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一旦太子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他與皇帝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太子劉劭與宋文帝劉義隆之間的關係惡化,只是由於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並不是什麼太子劉劭沒有人性這樣荒唐的理由。

在皇帝與太子的博弈中,皇帝控制著主動權,所以他很容易佔據上風。但如果皇帝把太子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後果則是很嚴重的。比如說慕容垂和姚興,他們對待自己的太子,始終是一再打壓,一再牽制。

這樣一來,太子的確無力威脅皇帝了,但這也相當於把太子的權力徹底剝奪了。一旦皇帝去世,弱勢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權威,曾經被皇帝扶持用以制衡太子的強勢皇族和權臣必然會與太子發生矛盾,國家的內訌由此而來。

在官僚制度徹底成型之前,皇帝怎麼處理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會被太子劉劭所殺,完全是因為他優柔寡斷。如果劉義隆先發制人,太子劉劭肯定是沒有活路的。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從宋文帝劉義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宋文帝劉義隆,似乎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衚衕,不管他怎麼應對,似乎都是個錯。

如果僅僅是太子劉劭密謀弒君,劉義隆也許還能應對。但當他發現次子劉濬也摻和到這起事件之中以後,劉義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猶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宋文帝劉義隆死亡的並不是太子劉劭,而是他的次子劉濬。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一旦太子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他與皇帝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太子劉劭與宋文帝劉義隆之間的關係惡化,只是由於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並不是什麼太子劉劭沒有人性這樣荒唐的理由。

在皇帝與太子的博弈中,皇帝控制著主動權,所以他很容易佔據上風。但如果皇帝把太子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後果則是很嚴重的。比如說慕容垂和姚興,他們對待自己的太子,始終是一再打壓,一再牽制。

這樣一來,太子的確無力威脅皇帝了,但這也相當於把太子的權力徹底剝奪了。一旦皇帝去世,弱勢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權威,曾經被皇帝扶持用以制衡太子的強勢皇族和權臣必然會與太子發生矛盾,國家的內訌由此而來。

在官僚制度徹底成型之前,皇帝怎麼處理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會被太子劉劭所殺,完全是因為他優柔寡斷。如果劉義隆先發制人,太子劉劭肯定是沒有活路的。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從宋文帝劉義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宋文帝劉義隆,似乎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衚衕,不管他怎麼應對,似乎都是個錯。

如果僅僅是太子劉劭密謀弒君,劉義隆也許還能應對。但當他發現次子劉濬也摻和到這起事件之中以後,劉義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猶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宋文帝劉義隆死亡的並不是太子劉劭,而是他的次子劉濬。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太子劉劭是元皇后的兒子,劉濬是潘淑妃的兒子,元皇后是因為與潘淑妃爭寵而死,所以劉劭與劉浚的關係非常惡劣。

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遂以恚恨致崩,故劭深疾潘氏及濬。——《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可隨著事態的發展,劉劭逐漸坐穩了太子之位後,劉濬面臨兩種選擇。

一、仗著自己母親得寵,與太子劉劭爭奪皇位繼承權。

二、主動向劉劭示好,積極維護劉劭的太子地位。

如果劉濬做出第一種選擇,宋文帝劉義隆的牌面就會好看很多。因為有人主動幫著他制衡太子劉劭,劉劭就未必會做出弒君這種衝動的選擇。就算劉劭劍走偏鋒,沒有次子劉濬的幫襯,太子劉劭的成功率應該也會降低不少。

但劉濬卻做出了第二種選擇,主動向太子劉劭示好,並時刻以太子劉劭為主,自己敢當幫閒。由於劉濬的主動示好,太子劉劭對於劉濬母子的敵意也逐漸在消退。畢竟說一千道一萬,潘淑妃並沒有主動打擊元皇后,元皇后只是因為爭寵失敗,一時想不開氣死了。

濬慮將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從積極的方面看,劉濬的做法可圈可點,因為他們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積極維護皇族的和睦,國家的穩定。

從消極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宋文帝劉義隆根本找不出什麼像樣的人物來制衡太子劉劭,因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所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廢掉太子或者殺掉太子,並不是簡單的除掉一個人這麼簡單,而是需要清洗太子一系的所有主要成員。在這種背景下,與太子來往密切的次子劉濬也難逃一死。在此之前,宋文帝劉義隆已經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劉義康。

如果再這樣大殺特殺,劉氏皇族的實力會在瞬間跌至谷底。等劉義隆百年之後,他選出來的弱勢太子靠什麼來與權臣或豪門士族對抗呢?

如果他為了避免弱勢太子將來難以控制局面,強行為這個弱勢太子增強實力,誰敢保證這個弱勢太子在羽翼豐滿之後,不會像前太子劉劭一樣弒君呢?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一旦太子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他與皇帝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太子劉劭與宋文帝劉義隆之間的關係惡化,只是由於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並不是什麼太子劉劭沒有人性這樣荒唐的理由。

在皇帝與太子的博弈中,皇帝控制著主動權,所以他很容易佔據上風。但如果皇帝把太子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後果則是很嚴重的。比如說慕容垂和姚興,他們對待自己的太子,始終是一再打壓,一再牽制。

這樣一來,太子的確無力威脅皇帝了,但這也相當於把太子的權力徹底剝奪了。一旦皇帝去世,弱勢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權威,曾經被皇帝扶持用以制衡太子的強勢皇族和權臣必然會與太子發生矛盾,國家的內訌由此而來。

在官僚制度徹底成型之前,皇帝怎麼處理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會被太子劉劭所殺,完全是因為他優柔寡斷。如果劉義隆先發制人,太子劉劭肯定是沒有活路的。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從宋文帝劉義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宋文帝劉義隆,似乎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衚衕,不管他怎麼應對,似乎都是個錯。

如果僅僅是太子劉劭密謀弒君,劉義隆也許還能應對。但當他發現次子劉濬也摻和到這起事件之中以後,劉義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猶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宋文帝劉義隆死亡的並不是太子劉劭,而是他的次子劉濬。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太子劉劭是元皇后的兒子,劉濬是潘淑妃的兒子,元皇后是因為與潘淑妃爭寵而死,所以劉劭與劉浚的關係非常惡劣。

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遂以恚恨致崩,故劭深疾潘氏及濬。——《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可隨著事態的發展,劉劭逐漸坐穩了太子之位後,劉濬面臨兩種選擇。

一、仗著自己母親得寵,與太子劉劭爭奪皇位繼承權。

二、主動向劉劭示好,積極維護劉劭的太子地位。

如果劉濬做出第一種選擇,宋文帝劉義隆的牌面就會好看很多。因為有人主動幫著他制衡太子劉劭,劉劭就未必會做出弒君這種衝動的選擇。就算劉劭劍走偏鋒,沒有次子劉濬的幫襯,太子劉劭的成功率應該也會降低不少。

但劉濬卻做出了第二種選擇,主動向太子劉劭示好,並時刻以太子劉劭為主,自己敢當幫閒。由於劉濬的主動示好,太子劉劭對於劉濬母子的敵意也逐漸在消退。畢竟說一千道一萬,潘淑妃並沒有主動打擊元皇后,元皇后只是因為爭寵失敗,一時想不開氣死了。

濬慮將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從積極的方面看,劉濬的做法可圈可點,因為他們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積極維護皇族的和睦,國家的穩定。

從消極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宋文帝劉義隆根本找不出什麼像樣的人物來制衡太子劉劭,因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所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廢掉太子或者殺掉太子,並不是簡單的除掉一個人這麼簡單,而是需要清洗太子一系的所有主要成員。在這種背景下,與太子來往密切的次子劉濬也難逃一死。在此之前,宋文帝劉義隆已經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劉義康。

如果再這樣大殺特殺,劉氏皇族的實力會在瞬間跌至谷底。等劉義隆百年之後,他選出來的弱勢太子靠什麼來與權臣或豪門士族對抗呢?

如果他為了避免弱勢太子將來難以控制局面,強行為這個弱勢太子增強實力,誰敢保證這個弱勢太子在羽翼豐滿之後,不會像前太子劉劭一樣弒君呢?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其實在我看來,劉濬的做法只能說明一點:他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只想平安地活下去。

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不好,太子劉劭接班幾乎是無可避免的,而一旦劉濬認為自己無法在競爭中戰勝太子劉劭,則必然會選擇積極主動地朝太子劉劭靠攏。

我認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最初也沒有弒君的想法,他們努力發展勢力,恐怕也是因為宋文帝劉義隆體弱多病,隨時可能駕鶴西去。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擁有極強的勢力,以便在危急時刻用以掌控國家。

但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狀況卻相當令人不解:說他健康吧,他三天兩頭生病,還經常接到病危通知;說他不健康吧,他似乎每次都能被救回來,然後繼續這種循環,抽空還能帶兵打仗。

在這種背景下,太子劉劭和劉濬的做法肯定會讓宋文帝劉義隆失去安全感,他曾經不無慨嘆地對潘淑妃說:“劉劭積蓄實力,我可以理解,畢竟他想接班,但虎頭(劉濬小名)這麼做又是圖什麼呢?”

上惋嘆彌日,謂潘淑妃曰:“太子圖富貴,更是一理。虎頭復如北,非復思慮所及。汝母子豈可一日無我耶?”濬小名虎頭。——《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潘淑妃立刻意識到了情況的緊急,於是趕緊找到自己的兒子劉濬,她並沒有說劉義隆在猜忌太子劉劭,只是希望他能趕快與太子劉劭劃清界限。

潘淑妃抱持濬,泣涕謂曰:“汝始咒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何意忽藏嚴道育耶。上責汝深,至我叩頭乞恩,意永不釋。今日用活何為,可送藥來,當先自取盡,不忍見汝禍敗!”——《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但這沒說和說了有什麼區別呢?劉濬立刻意識到:父皇決定清洗太子一系了。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一旦太子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他與皇帝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太子劉劭與宋文帝劉義隆之間的關係惡化,只是由於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並不是什麼太子劉劭沒有人性這樣荒唐的理由。

在皇帝與太子的博弈中,皇帝控制著主動權,所以他很容易佔據上風。但如果皇帝把太子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後果則是很嚴重的。比如說慕容垂和姚興,他們對待自己的太子,始終是一再打壓,一再牽制。

這樣一來,太子的確無力威脅皇帝了,但這也相當於把太子的權力徹底剝奪了。一旦皇帝去世,弱勢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權威,曾經被皇帝扶持用以制衡太子的強勢皇族和權臣必然會與太子發生矛盾,國家的內訌由此而來。

在官僚制度徹底成型之前,皇帝怎麼處理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會被太子劉劭所殺,完全是因為他優柔寡斷。如果劉義隆先發制人,太子劉劭肯定是沒有活路的。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從宋文帝劉義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宋文帝劉義隆,似乎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衚衕,不管他怎麼應對,似乎都是個錯。

如果僅僅是太子劉劭密謀弒君,劉義隆也許還能應對。但當他發現次子劉濬也摻和到這起事件之中以後,劉義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猶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宋文帝劉義隆死亡的並不是太子劉劭,而是他的次子劉濬。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太子劉劭是元皇后的兒子,劉濬是潘淑妃的兒子,元皇后是因為與潘淑妃爭寵而死,所以劉劭與劉浚的關係非常惡劣。

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遂以恚恨致崩,故劭深疾潘氏及濬。——《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可隨著事態的發展,劉劭逐漸坐穩了太子之位後,劉濬面臨兩種選擇。

一、仗著自己母親得寵,與太子劉劭爭奪皇位繼承權。

二、主動向劉劭示好,積極維護劉劭的太子地位。

如果劉濬做出第一種選擇,宋文帝劉義隆的牌面就會好看很多。因為有人主動幫著他制衡太子劉劭,劉劭就未必會做出弒君這種衝動的選擇。就算劉劭劍走偏鋒,沒有次子劉濬的幫襯,太子劉劭的成功率應該也會降低不少。

但劉濬卻做出了第二種選擇,主動向太子劉劭示好,並時刻以太子劉劭為主,自己敢當幫閒。由於劉濬的主動示好,太子劉劭對於劉濬母子的敵意也逐漸在消退。畢竟說一千道一萬,潘淑妃並沒有主動打擊元皇后,元皇后只是因為爭寵失敗,一時想不開氣死了。

濬慮將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從積極的方面看,劉濬的做法可圈可點,因為他們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積極維護皇族的和睦,國家的穩定。

從消極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宋文帝劉義隆根本找不出什麼像樣的人物來制衡太子劉劭,因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所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廢掉太子或者殺掉太子,並不是簡單的除掉一個人這麼簡單,而是需要清洗太子一系的所有主要成員。在這種背景下,與太子來往密切的次子劉濬也難逃一死。在此之前,宋文帝劉義隆已經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劉義康。

如果再這樣大殺特殺,劉氏皇族的實力會在瞬間跌至谷底。等劉義隆百年之後,他選出來的弱勢太子靠什麼來與權臣或豪門士族對抗呢?

如果他為了避免弱勢太子將來難以控制局面,強行為這個弱勢太子增強實力,誰敢保證這個弱勢太子在羽翼豐滿之後,不會像前太子劉劭一樣弒君呢?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其實在我看來,劉濬的做法只能說明一點:他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只想平安地活下去。

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不好,太子劉劭接班幾乎是無可避免的,而一旦劉濬認為自己無法在競爭中戰勝太子劉劭,則必然會選擇積極主動地朝太子劉劭靠攏。

我認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最初也沒有弒君的想法,他們努力發展勢力,恐怕也是因為宋文帝劉義隆體弱多病,隨時可能駕鶴西去。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擁有極強的勢力,以便在危急時刻用以掌控國家。

但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狀況卻相當令人不解:說他健康吧,他三天兩頭生病,還經常接到病危通知;說他不健康吧,他似乎每次都能被救回來,然後繼續這種循環,抽空還能帶兵打仗。

在這種背景下,太子劉劭和劉濬的做法肯定會讓宋文帝劉義隆失去安全感,他曾經不無慨嘆地對潘淑妃說:“劉劭積蓄實力,我可以理解,畢竟他想接班,但虎頭(劉濬小名)這麼做又是圖什麼呢?”

上惋嘆彌日,謂潘淑妃曰:“太子圖富貴,更是一理。虎頭復如北,非復思慮所及。汝母子豈可一日無我耶?”濬小名虎頭。——《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潘淑妃立刻意識到了情況的緊急,於是趕緊找到自己的兒子劉濬,她並沒有說劉義隆在猜忌太子劉劭,只是希望他能趕快與太子劉劭劃清界限。

潘淑妃抱持濬,泣涕謂曰:“汝始咒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何意忽藏嚴道育耶。上責汝深,至我叩頭乞恩,意永不釋。今日用活何為,可送藥來,當先自取盡,不忍見汝禍敗!”——《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但這沒說和說了有什麼區別呢?劉濬立刻意識到:父皇決定清洗太子一系了。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劉濬此刻的心情必然是極其複雜的,到底是繼續站在太子劉劭一方,還是撥亂反正重新站回宋文帝劉義隆一方呢?

如果劉濬選擇撥亂反正重新站回宋文帝劉義隆一方,太子劉劭恐怕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廢太子似乎看不到什麼活命的希望。可這對於劉濬而言,似乎也看不到什麼接班的希望。

劉濬從前的行為(依附太子劉劭,積極幫助他發展個人勢力),從情理也許可以原諒,但從法理上,隨便抽出一條都是死罪。即使有自己的母親潘淑妃求情,即使有撥亂反正的功勞,他也頂多就是逃過死罪,但也不要妄想什麼政治前途了。

想通了這個關節之後,劉濬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太子劉劭,劉劭得到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先下手為強。

濬馳報劭,劭因是異謀,每夜輒饗將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詹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站在太子劉劭的角度來看,他的選擇雖然大逆不道,但是如果他不弒君,自己就是死路一條。

站在次子劉濬的角度來看,他的選擇雖然不可理喻,但一步步走到此時,他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他跟著太子走得太遠,早已回不了頭。

"

就在北魏拓跋燾去世之後大約一年,劉義隆也去世了。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所殺,今天我們只聊劉劭弒君。

所謂太子,就是預備皇帝。但如果太子渴望當皇帝,其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老皇帝考驗幾個兒子,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幾個兒子紛紛說出了豪言壯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皇帝聽到類似的豪言壯語之後,心情一定非常複雜。因為他突然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稍微長壽一點,豈不是阻礙了兒子們實現理想?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並不難猜,老皇帝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制衡這幾個兒子,避免自己被火併,從而提前退休。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對於國家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同時出現之後,意味著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

對於朝臣而言,當年老的皇帝和年長的太子出現分歧之後,他們應該如何站隊呢?似乎怎麼選都是錯的。

如果站在皇帝一邊,等太子繼位後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站在太子一邊,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很多人不願意站隊,希望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應對這一切,可這同樣不容易。

如果太子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如果太子要你幫他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太子,必然會引起太子的嫉恨,因為他已經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選擇了退縮。如果被太子逮著機會,他幾乎必然會報復你。

如果你敢幫助太子,萬一被皇帝知道了,他或許不會對太子怎麼樣,但一定會好好收拾你。

反之,如果皇帝當著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如果皇帝要求你的面做一些不利於太子的事,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敢躲避皇帝,結果還用多說嗎?輕則冷落,重則找個藉口砍你腦袋。

如果你敢幫助皇帝,萬一被太子知道了,他同樣會嫉恨你。如果皇帝只是敲打太子,他很有可能會用你的腦袋去跟太子講和。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一旦太子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他與皇帝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太子劉劭與宋文帝劉義隆之間的關係惡化,只是由於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並不是什麼太子劉劭沒有人性這樣荒唐的理由。

在皇帝與太子的博弈中,皇帝控制著主動權,所以他很容易佔據上風。但如果皇帝把太子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後果則是很嚴重的。比如說慕容垂和姚興,他們對待自己的太子,始終是一再打壓,一再牽制。

這樣一來,太子的確無力威脅皇帝了,但這也相當於把太子的權力徹底剝奪了。一旦皇帝去世,弱勢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權威,曾經被皇帝扶持用以制衡太子的強勢皇族和權臣必然會與太子發生矛盾,國家的內訌由此而來。

在官僚制度徹底成型之前,皇帝怎麼處理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會被太子劉劭所殺,完全是因為他優柔寡斷。如果劉義隆先發制人,太子劉劭肯定是沒有活路的。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從宋文帝劉義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此時的宋文帝劉義隆,似乎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衚衕,不管他怎麼應對,似乎都是個錯。

如果僅僅是太子劉劭密謀弒君,劉義隆也許還能應對。但當他發現次子劉濬也摻和到這起事件之中以後,劉義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猶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導致宋文帝劉義隆死亡的並不是太子劉劭,而是他的次子劉濬。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太子劉劭是元皇后的兒子,劉濬是潘淑妃的兒子,元皇后是因為與潘淑妃爭寵而死,所以劉劭與劉浚的關係非常惡劣。

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遂以恚恨致崩,故劭深疾潘氏及濬。——《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可隨著事態的發展,劉劭逐漸坐穩了太子之位後,劉濬面臨兩種選擇。

一、仗著自己母親得寵,與太子劉劭爭奪皇位繼承權。

二、主動向劉劭示好,積極維護劉劭的太子地位。

如果劉濬做出第一種選擇,宋文帝劉義隆的牌面就會好看很多。因為有人主動幫著他制衡太子劉劭,劉劭就未必會做出弒君這種衝動的選擇。就算劉劭劍走偏鋒,沒有次子劉濬的幫襯,太子劉劭的成功率應該也會降低不少。

但劉濬卻做出了第二種選擇,主動向太子劉劭示好,並時刻以太子劉劭為主,自己敢當幫閒。由於劉濬的主動示好,太子劉劭對於劉濬母子的敵意也逐漸在消退。畢竟說一千道一萬,潘淑妃並沒有主動打擊元皇后,元皇后只是因為爭寵失敗,一時想不開氣死了。

濬慮將來受禍,乃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從積極的方面看,劉濬的做法可圈可點,因為他們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積極維護皇族的和睦,國家的穩定。

從消極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宋文帝劉義隆根本找不出什麼像樣的人物來制衡太子劉劭,因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所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廢掉太子或者殺掉太子,並不是簡單的除掉一個人這麼簡單,而是需要清洗太子一系的所有主要成員。在這種背景下,與太子來往密切的次子劉濬也難逃一死。在此之前,宋文帝劉義隆已經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劉義康。

如果再這樣大殺特殺,劉氏皇族的實力會在瞬間跌至谷底。等劉義隆百年之後,他選出來的弱勢太子靠什麼來與權臣或豪門士族對抗呢?

如果他為了避免弱勢太子將來難以控制局面,強行為這個弱勢太子增強實力,誰敢保證這個弱勢太子在羽翼豐滿之後,不會像前太子劉劭一樣弒君呢?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其實在我看來,劉濬的做法只能說明一點:他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只想平安地活下去。

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不好,太子劉劭接班幾乎是無可避免的,而一旦劉濬認為自己無法在競爭中戰勝太子劉劭,則必然會選擇積極主動地朝太子劉劭靠攏。

我認為:太子劉劭和劉濬最初也沒有弒君的想法,他們努力發展勢力,恐怕也是因為宋文帝劉義隆體弱多病,隨時可能駕鶴西去。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擁有極強的勢力,以便在危急時刻用以掌控國家。

但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狀況卻相當令人不解:說他健康吧,他三天兩頭生病,還經常接到病危通知;說他不健康吧,他似乎每次都能被救回來,然後繼續這種循環,抽空還能帶兵打仗。

在這種背景下,太子劉劭和劉濬的做法肯定會讓宋文帝劉義隆失去安全感,他曾經不無慨嘆地對潘淑妃說:“劉劭積蓄實力,我可以理解,畢竟他想接班,但虎頭(劉濬小名)這麼做又是圖什麼呢?”

上惋嘆彌日,謂潘淑妃曰:“太子圖富貴,更是一理。虎頭復如北,非復思慮所及。汝母子豈可一日無我耶?”濬小名虎頭。——《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潘淑妃立刻意識到了情況的緊急,於是趕緊找到自己的兒子劉濬,她並沒有說劉義隆在猜忌太子劉劭,只是希望他能趕快與太子劉劭劃清界限。

潘淑妃抱持濬,泣涕謂曰:“汝始咒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何意忽藏嚴道育耶。上責汝深,至我叩頭乞恩,意永不釋。今日用活何為,可送藥來,當先自取盡,不忍見汝禍敗!”——《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但這沒說和說了有什麼區別呢?劉濬立刻意識到:父皇決定清洗太子一系了。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劉濬此刻的心情必然是極其複雜的,到底是繼續站在太子劉劭一方,還是撥亂反正重新站回宋文帝劉義隆一方呢?

如果劉濬選擇撥亂反正重新站回宋文帝劉義隆一方,太子劉劭恐怕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廢太子似乎看不到什麼活命的希望。可這對於劉濬而言,似乎也看不到什麼接班的希望。

劉濬從前的行為(依附太子劉劭,積極幫助他發展個人勢力),從情理也許可以原諒,但從法理上,隨便抽出一條都是死罪。即使有自己的母親潘淑妃求情,即使有撥亂反正的功勞,他也頂多就是逃過死罪,但也不要妄想什麼政治前途了。

想通了這個關節之後,劉濬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太子劉劭,劉劭得到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先下手為強。

濬馳報劭,劭因是異謀,每夜輒饗將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詹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二凶

站在太子劉劭的角度來看,他的選擇雖然大逆不道,但是如果他不弒君,自己就是死路一條。

站在次子劉濬的角度來看,他的選擇雖然不可理喻,但一步步走到此時,他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他跟著太子走得太遠,早已回不了頭。

宋文帝劉義隆被殺內幕:長子操刀動手,次子才是真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