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醉酒》是梅蘭芳生前的代表作,也是李玉茹多年舞臺經驗的藝術結晶。她演《醉酒》已有四十四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很多獨到之處。

太真含笑入簾來

京劇演員大都重視出場時的效果。李玉茹的《醉酒》悶簾的一聲“擺駕”響徹全場,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然後,楊妃面部含笑,慢步出場。出場後的動作都比較慢,左右“踏步”的跨步很大,幾乎達到半個舞臺。她的“軟投袖”工底好,幅度大。而這些,表演又是和楊玉環的處境、地位、性格以及出場時的具體情境緊密相連。

李玉茹《貴妃醉酒》的表演

李玉茹《醉酒》排練照片

當時的楊玉環深得唐明皇的寵愛,已經是“三千寵愛在一身”,並已冊封為貴妃。這次能趁奉召設宴之機,盡情瀏覽宮中的景色,內心充滿喜悅。因此楊玉環出場時的“含笑”是合乎情理的,但她不能笑得過,否則會失去貴妃的身份。李玉茹很欣賞唐人“太真含笑入簾來”的詩句,認為與《醉酒》中此時情境很吻合,既反映了喜悅的心情,又符合貴妃的身份與處境。京劇藝術很講究襯托,楊貴妃出場的“含笑”也是為後來她的抑鬱、幽怨作襯托,使後者更為突出。

李玉茹的慢步出場是既表達楊玉環的雍容華貴,款款而行,也體現了她的優美瀟灑,閒情逸致,是很得體的。在一九五六年以前,李玉茹著重體現楊玉環初出樊籠展翅欲飛的心情。採用了“碎步’’出場,雖然效果是好的,可是程硯秋看戲後指出與揚玉環的身份不合,要求她割愛。李玉茹接受了意見,於是才改為慢步出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醉酒》一開始有兩大段【四平調】,構成了一個主要段落。它從描寫月色開始,繼而聯想到月中嫦娥,既是寫景也是抒情。李玉茹把楊玉環觸景生情的內心活動,刻畫得非常細膩、恰當。在唱到第一句“海島冰輪初轉騰”的“初轉騰”時,演員有一系列的身段與動作,這一程式便叫“三遮月”,是梅蘭芳所創。李玉茹繼承了這一程式,並把李白《月下獨酌》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意境,恰當地吸收進來。

她先是舉頭望月,月光被烏雲遮掩,彷彿嫦娥看到楊玉環的容貌,也自慚不及而躲入雲層。繼而楊玉環用扇遮臉,月光便又露了出來,接著又回首,顧影自憐。這用以表現楊玉環的“閉月羞花”之貌,與嫦蛾一樣的美,和“恰便似嫦峨離月宮”相呼應,另外又表現楊玉環比嫦娥更幸福,楊玉環是“三千寵愛在一身”,而嫦娥是“清清冷落在廣寒官”。這裡,李玉茹把唱與做結合起來,載歌載舞,把身段與表情結合起來,互相補充,把戲與詩結合起來,體現了詩情畫意。

李玉茹《貴妃醉酒》的表演

李玉茹之《貴妃醉酒》

景色撩人人慾醉

楊玉環過了玉石橋以後,高力士與裴力士三人先報“金色鯉魚朝見娘娘”,又報“雁來啦”,楊玉環接著唱出“聞奴的聲音落花蔭”。時在中夜,楊玉環不可能看到空中雁落,也看不到水中魚沉,只能是高、裴二人抓到一些偶然現象,以“沉魚落雁”對楊玉環巧語奉承而已。楊玉環在出場時已經有點自負,在“三遮月”時又有所發展。聽到這些奉承話以後,她更為喜悅,自負也達到極點,並且有些自我陶醉了。

在唱完“景色撩人人慾醉,不覺來到百花亭”以後,為了突出這種自我陶醉的心情,她一反常態使身段、水袖、腳步等動作一律加快,【反萬年歡】的曲調也隨之加快。到舉步進入百花亭時,她面帶一絲得意的微笑,頭部略微上昂,加以輕盈的體態,輕快的步伐,把楊玉環志得意滿,趾高氣揚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為以後唐明皇的爽約而產生的突變,及全劇的跌宕起伏做出了有力的烘托。

無可奈何且由他

當楊玉環到了百花亭,並得知唐明皇爽約以後,有一句唸白: “且自由他”。如果說楊玉環出場至來到百花亭是全劇的“起”與“承”,那麼“且自由他”就是全劇的“轉”,楊玉環由喜悅、自負,轉為沮喪、嫉妒。楊玉環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陰影開始顯現,抑鬱、苦悶、哀怨的心情逐漸激發,成為全劇的一個關鍵。

李玉茹念“且自由”三字時咬字真,尖團明,嘴上有勁。念“由”字時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唸到“他”字時,用手向前一指,吐字短促有力,繼承了梅派含蓄、雋永的藝術風格。這時的面部表情,特別是唸到“他”字時的眼神,在短暫的時間裡表現出楊妃的失望、嫉妒及惱恨。最後的剎那間還流露出一種恐懼的心理。這裡,李玉茹較好地掌握了楊玉環的感情變化,從而使這段戲在全劇中起到“轉”的作用。

李玉茹《貴妃醉酒》的表演

李玉茹之《貴妃醉酒》

名花傾國兩相歡

楊玉環換了宮裝再度登場以後,首先是“聞花”的表演。梅蘭芳早期表演時,聞三盆花,後來改為聞兩盆花。李玉茹過去也是聞三盆花的,但她把聞第三盆花時的表演加以更改與補充,使之既符合劇情,又避免雷同。她把李白為楊玉環譜寫的《清平調》中的“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的詩意,吸收到這一表演之中。

李玉茹在表演聞第一盆花時,先是因唐明皇的失約,感到百無聊賴,聞花以後沉浸在花的香與色中,忘記了唐明皇的失約。聞第二盆花時她的動作仍然很慢,對花對己都有相憐的意思。到了聞第三盆花時感她表現了看花,愛花,掐花,戴花。這些動作既避免了雷同,又體現了“名花傾國兩相歡”。戴花以後,楊玉環想起了唐明皇,想叫他鑑定一下.因為以往總是“常得君王帶笑看”的。於是回身進入百花亭,這才想起唐明皇的失約,舊愁新怨,湧上心頭,蘊藏在內心深處的“春風無限恨”再也無法消除,於是以一個大旋轉,再以“大臥魚”側臥在花叢之中。

以上是李玉茹在一九五六年以前的表演程式。梅蘭芳看了她的演出後,肯定了她的表演,只是對大旋轉的動作持懷疑態度:酒醉的人是否應有快速動作?因此,李玉茹在這裡又加以改動:她發現唐明皇不在百花亭,便隨手擲下戴上的花,再度走出百花亭,一方面表現了“春風無限恨”,另一方面是她想去撫摸花,三次撫摸由於眼花繚亂而撲空,又由於酒醉站立不穩而以一般的旋轉,再度臥倒花叢之中,她尊重了梅先生的意見,並把楊玉環的愈來愈沉醉的狀態烘托出來。李玉茹的這段表演,層次分明,潛臺詞豐富,具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

李玉茹《貴妃醉酒》的表演

李玉茹之《貴妃醉酒》

舉杯銷愁愁更愁

在《醉酒》尾聲之前的大段【四平調】,抒發了楊玉環被李隆基“明誇暗棄”的哀怨心情。楊玉環想起曾得到過寵愛,而現在則“一旦無情”,“苦苦將奴撇”。對過去的甜言蜜浯再也不信。她淒涼地唱出“去也!回宮去也!”併為此而暗喑拭淚。李玉茹不僅看到揚玉環身為貴妃,是“宮裡數一數二的大紅人’’,也看到她不過是三千粉黛的一員,在皇帝高興的時候可以奉之若珍玩,在厭倦的時候也可以棄之若敝屣。李玉茹正確地分析了劇本和人物,表觀了楊玉環的複雜性格。

唐明皇失約以後,楊玉環開始借酒澆愁。“誆駕”以後又是“酒入愁腸人易醉”。這段表演不僅要正確反映楊玉環的人物性格,還必須演出她的酩酊大醉,把籠罩著她心中的愁雲慘霧,通過酒醉而湧現出來。這裡,李玉茹繼承和發展了梅蘭芳的表演,唱出了楊玉環的滿腔幽怨。她唱的最後一句“只落得冷清清獨自回宮去也”,聽起來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尾聲中的表演,她運用京劇誇張的藝術手法,三次因醉而讓宮女攙扶,三次因愁而推開宮女。把“醉”與“愁”結合在一起,使全劇的主題思想更為突出,也使全劇在扣人心絃的氣氛中結束。

本文摘自《戲劇報》1983年3月17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