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冤假錯案?《因法之名》告訴你原因

為什麼有那麼多冤假錯案?《因法之名》告訴你原因

北京衛視原定14日播出的由劉濤主演的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跳票了,換成了刑偵局《因法之名》,這跳票本身就夠一部刑偵局了,背後有什麼祕密暫且不論,最起碼先前的宣傳預告白瞎了,同樣的時間就算不播預告播廣告,也能賺些銀子了啦。何況《因法之名》沒有預熱,收視率應該也不會很高。

《因法之名》目前播了兩集,已經出現了李幼斌、張豐毅兩位名牌演員,這二人成名已久,肯定會對自己參演的節目負責任,以人選劇,這部電視劇也值得一看。

為什麼有那麼多冤假錯案?《因法之名》告訴你原因

2018年《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白皮書披露,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糾重大刑事冤假錯案34起,比如呼格吉勒圖案,比如聶樹斌案。案件雖然糾正,但已被執行死刑的聶樹斌、呼格吉勒圖卻再也活轉不來,這也是很多人支持廢除死刑的一個理由,人命不能逆轉。和權勢者相比,普通人的命更顯廉價。

《因法之名》這部電視劇,通過各種明暗角度揭示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冤假錯案的原因。

電視劇一開始就發生了一起密室殺人案,市歌舞團著名女舞蹈演員喪命家中,臥室沒有外人進入的痕跡,懷疑是熟人作案。然後市領導的高壓就下來了,要求李幼斌演的刑偵隊長葛大傑必須十天內破案,給出的理由不是通常那些人命關天、影響巨大等冠冕堂皇的套話,而是坊間熱議死者和市領導關係曖昧,市領導真實在。

這種行政干預執法、命案限期必迫就是冤家錯案產生的一個重大原因。基層警察在上級高壓下,很有可能在案件還沒理清頭緒的時候盲目定案,錯抓好人。居中的副隊長仇慕,本就懷疑是死者的老公許老師下的手,雖然證據鏈尚不完整,可是在上面三令五申之下,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刑偵隊長葛大傑,本來還心存疑慮,可是眼看十天期限將至,是人命關天,還是紗帽觀天,是執法原則重要還是警察面子重要,也就考慮不了那麼周全了。再加上許老師本就有重大嫌疑,這個行凶者的身份,看來是怎麼也推辭不掉了。

該劇還展出了另一個冤假錯案產生的原因,基層警察能力不做、做事不不認真。在李幼斌發現許老師曾買過二斤橘子向負責取證的警察確認時,負責取證的警察居然說沒印象了?你是負責勘察現場、採取證據的,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沒印象是什麼鬼?還有另外一名負責盯許老師梢的警察,發現許老師被前情人的現男友攔在門外,回報時居然說是被前情人拒之門外,錯過了現男友這個關鍵人物,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殺人真凶。

該劇展示的第三個原因是先入為主,比如負責屍檢的警察陳謙和不知道因為什麼,就一直懷疑許老師是凶手,並且直言不諱和葛大傑說啦,用時髦的話說,這就是輿論干預司法。不過劇中好歹還是給這名法醫往回找了些尊嚴或者說是反諷,他畢竟還是和助手說,我們只是發現證據,判斷那是刑警的事。

這些看似不經意間帶出的細節,正是這部劇的優點所在。通過細節展示年代背景,什麼時代的人辦什麼時代的事,這就是歷史。比如市領導那個限期破案的理由,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大概沒有哪個身居高位的會講的這麼直接了。

該劇還埋下一個伏筆,就是新分到局裡的年輕刑警和葛大傑為代表的老刑警間的觀念和做法的衝突,這很可能是該劇要表現的主題之一。

但該劇在非關鍵人物的處理上,就有所疏忽了,比如許老師的兒子,媽媽剛剛被殺,居然就被許老師天天送去上學了,虧許老師還一口一個為了孩子著想。估計是導演想省點錢,隨便給孩子安個地兒得了,用的時候能找到就行,管他啥狀態呢,反正不是主角兒。

總的來說,這部劇還是不錯的,今晚就要揭露真凶了,有興趣的去看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