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量劇透。

劉慈欣說,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2001太空漫遊其實是兩個不同的作品,一個是克拉克的小說,一個是1968年庫布裡克導演、克拉克編劇的電影。

大劉本來說的是小說,巧合的是,大劉的《流浪地球》改變為電影后,他和他的偶像一樣,擔任了編劇。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50年前拍攝的《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然是不可逾越的科幻經典,即便是近年來最火爆的《星際穿越》也只能排在其後。

稍微喜歡科幻小說的,基本都讀過大劉的原著《流浪地球》。這是一個非常恢弘磅礴的設定,帶著地球流浪。

流浪地球的概念並非大劉首創,其實源自流浪行星,本來是指星系中廣泛存在的沒有圍繞恆星旋轉的形單影隻的行星。大劉腦洞大開,把地球當做了方舟。

克拉克真沒寫過流浪行星的梗,但是寫過拉瑪系列,一個堪比小行星的飛船,自帶生態體系,闖入了太陽系。

星空君小時候看的科幻片,要麼是毀滅世界的終結者,要麼是秒天秒地秒空氣的獨立日,人類科技無限膨脹,眼看2001年就可以星際移民的樣子。

然而,這都9102年了,人類最遠的地方還是上世紀60年代去過的月球。

有一天,星空君遇到了1969年穿越而來的宇航員。

星空君給他介紹手裡的iPhone :這個設備的CPU運算速度是阿波羅登月計算機的2000倍,體積只有手掌大。

宇航員興奮的問:你們用它來計算殖民火星的軌道?

不,我們用它來玩王者榮耀。

《星際穿越》裡,男主角也諷刺人們忘記了星辰大海,甚至懷疑曾經的登月計劃。

一、賽博朋克和《銀翼殺手》

除了《2001太空漫遊》,另外一部科幻神作是《銀翼殺手》,原著是科幻天才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變的遠比原著更震撼,菲利普迪克的另一部作品《少數派報告》被湯姆克魯斯演繹的也很經典。

不過比哈里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還是差點事。

《銀翼殺手》拍攝於1982年,電影設定的時間是2019年,可惜2019年已經到來了,我們還沒能殖民外星系。

受制於當時的特效水平,原著裡一些描述只能通過影片中的口述表達出來,比如以下這段臺詞: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Time to die.

我見過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隨時間消逝,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星空君覺得英文原文非常精彩,所以一併放上。

但是,電影對於未來的街景刻畫非常“真實”,讓你感到未來的街景就是那樣子的。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一邊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一邊是熙熙攘攘散發著蒸汽和街市氣味的小街道。

令人驚喜的是,《流浪地球》竟然也能給人這種“真實”的感覺。說實話,星空君萬沒想到這種陰暗、壓抑的風格,尤其是地球聯合政府這麼隱晦的話題竟然都能過審。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地痞流氓、小偷、老人、孩子、女人... ...末世的從容與貪婪,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地下城過的有聲有色。

在聯合政府確認地球只有7天壽命的時候,還有人在搶劫。

人類就算能製造上萬個行星發動機,也無法解決人性裡最醜陋的那一部分。

這種小細節竟然和想象中的頂級科幻片是一樣的,在看正片之前,星空君是萬萬沒想到的。

撲面而來的賽博朋克。

二、致敬經典神作《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拍攝於1968年,當時的電腦還很落後,很難製造出栩栩如生的特效。庫布裡克用了1050萬美元的天價預算,其中650萬美元用來做模型。

比如空間站就是精益求精的模型: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流浪地球》“領航號”即視感: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2001太空漫遊》的空間站內部: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流浪地球》裡的宇航服擺放位置都類似。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最有趣的莫過於《流浪地球》裡的莫斯,這臺電腦和《2001太空漫遊》的HAL多麼像啊。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HAL這個梗非常好玩,H後面的字母是I,A後面的字母是B,L後面的字母是M,HAL後面的字母連起來就是:IBM。但是庫布裡克和克拉克都不承認,說純屬巧合。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畢竟,IBM是《2001太空漫遊》的諮詢公司。

呵呵。

三、致敬獨立日

向著木星罵髒話並且狂飆加特林的時候,應該有很多人想起了《獨立日》。不過,也有人想起了《終結者》。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這一幕和獨立日裡喊著髒話衝向母艦有異曲同工之妙。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也許這麼說略牽強,但星空君深信導演是借鑑了獨立日裡的元素的。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那硬核的行星發動機,那略顯笨拙的機械傳動裝置,都是滿滿的愛。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不知道郭導賣不賣周邊啊,星空君一定會買行星發動機模型的。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四、致敬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提到了天宮,並逼真的展現了空間站被打的七零八亂的場景,宇航員出倉冒險: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流浪地球》幾乎把這一場景重現,和吳京一併出倉冒險的還是俄羅斯宇航員,不幸遇難。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五、致敬 On Your Mark

1995年,宮崎駿為當紅雙人組合樂隊恰克與飛鳥拍了一個MTV,全長6分48秒。講述人類核戰爭後,地面籠罩著核輻射,被迫移居地下城,恰克與飛鳥在執行任務時無意間解救了長著翅膀的女孩(天使),後來二人傾盡全力將天使送上地面,並教會她飛翔。

為什麼星空君認為導演肯定看過On Your Mark呢?

先不說地下城的設定,看看On Your Mark裡的運輸車造型: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所以看到小朋友們衝上運輸車,不禁微笑。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以及地下城的道路: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當然了,更有可能只是巧合。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故事最後,教會了天使飛翔,感動到淚流。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六、致敬EVA

在世界末日,從小就失去了母親,母親因父親而死,從小就和父親極少見面,生活在叫做第三新東京的地下城市(誤)。

少年為了拯救人類和萌妹子開著巨大的機器。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這真的不是EVA的設定嗎?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七、致敬《星際穿越》

當吳京發現空間站在AI莫斯的帶領下叛逃的時候,莫斯向吳京解釋,這不是叛逃,而是為了人類的火種,它有聯合政府的授權。

《星際穿越》也有類似的橋段:不不不,你們不用回來了,你們不需要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就是拯救全人類了。

但是庫珀選擇了回頭去救地球,吳京也一樣。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空間站的服裝,《星際迷航》來了嗎?紅杉好像多一點呢... ...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八、關於原著小說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算是一篇中篇,但是宏大的世界觀不亞於《三體》,是大劉除了《三體》以外完成度最高的世界觀架構。

電影並沒有按照原著拍攝,而是採納了原著的設定,選取其中的一部分時間點進行了全新創作。

在原著裡是沒有木星引力彈弓這個情節的。

大劉自己也承認,這篇小說存在科學細節上的硬傷。比如這麼大推力的行星發動機,在推動地球之前,先把地殼推垮了。但這並不妨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絕大多數科幻經典都存在著科學上的Bug。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星空君認為,《流浪地球》更接近於《獨立日》這種藉助科幻背景來刻畫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作品,而非《星際穿越》、《地心引力》那種專注科普細節的作品。

所以,觀眾在觀影的時候,沒必要帶著放大鏡去挑細節。

當你看到中國的救援小分隊犧牲了家人、朋友、隊員,歷盡千辛萬苦抵達發動機的時候,發動機轟的一下點火了,原來另外的救援隊已經提前到達了。他們甚至沒有出現在鏡頭裡,你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犧牲了多少隊友。

發現終極拯救計劃的,主角們不是唯一的,以色列人比他們提交的還要早;最後噴向木星的火焰不是主角們的唯一一束,而是三束... ...你也不知道另外兩束是哪個團隊想到並破解的,他們又九死一生的經歷過什麼。

這才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啊,像星球大戰、獨立日這種幾乎完全依賴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固然好看,但這不是中國人的價值觀。

全世界的救援隊衝到行星發動機下面用人力用汗水集體去推動撞針的時候,這很中國風啊!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人類命運共同體。

電影版的成功上映,也讓觀眾們充滿了期待:地球抵達比鄰星的時候,可以拍續集;地球停轉導致一半人口滅絕的時候,可以拍前傳;為避免干擾,在月球上安裝行星發動機,把月球推走的時候,可以拍外傳... ...因為遲遲沒有看到太陽異常,導致民眾暴亂並處死科學家的情節,也可以獨立成篇... ...

星空君是含著淚看完的,每一幀都是兒時的夢。

北京、上海、杭州、濟南、濟寧、滄州... ...

某遊戲因為設計了著名中國景點的爆炸畫面,就被定性為辱hua,如今我們自己把上海凍了,把杭州炸了,痛快!

當你看科幻片已經習慣了休斯頓、紐約、華盛頓的時候,如今畫面裡是熟悉的中國面孔,耳朵裡迴響的是中國地名,那種感覺,妙不可言。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90年代是科幻片的黃金時代,但那時候中國的電影公司拍不起,即便是“不計代價”的《霸王別姬》,也不過是3000萬人民幣的成本,連相對於當時30年前的《2001太空漫遊》的一半成本都不到,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其實連十分之一都不夠。

科幻電影是現代工業化的結晶,每一幀都是燒錢。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這一幀畫面為什麼沒有木星的“眼睛”,因為這是木星北極的畫面。在地球上是拍不到的,郭導怎麼拍的?

劇組購買了NASA的圖庫,這張圖來自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美國大部分科幻片都會和NASA深度合作,而且NASA也樂於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

政府機構和媒體、企業的通力合作,才有了科幻片的繁榮。

像工業光魔這種特效公司,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專業製作科幻影片。

從硬件、軟件、人才... ...電影工業是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鏈。

當流浪地球上映的時候,說明中國已經有了這樣的產業鏈了。

所以,關注一下投資方:北京文化?

最後,放一個彩蛋:2044年上海主辦奧運會,“上海奧運大廈”的題詞,你猜誰寫的?

流浪,星辰大海。《流浪地球》觀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