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柳樹 天見其明007 2019-04-06

《詠柳》賞析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話說唐天寶三年,賀知章奉詔回鄉,百官送行。其時正是早春二月,嫩柳飛揚,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忽然,他見到了一株高大的楊柳,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於是,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

眾所周知,賀知章是唐代著名詩人,一生豪放不羈,自稱“四明狂客”,他的詩清新自然,意味雋永。這首《詠柳》是一首詠物詩,他以無比細膩的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早春二月,嫩柳飛楊的美景圖。被譽為“千百年來最好的一首詠柳詩。”他的構思巧妙獨特,想象巧奪天工,怎一個妙字了得?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賀知章的妙筆,去嘆一嘆它的妙處吧。

一嘆,比喻奇妙

全詩僅有四句,但是句句用比。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請看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這一句寫柳樹的全貌,一開始,柳樹就化身為美人出現了。一個“高”字寫出了柳樹的亭亭玉立之美。碧玉一詞也頗耐人尋味。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而這柳,作者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應該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顏色有關,這“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以及“碧玉小家女”之類的詩詞。“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美貌的女子的代名詞。因此,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到這美人還未到盛年的年華。而這柳也是早春的嫩柳,還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多麼貼切的比喻啊!這碧玉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等詞又是有聯繫的。古人常用楊柳比喻美女,本詩卻用美女比喻楊柳,這棵楊柳頓時令周圍的百花自感遜色,這正是作者的出筆不凡之處。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次句“萬條垂下綠絲絛”,這一句寫柳枝的樣子。“絲絛”是絲帶的意思。如果說整棵柳是美人的話,那麼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變成了她的裙帶。一個“垂”字,生動傳神的狀寫出依依舞動的樣子,恍惚中,我們彷彿看見了一位美人,她穿著漂亮的長裙,長裙上點綴著萬千絲帶,她舞動著纖細的腰身,曼妙迷人,風情萬種。這鮮活的比喻,真的將柳樹寫活了。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再看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這一句寫柳葉的樣子。這是一個擬人化的比喻,“裁”字是衣字旁,是“裁剪”的意思,一件件漂亮的衣服是能工巧匠們裁剪出來的,那麼精巧,美麗。可愛的柳葉,又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多麼奇特而又大膽的想象呀!

最後一句“二月春風似剪刀”。緊承第三句,一問一答,由柳樹巧妙過渡到了春風。那無影無蹤,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似剪刀”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哦,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剪出滿樹的嫩葉,裁剪出滿目春光,裁剪出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活化了整首詩。

如果說“二月春風”是天工,那麼,賀知章的比喻則巧奪天工,讓人不得不讚嘆——怎一個“妙”字了得。

二嘆:構思巧妙

這首詩採用了拍電影的手法,將柳樹的風姿層層展開。整首詩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局部,逐層細描。隨著鏡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大蒼翠的柳樹,一個“高”字,突出了它的氣勢,接著,鏡頭推進,那穿著綠絲絛的大半個身子就露出來了,一個“垂”字,突出了它的線條,最後畫面定格在柳葉上,“細”字突出了它給人們的美感。整首詩由碧玉妝成引出綠絲絛,綠絲絛引出誰裁出,最後引出對春風的讚歎,詩中的形象一串接一串,一環扣一環,怎一個妙字了得。

三嘆:意境美妙

這首《詠柳》純用白描,不著一個“柳”字,卻處處寫柳,意境美妙。它不僅寫柳,而且寫柳,而且寫人,字裡行間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淑女的倩影,風流雅緻、婀娜多姿,令人喜愛。它不僅寫柳,更是寫春。柳樹與燕子一樣,都是報春的使者,詩人在一片碧綠中,看見了二月春風與柳樹的相逢。那神奇靈巧的春風呀,她裁出細葉,剪好絲絛,妝成碧樹,她吹到哪裡,就把生機勃勃的春光帶到哪裡。她剪破嚴冬的籠罩,裁出萬紫千紅的無邊春色。借詠柳而詠出了春,怎一個“妙”字了得。

原創:一個美妙的女子——賀知章《詠柳》賞析

無怪乎那棵蒼翠高大的柳樹,從唐代走來,卻穿越千年,依然挺立在我們的心中。年年歲歲的葉綠葉黃,歲歲年年的相揖相別,只要你想起滿目細葉,一川春色,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