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李約瑟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李約瑟 哲學 歷史 基督教 文藝復興 技術 歐洲 宇宙 生活在歷史當中 2019-05-13

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這就是歷史上,或者更具體地說,科學史上最為著名的問題之一,“李約瑟問題”。

顯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涉及到科學的本質以及其發展歷史,和對中國的理解兩個方面,下面我們分別來說。

試解“李約瑟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一,科學的內涵

近代以來,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可以明確辨析的恐怕也只能是科學體系的出現和發展。人們一直在問,那麼到底科學是什麼?所謂科學的方法到底如何去理解比較恰如其分?

人們在生活的實踐中,自然的形成了類別,共相這樣的觀念,繼而又抽象出諸如因果性,連續性,同一性,有限性這樣更為抽象的觀念,我們說這種發展是人思維進展的自然過程,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成果,這些抽象的思想都是我們在這個具體的世界,即有條件的世界中所取得的,根本的邏輯上我們不能將這些所謂原則用於我們沒有經驗的世界,但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人是本能的形而上學的動物,所以,矛盾自然就發生了。

試解“李約瑟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下面我們依據對這種抽象概念體系和形式邏輯的應用對象和考察方式來進行分類,如果將其應用到經驗對象,即有顯明邊界的,有限的,可以用形式概念進行定義的就形成了科學,這樣的科學是有界的,完全可證偽的,確定的知識體系。如果我們只是對上述的概念體系本身進行研究,進一步考察其範疇是否完備,是否自足,有無必要進行新的抽象,或者實踐要求我們必須採用新的抽象形式以用來描述新的,我們以前未經歷的情況,畢竟,現有的概念體系也是來自人們的經驗世界,那麼這樣的研究我們一般稱為哲學,哲學本質上是歷史性的,不能被實驗或者直接的實踐活動所檢驗,而更多的是在歷史空間內被證偽。

如果這種抽象概念體系被應用到超驗的,無限的對象,這個我們以前討論過,就形成了形而上學,比如靈魂是連續的還是間斷的這樣的問題。最後還有神學,神學應該說是部分的形而上學和部分的教條的混合產物,因為神學是有明顯的目的,受到嚴格約束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神學是一定條件下的形而上學。

可以看出,科學的種子,或者說科學的核心思維框架的存在是由來已久的,是自然的,他只是在等待人們的召喚。中世紀歐洲的末期,教會已經蛻變為一個一定程度上的官僚集團,官僚集團的必然腐敗招致了社會的廣泛不滿。思維層面上,基督教神學已經發展到了極致,無路可走。例如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情況,地球中心說曾經是基督教不可辨駁的教義,被逐步發現與實際觀察不符合,剛開始堅持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知識分子都被宗教裁判所宣佈為異端而遭受打擊;隨著各種顯見的例證增多,教會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修改教義。

這樣的情形在很多具體的事情上存在,教會的權威不斷遭到打擊並被廣泛質疑,容易理解,你在這個問題上有錯誤,自然有可能在別的問題上一樣出錯,當然,這個權威被消解的過程是漫長,逐步發展的,直到路德宣佈了徹底與當時教會的決裂,另立新宗,基督教對現實社會的權威和控制力量被極大的削弱了,世俗社會的發展獲得了生機,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文藝復興的狀況。

拋開其他方面,我們關注思維方面的進展,人們厭倦了無聊的神學思辨,必然嘗試著將由希臘雅典發端的,經由基督教留存下來的抽象,邏輯的思維體系應用到現實中,科學的世界就此開始了影響世界的偉大曆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基督教孕育了科學並不為過,儘管這未必是基督教神學的本意,基督教不自覺的保存了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更重要的還不是僅僅只是保存,我們說,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幾乎把這種思維繫統應用到了極致,起碼這個過程訓練了歐洲社會一代代的智識精英的抽象邏輯能力,為科學工作的開展和廣泛的被接受做了必要的思維準備。沒有這個過程,形而上的體系恐怕更多是以內蘊形式的存在,就像儒家文明所展現給我們的。所以說,神學孕育了科學在這個意義上並不為過,當然,根源上講,宗教本身反映的就是人類對真理的追求,得到這個結果不應該太過於驚訝。

試解“李約瑟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二,科學的社會性

以上我們談科學主要是就思維發展,或者說學術發展的內部進行而言的,而這,只是科學的一個方面,科學的另一個方面可能更為重要一些,即,科學發展的社會性因素,以下我們主要談這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當然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原因,顯然這主要是競爭性因素造成的。其一是政治權力的充分競爭環境,這個條件在文藝復興前後基本具備。其二是這種競爭還得是開放性的競爭,這種競爭才能保證競爭的參與者主要精力是對外開拓的,否則,這種競爭就會演變成既有模式下的純粹政治權力競爭,古代中國政權割據的大分裂時代和近代歐洲列強之間的混戰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們說這種競爭,不斷的在具體的技術層面提出要求,這就像適宜的土壤,再加上那顆必要的種子,現代科學體系就在歐洲率先的轟轟烈烈的發展起來了。

其次是保證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原因。科學和具體的技術手段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科學的社會化,整體化程度遠高於技術,這也就同時意味著科學的發展是完全組織化的,而技術帶有很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其發展的特點也基本上是斷裂和碎片化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中國有那麼多具體的技術發明,卻無法產生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二者的本質完全不同。現在我們經常從歷史資料裡看到的當時的情形是個別科學家如何偉大,如何獨自就奠定了某種學科的基礎,我個人覺得這多少存在很多盲點和所謂的選擇性無視,實際上我們更應該看看這些明星科學家的前後左右,他們是生活在一種怎樣的環境中。還有對於所謂組織性,我想我們不能僅作非常狹義的理解,即組織必須是有形的,可見的社會團體,無疑這種團體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更為寬廣的比如學術評價體系,方法這種無形的潛在影響,這可能在科學萌芽的階段更為關鍵。

實際上,要說這種所謂組織性或者就社會整體的精神訴求對科學研究的促進而言,也還主要是基督教會的功勞。我們知道,尋求對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學證明一直是基督教神學的一個基本關注點,也自然是無數神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當然,現在我們明白,所謂“上帝”和“證明”根本就是不同層面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把這裡的“上帝”下降一個等級,將絕對真理置換為相對真理,那麼,人們對這種絕對真理的“證明性”的精神訴求不就自然演變為對相對真理,大致上就是對科學體系的追尋了嗎。

當基督教分裂後,其實這個客觀條件已然變成了現實,不同教派都在尋求這種解釋或者說證明,當絕對無法一蹴而就的得到統一或者說公認後,那麼最直接,也最能表達部分真理的內容就演變為社會共同體的基本精神追求,從而成為特定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核心部分,再進而形成相應的組織形態來保證這種價值觀得到必要的維護和支持。

我們可以試舉幾個例子來予以說明。比如,“力”是物理學科中最為基礎的概念之一,也是一個完全形而上學的概念。我們考察這個概念的來源,不禁會要問,人們怎麼當時會認為那些支配神聖的日月星辰運行的因素居然會與日常經驗中的鳥雀飛翔,走獸奔跑,甚至我們手提肩挑所感受到的是同一種本質呢,這很神奇。但是當我們考慮到基督教精神中那種對世界的本質,對神所創造世界的和諧性的一貫追求,恐怕我們就不會那麼驚訝了,因為基督教精神中本身就暗含了這種對統一性,完美性的訴求。

在牛頓的完整的運動力學誕生前,就從我們所比較熟悉的名字哥白尼算起,一直到伽利略時代,再到牛頓,其間不知道多少不知姓名的神學家,哲學家在這個問題上曾絞盡腦汁,這不就是真正能夠穿越歷史,傳承學術追求的最好的組織形態嗎?再說說數學中的極限過程,這是現代數學的根基。但要追根溯源,我們不難發現,極限求和的這個過程實際上完全是一個經驗中的現象,很多民族都在實踐中發現了這個簡單的方法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但只有歐洲人將這個初看並不複雜的經驗發展成為了系統的數學方法,為什麼呢?還是因為早在基督教神學系統中已經就無限和有限問題進行了非常細緻充分的討論,後代學者才有機會有可能進行進一步的開拓。甚至直到今日,關於有限,無限的話題還是神學家,形而上學家,數學家們交鋒的主戰場之一。

當然,就科學的歷史而言,決不能忘記了阿拉伯人的偉大貢獻,他們對人類思想史,尤其是科學史的貢獻絕不是我們通常歷史書中所簡單介紹的只是保存了古希臘和雅典的學術成就,並把他們傳遞到了後來的歐洲人手裡。搞得好像阿拉伯人只是一個知識的二道販子似的,其實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這很不簡單,什麼叫“保存”,如何保存,又如何傳遞,為什麼只有他們能保存和傳遞,他們又做了些什麼呢?阿拉伯人偉大的學術成就和發現,以及他們在思想史上承上啟下的歷史功績已經完全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這裡只是限於篇幅,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參閱其他專著。

簡單做個總結,僅就科學的內涵,或者說本質而言。不難看出,科學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內蘊的形而上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系統性和體系性;二是外在的實證性,簡單地講就是求真。這兩個要素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現在經常引用的概念“可證偽性”。請注意,這個“證偽”不是用以否定真實的科學觀察,科學材料等具體的數據表現。他主要是用來對所謂的科學假說,科學結論進行否定,也就是說,它其實主要否定的是科學體系中形而上學的那一部分,而且,至關重要的是,這種形而上學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否定,而不至於引起人類社會中其他方面,比如宗教教義,倫理道德等過分地連鎖反應,以至於這種否定本身根本無法進行下去。

試解“李約瑟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

三,科學與中國學術傳統的距離

現在我們來看中國,求真務實的實證精神中國從來都不缺乏,比如我們的歷史研究領域就有綿延千年的考據傳統,這種對歷史論據真實性的考察就是實證。但是,中國這種偏向於完整性的,我將其稱之為“倫理文明”的文明屬性本身無法提供出像西方文明那樣相對比較易於拆分和解構的形而上學體系。從而,也就無從產生出科學體系來。當然,這絕不是說中國文明裡面完全就不存在形而上學的內容,前面已經探討過,人類的天性之一就是形而上學的能力,它在任何一個成熟發達的文明體系中都有體現,只是說,中國文明不具備可以從主體裡面適當“遊離”出來,具備科學發展所需要的那種相對分離的形而上學基礎,這恐怕就是對“為什麼中國無法產生科學”這個問題的最好解答。

再多說一點點李約瑟問題的題外話,其實也算是這個問題的一種拓展或者說變異吧。那就是也可以拿這個問題問問我們的鄰邦印度,同樣也是偉大的文明,她孕育了那麼細緻精微的佛教教義和邏輯體系(僅僅考慮其思維性,遠勝於同期的西方世界,更不用說中國了),而且在科學領域也曾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為什麼印度也沒有產生真正的科學體系呢?這就算是一個延伸問題,供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探索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