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華人群體講在美生存狀況 中國留學生:“我們今年都不敢回家了”

【環球時報 記者 徐可越】今年4月,美國《紐約時報》披露數十名中國社科領域學者、專家訪美簽證被吊銷,讓外界震驚,人們難以想象美國防範心理之重竟到了如此地步。在此前後,不斷有在美華裔科研人員遭“清洗”的案例出現。由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戰猶如不斷加劇的風暴,逐漸蔓延到科技、教育等領域,而一些在美工作生活的“特殊”華人群體不期然間被捲入,成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係的承受者。《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數十名在美華人,他們有的是教育留學相關人員,有的來自信息科技等敏感領域,有的在外貿加工等進出口行業工作……他們在遙遠的大洋彼岸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想。

中國留學生:“我們今年都不敢回家了”

“其實我們主要是被簽證所制約,本來的五年籤現在變成一年一簽。”王博是美國萊斯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身邊沒有一個朋友拿到五年的F1學生簽證,他們面對的是更嚴格、長期的美國簽證審查。

王博說的“朋友”多是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求學的中國學生。據統計,在美國大學就讀STEM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為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佔多數。前不久有美國媒體報道稱,不僅處於敏感崗位的華裔科技人員,一些在中國有學術兼職的科學家,乃至更廣泛的STEM專業留學生,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美中關係趨緊的波及。

“我們今年都不敢回家了”,王博對記者說,“去年面籤時,我的護照被(美國駐華)大使館扣下一個月,感覺今年更難……”據王博講,他的一位學姐今年2月回國過春節,之後返回美國時護照被美國大使館扣留審核幾個月。這事更讓他和周圍的朋友惴惴不安,他們擔心沒有護照在手會影響留學時間和畢業進度。

記者採訪的其他多名中國留學生講述了同王博類似的處境和擔憂。今年3月,美國多所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發佈公開信,呼籲在美中國學生聯署他們寫給美國國務院的請願書,希望放寬簽證限制。信中提及,一名中國學生回國續簽,結果18個月後還沒拿到簽證,最終不得不輟學。但目前看來,問題並未解決,一些受訪者認為他們已成為美國敵視中國政策的附帶損害承受者。

對於王博這類在讀中國留學生來說,出入境和學習簽證續簽問題是他們感受到的最大變化,而對那些渴望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則是入學申請屢屢被拒,入學門檻不斷提高。王博以萊斯大學為例稱,該校今年招收中國留學生的博士名額變少,入學申請難上加難。“今年的新生,我們工程系只有3箇中國學生。”他說。

今年5月,媒體上盛傳麻省理工學院2019年本科生“未招收一名中國大陸學生”,雖然該消息被證明不實,但很多留學生明顯感覺到赴美中國學生在減少。一位從2014年起先後為美國三所大學工作的鄭姓招生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留學生的被拒籤率變得非常高,“春季申請的學生15個被拒籤8個,這8個學生二次簽證申請同樣被拒”。他列舉最近招生工作中的案例說,“之前最多拒一兩個,不會直接砍掉一半的學生”。

這位鄭姓招生官表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入學申請和信息審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國簽證政策的影響。“敏感專業的博士生來到美國後,回國時需要接受美國海關審查。華人教授回國,也會被全面檢查,所有行李特別是電子設備需要在美國海關進行排查。”

代購商:“前景不明朗啊,我想過部分轉行”

像留學生一樣感受深刻的,還有身處中美之間的商人。“這次貿易戰,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生意變得很差”,生活在美國弗吉尼亞海灘城的一位鄭姓代購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鄭先生說,匯率上漲,採購成本直接上升,作為代購,從中賺取的利潤也被嚴重壓縮,導致他們不得不適當提高售價,而這自然會影響到銷量。不僅如此,近期針對他發往中國的貨物,美國海關的開箱概率變高,達到至少30%。“正常提前預報的貨物也受到影響,物流速度和週期明顯變慢很多。”

至於貿易戰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鄭先生說:“影響不是特別大。因為這種影響是不可見的,需要時間才會顯露出來。”不過他同時表示,加州、紐約等華人大區受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那裡的華人總人數多且密集,跟中國的聯繫更加密切。“很多華人超市的食材需要從中國進口,供應鏈上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些食材很難買到。”

有受訪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華人普遍有儲蓄習慣,所以短期內受到的影響還不大,“但如果貿易戰持續下去,影響可能越來越明顯,大家心裡有點沒底。”他話鋒一轉,表示美國相關企業受影響更大:“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原材料關稅變高,一些美企需要重新選擇供應商或者提高價格。”

旅美生活有苦楚,但“華人都挺能吃苦,應該是全美最佳移民”——說這話的劉先生在美已生活5年,做職業代購約3年。劉先生說,他有一批從美國本土採購的貨物發往中國,幾個月前發出後,愣是被美國海關扣留了幾個月,直到前幾天才通關出來。為此,他不得不低價拋售,損失4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商品一直滯留,我會損失十幾萬到二十萬元人民幣。”劉先生說,這次算得上有驚無險,但未來令人憂慮,“前景不明朗啊,我想過部分轉行”。

作為一名職業代購,自然是經常與在美華人物流公司和代發公司打交道,劉先生等人深刻感受到這些公司也受到衝擊。“一些代發公司的利潤非常低,如果匯率上漲導致成本上漲,他們很可能一個月就是白乾。”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投行華人職員對金融市場的狀況也是連連嘆息。他說,匯率和貨幣市場作為貿易戰的次生戰場,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風險在增大。“比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從6.3、6.4到最近的差不多6.9,股市震盪不斷,帶來不小損失……”他同時表示,就個人生活而言,他認為最主要的影響還是美國出入境身份核查政策不斷變嚴帶來的不便。

這也是很多人的感受。據瞭解,不僅是學習簽證,其他簽證如旅遊籤的申請也越來越難。“從今年開始,旅遊籤被拒的概率很大。往年只要材料沒問題大概兩週都會過,今年好多家長過來旅遊都被扣留審核,甚至被拒。”王博說。

SpaceX員工:“我的專業太敏感,本來就出不了境……”

曾幾何時,美國是世界各國尤其中國學生最嚮往的留學地,這給美國也帶來巨大好處。據統計,僅2018年一年,中國留學人員在美總消費就達189億美元。但現在,人員交流受到的阻礙越來越明顯,以至於今年6月先是中國教育部發出赴美留學預警,緊接著文旅部、外交部發布赴美旅遊預警。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由於中美關係出現緊張,美國對“安全”和“敏感技術遭竊取”的擔憂也使得很多想留在美國工作的華人面臨屢屢碰壁的困境。小童是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材料科學碩士,他說,從去年開始,發放給有專業技能外籍員工的H1B簽證數量不斷減少,華人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最近,他回到了中國工作。

小陳學的計算機科學(CS)專業,她剛從美國一所大學畢業,在當地找到一個不錯的實習工作。“CS專業仍然很熱門,我身邊的幾個同系碩博畢業生也在美國找到了實習機會。但是,貿易戰才剛開始,實習後能不能留下來真的是不知道。我感覺很懸。”小陳說。

一些供職於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華人員工也感受到這股“寒流”。錢先生在美國軟件巨頭英特爾公司工作,他告訴記者,公司明文規定遵守美國政府規定,暫停與中國相關企業的所有聯繫。“這樣的禁令在英特爾不是第一次。之前出現摩擦時就有禁令,禁令來自政府,公司只是執行。”他說。

記者還聯繫到一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專業的博士,現在供職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他幽默地說:“對我來說,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感受不大,畢竟我的專業太敏感,本來就出不了境……”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美國人自己也受到波及。今年4月,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在華盛頓一場研討會上說,美國對中國的“紅色恐慌”已影響到曾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那些留學中國的人發現,他們回來後,很難通過背景審查,因而很難在政府內找到職位。

儘管不同程度地面臨教育、簽證和工作等方面的困境,但記者採訪的華人都表示其生活並沒有“脫軌”。“大不了回國”“真心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記者在採訪期間聽到很多這樣的感慨。不少學者認為,美國政府肆意將經貿摩擦演化為貿易戰並擴散至多個層面,是魯莽而不可持續的做法。但眼下的局面,身處夾縫之中的人只能忍耐、等待,儘可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