通城之說的忠實信徒。二十多年來,他與通城縣史志工作者對李自成殉難地進行了不懈的考證。張毅強說,他們在發掘館藏文獻檔案的同時,深入民間蒐集、發掘大順文物和史料,近幾年來考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了澄清史實、探索真相,近十年來自費對這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在進一步發掘館藏史料的同時,深入民間注重對大順文物、史料的蒐集與發現,通過不懈的努力,近年來考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張毅強在調查考證中發現,李自成殉難後,其夫人高桂英、侄子李過、丞相牛金星和不少大順遺民親屬隱居在幕阜山一帶的深山老林,還在其後裔發現並徵集各類大順文物三千餘件,其中李自成璽印46顆,高桂英璽印28顆,還有30多位各級大順軍官員的印章180多顆以及“通城縣符”1顆。特別是在李自成親屬後裔發現一批保存尚好的文書檔案,填補了國內大順檔案收藏的空白,對澄清眾說紛紜的大順史實,特別是為解開李自成歸宿之謎提供了有力依據,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在50餘萬字的2000多件大順檔案中,有聖諭、手諭、密諭、告示、奏疏、塘報、信函、憑據、地圖、李自成詩集、李過日記、《南源突圍大事記》《永昌大事紀》《永昌遺恨錄》《九宮遺恨錄》《西樓雄夢》《皇城驚夢》、吳汝義撰《伴駕手記》等等。下面兩篇文章由張毅強收藏並整理。

通城九宮山李自成殞命考

(清 李元度 撰)

九宮山處通城縣南,是幕阜山之支脈延伸而下,實係羅霄山脈。山上向有道觀不知為何朝所建,也不知何人所見(建),其道觀之奇處也可能因朝代之更替或興廢不一。有趣的是,時而為道士居住,時而又有道姑居住,陰陽迭變無期。其香火向以較旺盛,很可能是集了幕阜山之靈氣所鍾。後來由於明末之戰亂,亂到崇禎皇帝被逼上煤山自縊而死,而後一年之久,一位叱吒風雲、馳騁疆場半個中國,把崇禎逼死的擎天草寇,卻在兵敗山海關後,一步一步的退卻,由山西而陝西,由陝西而湖北,由襄樊而武昌,由武昌而崇陽、蒲圻,節節後退,最後退到通城,於九宮山麓神祕死亡,給後人留下很多的討論話題,最後也使這小小的九宮山而名曉全國,容下慢慢寫出一得之見。

說到李自成來到九宮山,我認為是有其依據的:第一,從武昌逃出時,往江西九江而去、乘船東下顯然是不可能而去的。李自成自荊襄一路而來,不斷受到清兵的追擊,雖然損失了很多兵馬、武器輜重,但仍然帶甲數十萬之多,戰船一旦下到長江,則連綿不斷而且擁江而下,極易受到兩岸之夾擊。不要說李自成有劉體純所負責的人員眾多龐大的偵察探聽人員隨時的塘報、密報聯絡,就是李自成自己也知道左良玉的幾十萬人馬離開武昌往南京而去,且已至九江。左良玉已死於船中,左夢庚自己不是帥才,必會率部而投清兵,而袁繼鹹之兵全投左夢庚。往此一路而去九江,先不說左營數十萬人馬之威脅,且說已有數十萬眾屯駐九江,而李自成再去湊熱鬧,不發生任何衝突,糧食來源從何而來?再下鄉籌集搶劫,先到之兵已搶完之地,即使挖野菜怕也輪不到李自成去挖了,更何況一面是左軍,一面是明軍,一方面清兵窮追不捨,三面受圍的陷阱等著,別說是一個曾統領過千軍萬馬而馳騁沙場的統帥,就一個未經過戰陣之人也應不犯此錯誤之往內而鑽,故而不去九江之肯定也。離開武昌走崇陽而蒲圻再通城,這是另有意思的。當時湖南已無明軍之大將及大軍,明朝殘存之小朝庭全力放在守護南京一片,已無力顧及湖南此片土地之歸屬,只偶爾從廣西之境殺到永州及於潭州、長沙之地,此是從後來之戰爭發展中而可見之其一斑也。至則清軍雖數戰逐及湖南而至腹心,而不久駐也,此從後之何騰蛟與清軍的數年之輾轉戰爭可知也。且湖南亦多山地,西南而去近於貴州、四川之不可而往來者,是曾從之來處也。選擇下崇陽經蒲圻再轉而通城也是末路慌而不擇也,或確切是經過探聽而知平江、劉陽一帶皆山也,既無清兵之追擊,或即有清兵之追擊而想利用山地之險而易拒清軍之鐵騎也,此為預想之進軍通城其有目的而來也。

綜合上述很多理由,則先已證實李自成是親率大軍到過通城,既肯定了李自成是親率大軍到過通城,則論就李自成死於九宮山就有其必要與有其根本之根據了。九宮山是幕阜山脈下發而伸向通城,再而突起之山,山上有廟已是前朝之事,無庸至辨地存在了很久,又且山上香火旺盛,廟裡道人一代一代之守護,一代一代之傳遞自非今日。故而有廟有道人無容至辨,且有廟有道人必有鐘聲,有鐘聲必聞數裡,有香火必有朝拜之人,有朝拜之人必有絡繹不絕之人知之,故李自成率敗兵到此,而煩悶之氣必然是充塞於胸中,想找一清靜之地而暫消心中悶氣,也未可知況乎。從李自成從崇禎十七年間兵發西安而東征之渡過黃河至蒲州祭拜關夫了以及後來又幾次祭祀關廟之舉來看,他是一個寄希望於神佛保佑之人。雖是一個頂天立地掀翻天之人,但也避免不了底氣不足,謀略欠缺此一特點,人生末路著實可悲可嘆。李自成到九宮山中拜廟,此兩個原因是以說明極有可能也實實在在,但至於後來說是被鋤鐮打死,又或說是隻帶得二十八出走,為村民所圍,陷泥澤中自縊而死,死因傳誦得撲朔迷離,但餘以為既有二十八騎久經戰陣的親兵護衛,是怎麼也不會陷於泥澤中去,即使被陷也無處自縊。赤手空拳尚會抵敵一陣,何況花馬劍從不離身,要尋自死也會以花馬劍自殺身亡,何得以繩索而自縊,舍方便而求其難也。而被圍自縊一說自然不能成立之。在九宮山進到廟中被鋤擊死比較切合當時實際。很可能李自成進入廟中時神殿前無人,李自成由於連日勞累,睡間驟侵,而鑽到神壇之下暫息一時,不料呼呼大睡正香之時,而驚了廟中之,廟內人見尾不見首,且又只見其下身之袞服龍紋,登時以為是妖怪鑽到神桌之下,呼其同伴齊集,以鋤頭向其妖怪擊打,而李自成已經深睡,毫無防備,即是登時驚醒,也只有死路一條。既然打下第一鋤,即使是知道此人是李自成,也不會放虎歸山,令其復來傷人,當此種情況下打死李自成是非常合理的。打死之後見其懸印知為李自成,道人、農夫見其禍大,作鳥獸散而四出逃命,以至於無人知曉其當時實際情況,也屬自然。即後來有參與者又豈敢重題此事乎?是故死因實不可明也,千古之謎恐成也。至於程九伯殺死李延當應另屬其人,因李自成沒去通山,怎麼會發生死在通山之事耶?況其《明紀通鑑綱目》中明紀唐王部中是這樣說的:初李自成走陝西,清兵攻潼關,偽伯馬士耀迎戰敗死,潼關破,自成遂棄西安,由龍駒寨走武岡入襄陽,復走武昌清兵兩道追躡,連蹙之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河、九江,窮追至賊老營,大破之者。當時左良玉東下武昌虛無人,自成屯五十餘日,眾尚五十餘萬,改江夏曰瑞符縣,尋為清兵所迫,部眾多降或逃散,自成走延寧、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是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而自率二十騎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自縊死,或曰民方築保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鋤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疑為自成也,時大軍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獲自成兩從父偽趙候、偽襄南候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又獲偽汝候劉宗敏、總兵左光先等,斬自成從父及劉宗敏於軍。

其書記載自成者確鑿到其通城,進入九宮山地區,但死於何處最後失去音信之地,就是九宮山。死者係何人,除了朽不能辨其屍外,其他都能說明李自成已死,而且就死在通城縣之九宮山。李過到通城已可從《明紀綱鑑》中看出,後李過又到湖南平江,整件事情聯係起來,就有了足夠的理由。李過因追隨李自成來到通城,李自成在通城九宮山被村民打死,義軍失去頭領,千斤重擔自然而然就擱到了李過這位大將身上,清軍從武昌追來,走投無路的大順軍自然不能再退回崇陽、蒲圻而去,如退去豈不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乎?唯一能去者便是向幕阜山高山進軍,進入小坳翻越天嶽關便到了平江的虹橋山區,當明(時)明庭已經洿臺,清軍尚未追到此山曲之地,自然就最適合李過率兵在此生存了,故有後來之十多年的生存,最後便是確證。李自成死於通城便可佐證李過在平江,李過在平江便證實了李自成確實死於通城之九宮山。人情冷瞹,天意使然,莫以人們意志移易,李自成雖然一大草寇,死於九宮山當有定數,援筆記之也,亦為後人增一佐證。(抄自光緒五年李元度撰《雜聞摘錄》第四冊 張毅強收藏並整理)

李自成死於通城另一種傳說

(清 李元度 撰)

前頭之筆墨已經全面敘述了李自成敗跡武昌,下崇城奔蒲圻而來通城的全過程,並寫下李自成率領二十八騎就食九宮山,被不明不白打死於九宮山大廟之中的經過,確證了李自成實到通城並死於九宮山。但近年吾前往通城友人處遊玩,重新提起遊走九宮山,再探當年李自成死因之迷,卻在九宮山麓遇一老者講述了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的傳說,與前部所說之死因大相徑庭,便又在此慢慢用筆墨道出一存一愚。

李自成兵敗武昌走崇陽逃蒲圻再奔通城,一路類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一路行來連喘息之機都無法逮得,到了通城已經筋疲力盡,歇了兩晚,感到十分覺悶,便率著這二十多騎親兵四處踏看,不覺來至九宮山山畔。這九宮山乃是天嶽山分枝逶迤而來,一坐獨立山峰,山上有廟向為通城之文人墨客聚會吟詩、寄情適興之所,又乃當地紅男綠女談情交戀踏青之所。四周空明,山不高而靈秀,嶺不大而云封,古廟清鐘聲穿林樹,便更覺悠揚閱耳。人生享樂原是天性,不覺有一人物也許天之數定,該與此山有危。當日李自成率軍兵到此,聞得古廟鐘聲十分悅耳,頓覺神清氣爽,往日的疲勞以及煩惱便一掃而光,便將從騎留于山下,自帶親兵一人上山。上得山來,見一古廟不很大,雖不甚氣派,卻也幹靜異常,爐內香火旺盛,似有很多人已見過神靈奉了香。此時廟內已清靜,李自成是很信神的,他便將親兵留在廟外,便親自進廟拜神,恭恭敬敬拜過神後,便四處慢慢遊看一走,見滿廟神尼廟祝皆歸盡室,便游到廟後,突見一村姑在小解,起初李自成意欲避走,而村姑見有人來,立即起身,只這一起身不打緊,卻把李自成登時看得呆了,原來這村姑只二十來歲,長得極其標緻,雖衣衫破爛,難掩其美,一股青春氣息撲撲而來,豐滿的胸部亞賽春山,李自成在北方何曾見過南方美女,水靈更勝其米脂婆姨,加之李自成連日敗戰,妻妾獸散,早已便成為色中餓鬼,性裡公狼,登時間慾火中燒,性慾大發,把任何煩惱都拋諸了腦後。走過來把此女一把嘴蒙著,抱往後山林內,立即脫下褲子,硬梆梆將陽物頂入女子陰物中,翻雲覆雨滛亂了多時,原來因李自成終日大過勞累,此時極力的放縱性慾,過了一陣便不動了。原來此村姑便是山下近村一少婦,經李自成極欲放縱了一陣,見李自成突然不動了,便一叫也無迴音,再一摸全無氣息,原來李自成已脫陽而死,頓時間嚇得此村姑大叫,掀開李自成便想穿上衣,不料此時村婦丈夫正在四處尋找自己的妻子,聽見叫聲,拿了一把鋤頭尋聲而來,看見妻子慌得正在穿衣,地上卻倒著一赤裸下身之男子,便已明白妻子受到了強姦,於是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不問青紅皁白舉著鋤頭便對著李自成頭部連著挖了幾下,其實李自成早就已死,只是他並不知道而已,否則如果李自成不是因脫陽而死,憑一個普通農夫,即使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也決難憑一把鋤頭一兩鋤便將其擊斃,故而李過帶親兵趕到時,見下身光著,已經頭被打爛,雖不知是脫陽而死,倒也知道其未死之時正在和女人行事,其著實追究死因實不便當,只以率兵包圍山下之村莊,以追查凶手之名對其山下村民相逼。後有一老者當著全村村民說了前面這段經過,只是李過不肯放手,一氣之下為了報仇,把全村的人都殺了,而後來李過不想談到此事,便簡略說死在廟中,後人也便無從考證。不過餘認為老者之說接近情理,是很有采信之面的,故此也將其記錄此中,以便後考。(抄自光緒五年李元度撰《雜聞摘錄》第九冊 張毅強收藏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