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到底的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劉禹錫日後最得意的一定不是那篇短短的《陋室銘》,而是兩首暢快淋漓的《遊玄都觀詩》。

在唐代,有幾位意氣風發的詩人,即使失意也是那麼驚天動地。

第一個詩人是陳子昂,家庭鉅富卻買不來抱負的施展,在燕昭王曾經築就的黃金臺上,高呼: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李白斗酒灌下,什麼不如意都不管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高適對朋友董大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安史之亂,很少有讓人提起的詩句出現。直到有一個人如流星般滑過舞臺的中央,留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提氣之句,人們才發現,這個人,逆時針旋轉也是這麼自如。

公元772年,劉禹錫在蘇州降生,此後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怎麼你也?……),9歲時開始跟著名的詩僧皎然學詩。當老孟郊還在苦讀,白居易還未沾沾自喜“雁塔題下最少年”的時候,劉禹錫不僅21歲中了進士,緊接著還中了博學宏詞科。

795年,23歲的劉禹錫擔任太子校書,受到太子身邊的紅人王叔文、王伾的欣賞,同時與柳宗元成為太子黨的重要成員,以至於永貞革新時大家不敢直呼其名,而簡稱其為“二王劉柳”,可謂“飛揚跋扈為誰雄”!

劉禹錫從二十三歲到三十三歲的十年,輾轉多地任節度使掌書記、主簿、監察御史等官職,工作輕鬆,生活自在,交友十分廣泛。他與柳宗元、韓愈、韋執誼、牛僧孺等交好,還替杜佑、武元衡等草擬公文。劉禹錫躊躇滿志,心高於天,鼓足幹勁想創下驚天偉業。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33歲,王叔文掌握中樞大權,在倉促中開始全面改革,受傷的有舊臣、宦官、藩鎮,劉禹錫作為其中重要人物,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掌握財政大權,一時風頭無倆。

志得意滿之下,形勢急轉,改革的受害者們團結在新太子周圍,對王叔文集團進行了不同梯次的打擊,加之集團內亂,永貞革新失敗,二王丟命,劉禹錫等八人被一貶再貶成為司馬,而且不得恩赦。

站在群山之巔一下子掉入深谷,其中的落差只有本人清楚。劉禹錫的貶黜地是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

唐朝的朗州深處瀟湘之地,是古代貶官的理想之所。劉禹錫在朗州擔任司馬這樣的散官,政治上無法有所作為,只能把時間用在山水之間。朗州十年,不但沒有消沉,反而愈發激起壯志,彷彿自帶核能。

而到永州赴任的柳宗元性格內向,加之妻子早逝,母親不久之後也離開人世,柳宗元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很多,事實上,那年他才33歲。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死磕到底的劉禹錫


是劉禹錫不斷鼓勵他,經常給他寫信打氣,希望好朋友能振作起來。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就是柳宗元的核電站,源源不斷供給他能量。在劉禹錫的鼓勵下,柳宗元終於能夠正常工作,開始關心民間疾苦,也開始遊山玩水。

“永州之野產異蛇……”——《捕蛇者說》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小石潭記》

期間,劉禹錫不斷上書當權的李吉甫、李絳、武元衡等人,終於得以與柳宗元回到長安。

歷經10年煎熬,再回來已是白髮人。回到長安之後,劉禹錫心情大好,聽聞玄都觀中桃花盛開,便欣然前去賞花。回來之後,不免有所感發,就信手寫下一首觀花有感。題目較長,頗有戲謔口氣。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詔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因此又名《遊玄都觀》。詩歌傳出,引起了當權者的不快,認為諷刺他們借打擊“永貞革新”上位,就迅速將劉禹錫、柳宗元等五人又一次貶出京城。

劉禹錫起初被貶之地是播州,就是古代的夜郎,如今的貴州遵義。當時的播州還沒有茅臺酒,道路不便,屬於特別偏遠地區,去那裡九死一生。劉禹錫還有80歲的老母,去播州更是十死無生。作為劉禹錫一生好友的柳宗元自請將柳州換給劉禹錫。加上裴度的請求,劉禹錫改貶連州,就是如今的廣東南嶺之中的清遠市。

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赴任,在衡陽分道,二人傷感無限,互相贈詩告別。

柳宗元對劉禹錫說,兄弟,好不容易熬了十年回到京城,誰想到立馬又得翻過南嶺。還是低調點吧,不要再顯擺文字了。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自己被朋友牽連,反而還安慰好友,除了柳宗元外,恐怕沒有這樣的人了。劉禹錫心下明白:我想想吧。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死磕到底的劉禹錫


四年後,劉禹錫母親終因年高而逝,劉禹錫扶靈回鄉安葬,在衡陽得到柳宗元病逝的消息,劉禹錫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他想到到柳州後不久的柳宗元寄信來說,如果皇恩浩蕩允許我們回家,那麼晚年我們做個鄰居吧。

“皇恩若許歸田去,歲晚當為鄰舍翁。”——《重別夢得》

可惜柳宗元再也等不到了。劉禹錫決定將柳宗元的大兒子視如己出,好生撫養。同時出錢將柳宗元好生安葬,鄭重請寫碑文的大家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柳子厚墓誌銘》。又為他寫了一塊匾,上書“芒寒色正”,至今懸於柳州柳侯祠的門楣上。柳宗元的作品也經劉禹錫之手編撰成集,流傳後世。

柳宗元去了,劉禹錫的路還得繼續走。

兩年後,公元828年,劉禹錫離開連州,赴夔州任刺史。夔州地處三峽,“風急天高猿嘯哀”,最是險惡不過。在夔州,劉禹錫怡然自得,根據當地民歌寫了很多首《竹枝詞》,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愛情詩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當然也有滿心的憤懣,也借大江揮發。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裡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儘管無限傷心事盡付流水,五十多歲的劉禹錫依舊不向命運低頭,他在皇權更迭中等待著,潛伏著,氣勢依舊不減。他在夔州調任和州途中寫的《西塞山懷古》一不小心就成為後人驚歎的懷古名詩。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在和州,劉禹錫遭到排擠。按照規定,作為通判,應享有縣衙三間三廂的住宅,但縣令卻欺負他是個被貶的人,讓他住在偏僻的城南。劉禹錫不以為意,看到窗外大江上白帆點點,寫下了一副對聯: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將他挪到城北,三間房減成一間半。劉禹錫看到樹蔭濃密,又寫了一副對聯:

“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更生氣了,乾脆將他搬到縣城中部,房子換成一間斗室,僅能容床、桌、椅。

半年之內,三次搬家,劉禹錫憤怒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這次劉禹錫不再寫對聯了,他刷刷點點寫下了千古流傳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寫畢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寫銘文刻在石碑上,立於斗室之前,知縣吐血不住。

第二年,劉禹錫離開和州,在揚州遇到白居易。此時,劉禹錫已經55歲了,白居易與其同年。二人想起歷歷往事,均無限感慨。白居易言道,雖然你是寫詩的好手,但命運註定你無法出人頭地。滿朝官員都榮耀,獨你長年被貶。可能是你才情太高,但是遭了二十三年的罪也太過了。

劉禹錫心下感動,舉起一杯酒,說了句,謝謝,死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56歲,劉禹錫再入長安,還去玄都觀,看到的卻是沒有一株桃樹,他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但是諷刺他的人都已遠去,皇帝早不是那個皇帝了,此時距離永貞革新已經過去24年,皇帝從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一直到宣宗,竟然換了七代帝王,再大的仇怨也已經過去了。

可見活得長也是一種勝利。

暮年的劉禹錫終於進入集賢殿任學士,爾後成為吏部侍郎,然而大和年間的政治環境早不同往昔,劉禹錫已經成為過氣明星,現在站在舞臺中央和即將站在舞臺中央的是日後成為牛李黨爭首領的李宗閔和李德裕,連對劉禹錫頗為欣賞的裴度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裴度倒臺後,59歲的劉禹錫再度離開中央,前往日後的“人間天堂”蘇州赴任,其後輾轉赴任,其理想始終不得實現。

最後的歲月,劉禹錫還想一搏。

振臂猶堪呼一擲,爭知掌下不成盧。——《贈樂天》

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韝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力將痑兮足受紲,猶奮迅於秋聲。——《秋聲賦》

842年,71歲的劉禹錫病逝于山西,這個永不妥協的鬥士終於追隨好朋友柳宗元去了,而他的聲音千百年來一直在歷史的殿堂裡回想,號召我們繼續奮鬥。

人若沒有夢想,與鹹魚有什麼區別?

命運如此不公,我卻始終相信:是金子總有發光的一天。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雜曲歌辭·浪淘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