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年,李宇春和許知遠在《十三邀》裡進行了一次對談。

"

1

去年,李宇春和許知遠在《十三邀》裡進行了一次對談。

創作者李宇春

一個是當代的超級偶像,一個是對當下的“淺薄”和“狂熱”始終保持批判態度的古典知識分子。在這場奇妙的對談裡,關於“偶像”的定義,有這麼一段:

許知遠問:偶像到底是什麼?

李宇春:我覺得偶像是質疑。

許知遠:我覺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許知遠:偶像也是價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負重。

許知遠:偶像也是大放異彩。

作為偶像的李宇春反倒是一個懷疑者,許知遠則表現出來是一個肯定者。在整個對談裡,其實你會發現李宇春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並不是來自她的怯,而是她很想去超越什麼。就像她最後所說,“我突然發現,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工作以外,我真的沒有別的愛好……我做了什麼,我缺了哪兒,都是屈指可數的;其實對於粉絲來說,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我沒有那麼強力的旺盛生命力;有時候我覺得我還不夠反叛吧,或者我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更勇敢一點。”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認為李宇春非常真實,且比她自己所說的要更勇敢。在她過去的專輯裡,從《會跳舞的文藝青年》,她開始逐漸學著“反叛”,再到《流行》中,她已經可以冷靜地切換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對身為偶像的自己及偶像的角色進行批判。我對《流行》不吝讚美,包括我去到了李宇春的《流行》演唱會,我更想知道的是:你的下一個舞臺,是什麼?

沒有預兆地,傳來了李宇春“哇”地一聲。

2

《哇》對於李宇春來說,是一張“捕捉瞬間”的專輯。

此前,《野蠻生長》和《流行》,李宇春展現的是在一個時間維度裡事物變化的狀態,無論是“生長”還是“流動”,都是動態的。李宇春在一個動態的語境當中去討論她現代青年文化是如何蓬勃發展的,所以專題整體的曲目之間有明顯的脈絡連接,起承轉合。

但《哇》並不是。

"

1

去年,李宇春和許知遠在《十三邀》裡進行了一次對談。

創作者李宇春

一個是當代的超級偶像,一個是對當下的“淺薄”和“狂熱”始終保持批判態度的古典知識分子。在這場奇妙的對談裡,關於“偶像”的定義,有這麼一段:

許知遠問:偶像到底是什麼?

李宇春:我覺得偶像是質疑。

許知遠:我覺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許知遠:偶像也是價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負重。

許知遠:偶像也是大放異彩。

作為偶像的李宇春反倒是一個懷疑者,許知遠則表現出來是一個肯定者。在整個對談裡,其實你會發現李宇春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並不是來自她的怯,而是她很想去超越什麼。就像她最後所說,“我突然發現,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工作以外,我真的沒有別的愛好……我做了什麼,我缺了哪兒,都是屈指可數的;其實對於粉絲來說,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我沒有那麼強力的旺盛生命力;有時候我覺得我還不夠反叛吧,或者我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更勇敢一點。”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認為李宇春非常真實,且比她自己所說的要更勇敢。在她過去的專輯裡,從《會跳舞的文藝青年》,她開始逐漸學著“反叛”,再到《流行》中,她已經可以冷靜地切換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對身為偶像的自己及偶像的角色進行批判。我對《流行》不吝讚美,包括我去到了李宇春的《流行》演唱會,我更想知道的是:你的下一個舞臺,是什麼?

沒有預兆地,傳來了李宇春“哇”地一聲。

2

《哇》對於李宇春來說,是一張“捕捉瞬間”的專輯。

此前,《野蠻生長》和《流行》,李宇春展現的是在一個時間維度裡事物變化的狀態,無論是“生長”還是“流動”,都是動態的。李宇春在一個動態的語境當中去討論她現代青年文化是如何蓬勃發展的,所以專題整體的曲目之間有明顯的脈絡連接,起承轉合。

但《哇》並不是。

創作者李宇春

開篇曲《哇》是專輯的基調。在扶手電梯裡,李宇春用嬰兒揹帶包裹著一個約莫三個月大的Baby,身後的“哇”字油漆未乾,陰冷潮溼。這就是專輯的封面了。嬰兒的啼哭聲被當做hook段,然後是“I fall in love fall in love”,從此孩童墜入塵世,李宇春捕捉的正是呱呱墜地的這一瞬間。接下來的《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一下子又進行了時空跳躍,用auto tune把李宇春的聲音製造成兩個對話的主體,以社交場合一句耐人尋味的問與答構築了這首歌曲。再到後來,李宇春忽然縱身躍入泳池,“I practice swimming everyday”,在《游泳》裡不斷迴環往復這一句,以簡單直接卻又彈力十足的House舞曲把沉溺於生活的這一時刻展現出來了。

就是這般,李宇春這一次的創作全都是專注在某一個切面。和過往歌曲裡常會講述一個故事、或是描述某一種情感氛圍不同,《哇》裡的李宇春快進快出,她只是去呈現這個切面裡發生的事。如《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我聽著這如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派對,想到的是巴茲·魯爾曼鏡頭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或是伍迪·艾倫的《情迷午夜巴黎》,就這樣快速閃回的瞬間。

3

《哇》也是一張關於“你”的專輯。

我對李宇春的既有印象,是她熱衷於勾勒群像,她想用作品去勾勒那些大場面、具有史詩性的現代傳奇。我不知道李宇春是否是美術愛好者,但我猜她應該很喜歡拜占庭鑲嵌畫的那種盛開的風格。她的《野蠻生長》、《流行》裡,我聽到的都是宏觀狀態下的李宇春。

但《哇》這張專輯的著力點裡,我卻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你”。

"

1

去年,李宇春和許知遠在《十三邀》裡進行了一次對談。

創作者李宇春

一個是當代的超級偶像,一個是對當下的“淺薄”和“狂熱”始終保持批判態度的古典知識分子。在這場奇妙的對談裡,關於“偶像”的定義,有這麼一段:

許知遠問:偶像到底是什麼?

李宇春:我覺得偶像是質疑。

許知遠:我覺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許知遠:偶像也是價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負重。

許知遠:偶像也是大放異彩。

作為偶像的李宇春反倒是一個懷疑者,許知遠則表現出來是一個肯定者。在整個對談裡,其實你會發現李宇春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並不是來自她的怯,而是她很想去超越什麼。就像她最後所說,“我突然發現,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工作以外,我真的沒有別的愛好……我做了什麼,我缺了哪兒,都是屈指可數的;其實對於粉絲來說,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我沒有那麼強力的旺盛生命力;有時候我覺得我還不夠反叛吧,或者我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更勇敢一點。”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認為李宇春非常真實,且比她自己所說的要更勇敢。在她過去的專輯裡,從《會跳舞的文藝青年》,她開始逐漸學著“反叛”,再到《流行》中,她已經可以冷靜地切換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對身為偶像的自己及偶像的角色進行批判。我對《流行》不吝讚美,包括我去到了李宇春的《流行》演唱會,我更想知道的是:你的下一個舞臺,是什麼?

沒有預兆地,傳來了李宇春“哇”地一聲。

2

《哇》對於李宇春來說,是一張“捕捉瞬間”的專輯。

此前,《野蠻生長》和《流行》,李宇春展現的是在一個時間維度裡事物變化的狀態,無論是“生長”還是“流動”,都是動態的。李宇春在一個動態的語境當中去討論她現代青年文化是如何蓬勃發展的,所以專題整體的曲目之間有明顯的脈絡連接,起承轉合。

但《哇》並不是。

創作者李宇春

開篇曲《哇》是專輯的基調。在扶手電梯裡,李宇春用嬰兒揹帶包裹著一個約莫三個月大的Baby,身後的“哇”字油漆未乾,陰冷潮溼。這就是專輯的封面了。嬰兒的啼哭聲被當做hook段,然後是“I fall in love fall in love”,從此孩童墜入塵世,李宇春捕捉的正是呱呱墜地的這一瞬間。接下來的《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一下子又進行了時空跳躍,用auto tune把李宇春的聲音製造成兩個對話的主體,以社交場合一句耐人尋味的問與答構築了這首歌曲。再到後來,李宇春忽然縱身躍入泳池,“I practice swimming everyday”,在《游泳》裡不斷迴環往復這一句,以簡單直接卻又彈力十足的House舞曲把沉溺於生活的這一時刻展現出來了。

就是這般,李宇春這一次的創作全都是專注在某一個切面。和過往歌曲裡常會講述一個故事、或是描述某一種情感氛圍不同,《哇》裡的李宇春快進快出,她只是去呈現這個切面裡發生的事。如《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我聽著這如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派對,想到的是巴茲·魯爾曼鏡頭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或是伍迪·艾倫的《情迷午夜巴黎》,就這樣快速閃回的瞬間。

3

《哇》也是一張關於“你”的專輯。

我對李宇春的既有印象,是她熱衷於勾勒群像,她想用作品去勾勒那些大場面、具有史詩性的現代傳奇。我不知道李宇春是否是美術愛好者,但我猜她應該很喜歡拜占庭鑲嵌畫的那種盛開的風格。她的《野蠻生長》、《流行》裡,我聽到的都是宏觀狀態下的李宇春。

但《哇》這張專輯的著力點裡,我卻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你”。

創作者李宇春

從歌名開始,李宇春就不斷地強調“你”。若《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特有所指,那我們來說說《譬如:你》。李宇春和許知遠聊天時,她說到,“你在跟周圍的一些人聊天,有好的聊天者,同樣也有很糟糕的聊天者,我不想成為一個很糟糕的聊天者”,《譬如:你》這首歌裡的李宇春就是一個好的聊天者。老搭檔陳偉倫是這首歌的作曲、編曲、製作人,我和陳偉倫說過,偉倫老師和李宇春的組合,讓我想起了王菲和張亞東。有自己偏執追求的陳偉倫總是能做出具備反差感的神遊舞曲,它是神祕、又是張開環抱迎接你的,《譬如:你》裡的簡約架構下,一面呈現後現代主義的美學特徵(也在李宇春《無花果》等作品裡一脈相承),同時暗暗地埋下了一個男聲的和聲,李宇春就在這樣的語境下和“你”聊了起來,“你是否像我一樣在想你,在日落的時候,偶然間念舊;你是否像我一樣在想你,在下雨的時候,眉目裡溫柔”。你能清楚地感覺到,耳機那頭,她正坐在你的面前,李宇春在等待著“你”的迴應。這也是李宇春全張歌詞創作裡我喜歡的Top3之一。

以及《給女孩》。李宇春的色調往往是中性色,她並不輕易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欣喜。上一張專輯裡的《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是她抖動風衣後撒漏出來的一抹彩虹,這次她有了《給女孩》。這是寫給粉絲“玉米”的歌,也是寫給女孩們的歌,李宇春唱得特別甜——我很難想象我會用“甜”來形容她。在合唱包裹的豐盈段落,“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心中擷滿愛,卸下所有防備自由自在”,女生們並肩而行,和底下的Bass音色一起腳步聲陣陣;在配樂聲音被壓到最低,只剩下李宇春的聲音陪伴,“願你感知冷暖通透性情,依然保持初心,勇敢健康獨立,觀照生命”,這當然是一首直截了當的唱到你心裡的歌。

還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喜歡你》,在東方式的旋律色彩下,Future Bass的電子音效閃爍其中,李宇春踩著淺淺的律動,表達她對“你”的感情。李宇春說,這首歌的靈感最初來源於父母,“看你笑,聽你生氣抱怨,陪你唱,載你風景看遍,一而再而三地喜歡你”,但在後來,這種情感被髮展成關於愛人的歌,哪怕我們沒有血緣關係,我們也可以把愛情打通成親情,和親情一樣,在繁蕪而平淡的生活裡,“日子過得悠悠淡淡,一轉眼下個十年”。歌曲裡的平視感、非以偶像的位置去看待這些“人間生活”,這是《哇》裡李宇春和過往不一樣的、熠熠發光的地方。

4

《哇》也是確立李宇春創作者身份的一張專輯。

創作者,並不是你寫了歌、填了詞,就叫做創作者。在西方流行音樂(搖滾樂)的評價體系裡,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創作者這一身份才被引入通俗音樂當中,意味著大眾樂迷和評論家真正認同流行音樂的獨立文化審美意義。直到現在,只有那些坦誠的,具備自我意識和音樂才能的,能夠對反諷、自省、矛盾衝突進行熟練運用的歌手,才被稱為創作者。

對於李宇春來說,獨立完成一張專輯的歌詞創作、完成裡頭幾首歌的曲子創作,這是老早的事情,在《流行》裡面,我更傾向把李宇春定位為觀察者,或者是表達者、記錄者。她準確地表述了她對世界的思考。要成為真正的創作者,像“母體”一樣從體內分娩出她的作品,這是《哇》。如同專輯開篇曲《哇》的一語雙關之意,這是李宇春“創作者”身份最大化的一次。在我的文字表述中,我通常會扮演“評論者”的身份,“評論”當然也有其獨立的意義,但“評論”和“創作”的本質區別,是“創作”從無到有,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從頭到尾給你說一個故事。體現在《哇》裡,李宇春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Hoodie》的、隱藏在連帽衫後面的新物種的故事,以及關於《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式的蒙太奇切片式微小說,或者是像《游泳》那樣的一首詩。我覺得李宇春之前在和李格弟老師的合作裡真的學到了很多,她在這張專輯的詞作裡有很多李格弟老師的神韻。

"

1

去年,李宇春和許知遠在《十三邀》裡進行了一次對談。

創作者李宇春

一個是當代的超級偶像,一個是對當下的“淺薄”和“狂熱”始終保持批判態度的古典知識分子。在這場奇妙的對談裡,關於“偶像”的定義,有這麼一段:

許知遠問:偶像到底是什麼?

李宇春:我覺得偶像是質疑。

許知遠:我覺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許知遠:偶像也是價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負重。

許知遠:偶像也是大放異彩。

作為偶像的李宇春反倒是一個懷疑者,許知遠則表現出來是一個肯定者。在整個對談裡,其實你會發現李宇春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並不是來自她的怯,而是她很想去超越什麼。就像她最後所說,“我突然發現,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工作以外,我真的沒有別的愛好……我做了什麼,我缺了哪兒,都是屈指可數的;其實對於粉絲來說,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我沒有那麼強力的旺盛生命力;有時候我覺得我還不夠反叛吧,或者我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更勇敢一點。”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認為李宇春非常真實,且比她自己所說的要更勇敢。在她過去的專輯裡,從《會跳舞的文藝青年》,她開始逐漸學著“反叛”,再到《流行》中,她已經可以冷靜地切換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對身為偶像的自己及偶像的角色進行批判。我對《流行》不吝讚美,包括我去到了李宇春的《流行》演唱會,我更想知道的是:你的下一個舞臺,是什麼?

沒有預兆地,傳來了李宇春“哇”地一聲。

2

《哇》對於李宇春來說,是一張“捕捉瞬間”的專輯。

此前,《野蠻生長》和《流行》,李宇春展現的是在一個時間維度裡事物變化的狀態,無論是“生長”還是“流動”,都是動態的。李宇春在一個動態的語境當中去討論她現代青年文化是如何蓬勃發展的,所以專題整體的曲目之間有明顯的脈絡連接,起承轉合。

但《哇》並不是。

創作者李宇春

開篇曲《哇》是專輯的基調。在扶手電梯裡,李宇春用嬰兒揹帶包裹著一個約莫三個月大的Baby,身後的“哇”字油漆未乾,陰冷潮溼。這就是專輯的封面了。嬰兒的啼哭聲被當做hook段,然後是“I fall in love fall in love”,從此孩童墜入塵世,李宇春捕捉的正是呱呱墜地的這一瞬間。接下來的《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一下子又進行了時空跳躍,用auto tune把李宇春的聲音製造成兩個對話的主體,以社交場合一句耐人尋味的問與答構築了這首歌曲。再到後來,李宇春忽然縱身躍入泳池,“I practice swimming everyday”,在《游泳》裡不斷迴環往復這一句,以簡單直接卻又彈力十足的House舞曲把沉溺於生活的這一時刻展現出來了。

就是這般,李宇春這一次的創作全都是專注在某一個切面。和過往歌曲裡常會講述一個故事、或是描述某一種情感氛圍不同,《哇》裡的李宇春快進快出,她只是去呈現這個切面裡發生的事。如《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我聽著這如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派對,想到的是巴茲·魯爾曼鏡頭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或是伍迪·艾倫的《情迷午夜巴黎》,就這樣快速閃回的瞬間。

3

《哇》也是一張關於“你”的專輯。

我對李宇春的既有印象,是她熱衷於勾勒群像,她想用作品去勾勒那些大場面、具有史詩性的現代傳奇。我不知道李宇春是否是美術愛好者,但我猜她應該很喜歡拜占庭鑲嵌畫的那種盛開的風格。她的《野蠻生長》、《流行》裡,我聽到的都是宏觀狀態下的李宇春。

但《哇》這張專輯的著力點裡,我卻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你”。

創作者李宇春

從歌名開始,李宇春就不斷地強調“你”。若《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特有所指,那我們來說說《譬如:你》。李宇春和許知遠聊天時,她說到,“你在跟周圍的一些人聊天,有好的聊天者,同樣也有很糟糕的聊天者,我不想成為一個很糟糕的聊天者”,《譬如:你》這首歌裡的李宇春就是一個好的聊天者。老搭檔陳偉倫是這首歌的作曲、編曲、製作人,我和陳偉倫說過,偉倫老師和李宇春的組合,讓我想起了王菲和張亞東。有自己偏執追求的陳偉倫總是能做出具備反差感的神遊舞曲,它是神祕、又是張開環抱迎接你的,《譬如:你》裡的簡約架構下,一面呈現後現代主義的美學特徵(也在李宇春《無花果》等作品裡一脈相承),同時暗暗地埋下了一個男聲的和聲,李宇春就在這樣的語境下和“你”聊了起來,“你是否像我一樣在想你,在日落的時候,偶然間念舊;你是否像我一樣在想你,在下雨的時候,眉目裡溫柔”。你能清楚地感覺到,耳機那頭,她正坐在你的面前,李宇春在等待著“你”的迴應。這也是李宇春全張歌詞創作裡我喜歡的Top3之一。

以及《給女孩》。李宇春的色調往往是中性色,她並不輕易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欣喜。上一張專輯裡的《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是她抖動風衣後撒漏出來的一抹彩虹,這次她有了《給女孩》。這是寫給粉絲“玉米”的歌,也是寫給女孩們的歌,李宇春唱得特別甜——我很難想象我會用“甜”來形容她。在合唱包裹的豐盈段落,“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心中擷滿愛,卸下所有防備自由自在”,女生們並肩而行,和底下的Bass音色一起腳步聲陣陣;在配樂聲音被壓到最低,只剩下李宇春的聲音陪伴,“願你感知冷暖通透性情,依然保持初心,勇敢健康獨立,觀照生命”,這當然是一首直截了當的唱到你心裡的歌。

還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喜歡你》,在東方式的旋律色彩下,Future Bass的電子音效閃爍其中,李宇春踩著淺淺的律動,表達她對“你”的感情。李宇春說,這首歌的靈感最初來源於父母,“看你笑,聽你生氣抱怨,陪你唱,載你風景看遍,一而再而三地喜歡你”,但在後來,這種情感被髮展成關於愛人的歌,哪怕我們沒有血緣關係,我們也可以把愛情打通成親情,和親情一樣,在繁蕪而平淡的生活裡,“日子過得悠悠淡淡,一轉眼下個十年”。歌曲裡的平視感、非以偶像的位置去看待這些“人間生活”,這是《哇》裡李宇春和過往不一樣的、熠熠發光的地方。

4

《哇》也是確立李宇春創作者身份的一張專輯。

創作者,並不是你寫了歌、填了詞,就叫做創作者。在西方流行音樂(搖滾樂)的評價體系裡,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創作者這一身份才被引入通俗音樂當中,意味著大眾樂迷和評論家真正認同流行音樂的獨立文化審美意義。直到現在,只有那些坦誠的,具備自我意識和音樂才能的,能夠對反諷、自省、矛盾衝突進行熟練運用的歌手,才被稱為創作者。

對於李宇春來說,獨立完成一張專輯的歌詞創作、完成裡頭幾首歌的曲子創作,這是老早的事情,在《流行》裡面,我更傾向把李宇春定位為觀察者,或者是表達者、記錄者。她準確地表述了她對世界的思考。要成為真正的創作者,像“母體”一樣從體內分娩出她的作品,這是《哇》。如同專輯開篇曲《哇》的一語雙關之意,這是李宇春“創作者”身份最大化的一次。在我的文字表述中,我通常會扮演“評論者”的身份,“評論”當然也有其獨立的意義,但“評論”和“創作”的本質區別,是“創作”從無到有,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從頭到尾給你說一個故事。體現在《哇》裡,李宇春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Hoodie》的、隱藏在連帽衫後面的新物種的故事,以及關於《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式的蒙太奇切片式微小說,或者是像《游泳》那樣的一首詩。我覺得李宇春之前在和李格弟老師的合作裡真的學到了很多,她在這張專輯的詞作裡有很多李格弟老師的神韻。

創作者李宇春

關於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李宇春寫出過《一趟》這樣的佳作。這一次,她一連交出兩首,分別是專輯最末的《您所撥打的電話號碼是空號》和《人間樂園》。專輯前面的部分,《哇》用大篇幅中講述的都是生之喜悅,李宇春選取了這些生命的瞬間以呈現,專輯最末的兩首歌在我聽來則是“離”和“死別”。在流行音樂的處境下,尤其是以偶像的身份,要去聊這些沉甸甸的話題,其實並不太合適。但李宇春無妨。她的身份是裹著Hoodie的創作者。《您所撥打的電話號碼是空號》直接拷問了我們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個人從世界上消失了,ta的電話號碼、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絡都被付諸一炬,會是怎樣子?在冰冷(但內裡是溫熱的)的電吉他連復段演奏中,李宇春亦步亦趨地去揭開了我們終將走向終點的使命。而在《人間樂園》裡,它呼應了開頭的《哇》,“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這本是一首帶有上帝視角和宗教色彩的歌曲,但李宇春始終用“你”作為平視的視角在處理,她刻意避免這首歌變成煽情的隆重,甚至寫下了“座頭鯨出水,金字塔爛尾”這樣的調皮戲謔的語言。《槍炮、病菌與鋼鐵》是過去十多年全球範圍最暢銷也最具影響力的人文社科作品,講述人類命運的來和去,也是我最喜歡的關於人類史的一本書,李宇春把它壓縮打包進去,“近在眼前,身在其中”,大段的口白,還有用“喂喂喂喂”作為一種人類的存在證明,在縹緲低沉並重的電子節拍下嗡嗡作響。

稍早之前,一位前輩談及作品,說過這麼一段話:“作品即人。它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的一個階段,是這個階段的全部的那個人。你虛作品就虛,你躁作品就糙,你脆弱作品就生硬,你高傲作品就小氣,你淺薄作品就邪惡。你懶,就沒有作品。”對於創作者李宇春而言,她的作品《哇》就在這兒。

它是巨大的。

音樂自媒體“亂彈山”

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