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劉偉強 古惑仔 電影傳送帶 電影傳送帶 2017-08-05

小編:今天是8月1日建軍節,我們不妨來聊聊劉偉強執導、眾多著名演員挑樑的《建軍大業》。回溯1927年的今天,很多前輩的“中國夢”便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在此之前,看死君對於近年來國產主旋律電影的感受是:不如歷史書好看。但《建軍大業》著實改變了我的偏見。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拍得很好看的主旋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如果用一個商業片不變的兩大支柱來衡量對一部電影的期待度,就是類型片和明星制。而《建軍大業》毫無疑問是這個夏天最重磅的電影之一。

從類型片的角度來看,《建軍大業》很明顯是一部戰爭片,有很多的宏大場面。而從明星制的角度來看,《建軍大業》和兩部前作一樣,粒粒皆星。但是,《建軍大業》又被扣上了主旋律電影的帽子,讓人對它始終都會有一點敬畏的感覺。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早在2009年,從《建國大業》的拍攝開始,其實就在試圖尋找一種不同的主旋律電影路線。《建國大業》選擇了全明星陣容,從共產黨、國民黨和民主黨派三條敘事線索,來講述新中國建立前夕的種種。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隨後的《建黨偉業》,延續了《建國大業》的全明星路線,但在故事敘事上,更為碎片化。試圖通過短短兩個小時,包攬整個中國20年代的風雲變幻。相比《建國大業》的三線分割,《建黨偉業》的歷史藍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顯得更為壯闊,壯闊也就是難以把握。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到了《建軍大業》,比較不同的是,歷史事件更為集中。電影展現了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秋收起義等數場著名的歷史戰役,每一場都是豁出去的“槍桿子裡出政權”,各有各的壯懷激烈。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南昌起義打響了電影開始的“第一槍”,從起義前的周密部署,到“三槍為令”起義開始,再到最後成功拿下南昌,全方位展現出了戰役全過程。影片整體調度行雲流水,著實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另一場三河壩戰役則顯得有點悲壯。南昌起義後,朱德為大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僅僅帶領不到3000名士兵,與錢大鈞率領的精裝部隊展開殊死抵抗,三天三夜死守三河壩。全方位展現了戰役的慘烈,也是全片的淚點,讓我們感受到了革命志士捨生取義的精神。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影片中,還出現了不少並沒有走上戰場的人。但是,在電影裡所敘述的時間結束不久後,他們也都犧牲了。比如蔡和森、瞿秋白、向警予、楊開慧等等。他們當時都在為中國的未來努力思考和奮鬥著,但卻不曾瞥見自己的命運。尤其是楊開慧,帶著三個孩子,和毛澤東依依惜別。沒過幾年,她就犧牲了,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那一個,也遺憾夭折。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從敘事的角度上來說,《建軍大業》規避開了兩部系列前作容易出現的問題。而在粒粒皆星的模式上,《建軍大業》更為大膽地幾乎拋棄了前兩部中的重量級巨星模式,而是選擇了小鮮肉們出演。一方面是對於票房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符合歷史人物當時的真實年紀。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當然,使用小鮮肉群體,在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是消除這些歷史人物的距離感,將他們還原到年少輕狂時,加以熟悉的青春面容,讓觀眾不覺得是在看主旋律電影。

看慣了課本里這些開國元勳功成名就的模樣,回到他們的青春歲月,反而更有一種燃情的熱血感。尤其像歐豪演的葉挺、劉昊然演的粟裕,都非常出彩。

影片《建軍大業》製造這種疏離感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選擇了香港導演劉偉強。大家都知道劉偉強曾經的代表作,是《古惑仔》系列。拋開了人物背景,所謂的共同性,就在人性的基礎上。當然,古惑仔和革命先烈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他們都代表了一種年少輕狂的血性,只是為之拼搏付出的事情,太不同了。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劉偉強是可以通過對鏡頭語言的掌控,在大銀幕上呈現這種血性的。而諸多質疑聲,往往會放在劉偉強作為一個香港人,能不能把握好大陸的主旋律戰爭故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但是,《建軍大業》可謂是劉偉強對於自己的一個突破。文戲和大場面,相得益彰。在戰火紛飛之中,也能有效的突出主要人物。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這也不是第一次把主旋律電影的導筒交到香港導演手中了,像是去年底《我的戰爭》,由泰籍香港導演彭順執導。近的也有七月初上映的《明月幾時有》,不過《明月幾時有》本身說的就是一個香港的抗戰故事。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導演許鞍華,作為一個女性,她的戰爭故事風格,就和劉偉強所執導的《建軍大業》天差地別。兩部電影都有很細膩的成分,《明月幾時有》是屬於女性的細膩,主要體現在人物情感的塑造上。而《建軍大業》是屬於男性的細膩,主要體現在人物的關係處理上。

劉偉強想告訴我們,男性之間的革命情感,並不是沒有淚水的,但是淚要流的值得。革命是一個破繭重生的過程,而破繭註定是痛苦的,所幸前途是光明的。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其實,現在觀眾,對於主旋律電影的一種隔閡,一方面來自於主旋律電影敘事語言和方式的傳統,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不同類型片的熱潮,更為吸引年輕觀眾的心。

但是,無論從電影史的縱向角度來看,無論是十七年電影時期(1949-1966年),或是更早的民國電影時期,同樣有主旋律電影的存在。這些電影在現在的豆瓣評分上,並不算低。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這些電影比現在的很多主旋律電影的意識形態思維更重,但是並不妨礙它們成為經典。

而從國際視野的橫向角度來看,並不是只有我們一個國家在拍主旋律電影,好萊塢的主旋律還不夠多嗎?

像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去年所拍的《薩利機長》,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好萊塢主旋律電影,而且還有很明顯的黨派意識。大家萬眾期待的諾蘭的《敦刻爾克》,從題材上來看,難道還不夠主旋律?

只不過,我們對於自己的歷史所呈現的方式,更為苛刻。歷史,究竟怎樣再現,才算是真正的尊重歷史。有人說《建軍大業》用小鮮肉,就是玷汙革命先烈,可是唐國強老師在縱橫上下五千年前,也曾經是八十年代的第一奶油小生。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革命先烈,也曾經年輕過;很多演技派,也都要走過偶像派的道路。用現代商業片的思維,解構一段歷史,更不可能是對於歷史的不尊重了。

我們所看的好萊塢電影,到底有哪一部真的在完完全全照搬歷史,像是《勇敢的心》,就和史實差距很大。就算《聖經》故事改編的電影,都有很多導演個人解讀。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所以,對於革命故事的再解讀,也就是這一類電影的新出口。《建軍大業》並不算是這類嘗試的第一部,但它也試圖再往前走了一步。

主旋律電影本身並沒有偏離市場、觀眾,或是電影本體的問題,它就是電影類型的一部分。只是,它也在面對每一類電影都要面對的問題:包括如何拍得更符合現在的市場和觀眾,包括如何拍成一部更好看的電影。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