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李詠:不捨時的遺憾(原創)'

李詠 哈文 你好,立春 服裝 金庸 讀書 三少爺的鑑 2019-09-09
"

去年深秋,在李詠去世五天後,我們才知道了李詠去世的消息。消息是李詠的妻子哈文發佈的,此時,李詠的凡體已經歸於大地,所有的悲痛開始從小範圍的李家向外大面積地蔓延,讓同樣人到中年的我們倍感唏噓。

"

去年深秋,在李詠去世五天後,我們才知道了李詠去世的消息。消息是李詠的妻子哈文發佈的,此時,李詠的凡體已經歸於大地,所有的悲痛開始從小範圍的李家向外大面積地蔓延,讓同樣人到中年的我們倍感唏噓。

緬懷李詠:不捨時的遺憾(原創)

最早知道李詠,是在二十年前央視開辦的一個週末節目。二十年的歲月並不太長,僅僅足以讓我忘卻節目的具體內容,但是長髮若飄、穿著仿燕尾服款式衣服的李詠絕不會忘,他彷彿一個讓人景仰的魔術師,始終在我記憶中微笑著,笑眯眯地看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幸運嘉賓砸開金蛋,剎那間金絮亂飛,像飛翔的陽光,又像故鄉山區深秋飄落的銀杏葉子,刺眼而又讓人幾近眩暈。

那年,我並不知道李詠雖然生在六十年代,但只比我二哥小二十天,與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勉強也算是同齡人。那年,面對夏天突然暴漲的長江洪水,我只能捨舟登車,長途輾轉,先渡過長江,再乘車經過北岸淺丘和山區,前往重慶試圖求學,失敗歸來後,便開始籌備結婚。那年,我、女友和岳父一家陪著前來探親的父母,在黑白電視機下看那拿著魔術棒一般的李詠,想像他正騎著白馬正從新疆邊陲走來,在河套平原某個學府,被一個叫哈文的女子迷住,然後郎才女貌地同赴京城。去年深秋,看到李詠離去的消息,我才突然想起,我的老父已經不在,妻兄已經不在,岳母已經不在,岳母在去年春天驚蟄之時也是我陽曆生日的那天一早離去,除了岳母從春天來,在春天去,我所見到的離去的親人們,包括我半歲多時用目光看到的祖母離去,我參加工作後轉行到報社工作時去世的外婆和婆婆(妻子的外婆),以及老父、妻兄都和李詠、金庸先生一樣,皆是在有離別之愁的深秋季節平靜離去。

曾經零亂讀過李詠的《詠遠有李》,但他的所有情懷,似乎都包含在對妻子和女兒的愛與祝福中;而他的所有文采,似乎都濃縮在生命最後時刻留下的八字遺言裡:“沒有遺憾,只有不捨。”只有經歷過親友離去且走到了人生深秋的中老年人,才會真正明白這句話中無比浩瀚的含義,才會真正領悟李詠說這句話時的心思心境。人生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知道曾經追逐的一切都是虛幻,一切爭執都可以放棄,只有親人、朋友和自己才是永遠的真實,才是永遠的不捨——就像哈文在李詠離去後所說(也有人說是別人盜用哈文的名義發的):“在一起時,所有的時間都不該用來談對錯,論是非,生悶氣,鬧情緒,而應該用來緊緊相抱,好好相愛,深深相吻。”可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時的我們,有幾個人能明白這些人生的真理呢?又有幾個人能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些真理呢?

深秋時節,金庸先生和李詠這兩位一老一壯的智者,這兩位曾經陪伴我們美好時光的人,不約而同地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永別旅行。讓人驚奇的是,從工作和生活地點來說,他們分別在香港、北京,可謂一南一北;從家鄉籍貫和出生地來說,他們又分別屬於浙江和新疆,可謂兩人一東一西——這讓我不經意地想起了一句仿宋古詞:“願君總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知無別離。”

如果說金庸先生留給我們的是關於快樂青少年的閱讀回憶,那麼,李詠留給我們的,便是人生旅途中關於愛與奉獻的一些寶貴經驗。真心希望就像李詠說的那樣,當每個人真正離去的時候,沒有遺憾,只有不捨——即使這不捨便是唯一的遺憾,即使唯一的遺憾便是這不捨。

——假若如此,則無論逝者還是生者,每個人都可以面朝大海,永遠擁有春暖花開。

(歡迎轉發,收藏,評論與關注!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